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人

南越人,是古代中國岭南東部地区的主体部族,也是该地的原住民部落,源自百越,種族上属蒙古人种。“南越”是指南越部落,同時也是嶺北華夏部落对嶺南百越(亦称「百粤」)的諸部落总称,嶺南各部越人曾經建立西甌雒越南海國文郎国南越國等國家。

广东历史

百越南越 史前-前221
秦朝南海郡 前221—前206
南越国 前206—前111
西汉交趾刺史部 前111—8
交趾刺史部(邓让割据) 8-30
东汉交趾刺史部 30—191
交州刺史部(士燮割据)191—226
孙吳廣州 226—280
晋朝廣州 280—420
刘宋廣州 420-479
萧齐廣州 479-502
萧梁廣州 502-557
陈朝廣州 557-589
冯政权 589—689
唐朝岭南道 689—907
后梁岭南道 907—917
南汉 917—971
宋朝广南东路 978—1279
元朝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广东道宣慰司 1279–1354
何真政权1354–1368
明朝廣東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1368–1646
清朝廣東承宣布政使司 1646–1911
中華民國廣東省 1912–1949
中華民國粵省軍政府 1911–1912
中华民国护法军政府 1917–1921
广州中华民国政府 1921–1922
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 1923–1925
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 1931–1936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 1949至今

百越並非民族概念[註 1],只是古代南方各部落的泛称,或者说,是对主要居於中国南部越南北部的古代越人总称。而南越人是百越的一支,居於漢地南部(廣東)。在中原华夏居民大量迁移到岭南以前,南越人一直是岭南東部地区的原住民 [1]

南越人是具有嶺南文化特色的古代部落,聚居于岭南,主要分布于廣東珠江流域和韩江流域。雖然當時嶺南地區至少形成大約驩兜、縛婁、陽禹、伯慮、蒼梧、西嘔、儋耳、雕題(與儋耳同位於海南島)、駱越(主體位於今越南境內)等九個土邦,但仍是屬於原始社會的部落,并未發展出奴隸、封建制度的意義上國家,亦沒有私有制、經濟系統、軍隊、警察、法庭監獄等國家元素[2][1]

随着秦始皇南征百越,中原居民持续南迁,原住民南越人与北方南來的嶺北中原移民长期杂居,於是嶺南東部的南越人逐漸與中原人融合形成漢民族,主要分布于现在的中国廣東,而嶺南西部的土著居民如西甌、雒越部落后来各自演变为京族黎族壮族等民族[3][4],主要分布于现在的中国广西海南云南東南部及越南北部等地。

除了南越部落外,位於五嶺以南的嶺南西部百越部落還有西甌雒越,先後建立文郎國瓯骆国

注释

  1. 百越並不符合民族擁有「共同祖先所連結起來的共同體」的定義,其後裔族群的祖先各有不同,有大禹(漢族)、雄王(京族)、布洛陀(壯族)、袍隆扣(黎族)等等,又據《中國傳統「族群觀」與先秦文獻「族」字使用淺析》一文指出,在《尚書》代表的周代以前的文獻中,「夏」並不是代表中原文明人群的泛指,而「夷」字也尚未成為「蠻夷」的泛指,當時「夷夏之辨」並沒有成為普遍的觀念。而周代的的「夷夏之辨」乃是根據文化傳統把「天下」的人群分做兩大類的區分,而不是一個「多種類」(甲族、乙族、丙族等)平行並存的分類框架。若以中原地區為文化中心來看,「夷夏之辨」表現的僅僅是「教化之內」和「教化之外」的區別,並不是什麼依據血緣、體質、語言的差別而固定不變的「民族」差別。

参考文献

  1. . [2021-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2. .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2018-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7).
  3. . [2018-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9).
  4. . [2018-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9).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