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臨
馬臨,CBE,JP(英語:,1925年2月8日—2017年10月16日),籍貫浙江鄞县,成長於香港,香港生物化學家,香港中文大學第二任校長,在任內成立中大醫學院,又參與籌建逸夫書院,並且在退休後擔任逸夫書院校董會主席。
馬臨 Ma-lin | |
---|---|
出生 | 1925年2月8日[1] 中華民國京兆地方 |
逝世 | 2017年10月16日 香港沙田區威爾斯親王醫院[2] | (92歲)
教育程度 | |
科学生涯 | |
研究领域 | 蛋白質化學 |
机构 | 倫敦大學醫學院、里茲聖占姆斯醫院 |
第2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 |
任期 1978年10月2日—1987年9月30日 | |
前任 | 李卓敏教授 |
继任 | 高錕教授 |
生平
馬臨出生書香門第,馬父為香港大學中文系前系主任馬鑑教授,曾遠赴美國隨哲學大儒杜威教授深造,獲教育學碩士學位。兄長馬蒙曾留學英國攻讀社會學和人類學,並曾在倫敦教授港督麥理浩爵士廣東話。
馬臨在北京就讀小學,1937年來到香港生活[3],同年起入讀英皇書院[1][4]。他當時定居香港島西區[5],因父親計劃安排馬臨回內地升學[5],於是讓他先入讀嶺英中學以學好中文[5],於1941年畢業(中五、戰社)[5]。由於太平洋戰爭爆發,馬氏返內地。1947年獲成都華西協合大學理學士銜[6]。後赴英国列斯大學深造,硏究蛋白化學,1955年獲哲學博士銜。繼入倫敦大學醫學院及里兹聖占姆斯醫院,從事資深博士硏究工作。
1957年任香港大學病理學系講師。1964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學,1973年生物化學系成立,馬臨出任首任講座教授,並兼任系主任,專長蛋白質化學。
1978年,馬臨被他在中文大學的同事余英時力薦,獲聘出任香港中文大學第二任校長,接替李卓敏教授。
馬臨在任校長期間,香港中文大學的發展包括:[7]
- 1980年,開設博士學位課程
- 1981年,醫學院招收第一批醫科學生
- 1981年,推出本科兼讀課程
- 1985年,本科課程招收首批暫取生
- 1986年,改革本科課程,推行學分制
馬臨於1987年退休後,繼續擔任中大逸夫書院校董會主席,籌建逸夫書院。
1982年5月馬臨曾訪北京獲鄧小平接見。[8]香港回歸前他獲委任為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亦是委員會轄下教科文小組及區旗、區徽小組召集人。他亦是全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九屆委員。[7][9]
2017年10月16日於沙田區威爾斯親王醫院離世,終年93歲。[10]
榮譽
家庭
馬臨的妻子陳萌華是病理學的專科醫生,1957年於香港大學醫學士畢業。馬臨外孫女林慧思指馬臨和陳萌華二人當年於聚會中一見鍾情,結婚近60年愛意未變。馬臨早年因健康問題住院時,曾表示家中有任職醫生的妻子,要求回家醫治。[11]
參考文獻
- 盧子健、何安達. . 天地圖書. 1994: 279.
- http://www.shawprize.org/big5/shaw.php?tmp=1&twoid=3&threeid=260&fourid=491%5B%5D
- 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 (PDF). 《聯合邁進》第5期. 2009-05 [2022-08-27].
- (PDF). 英皇書院同學會. 1999-01 [2021-11-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3-22).
- 嶺英中學校友會. . 天地圖書. 2015: 16.
- . 香港中文大學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17-10 [2019-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30).
- . [2006-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30).
- . 人民網 領袖人物紀念館. 2004-07-15 [2017-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2).
- . 蘋果日報. 2017-10-17 [2018-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30).
- . 香港電台. 2017-10-17 [2017-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7).
- . 明報. 2017-10-29 [2018-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9).
學術機關職務 | ||
---|---|---|
前任: 李卓敏 |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1978年-1987年 |
繼任: 高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