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揚子高級中等學校

揚子學校財團法人雲林縣揚子高級中等學校,前稱雲林縣私立揚子高級中學,簡稱揚子高中揚子中學揚中YTJH,創立於1962年,是一所位於臺灣雲林縣虎尾鎮的私立完全中學,主管機關為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雲林縣政府教育處。除了高中部普通科外,另附設高級中等學校職業類科「應用英語科」以及國中部

揚子學校財團法人雲林縣揚子高級中等學校
揚子中學校門,攝於2019年
地址632303 中華民國雲林縣虎尾鎮林森路二段541號
632303
其它名称Yang-Tze High School
类型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附設職業類科
隶属揚子學校財團法人
创办日期1962年8月4日(奉准立案)
学区 中華民國雲林縣虎尾鎮
学校编号091316
教育部學校代碼091316
校長林俊宏
主任學務:許正輝
教務:陳羿彣
輔導:呂艾淇
總務:張宗榆
教師人數約80人
学生人数國中部425人,高中普通科493人,高中應英科18人,合計936人(112學年度)
國中部10班
高中部12班
應用英語科1班
校訓敦品勵學、創新卓越
標語誠實、正直、感恩
校色  深天藍   白色
校刊《揚中青年》
揚子高中學生代表會
揚子高中畢業班級聯合會
体育籃球排球羽球
電話號碼+886-5-633-0181
学校网址www.ytjh.ylc.edu.tw

校史

國共內戰後中國大陸赴台人士及雲林虎尾當地仕紳陳文炎殷愛吾戴進等人,鑑於當時雲林縣各初級中學招生名額少,小學畢業生升學不易,於是在臺灣省立虎尾中學校長辛仙椿協助下,於1962年成立董事會,推選吳萬看為首任董事長,當年8月4日奉省教育廳核准立案,成立「私立揚子中學」,收初中一年級學生7班共332人。[1]

1968年配合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實施,接受政府徵召成為代用國民中學,惟於1970年即恢復設置私立初中,自行招生班級數為每年級5班。1983年完全恢復私立國民中學,並曾於1989至1991年間試辦美術實驗班。1998年5月改制為「私立揚子高級中學」,同時設立高中部、國中部。[1]

2020年2月經中華民國教育部核定,改稱揚子學校財團法人雲林縣揚子高級中等學校[2]

學校象徵

校訓

揚子中學自104學年度起(即2015年起)由新任董事會注資金,並將「藍白」作為學校象徵顏色,也使辦學目標更加明確,學校校務專注於培養學生「品格」的培養,以及「知識」的追求與內化、鼓勵學生透過思辨,孕育「創新」的能量,及不斷「卓越」自己,就自己與利益 團體,並在暑輔最後兩天才發暑輔寒輔同意書,且暑輔費用跟學費一起繳交,且學費要在暑輔一開始就繳交,訂定「敦品勵學・創新卓越」為揚中校訓。。[3]

校徽

揚子中學的校徽以主要色調為淺藍及深藍的雙圓為基礎,在外圈中有揚子中學的英文名稱「Yangtze High School」字樣,內圈則有「揚子」二字。

校旗

校旗以白色為底色,中間印有揚子中學的校徽,上方為中文校名「雲林縣揚子高級中學」,下方為英文校名「Yangtze High School」。

校歌

揚子中學的校歌創作於1962年[4]:154,詞、曲均為謝均儀所作[4]:179。曲調屬四四拍(強起)、C大調的三段式樂曲,共22小節[4]:157。歌詞首句為:「浩浩湯湯、奔流漭漭的揚子江」,其中並提到「中華兒女在三民主義教育中成長」,含有中國國民黨威權時期推廣的中華民族三民主義等政治理念[4]:175, 179

學生活動

揚子中學會辦理服務學習,到雲林縣西螺鎮延平老街協助居民清掃街道、撿拾垃圾,及擦拭商家玻璃等。[5]

校園環境

揚子中學於2010年代,為了提倡美感教育,將全校校舍包含大門、教室、禮堂、餐廳、宿舍,乃至於廁所、洗手台、水龍頭、水溝蓋、大樹等設施,全部參照運動服設計的配色,彩繪為藍白色系。學生、家長認為,藍白相間的建築搭配海棗樹,頗具地中海風格,讓學習更感快樂。其中女生宿舍的藍白建築加上玻璃帷幕,成為受歡迎的打卡點。[6]

參考文獻

  1. . 揚子高級中學. [2021-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2).
  2. 秘書室. .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全球資訊網. [2021-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8).
  3. 鍾月娥. 讓我們攜手實踐揚子的校訓精神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15.
  4. 廖英秋. 雲林縣各級學校校歌研究.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音樂研究所: 碩士論文. 2004.
  5. 廖淑玲.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5-12-19 [2021-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8) (中文(臺灣)).
  6. 蔡維斌. . 聯合新聞網. 2019-09-02 [2021-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8)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