限制物权
限制物权(,德語:,日语:;limited real right;qualified property),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可以支配物的权利。举例来说,为了担保债权或者使用土地而可以部分地支配物。
![]() |
| 大陸法系民法 |
|---|
| 總則 |
| 主體 |
| 自然人 · 法人 |
| -法人類型- |
| 客體 |
| -物- |
| -準物權- 漁業權 |
| -無體財產權- |
| 行為 |
| -法律行為- |
| -事实行為- |
| 人格 |
| -法律能力- |
| 監護 |
| -人格法益- |
| 家庭 |
| 結婚 · 離婚 血親 · 收養 |
| 扶養 |
| 繼承 · 遺囑 · 應繼分 · 特留分 |
| 物权 |
| 所有權 · 限制物权 登記 · 交付 |
| -所有權- |
| -用益物权 · 役權- 地上權 |
| -擔保物權- 質權 · 抵押權 · 留置權 |
| -佔有- |
| 債權 |
| -債之發生- |
| -債之消滅- 清償 · 提存 |
| -侵權- 過錯責任 · 過錯推定責任 |
| 實定法 |
| 法國民法典 德國民法典 中華民國民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
限制物权与“绝对无限制”的全面支配物的所有权(完全物权)相对立。因此,近代民法中限制物权与所有权的关系,不同于以前的上级所有权与下级所有权,或者分割所有关系。限制物权与所有权有着本质的差异。即,所有权是物权的根源,而限制物权是非根源性的,换言之,只是在一定的限度内被拟定的一种支配物的方法。而分割所有权中各方的权利是同质的权利,仅仅在量上存在差异。
近代民法将对物的支配方法分为根源性与非根源性两种,限制物权是根据物的全面支配者即所有权人的自由意思而创设的。因此,也可以说限制物权是在他人的物上成立的非所有者的物权。在这种意义上,限制物权具有他物权的性质。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限制物权不具有他物权的性质。
民法中所认可的限制物权有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两类。前者是利用土地本身的效用即使用价值的权利,后者是把握物的交换价值的权利。
参考文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