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捷運列車
高運量列車
高雄捷運高運量電聯車
重軌高運量電聯車為高雄捷運最早營運的列車類型,採第三軌供電方式推進,全線使用鋼輪鋼軌,駛於1,435公厘之標準軌。高運量電聯車由德國西門子公司奧地利廠組裝製造,自2005年10月起陸續交車,共計126輛捷運車廂。本型列車分配於南機廠、北機廠及大寮機廠,行駛紅線、橘線。
車體及車門材質皆為不鏽鋼,製造中大量採用機器人焊接,使用壽命規格為30年,可耐海島型潮濕氣候,目標為在長期營運下保持車體美觀。車輛配色為綠白色系[1],座椅配置為長條型相親座,材質為霧塑膠,位於兩側車門中央的立柱採用三叉式,分出三道支柱,可方便站立乘客抓握,手拉環則為軟質橡膠,也與台北捷運的硬質塑膠有所不同。
營運初期因捷運高雄車站臨時站月台66公尺僅可容納三節車廂,故紅線列車為一組三節編制營運。
單輛列車長21.945公尺(DM-Car車)、21.560公尺(T-Car車),寬:3.150公尺,高:3.6公尺,總長(一組三節)為65.450公尺,每輛車每側有4組門。
搭載自動列車運轉裝置,並配有駕駛員監控列車狀況,正常情況下每位駕駛在線上不會以手動駕駛。
高雄捷運岡山路竹延伸線高運量電聯車
高雄市捷運局2021年11月17日表示,高雄捷運岡山路竹延伸線有計畫採購10列新車(第一階段8列,擴充合約2列)供營運所需。岡山路竹延伸線機電工程由新加坡科技電子公司(STEE)及韓國現代樂鐵公司(Hyundai Rotem)合組團隊得標,現代樂鐵公司已發布新聞稿,並首次公布列車外型,大致上配色內裝都接近現行的西門子列車,但車頭線條略為圓弧。
機電將和西門子系統完全相容,因此規格類似,但在空氣清淨、煞車、節能、維護成本上有所改進。該列車和現有列車完全相容,改良空調系統,可偵測二氧化碳濃度自動提供舒適的室內空氣。另外列車緊急煞車性能也加強,以改善安全性;在維護方面,可透過列車綜合管理系統TCMS(Train Control and Monitoring System)在機廠自動分析車輛狀態和故障訊息,降低維護成本,同時通過高效率運行模式分析達到節能效果[2][3]。
2023年3月再新增6組新列車,主要是提供小港林園線需求,加上2021年採購10組,共採購16組新列車,預計最快2026年可完成[4]。
中運量列車
輕軌列車
高雄捷運環狀輕軌CAF Urbos 3系電聯車
本型車於高雄捷運環狀輕軌行駛的動力分散式電聯車,採超級電容電池供給方式推進,全線使用鋼輪鋼軌,駛於1,435公厘之標準軌,且軌道和台鐵工字形軌道不同。高雄輕軌為全球第一個採全線無架空線的輕軌系統。由西班牙CAF公司組裝製造,總造價新台幣165.37億元。首列列車自2014年9月運抵臺灣,第一階段將計有9列列車,第二階段全線完工預計將共有24列列車。車輛總長(一組五節)34.16公尺,車寬2.65公尺,每側配有四組對開滑門,營運初期的運量考量,全列車為一組5輛編成,並預留未來一組7輛編成的擴充性,未來將視運量增長情形,再決定是否增節至一組七節的編制。
參考資料
- . [2015-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7).
- 記者郭文昌. (新闻稿). Yahoo!奇摩新聞. 2021年11月18日 [2021年11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11月18日) (中文(臺灣)).
- 記者王榮祥. (新闻稿). 自由時報. 2021-11-17 [2021-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8) (中文(臺灣)).
- 記者王榮祥. (新闻稿). 自由時報. 2023-09-13 [2023-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13) (中文(臺灣)).
- . 自由時報. 2023-09-22 [2023-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7.
- . ROLLINGSTOCK. 2022-09-04 [2023-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4).
- . 台灣新生報. 記者陳秋香、何弘斌. 2020年11月2日 [2020年11月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9日) (中文(臺灣)).
- 記者潘奕言. . 聯合報. 2024-04-02 [2024-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