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居強右衛門

鳥居強右衛門1540年—1575年5月16日天文9年-天正3年5月16日)是日本戰國時代足輕步兵,為三河國豪族奧平氏的士兵。又名勝商(かつあき),通稱強右衛門。

鳥居強右衛門
浮世繪師月岡芳年所著《皇國二十四功》圖,描述從長篠城秘密逃出的鳥居強右衛門
出生1540年
 日本三河國寶飯郡(現愛知縣豐川市市田町)
逝世1575年5月16日
 日本有海村(長篠城西岸)
职业日本戰國時期的步兵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假名
平文式罗马字

經歷

出身

鳥居強右衛門並非一國大名或將領,而只是一介足輕(日本戰國時期的步兵),其登上歷史舞台的場合,主要是在天正3年(1575年)發生的長篠之戰,除此以外,歷史記載對他的人生所知並不多。根據現存的少量資料可知,強右衛門出生於三河國寶飯郡(現愛知縣豐川市市田町),最初是由德川氏派遣到奥平家的陪臣,他在長篠會戰參戰時的虛齡約為36歲左右。

奧平家是當時三河國的小大名,相繼效忠於今川氏和德川氏,不過,由於鄰近的甲斐武田氏元龜年間,大舉攻伐周邊國家,因此奧平家亦曾經短暫從屬在其麾下。不久,鑑於「甲斐之虎」武田氏當主武田信玄驟逝,奧平家察覺其死訊後,便再次返回(寢返)到德川家陣營,結果惹來信玄繼承人武田勝頼的盛怒。

強右衛門的主君,是奧平家當主奥平貞能的年僅23歲的嫡子,貞昌(奥平信昌),負責守備東三河國的長篠城,由於該城接壤武田氏的信州伊那郡領土,屬於防守要塞,也因此首當其衝面臨敵軍挑戰。天正3年5月份,勝頼率領為數1萬5000人的武田大軍圍攻該城,奧平方雖然受德川家康託付死守,但城兵合計僅得約500人,雙方軍力懸殊。

長篠城困

5月8日武田氏開始圍城,並在11、12及13日展開攻擊,由於長篠城三邊被川流和峭壁包圍,對強右衛門等防守方比較有利,武田軍的正面進攻並不順利。5月13日,武田軍改變策略,決定襲擊位於城內北側的糧倉,射出大量燃火箭矢,最終成功把兵糧庫燒成灰燼。

失去儲糧的長篠城情勢急轉直下,無法再抵抗長期圍城,面臨在數日之內陷落的危機。城主貞昌不得已,惟有採用最後手段,向坐鎮在岡崎城本陣的大將家康送出使者,表達城內的困境,並嘗試請求增援。然而,當時武田大軍在城外已經佈置下十重、二十重的兵力駐紮,故此要避開層層敵人,遠赴岡崎城求得援軍,城中眾人都認為接近不可能,對此寄望亦不大。

就在城裡眾人陷入沉默和絕望時,鳥居強右衛門承擔了這項困難的任務,擔任死士突出重圍,雖然他沒有重要職位,只是一般的足輕雜兵,和城內德川監軍將領,以及奧平一族武將相比,地位十分輕微,但由於正值分秒必爭的危急關頭,城裡並沒人提出反對或質疑,只能夠對這行動屏息靜待。

5月14日深夜,擅長泳術的強右衛門趁夜色之便,從城裡下水口的不淨門(罪犯、屍體與穢物的閘口)出發,潛入護城河中,成功躲避武田軍耳目的警戒監視。翌晨,強右衛門經水流湍急的淹川及宇連川,往下游數公里處渡河後,成功登上對岸的雁峰山,他隨即點燃烽火,作為通知城內他成功逃出的信號,並馬上攀山路趕赴岡崎城求援。幸運地,強右衛門到達岡崎城時,德川方盟友尾張國大名織田信長,也剛帶領3萬援軍抵達岡崎城,準備於翌日以總勢3萬8000人的織田.德川聯軍,開進到長篠方向與武田氏決戰。

強右衛門獲得信長、家康一同接見,並獲承諾援兵將在短期內出發,為長篠城解圍,大喜過望的強右衛門一刻不待,為了盡早讓同僚得悉喜訊,振奮城內士氣,也避免被世間認為是藉故離城的逃兵,他沒有留在岡崎城稍息,立即急忙地趕返長篠城[1]。當時,由長篠城到岡崎城的徒步路途,單程約65公里,換言之強右衛門在一日多的時間內,往復共走了130公里山道之遙。

向城中傳遞最後訊息的鳥居強右衛門,由畫師楊洲周延著於明治26年(1893年)

被擒

16日凌晨,鳥居強右衛門再次折返到雁峰山,並同樣地點燃起烽煙,但當他嘗試從有海村(長篠城西岸)入城時,卻不巧遭已加強警戒的武田軍發覺並抓獲。強右衛門即時被押送去對方本陣,呈予武田氏當主勝頼審訊,勝頼由此得知織田.徳川聯軍來得比想像中更快,因此更加感到盡早攻陷長篠城的必要性。

為了挫敗長篠城士氣,使之及早放棄守城,勝頼命令強右衛門欺騙城兵,要他對城裡叫喊說謊,告訴他們援軍不會到來,而除了威逼以外,更以事成後換取武田家家臣之待遇去利誘他。

強右衛門表面上接受勝頼的指示,並被刑架立在長篠城西岸,以便靠近城裡呼喊。然而,強右衛門從一開始已經抱持必死的覺悟,根本無意出賣同僚以求富貴,他趕緊向城內的方向拚盡氣力大叫:「不出兩、三日,織田.德川援軍就會來到,再忍耐多一會兒啊」,由於吶喊聲甚為嘹亮,城裡士兵都能清楚地聽到,不少人更紛紛探頭往城外望。

這出乎意料的行動,把勝頼刺激至盛怒,當場對強右衛門處以磔刑殺死,並以長槍貫穿他的身體。不過,強右衛門的死況,都被城兵眾目睽睽所見到,他為盡忠義而壯烈犧牲,大大地激勵起長篠城的士氣,在援軍兩日後終於抵達期間,武田軍曾經對城堡要衝再發起多次攻擊,但都未能攻破該城。及至5月21日,織田.德川主軍在設樂原佈陣與武田決戰,並對敵方的鳶巢山砦施以突襲,終於順利解除圍城之困,並取得長篠之戰的勝利,為德川家稱霸東海道建立良好基礎。

異說

強右衛門的英勇事跡,主要是出於他孤身拯救長篠城的決心,但根據文獻《總見記》、《常山紀談》和《長篠日記》所述,則出現了異說的情況,它們指出在強右衛門當初逃出城池之際,或者還有另一位名叫鈴木金七郎重政[2]的足輕同行,擔任第二使者的角色。

另外,在禪源寺(位於今愛知縣新城市)及川路村(今新城市川路)地區的古文書也流傳了近似的記載,其中《四戰紀聞》及《武徳大成記》指出,金七郎乃是強右衛門成功離城後,由長篠城裡再派遣去追隨及輔助他的人。

不過,在相對較正統的史料而言,無論是《寛永諸家系圖傳》和《寛政重修諸家譜》,以至明確記錄奧平家系的《三河物語》中所見,皆沒有金七郎這一人物的記述[3]

如果以野史為主的異說屬實,綜合多項資料可以大致推斷,強右衛門及金七郎是一同負擔向外求取援軍的任務,而兩人命運的分歧點,在於在岡崎城面見家康與信長之後,強右衛門選擇即時折返長篠城覆命,但金七郎卻停留了在岡崎,因此使到轟烈犧牲的英雄盛名,最後僅由強右衛門一人襲取。

死後

鳥居強右衞門堅持忠義的事跡,令無論是己方的長篠城守衛,還是敵方的武田軍士兵,都留下深刻無比的敬意。當強右衞門最後被處以磔刑時,奉命在旁近距離進行監督的,是武田家一位家臣落合道久[4],由於深受強右衞門的忠義之心感動,他後來把強右衞門受刑不屈的姿態描繪下來,從此以後當作自己家族的旗號(旗指物)使用,該旗幟的實物並一直保存迄今[5]

強右衛門的主家奥平一族,因為在此戰中堅韌果敢的表現,令城池久守不落,遂開始被德川家提拔及器重,從此家運步步高升,長篠會戰亦被形容為奧平家的「開運戰」。這點由家康在戰後把女兒龜姬嫁予奧平貞昌,便可以略見一二,兩人的四男及繼承人奧平忠明更受德川幕府倚賴重用,賜松平姓,令其提升至御一門的家格,又歷任江戸幕府宿老西國探題等。而奧平貞昌本身因獲得織田信長的欣賞,故接受其送贈的偏諱「信」字,在長篠之戰後不久便改名為信昌。當時,除了信昌以外,能夠拜領信長偏諱的人不多,只有長宗我部信親以及松平信康

出於強右衛門的名聲,他的嫡系子孫一直繼承沿用其名字,強右衛門之子.二代強右衛門信商,因父親的功績獲奧平家給予每年100石俸祿,出仕於奧平貞昌之子松平家治麾下,及後也有份參與關原之戰,更在京都擒獲西軍大將安國寺惠瓊立下大功,令俸祿倍增至200石。

在幕府成立後,貞昌四子奧平忠明成為家康養子,改姓為松平氏分家,二代強右衛門亦作為家臣跟隨左右,此後直至明治維新時的第13代強右衛門商次為止,其嫡系一直擔任奥平松平家的家老,在家中受到厚待。鳥居強右衛門的家系到現在仍然存續中。

強右衛門事跡的影響持續到後世,在1940年代的太平洋戰爭中,強右衛門無懼死亡、注重忠義的精神,就被當時日本政府的領導者利用,作為鼓勵士兵應戰及在被俘虜時選擇自殺的史例典範,1941年1月8日,日本陸軍大臣東條英機頒布《戰陣訓》中便有所提及,至1942年又上映了由日活製作的電影《鳥居強右衛門》,以收國民教育的宣傳之效。

相關作品

小說

電影、電視劇

參考資料及注腳

  1. 信長和家康曾經向鳥居強右衛門表示:「如今武田軍已團團包圍長篠城,若你一人孤身回去,惟恐會遭遇到危險,不若今日就此休息,待明日再與援軍一同出發吧」,准許他留在城內休息,但卻遭到強右衛門拒絕,堅持即時返城。
  2. 記載為「すずききんしちろうしげまさ」
  3. 新城地区郷土研究会編『郷土』〜「強右衛門と金七郎、二人脱出の説検証」〜夏目利美
  4. 落合左平次道久
  5. 東京大学史料編纂所蔵『落合左平次道次背旗 鳥居強右衛門勝高逆磔之図』
  6. 強右衛門死後,其墓碑最初設於新昌寺,後來慶長8年(1603年)時,移設到甘泉寺。圖片中的新昌寺墓碑現況,是在寶曆13年(1763年)時新建立的、直至大正8年(1919年)年墓所又進行過大規模擴建工程。
  • 大久保忠教三河物語
  • 丸山彭編 『烈士鳥居強右衛門及其子孫』 愛知縣鳳來町立長篠城趾史跡保存館、1973年
  • 金子拓 「鳥居強右衛門的虚像與實像」『iichiko』雜誌110號、2011年春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鳥居強右衛門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