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4月17日日食

1912年4月17日日食是一次全環食,發生於1912年4月17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太阳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本影末端與地表距離很小時,由於地表呈弧形,食帶中心附近地表被本影覆蓋,形成日全食,而食帶中心較遠的區域內本影未能接觸地表,使地表被偽本影覆蓋,形成日環食。這種同一次日食中先後出現全食和環食的稱為全環食。與單純的日全食和日環食類似,全環食的本影和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也會形成日偏食。[1]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委內瑞拉、巴西、英屬蓋亞那荷屬蓋亞那馬德拉群島、法国、比利时、荷兰、德国、俄罗斯,日全食經過了葡萄牙、西班牙,日偏食則覆蓋了中、北大西洋兩岸直至歐亞大陸中西部的區域。[2]

1912年4月17日日食
1912年4月17日全環食路徑圖
日食類型
性質全環食
伽瑪0.5280
食分1.0003
食甚(定義
持續時間1.7秒
位置葡萄牙以西約160公里的大西洋
坐標38°21.5′N 11°14.9′W
日食帶寬度1.3公里
時間(UTC
食甚11:34:08.4
參考
沙羅周期137(70次中的第30次)
這次日食已經結束(更新)

日食概況

出現區域

委內瑞拉東南部靠近與巴西、英屬蓋亞那(今圭亚那)交界處的區域最先看到日環食,不久後偽本影穿過三國交界,擦過巴西最北端後橫貫英屬蓋亞那,擦過荷屬蓋亞那(今蘇利南)北部後向東北橫穿大西洋,穿過葡萄牙海外領地馬德拉群島中的聖港島後不久在該島東北洋面上本影錐末端接觸地表,環食轉變為全食,又在葡萄洋以西約160公里的洋面達到最大食分。本影穿過葡萄牙、西班牙後,在比斯開灣本影錐離開地表,全食再次變為環食,隨後偽本影穿過法国、比利时、荷兰、德国,結束於俄罗斯南部。

偽本影或本影經過的陸地依次包括:

(環食)

(全食)

(環食)

除了上述極狹窄的區域能看到日環食或日全食外,月球半影覆蓋範圍內的美洲東部、整個欧洲非洲西部和北部、亚洲中西部地區都能看到日偏食。[2][5]

基本參數

  • 類型:全環食
  • 食甚中心處(位於葡萄牙以西約160公里的大西洋)資料:
    • 時間:1912年4月17日11:34:08.4
    • 地點:38°21.5′N 11°14.9′W
    • 食分:1.0003(全環食帶內最大)
    • 日全食持續時間:1.7秒

觀測

地球繞太阳、月球繞地球公转月球交點的移動均有規律,只要數據足夠準確,就能夠精確計算出過去及將來的日食,也能為日食觀測提前做準備。月球本影區域內發生日全食,月球完全遮蔽了太阳的光球部分,在短暫的時間內出現類似黑夜的景象。比光球暗得多、平時無法看見的色球日冕日珥都在此時出現,在日冕儀發明之前,這是研究太陽大氣的唯一機會,因此日全食觀測以此為重點。而偽本影區域內發生日環食,本影和偽本影以外數千公里的半影區域內發生日偏食,這些區域內月球都只遮擋了部分陽光,並未形成類似黑夜的景象,能看到的只是太阳形狀有所殘缺,色球、日冕和日珥等光球以外的部分仍然無法看到。[1]

巴黎天文台使用高空氣球觀測的此次日食(卡米伊·弗拉馬利翁拍攝)
法国《小日報》1912年4月21日刊的封面,畫面內容為人群觀測此次日食和巴黎能看見的上一次日全食——1724年5月22日日食
歐仁·阿熱在巴黎拍攝的無框照片

全環食發生時,月球本影錐末端與地表極接近,地球上無論是全食還是環食區域內,看到的月面都與日面邊緣貼得非常近,在月球邊緣凹凸的山峰影響下會出現一連串的贝利珠。這使此次日食成為測量地球大小和形狀,以及月面邊緣山峰的極佳機會。科學家在欧洲用每100米安排一個人的方式來確定本影邊緣。[6]

此次日食之後,同屬於沙羅週期1371930年4月28日的全環食,科學家也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坎普頓維爾附近等地做了類似觀測。之後仍然屬於該沙羅周期1948年5月9日1966年5月20日兩次日環食的食分極接近1,也具備類似觀測的條件,科學家分別在日本禮文島、以及希腊土耳其做了觀測。1925年1月24日的日全食發生時在纽约也有觀測,只不過不屬於沙羅週期137,食分也比1大了較多。[6]

巴西《巴西-葡萄牙》雜誌1912年5月1日刊,照片拍攝於里斯本

此外,巴西《巴西-葡萄牙》雜誌1912年5月1日刊在日偏食照片後附了一則簡單社論:「在這個時刻,我們知道掌管著一切事物的數學規律,以及最古老的科學——天文學——取得的巨大成就,得到了滿足。雖然有些信念強烈的人指出了這一事實,並指出了科學的結晶多麼精確,但有另一些信徒認為我們能把握的仍然太少,而無法想象沒有造物主的世界,他們膜拜科學,卻繼續跪在上帝面前。這些照片每個人都看得見,讀者可以自己從中判斷出這一現象激起了我們多大的興趣,聰明人和無神論者、貴族和平民、婦女和男子,每個人在此刻都拋下了俗世的事務,用精良或簡陋的儀器觀察頭頂上的事。這甚至讓政治也短暫休息了一會兒。」

軼聞

此次日食發生在泰坦尼克号沉沒後3天,而覆蓋區域中的欧洲和美洲又恰是該船的出發地和目的地,因而此次日食又被稱作「泰坦尼克日食」。[6][7]

相關的日食

1910-1913年的日食

月球交替位於相對的月球交點時,以半個交點年(食年),即約177天又4小時間隔出現下列日食。

1910年至1913年的日食系列
升交點   降交點
沙羅周期地圖 沙羅周期地圖
1171910年5月9日

全食
1221910年11月2日

偏食(北)
1271911年4月28日

全食
1321911年10月22日

環食
1371912年4月17日

全環食
1421912年10月10日

全食
1471913年4月6日

偏食(北)
1521913年9月30日

偏食(南)
註:1913年8月31日的日偏食屬於下一組交點年系列。

沙羅周期

沙羅周期長度為18年11天。本次日食屬於沙羅週期137,共包含70次日食,依次為1389年5月25日至1515年8月9日的8次日偏食、1533年8月20日至1695年12月6日的10次日全食、1713年12月17日至1804年12月11日的6次全環食(亦稱混合食)、1822年12月21日至1876年3月25日的4次日環食、1894年4月6日至1930年4月28日的3次全環食、1948年5月9日至2507年4月23日的32次日環食、2525年4月23日至2633年6月28日的7次日偏食,總共歷時1244.08年。其中最長的全食發生於1569年9月10日,共持續了2分55秒。[8]

下表列舉了1901年至2100年間發生的屬於該周期的11次日食,是第30至40次:

30 31 32

1912年4月17日

1930年4月28日

1948年5月9日
33 34 35

1966年5月20日

1984年5月30日

2002年6月10日
36 37 38

2020年6月21日

2038年7月2日

2056年7月12日
39 40

2074年7月24日

2092年8月3日

資料來源

  1. 樊忠玉. . 中国天文科普网. [2015-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17).
  2. Fred Espenak. . NASA Eclipse Web Site. [2015-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0).(英文)
  3. Fred Espenak. . NASA Eclipse Web Site. [2015-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0).(英文)
  4. Xavier M. Jubier. . [2016-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7).(法文)(英文)
  5. Fred Espenak. . NASA Eclipse Web Site. [2013-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8).(英文)
  6. Xavier M. Jubier. . [2015-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4).(法文)(英文)
  7. www.astronomeer.com: The "Titanic" eclipse of 17 April 191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he last annular eclipse in the Netherlands was 17 April 1912, just two days after the Titanic hit an iceberg and sank.
  8. Fred Espenak. . NASA Eclipse Web Site.(英文)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1912年4月17日日食
日食
上一次日食:
1911年10月22日日食
(日環食)
1912年4月17日日食
(全環食)
下一次日食:
1912年10月10日日食
(日全食)
上一次全環食:
1909年6月17日日食
下一次全環食:
1930年4月28日日食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