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联邦1号公路

马来西亚联邦1号公路馬來語英語:)是马来西亚历史最悠久的第一条联邦公路,也是该国有史以来最早建造的公路。[1]E1南北大道北段E2南段启用之前,联邦1号公路曾是马来西亚半岛各州道路系统的支柱。

馬來西亞聯邦1號公路
馬來語
英語
道路
 亞洲公路2號線
 亞洲公路142號線的一部分
道路總長865.85公里(538.01英里)
启用时间1897年
(第一路段北賴怡保段通車)
历史1880年動工
1897年、1915年、1924年、1928年、1939年各路段分別開通
主要连接道路
北端吉打州黑木山
公路
  • 284號聯邦公路
  • 樟侖玻璃港高速公路
  • 7號聯邦公路
  • 蘇丹後峇希雅高速公路
  • 175號聯邦公路

高速公路
南端柔佛州新山
地點
主要
目的地
1號公路經過的市鎮:(點擊展開)






公路系統

背景

位于柔佛州新山的联邦1号公路零公里处所见的第一个距离路牌
森美兰州芙蓉市当中的要道也是联邦1号公路的一部分

联邦1号公路是马来西亚半岛的三条主要南北向联邦公路之一,另外两条公路为联邦3号公路联邦5号公路[2]

联邦1号公路的0公里位于已关闭的新山丹绒布蒂里边检站的前址,曾连接位于马新边界新柔长堤。2008年起,当连接长堤与苏丹依斯干达边检站的新道路竣工时,联邦1号公路便与新柔长堤中断连接。

联邦1号公路位于新山的第1公里衔接着马来西亚半岛东海岸的主要联邦公路,马来西亚联邦3号公路。除此之外,在1号公路位于士姑来的19公里处衔接着马来西亚半岛西海岸的主要联邦公路,马来西亚联邦5号公路[3]

联邦1号公路是马来西亚半岛的西部州属主要南北向联邦公路。1号公路从森美兰州淡边霹雳和丰的路程横跨蒂迪旺沙山脉的山脚。1号公路与位于霹雳怡保的5号公路终点相交之前,便与位于吉隆坡的联邦2号公路相交。1号公路在和丰改变方向至西行并一路从新路口亚罗士打,成为了西海岸的主要道路。[3]1号公路与位于吉打日得拉南北大道北段相交,并且从日得拉至黑木山的南北大道路段为1号公路的路段之一。[4][5][6]

1号公路上覆盖了92条街道。[7]据估计,有超过一百万名大马人依赖1号公路的道路使用者为主要的经济来源。[8]

历史

马来西亚联邦1号公路相信是全马来西亚最早建工的公共道路。在时任吉打苏丹再纳·拉锡沙二世(Sultan Ahmad Tajuddin Mukarram Shah)的指令下,此工程在1880年动工,连接吉打亚罗士打泰国宋卡的道路。[9] 现今,这条路也是泰国碧甲盛路(4号公路)、407号公路和14号公路的一部分。[8]

該公路銜接了西馬西海岸北馬南馬的大多數州首府(例如吉打州亞羅士打檳州威省大山脚[註 1]霹靂州太平市[註 2]雪蘭莪吉隆坡[註 3]森美蘭芙蓉市柔佛州新山),而玻璃市馬六甲 [註 4]

聯邦1號公路的竣工由英國殖民政府全權負責。1897年北賴-怡保路段通車。1915年,怡保-吉隆坡段及古來-新山段也竣工並通車。1924年,新柔長堤竣工,柔佛新山新加坡島得以連接。1928年,北海-亞羅士打段及古來-永平段竣工。1939年,最後的路段永平-淡邊也竣工了。從1880年開始動工,1897年第一個路段竣工並通車,到1939年最後一個路段的竣工,整個公路的建立足足用了半個世紀又9年(59年)之久。

哥拉瑪河橋(Jambantan Sg. Kelamah)
的今昔比較
二战时期的利民濟大橋(Jambatan Sungai Kelamah)
今天的利民濟大橋(Jambatan Sungai Kelamah)

二戰期間,1號公路因爲馬來亞戰役遭受日本蝗軍嚴重破壞。不過也是因爲戰爭,1號公路各地估計100多座橋梁被皇家工程兵炸毀,以阻止日軍向南推進。例如Battle of Gemas時期炸毀的橋梁包括位於1號公路的金馬竭大橋(,或稱)、金馬士大橋()、巫羅加什大橋等等。不過二戰之後,1號公路得以修復,許多戰間破壞的橋梁也被修復。

1號公路北海-亞羅士打路段的路牌一影

1957年馬來亞獨立及1963年馬來西亞成立後對1號公路也有許多改進,例如在檳城吉打州邊界的姆達河(Sg. Muda)修建「獨立大橋」(Jambatan Merdeka, Tikam Batu, Kedah)以取代在1942年因戰爭被毀的舊橋。該橋因爲在獨立當天(1957年8月31日)通車而得名。

1966年,位於雪州霹靂州邊境的丹絨馬林(Tg. Malim)和仕林河(Slim River)1號公路段的丹絨馬林-仕林河高速公路開通,成爲馬來西亞最早建立的收費高速公路。該雙車道高速公路繞過了仕林河至丹絨馬林之間的前路段。但是後來該路段被降級至A121仕林河路美冷-丹絨馬林公路

1號公路的改進也在吉隆坡聯邦直轄區内進行。以改善該市的高速公路網絡。該市嚴重的塞車狀況歸咎于該市不規劃的高速公路脈絡。當時,1號公路位於隆市的路段有蕉賴路(Jln. Cheras)、半山芭路(Jln. Pudu)、敦霹靂路(Jln. Tun Perak,前稱爪哇街 Jawa Street和蒙巴頓路 Mountbatten Street)、端姑阿都拉曼路(Jln. Tuanku Abdul Rahman)和怡保路(Jln. Ipoh,前稱峇都路 Jln. Batu)。根據1979年巴生谷審查報告(1979 Klang Valley Review Report)的建議,隆市的1號公路進行改道,目前已經改到陸佑路(Jln Loke Yew)、馬哈拉惹里拉路(Jln. Maharajalela)、京那巴魯路(Jln. Kinabalu)和古晉路(Jln. Kuching)。路系統的組成部分之一是京那巴魯路的高架橋,于1963年3月15日正式啟用。

1號公路在隆市最具爭議的發展項目是古晉路(Jln. Kuching)的收費。古晉路的九年特許經營權被授予「甘文丁有限公司」(Kamunting Corporation Berhad),於1985年4月15日簽署。在最初的特許經營協議中,該司被要求在甲洞環島建造立交橋併升級瓜拉雪蘭莪-甲洞聯邦公路,作為回報從1987年至1996年設立九年臨時收費。不過在1987年特許經營協議被更改,該司被要求在古晉路現有的4跳車到再增2條車道,導致了該司可以在該公路設立的收費擴張到7年,即2003年止。該司行爲惹怒了隆市一代的公路使用者,並舉行了多次的上街抗議活動,要求政府停止收費,不過古晉路的收費制度還是在協約完結的時候廢除,即2003年1月8日。

1977年,政府建議建立一條南北分岔的收費高速公路,作爲1號公路的替代方案,該公路就是後來的 E1  E2  南北大道北段南段。該公路的建立的提出是爲了更有效地解決1號公路作爲當時唯一通往北馬及南馬的通道而導致的嚴重堵塞。由於該項目的資金規模巨大,原本計劃將這條高速公路私有化並收費,但由於當時經濟的不確定性,政府邀請的建設者沒有一家願意做這項工作,導致該計劃未能實現。敦馬哈迪于1981年上任首相後,該項目才從新被重啓。也就在當年,該收費高速公路開通,其中南北大道日得拉-黑木山段是對現有的1號公路進行的升級改造,成為具有部分出入控制和地面交叉路口的分隔式高速公路。當時的 E37 隆芙大道仍在建設,因此1號公路仍是馬來西亞半島鏈接南北的先鋒道路。日德拉-黑木山的道路與其他道路及南北大道路段不同,日得拉至黑木山路段不符合僅由馬來西亞公共工程局出版的 Arahan Teknik 8/86:道路幾何設計指南所定義的高速公路標準1986 年晚些時候,該部門(JKR)批准該路段作為 E1  南北大道北段的一部分。1994年南北大道竣工後,該大道接替1號公路,成為馬來西亞半島的主要骨幹路線。

除了日得拉-黑木山路段升級爲南北大道北段的一部分外,1號公路的某些地段也被升級爲收費高速公路,例如在1985年11月竣工,位於柔佛州士姑來公路作為收費的分岔高速公路,直至2004年3月1日為止。此外還有1999年1月5日通車,位於雪州E7蕉賴—加影大道,該道路前為1號公路蕉賴加影路段。

儘管在2009年9月,為了促進怡保-巴東勿剎鐵路沿線的複線和電氣化,怡保以北的部分道路暫時關閉,但大部分道路仍在使用中。

交通枢纽列表(南-北)


参见

参考文献

  1. . Kuala Lumpur: Malaysian Ministry of Works. 2011: 15. ISBN 978-967-5399-17-6.
  2. Squall-shinoda. . Blog Jalan Raya Malaysia (Malaysian Highway Blog). 2014-11-01 [2019-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2).
  3. . Kuala Lumpur: Malaysian Ministry of Works. 2009: 58–64. ISBN 978-983-44278-2-5.
  4. . Blog Jalan Raya Malaysia. 2015-05-31 [2015-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1) (马来语).
  5. . Blog Jalan Raya Malaysia. 2014-08-31 [2015-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2) (马来语).
  6. . Blog Jalan Raya Malaysia. 2013-10-22 [2015-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6) (马来语).
  7. . Kuala Lumpur: Malaysian Ministry of Works. 2011: 16. ISBN 978-967-5399-17-6.
  8. Johore Annual Report 1920
  9. Johore Annual Report 1921
  10. Johore Annual Report 1922
  11. Johore Annual Report 1923
  12. Johore Annual Report 1924
  13. Johore Annual Report 1925
  14. Page 21. A Souvernir Commemorating The Diamond Jubilee of His Highness the Sultan of Johore (1885-1955), 1955.
  15. Coulthard-Clark 2001, p.197.
  16. . Utusan Malaysia. 2012-03-10 [2015-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马来语).
  17. . Blog Jalan Raya Malaysia. 2012-03-13 [2015-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5) (马来语).
  18. . Blog Jalan Raya Malaysia. 2015-01-14 [2015-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4) (马来语).
  19. 1979 Klang Valley Review Repor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Accessed on 2015-05-31.
  20. . Hari Ini Dalam Sejarah. National Archives of Malaysia. 1963-03-15 [2015-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1) (马来语).
  21. Lim Kit Siang. . 1999-02-07 [2015-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8).
  22. Quek, Lawrence. . Utusan Malaysia. 1999-02-10 [2015-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30) (马来语).
  23. . Malaysiakini. 2011-05-16 [2015-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6) (马来语).
  24. . Kuala Lumpur: Malaysian Ministry of Works. 2011: 204. ISBN 978-967-5399-17-6.
  25. . Blog Jalan Raya Malaysia. 2015-04-20 [2015-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8) (马来语).
  26. . Hari Ini Dalam Sejarah. National Archives of Malaysia. 1994-10-08 [2015-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19).
  27. . Hari Ini Dalam Sejarah. National Archives of Malaysia. 2004-03-01 [2015-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19).
  28. . Grand Saga Sdn. Bhd. [2015-05-31].

注釋

  1. 檳城在威省的行政首都
  2. 1937年後為怡保
  3. 吉隆坡以前屬於雪蘭莪領土,1974年2月1日雪蘭莪政府才割讓給聯邦政府作爲聯邦直轄區
  4. 雖然有少許路段經過馬六甲,也只是森美蘭-馬六甲的邊境淡邊的區域,並沒有直通首府馬六甲市。該路段因此而變得越來越重要,許多城市也因爲它而發展起來。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