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越瘋人院

飞越疯人院》(英語:,新加坡又譯《大鬧瘋人院》)是1975年上映的美国心理喜剧片[4],第2部囊括五项奥斯卡至尊奖项的电影(至今共3部),世界电影艺术历史上最经典的美国巨著之一,被称为“影视表演的必修课”。

飛越瘋人院
基本资料
导演米洛斯·福曼
监制索尔·扎恩兹
迈克尔·道格拉斯
编剧劳伦斯·霍本
波·戈尔德曼
原著飞越疯人院
肯·克西作品
主演杰克·尼科尔森
露易丝·弗莱彻
威廉·雷德菲尔德
配乐杰克·尼奇
摄影哈斯凯尔·韦克斯勒
理查德·周
谢尔登·卡恩
林泽·克林曼(Lynzee Klingman)
片长133分鐘
产地美國
语言英語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1975年11月19日 (1975-11-19)
发行商聯美 (影院)
華納 (影碟)
预算300–440萬美元[1][2]
票房1.63億美元[3]
各地片名
香港
臺灣

剧本改编自肯·克西同名小说,曾获1975年第4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导演和最佳改编剧本五項至尊大獎

劇情

1963年,俄勒冈州兰德尔·帕特里克·麦克墨菲法定强奸15岁少女被判入狱。为逃避刑罚劳动,他申请转介到精神病医院接受治疗。掌管着医院的护士长米德丽·拉契特冷酷,拥有被动攻击人格,经常恐吓病人。

麦克墨菲遇到了精神焦虑且口吃的21岁青年比利·毕比特、容易发脾气的查理·切斯维克、有妄想倾向且孩子气的马丁尼、口齿伶俐但郁郁寡欢的同性恋者戴尔·哈定、好战但粗俗的马克斯·泰伯、癫痫病人吉姆·塞费尔特和布鲁斯·弗雷德里克森、文静但有暴力倾向的斯坎伦,以及聋哑的美国原住民“酋长”布罗姆登,另外还有几位慢性患者。

麦克墨菲性格放荡不羁,让拉契特觉得自己的权威会受到挑战。为了给个下马威,她出手没收病人们的香烟,改为定时配给,还暂停他们玩纸牌的特权。麦克墨菲觉得自己陷入了对付拉契特的意志大战。他偷了一辆校巴,载着几个病人逃离精神病院,来到太平洋海岸钓鱼,鼓励他们发掘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心。

听到医院护工说法官的刑期不适用于被认为有精神病的罪犯,麦克墨菲立马计划逃跑。他怂恿酋长布罗姆登用水疗控制台砸烂窗户。原来,麦克墨菲、酋长、泰伯是仅有几位被强制送入进入医院的非慢性患者,其他病人都是自愿进来,可以随时离开,但他们不敢这么做。切斯维克突然大发脾气,指责拉契特把他的香烟拿去分派,让麦克墨菲赢走了其他病人的配额,要求现在就把香烟给他拿来。麦克墨菲强行把烟拿给切斯维克,被其他护工上前阻止,酋长在乱局中救出麦克墨菲。

拉契特认为酋长、切斯维克和麦克墨菲不服从规矩,便安排他们去“电击室”接受惩罚。在等待惩罚的过程中,麦克墨菲给酋长一条黄箭口香糖,发现酋长能听会说,只为了避免接触他人而装聋作哑。麦克墨菲接受完電痙攣療法,回到病房的时候开始假装大脑受损,而这个惩罚也让他击败拉契特的心更加坚定。麦克墨菲和酋长计划逃跑,临行前趁拉契特和护工晚上离开,和朋友们暗地里搞了个圣诞派对。

麦克墨菲贿赂保安特克尔,偷偷带了女孩子坎迪和萝丝及几瓶酒进入病房。派对过后,麦克墨菲和酋长准备逃跑,邀请比利和他们一起走。比利想和坎迪约会,不愿意走,麦克墨菲让他和坎迪做爱。麦克墨菲和其他人喝醉酒,昏睡了过去,没有和酋长离开。

第二天早上拉契特到来时,病房一片狼藉,病人大多昏了过去。她发现比利和坎迪睡在一起,决定让比利在大家面前出洋相。比利克服口吃的毛病,和拉契特当面对质。拉契特说要跟比利的母亲告状,比利顶不住压力又口吃起来。拉契特带他去医生办公室。没过多久,麦克墨菲打了一位护工,和酋长一起翻出窗户,其他护工上前阻止。与此同时,比利用碎玻璃割喉自杀。拉契特入场进行日常活动,尝试缓和局势,麦克墨菲怒火中烧,勒住拉契特的脖子,还好其他护工上前控制麦克墨菲,拉契特才捡回一条命。

不久后,拉契特戴着护颈,用微弱的声音向大家喊话,哈定则带领大家无拘无束地打牌。麦克墨菲消失得无影无踪,大家都觉得他逃跑了。晚上,酋长看到麦克墨菲回到自己床上,上前打招呼,对麦克墨菲信守承诺、没有丢他一个人独自逃跑感到高兴,可麦克墨菲一声不响,活动不灵活,最终看到他的额头有切除脑白质留下的疤痕,才恍然大悟。酋长含着泪水和麦克墨菲抱在一起,说“你跟我走吧”,便用枕头闷死了他。之后他将水疗喷泉从地板上扯出来,狠狠砸向窗门,独自逃跑,其他病友被玻璃破碎的响声惊醒,看着他离开,为他欢呼。

演员

  • 杰克·尼科尔森兰德尔·帕特里克·“R·P”·麦克墨菲
  • 露易絲·弗萊徹护士长米德丽·拉契特
  • 威尔·桑普森 饰 “酋长”·布罗姆登("Chief" Bromden)
  • 威廉·雷德菲尔德 饰 戴尔·哈定(Dale Harding)
  • 布拉德·道里夫 饰 比利·毕比特(Billy Bibbit)
  • 西德尼·拉西克 饰 查理·切斯维克(Charlie Cheswick)
  • 克里斯托弗·劳埃德 饰 马克斯·泰伯(Max Taber)
  • 丹尼·德维托 饰 马丁尼(Martini)
  • 迪恩·布鲁克斯 饰 约翰·斯皮维医生(Dr. John Spivey)
  • 威廉·杜尔 饰 吉姆·塞费尔特(Jim Sefelt)
  • 文森特·斯基亚维利 饰 布鲁斯·弗雷德里克森(Bruce Frederickson)
  • 迈克尔·贝里曼 饰 埃利斯(Ellis)
  • 阿朗佐·布朗(Alonzo Brown)饰 服务员米勒(Attendant Miller)
  • 卡科·坎巴卡(Mwako Cumbaka)饰 服务员沃伦(Attendant Warren)
  • 内森·乔治 饰 服务员华盛顿(Attendant Washington)
  • 玛丽亚·斯莫尔 饰 坎迪(Candy)
  • 斯卡特曼·克洛瑟斯 饰 夜班保安特克尔(Night Guard Turkle)
  • 菲尔·罗斯 饰 伍尔西(Woolsey)
  • 路易莎·莫里茨 饰 萝丝(Rose)
  • 彼得·布罗科 饰 马特森上校(Col. Matterson)
  • 小德罗斯·V·史密斯(Delos V. Smith Jr.)饰 囚犯斯坎伦(Inmate Scanlon)
  • 约瑟普·埃利克 饰 囚犯班奇尼(Inmate Bancini)
  • 咪咪·萨尔基斯(Mimi Sarkisian)饰 护士菲伯(Nurse Pilbow)
  • 泰德·马克兰 饰 哈普·阿利希(Hap Arlich)

製作

片名“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出自原著中酋长布罗姆登听他外婆说过的童谣:

Vintery, mintery, cutery, corn,
Apple seed and apple thorn,
Wire, briar, limber lock
Three geese in a flock
One flew East
One flew West
And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1963至64年,百老汇根据肯·克西的同名原著小说,演出了同名舞台剧,演员柯克·道格拉斯在剧中扮演麦克墨菲。道格拉斯买下原著的电影改编权,花了十年时间将作品搬上银幕,但没有找到愿意合作的制片方。到后来,他将版权卖给儿子邁克爾·道格拉斯,当时迈克尔凭借自己的电影作品积攒了不少人气。然而,柯克年近六旬,无法胜任麦克墨菲一角。金·哈克曼[5]占士·堅[6]马龙·白兰度[5]畢·雷諾斯[7]曾被视为合适人选,但他们四个人都推掉了角色,该角色最终落到38岁的杰克·尼科尔森身上[8]。道格拉斯安排索尔·扎恩兹出任联合制片人[2]

影片第一编剧劳伦斯·霍本让道格拉斯去看米洛斯·福曼的作品,认为福曼1967年的电影《消防员舞会》跟本片剧本想要达成目标有共同点。福曼飞到加州,逐页讨论剧本内容,列出自己想做的事情。相比之下,其他前来接洽的导演很少这么做[2]。福曼在2012年写道:“在我看来,(这个故事)不只是跃然纸上的文学作品,而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写的是我1932年出生到1968年在捷克斯洛伐克的生活。共产党在我眼中就是护士拉契特,一直跟我说娜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哪些话可以说,哪些不能说,哪些地方能去,哪些不能去,甚至还告诉我是什么身份[9]。”

扎恩兹非常膜拜凯西,对凯西感到亲切,所以霍本完成初稿后,他便请求凯西参与剧本创作[2]。凯西参与剧本的早期开发,但后来和制作人就选角和叙事角度产生创意分歧而退出。他后来起诉制作公司,结果以和解收场[10]

导演初步人选哈尔·阿什比建议让杰克·尼科尔森扮演麦克墨菲。尼科尔森之前没演过这类角色。为了配合尼科尔森的行程表,制作工程推迟了半年,道格拉斯后来在采访中表示感谢[2]

选角

道格拉斯的年长朋友丹尼·德维托率先加入剧组,在片中扮演病人马丁尼,他在外百老汇1971年制作的续集中继续扮演该角色。扮演酋长布罗姆登的威尔·桑普森由在捕鱼戏份中扮演港务长的梅尔·兰伯特引荐,他和道格拉斯在坐飞机的时候相遇,当时道格拉斯跟他说制片人希望找一个“大块头”扮演这个角色,而他原本是二手车经销商。兰伯特的父亲经常买车给美国土著,半年后他打电话给道格拉斯,说:“最王八蛋的印第安纳大块头会过来演戏[2]!”

巴德·科特获选为比利·毕比特的扮演者[11]

米洛斯·福曼让谢莉·杜瓦尔扮演坎迪一角。巧合的是,她、尼科尔森和扮演特克尔的斯卡特曼·克洛瑟斯后来在小说《闪灵》的1980年改编电影中出演主角。福曼就1974年电影《没有明天的人》给杜瓦尔试镜的时候,被露易絲·弗萊徹吸引住目光,最终安排弗莱彻在那部电影出演配角,在本片出演护士拉契特。本片的选角导演弗雷德·罗斯和弗莱彻互相认识,他曾认为弗莱彻适合出演拉契特。即便如此,弗莱彻经过长达一年的四五轮面试,刷下珍妮·摩露科琳·杜赫斯特艾倫·鮑絲汀安吉拉·蘭斯伯里安妮·班克罗夫特傑拉丁·佩之等人[12][13],才拿下护士拉契特这个角色。她于1974年和福曼、扎恩兹进行最后一次面试。圣诞节第二天,经纪人让她1月4日去俄勒冈州立医院开始排练[14]

弗莱彻在2016年回忆称尼科尔森的片酬“颇丰”,其他演员的薪资与此相当或相近。她在剧组呆了11个星期,税前片酬1万美元[14]

排练

正式开拍前的排练为期一周,于1975年1月4日在俄勒冈州启动,期间演员要观察病人的日常活动及小组治疗。杰克·尼科尔森和露易丝·弗莱彻还观看病人接受电击治疗[2]

拍摄

影片于1975年1月开机,大约三个月后杀青,取景地包括俄勒冈州塞勒姆及邻近地区,以及俄勒冈州海岸[15][16][17]

制片人决定在俄勒冈州立医院拍摄,这所医院是真实的精神病院,也是原著故事发生的地点[18]。院长布鲁克斯非常支持拍摄工作,还亲自出演约翰·斯皮维医生。布鲁克斯安排给每位演员安排了要求跟踪的病人,部分演员甚至在病房过夜。他希望将病人带入剧组,得到制片人同意。道格拉斯后来回忆,自己到后来才发现当中许多人都是精神病犯人[2]

由于福曼不让演员回看当天拍摄的戏份,剧组开始对他失去信心,尼科尔森也开始怀疑自己的演技。道格拉斯让福曼给尼科尔森回看,福曼照做,尼科尔森从此恢复自信心[2]

原本担任摄影的哈斯克尔·韦克斯勒遭到解雇,由比尔·巴特勒换上。韦克斯勒认为自己之所以被解雇,是因为同时参与纪录片《地下 (1976年电影》的摄制,正逃脱法律制裁的激进武装组织地下氣象員在片中接受访问。然而,福曼说是因为艺术分歧解雇了韦克斯勒。后来韦克斯勒和巴特勒一同凭借本片获得奥斯卡最佳摄影奖,但韦克斯勒说除了一两分钟的镜头,整部片子都是自己拍摄的[19]

巴特勒表示,尼科尔森一度不想和福曼说话:“杰克从来不跟米洛斯说话,只跟我聊天[20]。”

剧组花光200万美元的初步预算,制作时间超出预期,还好亲自资助这部电影的扎恩兹跟自己的公司奇幻唱片(Fantasy Records)借款,才补全了差额。最终的制作成本达440万美元[2]

发行

影片于1975年11月19日在萨顿和派拉蒙剧院(Sutton and Paramount Theatres)首映[21],是1975年票房第二高的电影,在美国和加拿大拿下1.09亿美元的票房,是当时全球票房收入第七高的电影[21]。由于影片在年底上映,大部分票房成绩都来自1976年。影片凭借5650万美元的租赁收入,成为1976年票房最高的电影[22]

影片在全球拿下1.63亿美元的票房,创下联美的最佳成绩[3][21]

評價

影片获得多数影评人的好评,少数人则持保留意见。罗杰·埃伯特表示:

但埃伯特后来将电影列入个人的“经典电影”榜单[24]

綜藝》的A·D·墨菲(A.D. Murphy)也给出中肯评价[25]

纽约时报》的文森特·坎比也表示认可,他认为影片的喜剧内容不太能支撑起简明扼要、无法改动的悲剧结局,但所表演的内容是生动的,如果没有程式化的隐喻,观众一定会对影片呈现的人性光辉产生共鸣[26]

负责给影片从头到尾配乐的杰克·尼切用阴森的锯琴声(由罗伯特·阿姆斯特朗)和酒杯声谱曲。影评人斯蒂芬·麦克唐纳(Steven McDonald)认为电影的前卫特质延伸到配乐当中,时不时给人一种特别恐怖的感觉,即便在相对正常的时候[27]

影片在第48届奥斯卡金像奖上斩获“五项至尊大奖”,包括杰克·尼科尔森最佳男主角奖露易絲·弗萊徹最佳女主角奖、福曼的最佳导演奖最佳影片奖劳伦斯·赫本博·戈德曼最佳改編劇本。影片目前在烂番茄获得83条评论,新鲜度94%,平均得分9.10/10。网站共识写道:“杰克·尼科尔森和露易丝·弗莱彻的对手戏是1970年代文化大战的最佳缩影,实现了导演认为影片三十多年后仍保持影响力的愿望[28]。”

凯西说自己从来没看过这部电影,也不喜欢这部电影[29]。这个说法得到恰克·帕拉尼克的证实:“我是通过杰克·尼科尔森主演的这部电影,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凯西曾跟我说他不喜欢这部电影[30]。”

1993年,影片因“在文化、历史及美学层面具有重大意义”,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入选國家影片登記表[31]

獎項

大奖 奖项 获提名者 结果
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影片 邁克爾·道格拉斯索尔·扎恩兹 獲獎
最佳导演 米洛斯·福曼 獲獎
最佳男主角 杰克·尼科尔森 獲獎
最佳女主角 露易絲·弗萊徹 獲獎
最佳男配角 布拉德·道里夫 提名
最佳改編劇本 劳伦斯·霍本博·戈德曼 獲獎
最佳攝影 哈斯克尔·韦克斯勒比尔·巴特勒 提名
最佳剪辑 理查德·周林泽·克林曼谢尔顿·卡恩 提名
最佳原创音乐 杰克·尼切 提名
美国电影剪辑师 最佳剧情片剪辑 理查德·周、林泽·克林曼和谢尔顿·卡恩 提名
波迪獎 最佳非欧洲电影 米洛斯·福曼 獲獎
英国电影学院奖 最佳影片 獲獎
最佳导演 米洛斯·福曼 獲獎
最佳男主角 杰克·尼科尔森 獲獎
最佳女主角 露易丝·弗莱彻 獲獎
最佳男配角 布拉德·道里夫 獲獎
最佳剧本 劳伦斯·霍本和博·戈德曼 提名
最佳摄影 哈斯克尔·韦克斯勒和比尔·巴特勒 提名
最佳剪辑 理查德·周、林泽·克林曼和谢尔顿·卡恩 獲獎
芝加哥国际电影节 最佳影片 米洛斯·福曼 提名
凯撒奖 最佳外语片 提名
意大利电影金像奖 最佳外国导演 米洛斯·福曼 獲獎
最佳外国演员 杰克·尼科尔森 獲獎
美国导演工会奖 最佳电影导演 米洛斯·福曼 獲獎
金球奖 最佳剧情片 獲獎
最佳剧情片男主角 杰克·尼科尔森 獲獎
剧情类电影最佳女主角 露易丝·弗莱彻 獲獎
最佳導演 米洛斯·福曼 獲獎
最佳劇本 劳伦斯·霍本和博·古德曼 獲獎
年度最佳新演员 布拉德·道里夫 獲獎
金银幕奖 獲獎
第19届格莱美奖 最佳电影或电视特辑原声带 杰克·尼切 提名
堪萨斯城影评人协会奖 最佳导演 米洛斯·福曼 獲獎
電影旬報 最佳外国导演 獲獎
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最佳影片 獲獎 (与《熱天午後》共同获得)
銀緞帶獎 最佳外国导演 米洛斯·福曼 獲獎
国家评论协会奖 十佳电影 第3名
最佳男主角 杰克·尼科尔森 獲獎
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 國家影片登記表 入选
国家影评人协会奖 最佳男主角 杰克·尼科尔森 獲獎
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最佳男主角 獲獎
最佳女配角 露易丝·弗莱彻 亚军
线上电影电视协会奖 电影名人堂 獲獎
人民选择奖 最受欢迎电影 獲獎
圣乔迪奖 最佳外国演员 杰克·尼科尔森 (与《猎爱的人》和《过客》一同提名) 獲獎
美国编剧工会奖 最佳改编剧本 劳伦斯·霍本和博·戈德曼 獲獎

影片入选英国广播公司2015年“百大美国电影”榜单,该榜单由全球影评人票选[32]

美国电影学会

参见

参考资料

  1. . Box Office Mojo. [2019-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4).
  2. Hood, Phil. . The Guardian. 2017-04-11 [2017-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2).
  3. . Variety. 1976-11-17: 3.
  4. , [2021-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8) (英语)
  5. Zeidner, Lisa. . The New York Times. 2000-11-26 [2021-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8).
  6. . 2005-09-12 [2021-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1).
  7. . 2018-09-06 [2021-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8).
  8. . 2015-11-19 [2021-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7).
  9. Forman, Milos. . The New York Times. 2012-07-10 [2018-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7).
  10. Carnes, Mark Christopher, Paul R. Betz, et al. (1999). American National Biography, Volume 26.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ISBN 0-19-522202-4. p. 312,
  11. . [2021-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7).
  12. . [2021-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1).
  13. . [2021-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7).
  14. Walker, Tim. . The Independent. 2016-01-22 [2017-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1).
  15. . [2015-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10).
  16. . [2015-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6).
  17. . [2015-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18. . [2011-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5).
  19. Anderson, John. . The New York Times. 2015-12-27 [2017-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02).
  20. Townsend, Sylvia. . 2014-12-19 [2015-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8).
  21. . Variety. 1976-11-24: 12–13.
  22. . Variety. 1977-01-05: 14.
  23. Suntimes.com 存檔,存档日期2005-04-08. – Roger Ebert review, Chicago Sun-Times, January 1, 1975
  24. Suntimes.com 存檔,存档日期2010-10-30. – Roger Ebert review, Chicago Sun-Times, February 2, 2003.
  25. Murphy, A.D. . Variety. 1975-11-07 [2020-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14).
  26. Canby, Vincent. . The New York Times. 1975-11-28 [2015-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27. . AllMusic. [2020-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8).
  28. . Rotten Tomatoes. [2021-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4).
  29. Carnes, p. 312
  30. Foreword of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Copyright 2007 by Chuck Palahniuk. Available in the 2007 Edition published by Penguin Books
  31. . Library of Congress, Washington, D.C. 20540 USA. [2020-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31).
  32. . BBC. 2015-07-20 [2015-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6).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