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蒂娜·罗贝茨
马蒂娜·伊尔玛·罗贝茨(荷蘭語:;又译马蒂尼·罗比茨)是比利时历史比较语言学家、考古学家,德国美因茨大学讲师,并任职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德語:)[1][2]。她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欧亚大陆的一些语言如突厥语、蒙古语、通古斯语、朝鲜语和日本语有同源关系,共属于“泛欧亚语系”[3]。
人物经历
提出“泛欧亚语系”
2017年,罗贝茨提出,日语(可能还有韩语)起源于一种混合语言。她提出,突厥语、蒙古语和通古斯语的祖籍是在满洲西北部的某个地方。一群说原始阿尔泰语的人向南迁移到现在的中国辽宁省,在那里他们大部分被一个拥有类似南岛语的农业社群同化。这两种语言的融合导致原始日语和原始韩语的出现。
2018年,她和 Remco Bouckaert 使用贝叶斯系统语言学方法论证了阿尔泰语的一致性,他们将其称为“泛欧亚语”[4]。
她与英国、法国、德国、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捷克、荷兰和新西兰的语言学家、考古学家和遗传学家合作[5],研究成果于2021年11月10日发表在期刊《自然》(Nature)[6],从语言学、考古学和遗传学三个维度分析了“泛欧亚语系”的起源。他们认为,该语系起源于中国东北地区的辽河流域,从距今9200年开始随着黍作农民向周围扩散,最终演变成五大语系[7]。
著作
- Language dispersal beyond farming.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Amsterdam (2017)
- Diachrony of verb morphology: Japanese and the Transeurasian languages. de Gruyter Mouton, Berlin (2015)
- Paradigm change: in the Transeurasian languages and beyond. Benjamins, Amsterdam (2014)
- Is Japanese related to Korean, Tungusic, Mongolic and Turkic? Harrassowitz, Wiesbaden (2005)
参考资料
- . 光明网. 中国科学报. [2022-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1).
- Reuters. . the Guardian. 2021-11-10 [2022-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4) (英语).
- . 科学网. [2022-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1).
- Martine Robbeets. Remco Bouckaert. . Journal of Language Evolution. 2018, 3 (2): 145–162.
- . 德国之声. [2022-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4) (中文(中国大陆)).
- Robbeets, M., Bouckaert, R., Conte, M.; et al. . Nature. 2021, (599): 616–621 [2022-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6).
- 袁越. . 光明网. 《三联生活周刊》2021年第49期. [2022-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