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营之歌
《露营之歌》是一首由李兆麟、于天放、陈雷,高禹民等人作词,以古曲落花调为曲谱的歌曲。此歌创作于1937至1938年间,并按春夏秋冬四季写成四段歌词,描写了东北抗日联军西征过程中一年四季的露营生活与小兴安岭、镜泊湖等地的自然景色。[1][2]
创作背景与过程
露营之歌共分四段,创作于1937至1938年间东北抗日联军西征时期。1937年6月,关东军与满洲国军向东北抗日联军进攻,东北抗联为保存实力,进行西征。[3]1937年6月底,东北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李兆麟和第六军军长戴洪滨率第二、三、四师和军部保安团在依兰县东白石砬子渡松花江,据抗联老兵王钧回忆:“部队到达岔巴气河入口处,我看见李兆麟和高禹民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开始编写《露营之歌》第一段,但当时没有写完,也没有发表”。[4]另说法称是陈雷在此创作了《露营之歌》第一段歌词,后由李兆麟修改。[5][3]此时《露营之歌》第一段虽未发表,但已在抗联第三、第六军中广为传唱。[4]
1937年7月,戴洪滨率抗联二师、三师、四师和军保安团沿汤旺河行军,进入小兴安岭原始森林,行军一个多月,到达海伦八道梁子,期间戴洪滨率领的抗联部队与关东军和满洲国军进行多次战斗,1937年10月,戴洪滨率部退回汤河,并向李兆麟汇报了西征概况与战斗情况,李兆麟根据这些素材,写出了《露营之歌》的第二、三段歌词。[6]
1938年年底,李兆麟率部队到达海伦八道梁子,北满抗联部队完成西征。李兆麟委托于天放编写完成《露营之歌》第四段,后由李兆麟修改。[6][3]
版本
1939年7月7日,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政治部宣传科编印的《革命歌集(第二集)》中收录了《露营》歌。这是已知最早发表的油印件,但是没有署名作词者。[7]
1946年3月20日,由冯仲云主持的兆麟纪念委员会在《纪念民族英雄李兆麟(张寿籛)将军》中刊登的《露营之歌》中,较1939年版第二、三段后半部分互置了,并注明此歌为“李兆麟将军遗作”。[5][7]1958年,原东北烈士纪念馆的研究人员郭兆庆对冯仲云进行采访,他根据冯仲云的意见对“46年纪念版”《露营之歌》的段落和文字进行了修改。[7]
学者王晓兵认为:46年纪念版是东北光复后人们看到的《露营之歌》的第一个印刷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版的大多数版本中的错误均出自这一版。与39年油印版比较,46年纪念版《露营之歌》共有14处26个字的不同。[7]
演出
2019年9月26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奋斗吧中华儿女》中以舞蹈和朗诵的形式表演了《露营之歌》的歌词片段。[8]
参考文献
- 杨满良. . 黑龙江日报. 2013-11-21 [2018-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24).
- . 长白艺苑. 2003-06: 60页.
- 何宏. . 光明网. 2008-04-17 [2024-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8) –光明日报.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灯塔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 王钧. . 1991年.
- 彭施鲁. . 2006年: 163页.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灯塔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 李海裴《悲壮的战歌,烽火的呼啸》. 1991年.
- 吴志菲.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委员会. 2023-09-05 [2024-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8) –人民政协报.
- . 共产党员网. [2024-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