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美國聯盟冠軍賽
1969年美國聯盟冠軍賽是美國職棒大聯盟史上第1屆美國聯盟冠軍賽,該系列賽採5戰3勝制。由美聯東區冠軍巴爾的摩金鶯對決美聯西區冠軍明尼蘇達雙城,最後是由金鶯3連勝橫掃雙城晉級世界大賽。
| ||||||||||
日期: | 10月4日-10月6日 | |||||||||
电视: | NBC體育 | |||||||||
| ||||||||||
1969年世界大赛 |
概要
逐場戰況
第一場
10月4日,巴爾的摩,紀念體育場
球隊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R | H | E | ||||||||
---|---|---|---|---|---|---|---|---|---|---|---|---|---|---|---|---|---|---|---|---|---|---|---|
明尼蘇達雙城 | 0 | 0 | 0 | 0 | 1 | 0 | 2 | 0 | 0 | 0 | 0 | 0 | 3 | 4 | 2 | ||||||||
巴爾的摩金鶯 | 0 | 0 | 0 | 1 | 1 | 0 | 0 | 0 | 1 | 0 | 0 | 1 | 4 | 10 | 1 | ||||||||
勝投: Dick Hall(1–0) 敗投: Ron Perranoski(0–1) 全壘打: 雙城:湯尼·奧利瓦(7上,2分) 金鶯:法蘭克·羅賓森(4下,1分)、馬克·貝朗格(5下,1分)、布格·波威爾(9下,1分) |
這場比賽由法蘭克·羅賓森在4局下的陽春砲吹響進攻號角。不過雙城隊在5局上很快追平比數,而金鶯隊在5局下靠著馬克·貝朗格的陽春砲讓球隊再次取得領先。
7局上,湯尼·奧利瓦擊出逆轉比分的2分砲。不過金鶯隊在第9局靠著首名打者布格·波威爾的陽春砲追平比數。
14局下,Belanger擊出安打上壘,並靠著兩顆滾地球推進到三壘。最後保羅·布萊爾擊出再見安打,金鶯隊以4比3拿下首戰勝利。
第二場
10月5日,巴爾的摩,紀念體育場
球隊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R | H | E | |||||||||
---|---|---|---|---|---|---|---|---|---|---|---|---|---|---|---|---|---|---|---|---|---|---|---|
明尼蘇達雙城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3 | 1 | |||||||||
巴爾的摩金鶯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1 | 1 | 8 | 0 | |||||||||
勝投: Dave McNally(1–0) 敗投: Dave Boswell(0–1) |
這場比賽兩隊的先發投手表現都非常出色,雙城隊的Dave Boswell先發前10局都沒有失分,但是金鶯隊的先發投手Dave McNally表現更狂,先發11局送出11次三振只被敲出3支安打。
11局下,Boswell在兩出局一二壘有人的情況下退場。結果接替的投手Ron Perranoski一上場就被Curt Motton敲出再見安打。最後金鶯隊連續2場比賽都打到延長賽,但是最後都靠著再見安打贏球。
第三場
10月6日,布魯明頓,大都會體育場
球隊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R | H | E | |||||||||||
---|---|---|---|---|---|---|---|---|---|---|---|---|---|---|---|---|---|---|---|---|---|---|---|
巴爾的摩金鶯 | 0 | 3 | 0 | 2 | 0 | 1 | 0 | 2 | 3 | 11 | 18 | 0 | |||||||||||
明尼蘇達雙城 | 1 | 0 | 0 | 0 | 1 | 0 | 0 | 0 | 0 | 2 | 10 | 2 | |||||||||||
勝投: 吉姆·帕爾默(1–0) 敗投: Bob Miller(0–1) 全壘打: 金鶯:保羅·布萊爾(8上,2分) 雙城:無 |
連輸兩場的雙城隊,雖然在第一局就得到分數,不過先發投手Bob Miller在第2局就出現狀況掉了3分。接替的投手也沒能維持分數差距,第一場敲出再見安打的保羅·布萊爾更是在8局上敲出2分砲,一棒擊沉雙城隊。
金鶯隊的先發投手吉姆·帕爾默完投9局雖然被敲出10支安打,不過都力保不失分,最後拿下完封勝。金鶯隊也成功橫掃雙城隊晉級世界大賽。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