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太平洋颱風季

1977年太平洋颱風季泛指在1977年全年任何時間內,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以及南中國海所產生的熱帶氣旋。雖然有關方面並沒有設下本颱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於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通常都會於五月至十二月期間形成。

1977年太平洋颱風季
氣旋季總結圖
氣旋季長度
首個系統形成1977年1月10日
末個系統消散1978年1月3日
最強風暴
名稱颱風貝貝
  最高風速205 km/h(125 mph)
10分鐘平均風速
  最低氣壓905 hPambar
氣旋季統計
熱帶低氣壓數54
風暴數21
颱風數11
超級颱風數1非官方)
死亡人數>235
財產損失>$2300萬(1977年美元
太平洋颱風季
主題頁 - 專題 - 編輯指南

本條目的範圍僅侷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及南海的水域。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風暴則被稱為颶風,並被列入1977年太平洋颶風季

以下各熱帶氣旋資訊以熱帶氣旋存在期間的最強形態為準。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等級
等級 風速
超級颱風 ≥130
≥240公里每小時
颱風 63129節
118239公里每小時
熱帶風暴 3462節
63117公里每小時
熱帶低氣壓 2233節
4162公里每小時

已被國際命名的熱帶氣旋

1977年共有20個熱帶氣旋產生,包含11個颱風與1個超級颱風[1]

強烈熱帶風暴柏茜 (Patsy)

強烈熱帶風暴(JMA
熱帶風暴(SSHWS
 
持續日期1977年3月23日-1977年3月31日
強度95 km/h(60 mph(十分鐘) 
990 hPambar

強烈熱帶風暴露芙 (Ruth)

PAGASA:Kuring

強烈熱帶風暴(JMA
熱帶風暴(SSHWS
 
持續日期1977年6月14日-1977年6月17日
強度110 km/h(70 mph(十分鐘) 
975 hPambar
 英屬香港

颱風莎拉 (Sarah)

PAGASA:Elang

颱風(JMA
1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1977年7月16日-1977年7月21日
強度130 km/h(80 mph(十分鐘) 
970 hPambar
 英屬香港

颱風黛瑪 (Thelma)

PAGASA:Goring

颱風(JMA
2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1977年7月21日-1977年7月26日
強度130 km/h(80 mph(十分鐘) 
950 hPambar

在7月21日,有一熱帶擾動在菲律賓東方增強為一熱帶低氣壓。其向西北方移動,並在7月22日增強為熱帶風暴;及後進一步增強成一颱風。在掠過呂宋島東北方並造成大雨後,黛瑪改向東北方移動,並達至其巔峰強度風速95 mph。7月25日,黛瑪在臺灣高雄登陸,其橫過臺灣西南部後,在中國東南部登陸並在7月26日消散。雖然黛瑪不是一個特別強烈的風暴,但黛瑪帶來的強風和大雨,導致30人死亡並為臺灣帶來超過80年來首見的災情和破壞。

颱風維娜 (Vera)

PAGASA:Hulang

颱風(JMA
3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1977年7月28日-1977年8月1日
強度205 km/h(125 mph(十分鐘) 
925 hPambar

在黛瑪肆虐臺灣後6日,又另一個颱風正在臺灣東方海面形成。在7月28日形成的颱風維娜,在7月31日以130 mph的強度登陸台灣北部。其後繼續向西移動,在中國東南部登陸並消散。維娜導致臺灣另外25人死亡,還有大量的農作物和財產損失。

熱帶風暴溫黛 (Wanda)

熱帶風暴(JMA
熱帶風暴(SSHWS
 
持續日期1977年7月31日-1977年8月4日
強度75 km/h(45 mph(十分鐘) 
985 hPambar

強烈熱帶風暴愛媚 (Amy)

PAGASA:Ibiang

強烈熱帶風暴(JMA
熱帶風暴(SSHWS
 
持續日期1977年8月20日-1977年8月23日
強度110 km/h(70 mph(十分鐘) 
985 hPambar

颱風貝貝 (Babe)

PAGASA:Miling

颱風(JMA
4級 超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1977年9月2日-1977年9月12日
強度205 km/h(125 mph(十分鐘) 
905 hPambar

貝貝在9月2日增強為一熱帶低氣壓,其增強的同時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在9月5日,其引導氣流突然改變令貝貝改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動。在隨後的兩天,貝貝急劇增強,並在9月8日早上達至其巔峰強度;當時其最高風力為240 km/h (150 mph)、氣壓為905 mbar (hPa; 26.72 inHg)。在達至巔峰強度後不久,另一次引導氣流的改變導致颱風貝貝以逆時針方向移動,令貝貝在與朝鮮半島的一個低壓區發生牽制作用的時候橫過琉球群島。在這時候,貝貝逐漸減弱至颱風下限並在9月11日在上海附近登陸,其在數日後消散。[2][3]

貝貝以巔峰的強度橫過琉球群島,其在地區造成相當大的破壞。超過1,000間房屋被損毀、將近7,000間房屋受到破壞或淹沒。在奄美大島,有1人死亡,77人受傷。[4] 其造成6.1億日元(2300萬美元)的財產損失。[5] 在沿海地區,有超過100隻船受到影響,包括一首巴拿馬貨輪,有13名船員死亡。[2] 在中國,超過24,000間房屋被損毀,並有9人死亡。[6]

熱帶風暴嘉娜 (Carla)

PAGASA:Luming

熱帶風暴(JMA
熱帶風暴(SSHWS
 
持續日期1977年9月3日-1977年9月5日
強度65 km/h(40 mph(十分鐘) 
990 hPambar

颱風戴娜 (Dinah)

PAGASA:Openg

颱風(JMA
1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1977年9月14日-1977年9月23日
強度130 km/h(80 mph(十分鐘) 
965 hPambar

在9月14日,有一熱帶風暴在菲律賓東北方的一道季風槽中形成。在此之前,熱帶風暴嘉娜增加了槽的向北量,令季風低壓在比平常高的緯度上形成。在戴娜西北方的華南高壓區令其向西南方移動,並在9月14日和9月15日間橫過呂宋。之後一道在南海的幑弱引導氣流令戴娜移動不定,首先向東北方移動、再向西南偏西方移動。有利的大氣條件令戴娜在9月19日增強成一颱風,但正在其東北方增強的熱帶風暴法妮黛令其減弱。不久一道副熱帶高壓脊的形成再次令戴娜向西南方移動,並在9月23日以熱帶低氣壓的強度登陸越南。其殘餘轉向北方移動,橫過北部灣,並在9月27日在中國消散。

戴娜為呂宋帶來暴雨和洪水,導致54人死亡和11人失踪。[7]

強烈熱帶風暴愛瑪 (Emma)

強烈熱帶風暴(JMA
熱帶風暴(SSHWS
 
持續日期1977年9月15日-1977年9月20日
強度110 km/h(70 mph(十分鐘) 
965 hPambar

強烈熱帶風暴法妮黛 (Freda)

PAGASA:Pining

強烈熱帶風暴(JMA
熱帶風暴(SSHWS
 
持續日期1977年9月23日-1977年9月25日
強度100 km/h(65 mph(十分鐘) 
980 hPambar
1977年太平洋颱風季在香港的位置
長洲69 km/h
長洲
69 km/h
赤鱲角63 km/h
赤鱲角
63 km/h
青衣53 km/h
青衣
53 km/h
啟德35 km/h
啟德
35 km/h
西貢52 km/h
西貢
52 km/h
沙田24 km/h
沙田
24 km/h
流浮山60 km/h
流浮山
60 km/h
打鼓嶺35 km/h
打鼓嶺
35 km/h
天文台測風網絡8個參考自動氣象站錄得之最高每小時平均風速。圖例:
代表錄得強風以下風速(共3個氣象站)
代表錄得強風(共3個氣象站)
代表錄得烈風(共2個氣象站)
備註:此图假设Kate袭港时,天文台已引入8个指定自动气象站作指标。
1977年太平洋颱風季在澳门的位置
紀念孫中山市政公園58
紀念孫中山市政公園
58
污水處理廠-
污水處理廠
大炮台山61
大炮台山
61
外港碼頭76
外港碼頭
76
海事博物館84
海事博物館
84
友誼大橋北峰78
友誼大橋
北峰

78
友誼大橋南峰85
友誼大橋
南峰

85
嘉樂庇總督大橋86
嘉樂庇
總督大橋

86
西灣大橋79
西灣大橋
79
大潭山-
大潭山
九澳-
九澳
路環分站76
路環分站
76
澳門大學-
澳門大學
澳門氣象局氣象站錄得最高1分鐘平均風速,單位為公里每小時(km/h)。圖例:
代表沒有數據
代表錄得清勁至強勁風力
代表錄得疾勁至烈風風力
  • 香港懸掛之最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八號東北烈風或暴風信號
  • 最接近当地时间:1977年9月23日晚上8时至凌晨3时
  • 最接近当地距离及方向:香港约20公里
  • 澳門懸掛之最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八號東北風球 / 八號東南風球
  • 风暴中心与澳门之最近距离:澳门约10公里
  • 根據天文台記錄,並沒有發出八號東南烈風或暴風信號

法妮黛在香港導致1人死亡。[8]

颱風潔黛 (Gilda)

颱風(JMA
1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1977年10月3日-1977年10月10日
強度120 km/h(75 mph(十分鐘) 
965 hPambar

強烈熱帶風暴夏麗 (Harriet)

PAGASA:Saling

強烈熱帶風暴(JMA
熱帶風暴(SSHWS
 
持續日期1977年10月16日-1977年10月20日
強度100 km/h(65 mph(十分鐘) 
980 hPambar

颱風艾菲 (Ivy)

颱風(JMA
2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1977年10月21日-1977年10月27日
強度150 km/h(90 mph(十分鐘) 
940 hPambar

颱風珍妮 (Jean)

颱風(JMA
1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1977年10月28日-1977年11月3日
強度120 km/h(75 mph(十分鐘) 
970 hPambar

颱風甘茵 (Kim)

PAGASA:Unding

颱風(JMA
4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1977年11月6日-1977年11月17日
強度205 km/h(125 mph(十分鐘) 
920 hPambar

甘茵在11月13日以135 mph強度吹襲菲律賓北部。其帶來的暴雨造成山洪暴發,令55人死亡並造成大範圍的破壞。一間酒店的較高樓層在風暴吹襲其間起火,導致另外47人死亡。

颱風露茜 (Lucy)

PAGASA:Walding

颱風(JMA
4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1977年11月28日-1977年12月7日
強度205 km/h(125 mph(十分鐘) 
920 hPambar

颱風瑪麗 (Mary)

PAGASA:Yeyeng

颱風(JMA
2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1977年12月20日-1978年1月3日
強度155 km/h(100 mph(十分鐘) 
945 hPambar

未被國際命名的熱帶氣旋

除了被日本氣象廳命名的熱帶氣旋外,還有一些沒被命名的熱帶低氣壓和被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認為是熱帶風暴的熱帶氣旋。

熱帶低氣壓01W

PAGASA:Atring

熱帶低氣壓(JMA
熱帶低氣壓(SSHWS
 
持續日期1977年1月10日-1977年1月13日
強度55 km/h(35 mph(十分鐘) 

熱帶低氣壓02W

PAGASA:Bining

熱帶低氣壓(SSHWS
 
持續日期1977年5月26日-1977年5月27日
強度55 km/h(35 mph) (一分鐘) 
1000 hPambar

熱帶低氣壓04W

PAGASA:Daling

熱帶低氣壓(SSHWS
 
持續日期1977年7月5日-1977年7月6日
強度55 km/h(35 mph) (一分鐘) 
995 hPambar

熱帶風暴

熱帶風暴(JMA
 
持續日期1977年8月21日-1977年8月22日
強度75 km/h(45 mph(十分鐘) 
989 hPambar

熱帶低氣壓13W

PAGASA:Narsing

熱帶低氣壓(JMA
熱帶低氣壓(SSHWS
 
持續日期1977年9月11日-1977年9月13日
強度55 km/h(35 mph(十分鐘) 

熱帶低氣壓17W

PAGASA:Rubing

熱帶低氣壓(JMA
熱帶低氣壓(SSHWS
 
持續日期1977年10月14日-1977年10月16日
強度55 km/h(35 mph(十分鐘) 

熱帶氣旋名單

  • Agnes
  • Bonnie
  • Carmen
  • Della
  • Elaine
  • Faye
  • Gloria
  • Hester
  • Irma
  • Judy
  • Kit
  • Lola
  • Mamie
  • Nina
  • Ora
  • Phyllis
  • Rita
  • Susan
  • Tess
  • Viola
  • Winnie
  • Alice
  • Betty
  • Cora
  • Doris
  • Elsie
  • Flossie
  • Grace
  • Helen
  • Ida
  • June
  • Kathy
  • Lorna
  • Marie
  • Nancy
  • Olga
  • Pamela
  • Ruby
  • Sally
  • Therese
  • Violet
  • Wilda
  • Anita
  • Billie
  • Clara
  • Dot
  • Ellen
  • Fran
  • Georgia
  • Hope
  • Iris
  • Joan
  • Kate
  • Louise
  • Marge
  • Nora
  • Opal
  • Patsy 1W
  • Ruth 3W
  • Sarah 5W
  • Thelma 6W
  • Vera 7W
  • Wanda 8W
  • Amy 9W
  • Babe 10W
  • Carla 11W
  • Dinah 12W
  • Emma 13W
  • Freda 14W
  • Gilda 15W
  • Harriet 16W
  • Ivy 17W
  • Jean 18W
  • Kim 19W
  • Lucy 20W
  • Mary 21W
  • Nadine
  • Olive
  • Polly
  • Rose
  • Shirley
  • Trix
  • Virginia
  • Wendy

參考資料

  1. . [2012-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6).
  2. (PDF).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United States Navy: 27–29. 1978 [April 17, 20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9-25).
  3. . International Best Track Archive. 2013 [April 17, 2013].
  4. Associated Press. . The Spokesman-Review (Tokyo, Japan). September 11, 1977: A5 [April 17,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30).
  5. (日語) . Digital Typhoon.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 2013 [April 17,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5).
  6. Yongqiang Zong and Xiqing Chen. (PDF). Disasters. March 1999, 23 (1): 66–80 [April 17, 2013]. doi:10.1111/1467-7717.0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5).需付费查阅
  7. . National Disaster Coordinating Council. November 9, 2004 [April 22,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11-09).
  8. . [2012-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6).

參見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1977年太平洋颱風季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