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盎
家族
由於北燕馮弘(胡化的漢人)不肯向北魏投降,於是逃亡至高句麗,馮弘也死於高句麗。其族人馮業帶同三百人渡海歸降南朝劉宋,定居於新會,至馮業之孫馮融,出任南梁的羅州(今廣東省化州市)刺史。馮融的兒子馮寶,娶南越俚人冼氏女冼夫人為妻,遂成為南越首領,被朝廷任命為高涼郡太守。馮寶生馮僕,馮僕生馮盎。
生平
隋朝仁壽元年(601年),馮盎是宋康縣令,潮州(治海陽,今廣東潮安)、成州(治梁信,今廣東封開東南賀江口)等五州獠族(南越族一支)叛亂,馮盎趕往京師,請朝廷派兵討伐平亂。隋文帝命令左僕射楊素與他討論形勢,楊素很驚訝他的才能,說:「不意蠻夷中乃生是人!」(誰會想到外族之中,竟然會有這種人材。)文帝立即下詔命令馮盎帶領江南、嶺南(兩廣)地區士兵鎮壓,很快平息了叛亂。平亂後被授予金紫光祿大夫,同時任命為陽春郡太守。再平定番禺人王仲宣的叛亂,擊敗其將領陳佛智並將之斬殺,拜高州刺史。隨隋煬帝討伐遼東,升為左武衛大將軍。
隋朝滅亡之後,奔還嶺南地區,成為南越族各支的首領,有軍隊五萬人。番禺、新興名賊高法澄、冼寶徹等接受林士弘指揮,殺地方官員,馮盎帶兵打敗他們。冼寶徹兄長的兒子冼智臣,再次收聚士兵抵抗,馮盎繼續討伐,兩軍才剛交鋒,立即脫下盔甲大叫:「你們認得我嗎?」敵軍立即投降,生擒冼寶徹、冼智臣等,於是擁有了南海(今廣東省)、蒼梧(今廣西省)、珠崖(今海南省)等地,自稱總管。有人勸馮盎說:「隋朝已亡,中國動蕩,唐朝雖已應運而生,而民心未服,兩廣一帶仍未有君王。閣下統領二十個州,土地幾千里,名位未正,請自稱為南越王。」馮盎說:我一族居住兩廣已經五代了,這裡的牧伯(地方政府首長)都是我的族人,財富美女我有的是,世上的富貴中人,能像我般富貴的人不多了。我已經常常擔心會毀了祖先的基業了,還會去稱王嗎?」
唐朝武德五年(622年),向唐內附。唐高祖把他的領地分為高州、羅州、春州、白州、崖州、儋州、林州、振州等八個州,任命馮盎為上柱國、高州總管,封吳國公,不久改封越國公。任命他的兒子馮智戴為春州刺史,馮智彧為東合州刺史。後改封耿國公。
貞觀初年,有人說馮盎叛亂,馮盎調動軍隊到邊境。唐太宗任命右武衛將軍藺暮集結江淮一帶的軍隊去攻擊,魏徵進諫說:「天下剛剛平定,社會仍未恢復,大戰之後,疫病就會出現。而且王者的軍隊不應該為蠻夷發動,勝之不武,不勝為辱。且馮盎沒有攻擊鄰近的地區,遠方的外族,現在四海太平,為什麼要反叛呢?沒有作反的證據,應當以德服人,馮盎恐懼了之後,一定會自己來覲見的。」[1]於是太宗派遣散騎常侍韋叔諧向馮盎傳旨,馮盎派遣馮智戴入朝作唐太宗的侍衛。唐太宗說:「魏徵一句話,勝過十萬兵。」當時藺暮的部隊已經出動了,很想立功,派遣副將上書表示馮盎是可以擊敗的,唐太宗不准,於是罷兵。
貞觀五年(631年),馮盎來覲見,宴會時被賞賜了很多東西。不久羅州、竇州各支獠族叛亂,命令馮盎帶領二萬軍隊為各軍的先鋒。叛軍據守着險要難以進攻,馮盎拿着弩對下屬說:「把箭射光時,就知道能否成功鎮壓叛亂了。」射出七枝箭就殺死了七個人,叛軍撤退,馮盎派兵追擊,斬首千餘級。唐太宗命令馮智戴回鄉探親,給予他數之不盡的賞賜,奴婢多至一萬人。馮盎善為治,閱簿最,擿奸伏,得民心。
貞觀二十年(646年)逝世,去世時,追贈左驍衛大將軍、荊州都督。
有兒子三十人,馮智戴知名,勇而有謀,能撫眾,得士死力,南越族的首領都樂意聽其差遺。曾經跟隨父親到洛陽,統領本部兵保衛父親。煬帝被弒殺之後,帶著部下逃亡回嶺南。當時有很多盜賊,到兩廣的道路不通,馮智戴戰鬥著前進。去到高涼時,被俚族(南越族一支)首領要脅當盟主,剛好馮盎來到,馮智戴才得以跟著馮盎離開。後來入朝為官,皇帝要給他升官,任命為衛尉少卿。聽說他很會用兵,指著天上的雲問:「那裡有敵軍,可以攻擊嗎?」回答說:「雲狀如樹,方辰在金,金利木柔,擊之勝。」皇帝對他的回應很震驚。最後升至左武衛將軍。去世時,追贈為洪州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