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县
黟县 | |
---|---|
县 | |
黟县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宏村 | |
坐标:29°55′32″N 117°56′13″E | |
国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隶属行政区 | 安徽省黄山市 |
政府駐地 | 碧阳镇 |
面积 | |
• 总计 | 847 平方公里(327 平方英里) |
人口(2020) | |
• 總計 | 7.62万人 |
时区 | 北京时间(UTC+8) |
郵政編碼 | 245500 |
本頁面使用HTML注音,若瀏覽器不,注音會顯示在文字後方,如:衣()。 |
历史
黟县古称黝(黟的异体字,音同黟),始建于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按《旧唐书·地理志》黟县得名于县城南方产石墨的墨岭山(今为青岭山)。
西汉鸿嘉二年(公元前19年)六月,黝县改为广德国,立中山宪王刘福的弟弟利乡孝侯刘安之孙、利乡戴侯刘遂之子刘云客为广德王,奉祀中山靖王刘胜。次年,刘云客薨,谥号夷,没有儿子。鸿嘉五年,广德国被废除,复称黝县。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黝县改称朔卤,属丹阳郡。建武元年(公元25年),复称黝县。按《宋书·州郡志》孙权于建安十三年分丹阳郡置新都郡,晋武帝改名新安郡,黟县与歙县都属于新安郡。隋灭陈后,一度废止了黟县,又于大业十一年恢复了建置。宋代的黟县隶属江南东路的徽州,在重要程度上被评为“紧”。元代则隶属于徽州路,被评为“下”县。
1950年属太平、石台的美溪、柯村、宏潭划归黟县管辖。1958年1月2日,黟县县委、县政府机关奉令迁至祁门县合并办公。1959年4月5日,恢复黟县建置。
人口
根据(安徽省)黄山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黟县常住人口为76211人[2],男性人口占比51.83%,女性人口占比48.17%,年龄结构中0-14岁占比11.9%,15-59岁占比60.72%,60岁以上占比27.38%,65岁以上占比20.4%。
地理
黟县北枕黄山,南望白岳,四面群山环抱,耕地面积共0.403万公顷,山场面积7.0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6.3%。年平均气温15.8℃,降水量1686毫米,无霜期212-213天。
文化
境内至今仍存有保护完整的古民居3600幢,为皖南之首。有西递、宏村、南屏、关麓、屏山等古民居建筑村落,其中西递、宏村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黟山竹枝词》是吟詠古徽州黟县的创作,多記风土民情、山川形胜。俞正燮有竹枝词:“两般胜贵米与钱,大业从来说垦田;人众真难为造物,苞芦已值到山颠。”又“几层小楼傍山隈,六尺地从三户开;游客不知人逼仄,间评都说好楼台。”
黟县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
黟县的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包括:
特产
- 食桃,由优质籼米掺入一定比例的糯米机成米粉制成。用水和粉,揉成粉团,压入模中成型,蒸熟即可食用。
参考文献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3-06-30 (中文(中国大陆)).
- .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