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夫提·歐杜爾
法蘭西斯·喬瑟夫·「雷夫提」·歐杜爾(英語:,1897年3月4日—1969年12月7日),為美國職棒大聯盟的左外野手。生涯曾效力過洋基、紅襪、巨人、費城人與道奇等隊。
雷夫提·歐杜爾 Lefty O'Doul | |||
---|---|---|---|
1919年的歐杜爾 | |||
左外野手 | |||
出生: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 | 1897年3月4日|||
逝世: 1969年12月7日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 | (72歲)|||
| |||
美國職棒大聯盟首秀 | |||
1919年4月29日,代表紐約洋基 | |||
最終美國職棒大聯盟出场 | |||
1934年9月30日,代表紐約巨人 | |||
美國職棒大聯盟成績 | |||
打擊率 | .349 | ||
全壘打 | 113 | ||
打點 | 542 | ||
球队 | |||
生涯成就与獲獎紀錄 | |||
日本棒球名人堂成员 | |||
★ ★ ★ 棒球名人堂 ★ ★ ★ | |||
入选 | 2002年 |
歐杜爾退休後在小聯盟執教,之後他到日本推廣棒球,對於日本棒球界可說是功不可沒。
職業生涯
歐杜爾從3A開啟職棒生涯,並於1919年登上大聯盟。當時他在洋基隊多擔任後援投手,並兩度隨隊打進世界大賽。[1]1923年7月7日,歐杜爾投出史上最糟的一場比賽。他在3局投球狂失16分,其中6局就掉了14分。儘管只有3分是自責分,[2]他還是寫下大聯盟後援投手單局最多失分的紀錄。[3]球季結束後,歐杜爾的手臂也過度操勞,因此轉型成為野手。
1923年末,巨人從3A挖角來歐杜爾。1927年,他成為第二位在太平洋岸聯盟敲出30轟與30盜的選手。[4]1928年,歐杜爾終於重返大聯盟,並繳出3成19的打擊率。隔年他被交易到費城人,並繳出聯盟最高的3成98打擊率,還敲出32轟與122分打點。這年他敲出254支安打刷新國聯單季安打紀錄,至今仍無人打破。
1930年,歐杜爾的打擊率為3成83,並敲出22轟。之後他被交易到羅賓(今洛杉磯道奇)。1932年,他以3成68的打擊率再拿下一座打擊王。1933年,表現慢熱的歐杜爾只繳出2成52的打擊率,隨後他被交易回巨人。雖然他在球季結束時繳出3成06的打擊率,但他仍在1934年球季結束後退休。
1935年到1951年間,歐杜爾在小聯盟3A擔任總教練。他最著名的事蹟就是在小聯盟成功培養喬·迪馬喬,這位未來的名人堂選手。
生涯打擊成績
出賽次數 | 打席 | 打數 | 得分 | 安打 | 二安 | 三安 | 全壘打 | 打點 | 盜壘 | 保送 | 三振 | 打擊率 | 上壘率 | 長打率 | OPS |
---|---|---|---|---|---|---|---|---|---|---|---|---|---|---|---|
970 | 3660 | 3264 | 624 | 1140 | 175 | 41 | 113 | 542 | 36 | 333 | 122 | .349 | .413 | .532 | .945 |
晚年
歐杜爾之後到日本傳播棒球運動,當時巨人長期與東京的棒球隊合作,因此該球隊也命名為巨人,他們的隊徽和制服也都是參考北美的棒球隊球衣設計。這支東京球隊即是現在的讀賣巨人的前身,至今紐約巨人已經搬家至舊金山、讀賣巨人也經歷過隊名和隊徽的改動,但還是可以從兩隊黑白橘為主體的球衣配色中看出兩隊曾經的淵源。
1981年,歐杜爾入選舊金山灣區運動名人堂。2002年,他入選日本棒球名人堂。[5]
扣除被終身禁賽的赤腳喬,歐杜爾的打擊率是非名人堂選手中最高的。另外,大聯盟史上所有打擊三圍可以達到0.3/0.4/0.5的退役球員中,扣掉赤腳喬和涉入禁藥問題的拉米瑞茲,只有希爾頓和歐杜爾兩人沒有進入名人堂,原因主要是歐杜爾作為一個打者出賽的時間實在太短,不管這六年半之間他的平均表現多麼出色,都很難有足夠的累計數據。[6]2021年11月5日,早期棒球委員會將歐杜爾提名到名人堂票選內,但他的得票率只有31.8%,還是未能入選。[7]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 . Baseball-Reference.com. [2011-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4).
- . Baseball-Reference.com. 1923-07-07 [2011-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6).
- . Scores.espn.go.com. 2011-05-16 [2011-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milb.com. [2014-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4).
- "Shrine of the Eternals – Inducte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Baseball Reliquary. Retrieved 2019-08-14.
- . [2022-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13).
- . [2022-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