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站

黄沙站[註 1]广州地铁一号线与六号线的换乘车站,1997年6月28日随地铁一号线开通而启用,2013年12月28日随着地铁六号线通车成为换乘车站。车站位於荔湾区大同路六二三路口北側,领展购物广场[註 2]的地底,邻近沙面岛西部。

黄沙

Huangsha
2号月台(1號線)
2号月台(1號線)
位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多宝街道
大同路六二三路口北側
地理坐标23°6′45.65″N 113°14′5.00″E
途经广州地铁1号线
广州地铁6号线
车站构造
站体类型地下车站
站厅类型地下站厅
方式通道换乘
出口数目5(另有9個出入口通往领展购物广场)
车站色系1号线:白色+大理石柱
6号线:沙棕色
各自1个岛式站台
其他
使用状态正常运营
车站105 607
历史
启用日期1号线:1997年6月28日
6号线:2013年12月28日
营运
車站服務時間06:03-23:58
首班车
 
班车
 
邻近车站
上一站 广州地铁 下一站
芳村
1.38km
1号线 长寿路
0.95km
如意坊 6号线 文化公园

车站結構

黄沙站目前分为两个站体:位于领展购物广场下方的1号线车站、以及位于领展购物广场户外南广场的6号线车站。两线站体大致成“L”字型,两线站厅均设有换乘通道连接。车站周边為六二三路、大同路、內環路高架、领展购物广场及其它建築。

由于两线车站建设年代不同,两个車站的色系以及装修风格都有所不同:1号线为白色车站色系+大理石柱,站厅顶部的波浪形分隔成蓝色和白色色系,蓝色寓意着车站旁的珠江,象征珠江的波澜;6号线采用玻璃板以及沙棕色的车站色系。本站是6號線的重點站之一,柱面裝飾的內容是沙面露德圣母堂

1号线楼层

1号线车站共设有两層。地面為车站各出入口,地下一層为站厅层,并与换乘通道连通;地下二層為1號綫月台。

地下一层 1号线站廳 售票機、客服中心、警务室、安检设施
经換乘通道前往 6号线
出口往领展购物广场负一层
地下二层 2 站台 1号线 西塱方向(下站:芳村
岛式站台
1 站台 1号线 广州东站方向(下站:长寿路

6号线楼层

6号线车站共设有四層。地面為车站各出入口,地下一層为站厅层以及换乘通道,地下二層為設備區,地下三層為設備區及缓冲平台,地下四層為6號綫月台。

地下一层 換乘通道 前往 1号线
6号线站廳 售票機、客服中心、警务室、安检设施、卫生间
地下二层 設備區 車站設備
地下三层 缓冲平台 来往站厅与站台
设备区 车站设备
地下四层 4 站台 6号线 潯峰崗方向(下站:如意坊
岛式站台
3 站台 6号线 香雪方向(下站:文化公园

站厅以及换乘

1号线站厅
6号线站厅
换乘通道
6号线车站区域柱面裝飾

黄沙站分为1号线和6号线兩部分,两个站厅的付费区范围各自设有多组扶手电梯、楼梯以及专用电梯可供乘客往返于各线路之站台。1号线连接站厅和月台的专用电梯原位处站廳非付费区,後期因配合6號線通車並劃入付費區內。

黄沙站与杨箕站东山口站一样,兩線通過站廳層的換乘通道進行換乘。换乘通道由于與6號線站廳有高度差,因此設有楼梯接驳,同時设有供残障人士使用的輪椅升降台。为使聯絡兩線站廳的換乘通道能劃入付費區,1号线付费区位于站厅东侧大部分区域,6号线付费区位于站厅西侧,两个站厅在非付費區並不相通。

黄沙站前期设有车站商店,例如便利店洗衣店等,后来6号线开通,以及西城都薈(現领展购物广场)開幕,1号线站厅多个区域被打通连接领展购物广场地库,且6号线站厅空间狭小,现时本站沒有设置任何车站商店。但黄沙站设有不少自助服務設施供乘客使用,包括自動售賣機中國建设银行自動櫃員機、自动售卡/充值机、好易自助服务机等。

另外,本站卫生间设于6号线站厅E出入口通道內。

月台

本站1號綫月台設於领展购物广场地底,6號綫月台則設於领展购物广场南廣場的地底,均为岛式月台。另外,本站是1号线最早在月台进行加装并投入使用屏蔽门的车站。

两线月台上的書法字也有所区别,1号线采用的是华文新魏電腦書法字,6号线采用的是华文行楷電腦书法字。

2号月台全景图(1号线西塱方向)
3号月台全景图(6号线香雪方向)

出入口

黄沙站设有B、C、D、E、F总共5个出入口,B出入口位於大同路,C出入口位於丛桂路;D出入口位於六二三路,E出口位于大同路清平药材市场旁边,F出口位于黄沙大道领展购物广场正门对出。在1号线站厅中,亦设有九個出口直接連通领展购物广场商場地庫,於2019年起更獲編為1至9號门[註 3]

本站1號線在建設時考虑到未來需要发展上盖项目,因此当时所有出入口均为临时搭建,預留未來與上蓋項目合併設置。D出口共经历过三次改建:第一次于当年西城都荟(現领展购物广场,下同)动工时改建;第二次于改建6号线换乘通道以及西城都荟建成启用时改建;現時第三次則是結合西城都薈西區改造時進行改建,其後曾借用鄰近一個接駁领展购物广场的出入口(現7號门)作為臨時D出入口,最終隨正式D出入口通道啟用而遷往現址。

1號線站廳原为A出口的位置,現時已成為換乘通道與1號線站廳的接口之一。

編號设施照片出口指示建議前往的目的地
1号线站廳
B盲道标志 轮椅升降台标志 丛桂路第十甫路、十八甫路、黄沙大道、蓬莱路、恩宁路、和平西路、大同路、广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黄沙公交总站
C盲道标志 丛桂路第十甫路、黄沙大道、蓬莱路、恩宁路、和平西路、六二三路、黄沙公交总站
D盲道标志 扶手电梯标志 黄沙大道六二三路、大同路、清平路沙面、黄沙码头、沙面大街、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白天鹅宾馆永庆坊、谊园办公美术用品交易中心
6号线站廳
E盲道标志 扶手电梯标志 六二三路梯云东路、和平西路、十八甫路、清平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第十甫路(上下九步行街)、市中医院公交车站(西行)
F盲道标志 无障碍通道标志 轮椅升降台标志 大同路六二三路、沙面、黄沙大道、黄沙码头、黄沙码头公交车站(东行)
註︰盲道标志 設有 | 无障碍通道标志 設有 | 轮椅升降台标志 設有輪椅升降台 | 扶手电梯标志 設有扶手電梯

接驳交通

黄沙站上蓋設有黄沙公交总站,位於从桂路东侧,领展购物广场西侧地面。有部份巴士路線的總站設於該處,方便乘客轉乘不同交通工具往返各區。另外,黄沙站邻近黄沙码头,方便乘客轉乘水上巴士前往芳村白鹅潭及金沙洲等地。乘客可以从D出口或者F出口出站,途径人行天桥前往码头。

接駁交通列表

利用狀況

本站位處的黃沙及沙面一帶,建成早期附近多數都是民居,只有位處沙面島西部的白天鵝賓館臨近本站。因此利用本站的乘客大多數為附近居民为主,但偶然会有外地遊客。即使本站亦臨近上下九步行街,但除了附近居民,鮮為人知。從黃沙站B出口經大同路前往上下九步行街西端的第十甫路,比從長壽路站D出口經寶華路前往的距離相若,因此地鐵方面亦會建議乘客利用本站來往上下九步行街,以圖分流部分長壽路站的客流。但收效不太明顯。

2013年,本站上蓋大型商場西城都薈(現领展购物广场)開幕,本站客流開始有上升之勢。再加上同年年底6號線開通,本站成為換乘站后,客流進一步上升。截至2018年1月,本站日均进站客流3.9万人次,而换乘客流最高达到9万人次[1]。由于本站所有出口均位于其上盖物业领展购物广场内部或附近,故此自从本站成为换乘站后迅速带旺商場内的众多商家,并开始形成以该商场为中心的黄沙商圈[2]

受限於6號線站台狹窄,空間侷促,再加上在本站上下車的換乘客流較大,本站6號線站台在早晚高峰會較為擁擠。

因1號線和6號線有較大的運力差距,以及受制於本站换乘通道空間較為狹小,通過能力有限。因此本站在2018年1月8日开始,工作日早高峰7:30-9:30,以及晚高峰17:30-19:30将会在本站实施客流控制,以维持运营秩序[1]

歷史

早期的D出入口

1號線

黃沙站最早出現在1988年的地下鐵道路網規劃中,為當時第一期建設的1號線的中途站。1993年12月28日,一號綫正式動工。

1997年6月28日,本站作為1號線首批車站(西塱至黃沙)啟用。當時本站為1號線北端終點站。1999年2月16日大年初一,黃沙至廣州東站啟用,本站成為1號線中途站。

2004年12月23日,本站作為樣板車站,率先進行了加裝屏蔽門的工程[3],并于2006年3月6日投入使用[4]

2014年8月18日,1号线站厅的C口正式开通[5]

6號線

在1997年的《廣州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研究(最終報告)》,本站成為1號線與當時7號線的換乘站。在後來的規劃中,當時7號線輾轉成為現時的6號線,仍在本站與1號線換乘。

2005年6月28日,六號線黃沙站作為試驗段開工。2013年10月,本站1號線站廳進行了改造,遷移部分閘機同時更改了付費區範圍。同年12月28日,6號線首期開通試運營,本站成為1號線及6號線的換乘站[6]

参见

註釋

  1. 廣州話读如「枉」沙(wong2saa1
  2. 原名西城都薈,下同
  3. 其中3號门及4號门因直接連接車站付費區,因此只設有出閘閘機,僅供出站進入商場。

参考文献

  1. 李丹. . 南方网. 2018-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7).
  2. 李凤荷. . 广州日报. 2014-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5) 中国新闻网.
  3. 李妍. . 广州日报. 2004-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8) 新浪新闻.
  4. 戚耀琪. . 羊城晚报. 2006-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8) 新浪新闻.
  5. 李慧燕. . 信息时报. 2014-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5) 新浪新闻.
  6. 黄宙辉. . 羊城晚报. 2013-12-26 [2019-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5) 新浪新闻.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