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櫃流水亨通三官廟
風櫃流水亨通三官廟,俗稱風櫃尾三官廟(臺灣話:),正式名稱流水亨通三官廟,前身為流水亨通溫王殿,台灣澎湖縣馬公市廟宇,位居風櫃里風櫃西漁港臨海堤處,主祀三官大帝,風櫃尾西甲居民角頭廟,亦隸屬嵵裡澳角頭廟之一。[1][2]
風櫃流水亨通三官廟 Fenggui Shanguang Temple | |||||||||||
---|---|---|---|---|---|---|---|---|---|---|---|
山門、立面 | |||||||||||
基本 | |||||||||||
位置 | 臺灣 880 澎湖縣馬公市風櫃1號 | ||||||||||
主神 | 三官大帝 | ||||||||||
例祭 | 農曆正月十五日(天官聖誕.賜福) 農曆七月十五日(地官聖誕.赦罪) 農曆十月十五日(水官聖誕.解厄) | ||||||||||
廟格 | 角頭廟 | ||||||||||
建立时间 | 不詳,約 清朝雍正年間 | ||||||||||
地圖 | |||||||||||
汉语名称 | |||||||||||
|
沿革
「風櫃」位於馬公市圓頂半島最尾端,古稱「風櫃尾」,隔海與媽宮內灣的案山里相望,西北端有一無人嶼「四角嶼」,風櫃尾可扼守媽宮港,自古戰略位置備受重視,與四角嶼在清領時期皆有搭設過砲台。[3][4]:363–365
相傳南明暨東寧王國時期,漸有移民遷入風櫃尾,由於渡海之時,台灣海峽浪急險阻,為祈求航海安全,乃有先民奉請溫府王爺的香火袋隨行,抵達風櫃尾後便搭建草寮奉祀溫府王爺,初建於「北崎」的山麓處,並另塑神像供奉;清領時期雍正年間,溫王爺曾借乩童乩身顯靈,尋回衙門遺失的庫銀,風櫃溫府王爺遂聲名大噪,後重建新廟時,廟址遷建至風櫃尾聚落南端,即為現址,並定名「流水亨通溫王殿」,主祀溫府王爺,同時副祀真武大帝、三官大帝、文衡聖帝等神祇。[1][5]
流水亨通溫王殿在清領時期的乾隆、同治年間和日治時期的明治39年(1906年)皆留有重修紀錄。大正八年(1919年),澎湖地區流行霍亂,日本人將溫王殿收編,充作臨時醫館,染病者皆集中到溫王殿廟埕,進行隔離治療,後於大正14年(1925年)再度翻修。[1]
二戰戰後之初,國軍的海防部隊占用流水亨通溫王殿的左廂房(龍門、南邊),挪作為風櫃西漁港的漁船進出檢查站。民國39年(1950年),為溫王殿在戰後施行的第一次重修工程。民國54年(1965年),風櫃尾居民在聚落南緣另起「靈德溫王殿」[6],遂將流水亨通溫王殿中大部分神祇移奉至新廟,亦包括原本的主神溫府王爺;由於原廟尚留下三尊三官大帝金身鎮殿,流水亨通溫王殿自此改名為「流水亨通三官廟」,主祀神明也更易為三官大帝。[1]
民國58年(1969年),風櫃流水亨通三官殿拆除重建,於民國59年(1970年)十月竣工;民國79年(1990年),屋頂重修及增建四垂亭。[1]民國100年(2011年),風櫃流水亨通三官廟剷平重建,總計耗費新台幣二千萬餘元另起占地98坪的新廟,於民國105年(2014年)11月8日入火安座,即為現貌。[7][lower-alpha 1]
圖輯
- 聖旨牌
- 神明廳大殿
- 大符雷令
- 供品
- 三官大帝神像
- 重建沿革碑記
參考資料
- .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中文(臺灣)).
- . 澎湖旅遊達人.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0) (中文(臺灣)).
- .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2) (中文(臺灣)).
- 林, 豪. . 台北市: 成文. 1983 (中文(臺灣)).
- 劉, 自仁. . 臺灣大百科全書. 2011-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9) (中文(臺灣)).
- .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6) (中文(臺灣)).
- 嚴, 光澎. . 澎湖日報. 2018-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30)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