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梨可樂達

鳳梨可樂達西班牙語: 發音:[ˈpiɲa koˈlaða][1][2])又稱椰林飄香,是一款甜雞尾酒,一般由蘭姆酒椰漿鳳梨汁混合攪拌或者加冰塊搖晃調製,通常裝飾鳳梨角、馬拉斯奇諾櫻桃或二者兼具。該飲品有兩種配方,一般認為均起源於波多黎各

鳳梨可樂達
IBA官方雞尾酒
基本資訊
種類雞尾酒
發源地 波多黎各
基酒
上酒霜凍(frozen):加入碎冰
標準杯飾鳳梨角和/或馬拉斯奇諾櫻桃
標準杯具
波可酒杯
調配方式
IBA指定配方dagger
  • 30毫升白蘭姆酒
  • 30毫升椰漿
  • 90毫升現打鳳梨汁
調配技法搖盪法
製備將所有材料加冰塊放入電動攪拌機中進行攪拌,倒入大高腳杯或者颶風杯中即可。
dagger鳳梨可樂達指定配方 · 國際調酒協會

詞源

Piña colada 這個名字在西班牙語字面意思是“過濾的鳳梨”, [3]指的是該飲品製備中所用到的現打、過濾後的鳳梨汁。

歷史

雷蒙·波塔斯·明戈(西班牙語:)可能為鳳梨可樂達的發明者。

有關鳳梨可樂達的記載最早可追溯到19世紀,當時的波多黎各海盜羅貝托·科佛雷斯(Roberto Cofresí)為了振奮船員的士氣,給他們準備了一種由椰子、鳳梨與白蘭姆酒混合而成的雞尾酒飲料, [4] 即為後來有名的鳳梨可樂達。 1825年,科佛雷斯去世,鳳梨可樂達的配方隨之失傳。 然而,歷史學家哈德.雷查(西班牙語:)認為這個故事存疑。 [5]

1950年,《纽约时报》報導:「西印度群島的飲品種類繁多,從馬丁尼克島著名的蘭姆潘趣酒到古巴的鳳梨可樂達(蘭姆酒、鳳梨和椰漿),一應俱全。」 [6]

波多黎各加勒比希爾頓酒店聲稱,鳳梨可樂達為1954年在該酒店擔任調酒師的雷蒙·「蒙奇托」·馬勒羅(西班牙文:Ramón "Monchito" Marrero)所發明。根據該酒店的說法,馬勒羅敲定了鳳梨可樂達的配方,認為這種配方抓住了波多黎各的本質和精髓。 [7] 2004年,時任波多黎各總督西拉·卡爾德龍 ( 西班牙文:Sila M. Calderón)為該酒店頒獎,慶祝鳳梨可樂達誕生50週年。 [8] [9]

波多黎各一家名為「巴拉奇納」(西班牙語:)的餐廳則聲稱:「1963年,傳統西班牙調酒師唐·雷蒙·波塔斯·明戈(西班牙語:)發明了享譽世界的飲品:鳳梨可樂達。」 [10] [11]

1978年,波多黎各宣布該款雞尾酒為其國飲。 [5] [12]

以前人們還會在鳳梨可樂達中加入幾滴新鮮朗姆苦精 。  

流行文化

美國將每年的7月10日定為「全國鳳梨可樂達日」。 [13]

1979年,鲁珀·福爾摩斯(Rupert Holmes)發行了一首名為《逃脫(鳳梨可樂達之歌)》(Escape (The Piña Colada Song))的歌曲,使得这款雞尾酒在全世界聲名大噪 。 [14] [15]

類似地,爵士樂和柔音號演奏家楚克·曼喬內(Chuck Mangione)在其1979年的專輯《樂趣與遊戲》(Fun and Games)中發行了一首名為《鳳梨可樂達》的曲子。

這款雞尾酒的名字還成為了加斯·布魯克斯歌曲《兩杯雞尾酒》(Two Piña Coladas)標題的一部分。

2016年,香港TVB製作劇集《三個女人一個「因」》,黃智雯所飾演的女主角擁有多重人格,其中一個較為狂野的次人格正名為Pina Colada。

調製

鳳梨可樂達

何塞·L·迪亞德·維勒加斯(西班牙文:José L. Díazde Villegas)在書中記載,據蒙奇托的朋友描述,蒙奇托發明的鳳梨可樂達原始配方為:將85克椰漿、170克鳳梨汁和43克白蘭姆酒倒入攪拌器或調酒器中,加入碎冰充分攪拌或搖晃,直到酒體均勻順滑,然後倒入冰鎮的玻璃杯中,並用鳳梨角和/或馬拉斯奇諾櫻桃作裝飾。長飲。

除此之外,鳳梨可樂達還有很多種配方。 國際調酒師協會指定的配方如下:

原料:
  • (一份) 3 cl(1.0 US fl oz) 白蘭姆酒
  • (一份) 3 cl(1.0 US fl oz) 椰漿
  • (三份) 9 cl(3.0 US fl oz) 鳳梨汁
調製方法:

將以上原料與碎冰在攪拌器中混合攪拌直至均匀,倒入冰鎮玻璃杯中,放上裝飾即可享用。 亦可將這三種主要原料直接倒入帶有冰塊的雞尾酒杯中。 [16]

流行於波多黎各聖胡安的配方為:

原料:
  • 1 US fl oz(3.0 cl) 鮮奶油
  • 6 US fl oz(18 cl) 鮮榨鳳梨汁
  • 1 US fl oz(3.0 cl) 椰漿
  • 2 US fl oz(5.9 cl) 蘭姆酒 (任何風味均可)
  • 4 US fl oz(12 cl) (1/2杯) 碎冰
調製方法:

將椰漿、鳳梨汁、鮮奶油和蘭姆酒倒入攪拌器中,加入碎冰攪拌15秒,再倒入最好為容量12盎司的容器中,最後用櫻桃和新鮮鳳梨作裝飾。 [12]

變種

在各種類型的鳳梨可樂達中,關鍵原料可能會有不同的比例,亦可使用不同品類的蘭姆酒進行調製。同時,市面上還提供冰凍的鳳梨可樂達。 鳳梨可樂達的其他變種還包括:

  • 阿瑪雷托可樂達(Amaretto colada)– 用阿瑪雷托酒替代蘭姆酒 [17]
  • 奇奇(Chi Chi)–用伏特加替代蘭姆酒
  • 熔岩流(Lava Flow)– 草莓風味的德貴麗酒與鳳梨可樂達混合製成[18]
  • 維珍鳳梨可樂達(Virgin piña colada)或者叫皮尼塔可樂達(piñita colada) – 不添加蘭姆酒,因此為無酒精飲料
  • 奇異果可樂達(Kiwi colada) – 用奇異果 (水果與糖漿)代替鳳梨汁
  • 蘇打可樂達(Soda colada)– 與原始配方相似,但用蘇打水代替椰汁
  • 卡魯哇可樂達(Kahlua colada) – 用卡魯哇(Kahlua,一種咖啡利口酒)代替蘭姆酒。
  • 蘇格蘭人可樂達(Scotsman colada) –用蘇格蘭威士忌代替蘭姆酒。 [19]
  • 史泰登島渡輪(英文:Staten Island Ferry)是一款由等份的馬利寶酒(風味蘭姆酒)和鳳梨汁加冰塊調製而成的雞尾酒,風味類似鳳梨可樂達(馬利寶蘭姆酒本身帶有椰子風味)。這款雞尾酒不需要椰漿,因此當酒吧缺少調製鳳梨可樂達必需的特殊原料和攪拌器時,調製這款雞尾酒更為簡單。
  • 馴鹿盧(Caribou Lou) - 1盎司馬利寶藍姆酒、1.5盎司百加得151蘭姆酒和5盎司鳳梨汁。 風味相當刺激。
  • 藍色夏威夷人與鳳梨可樂達最大的不同在於其含有庫拉索酒

注释

    參見

    參考文獻

    1. . 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 [2016-01-21].
    2. . Oxford Dictionari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6-01-21].
    3. . Colling English Dictionary. [2020-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4).
    4. . El Nuevo Diario. 2008-07-09 [2009-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10) (西班牙语).
    5. Pérez Rivera, Tatiana. . El Nuevo Día. 2014-08-10 [2014-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3) (西班牙语).
    6. . The New York Times. 1950-04-16.
    7. . [2013-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19).
    8. . [2018-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8).
    9. Marcus, Lilit. . CNN Travel. 2019-05-02 [2020-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4).
    10. . Barrachina. [2020-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6).
    11. . Puerto Rico Herald. [2020-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2).
    12. Klein, Christopher. . History. 2015-06-16 [2019-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8).
    13. . nationaldaycalendar.com. [2020-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6).
    14. Emma Stokes. . ABRAMS. 2017-04-18: 138 [2020-06-22]. ISBN 978-1-68335-045-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3).
    15. Fred Bronson. . Billboard Books. 2003: 528 [2020-06-22]. ISBN 978-0-8230-7677-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9).
    16. . IBA. [2019-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3).
    17. . [2007-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3-02-15).
    18. . [2007-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0).
    19. Hubbard, Lauren. . Town & Country. 2019-07-17 [2019-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3).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