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劳动节飓风
1935年劳动节飓风是1935年大西洋飓风季节间产生的历史上最为强大的热带旋风之一。它是美国历史记录上第二个热带旋风,第二个飓风,第二个季节性强烈飓风,也是美国史上最为强劲的大西洋热带飓风。它也是20世纪美国有三次标志为5级飓风的第一个飓风。 劳动节飓风最初在8月29日在巴哈马东岸形成一个弱小热带风暴,而后缓慢向西前进最后在9月1日变成一級飓风。而它在9月2日袭击佛罗里达州南部珊瑚岛群上部前,它曾经历了急速的增强变化。着陆后,它沿着佛罗里达西海岸向西北方面前行,而在9月4日在雪松群岛附近着陆前就开始变弱。
| 五級颶風(美國) | |
![]() 勞動節颶風的氣象局地面天氣圖,該颶風移至佛羅里達州西岸 | |
| 形成 | 1935年8月29日 |
|---|---|
| 消散 | 1935年9月10日 |
| 最高風速 | 1分鐘持續: 185英里/小時(295公里/小時) |
| 最低氣壓 | 892毫巴(百帕);26.34英寸汞柱 (在美国创下最低,为大西洋第三)) |
| 死亡 | 423 |
| 損失 | $1億(1935年美元) |
| 影響地區 | 巴哈馬、佛羅里達礁島群、佛羅里達州西部和西北狹長地帶、喬治亞州、南卡羅萊納州、北卡羅萊納州、弗吉尼亞州 |
| 1935年大西洋飓风季的一部分 | |
氣象歷史

根據薩菲爾-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的強度繪製的風暴路徑圖
图例
热带低气压(≤62 km/h)
热带风暴(63–118 km/h)
一级(119–153 km/h)
二级(154–177 km/h)
三级(178–208 km/h)
四级(209–251 km/h)
五级(≥252 km/h)
未知
热带风暴(63–118 km/h)
一级(119–153 km/h)
二级(154–177 km/h)
三级(178–208 km/h)
四级(209–251 km/h)
五级(≥252 km/h)
未知
記錄
本次飓风在美国历史上仍然以26.34英寸汞柱,成为登陆美国的最强飓风(26.34英寸汞柱约等于892百帕斯卡)。
| 最强烈的大西洋飓风 | ||||
|---|---|---|---|---|
| 排名 | 飓风 | 飓风季 | 气压 | |
| 百帕 | 英寸汞柱 | |||
| 1 | 威尔玛 | 2005 | 882 | 26.05 |
| 2 | 吉爾伯特 | 1988 | 888 | 26.23 |
| 3 | “劳动节” | 1935 | 892 | 26.34 |
| 4 | 丽塔 | 2005 | 895 | 26.43 |
| 5 | 艾倫 | 1980 | 899 | 26.55 |
| 6 | 卡米尔 | 1969 | 900 | 26.58 |
| 7 | 卡特里娜 | 2005 | 902 | 26.64 |
| 8 | 米奇 | 1998 | 905 | 26.73 |
| 迪安 | 2007 | |||
| 10 | 瑪麗亞 | 2017 | 908 | 26.81 |
| 来源:大西洋飓风数据库[1] | ||||
| 排名 | 名称 | 飓风季 | 登陆时气压 |
|---|---|---|---|
| 1 | “劳动节” | 1935 | 892毫巴(百帕) |
| 2 | 卡米尔 | 1969 | 900毫巴(百帕) |
| 3 | 玉兔 | 2018 | |
| 4 | 迈克尔 | 1992 | 919毫巴(百帕) |
| 5 | 卡特里娜 | 2005 | 920毫巴(百帕) |
| 6 | 玛丽亚 | 2017 | |
| 7 | 安德鲁 | 1992 | 922毫巴(百帕) |
| 8 | “印第安诺拉” | 1886 | 925毫巴(百帕) |
| “关岛” | 1900 | 930毫巴(百帕) | |
| 10 | “佛罗里达礁岛群” | 1919 | 927毫巴(百帕) |
| 来源:大西洋飓风数据库[1],飓风研究部[2] | |||
影響

由於颶風而脫軌的列車
这场紧急强烈的飓风对佛罗里达南部珊瑚岛群上面造成极为强烈的损害,它给该地区带来将近18~20英尺高的飓风海浪。 飓风的强风摧毁了伊斯拉莫拉达区域大部分的建筑,而许多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退伍军人在飓风海浪中丧命。佛罗里达跨海铁路也有部分被损坏或损毁。 这场飓风也对佛罗里达西北部,乔治亚州,卡罗来纳州造成额外的损害。据统计,400多人在这场飓风中丧生。
参考资料
- (Databas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22-04-19 [2024-01-08].
-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Hurricane Research Division; Atlantic Oceanographic and Meteorological Laboratory. . AOML. Miami, Florida: United States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s Office of Oceanic & Atmospheric Research. 2018-05 [2020-05-1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