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羽毛球男子單打比賽
201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羽毛球比賽為第30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其中一項競賽項目,共產生五面金牌;賽事將於2012年7月25日至8月5日在倫敦溫布利體育館舉行。本條目為男子單打項目的比賽結果。
201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羽球比賽 | ||||||
---|---|---|---|---|---|---|
單打 | 男單 | 女單 | ||||
雙打 | 男雙 | 女雙 | 混雙 |
本屆賽事的決賽由頭兩號種子-馬來西亞的李宗伟和中國的林丹進行對決。第一局李宗伟憑藉較少失误,以21-15先下一城;第二局林丹加強进攻,以21-10扳回一局;及至决胜局,两人戰得難分難解,林丹雖以11-9领先中場,但后半局卻屢次輸掉网前小球,反而一度落后李宗伟两分;其後,由於李宗伟多番判斷失誤,林丹得以追平比分至18-18,更以20-19先拿到赛点。双方在最后一球打出精彩多拍,最终李宗伟挑高遠球出界,比賽結束,林丹成功卫冕男單金牌[1]。
獎牌榜
國家獎牌榜
排名 | 国家/地区 | 金牌 | 银牌 | 铜牌 | 總數 |
---|---|---|---|---|---|
1 | 中国 | 1 | 0 | 1 | 2 |
2 | 马来西亚 | 0 | 1 | 0 | 1 |
總數 | 1 | 1 | 1 | 3 |
參賽選手及賽事種子
括號內顯示的為2012年5月3日世界羽聯公佈的世界排名:
|
|
賽事賽果
小組賽階段
A組
|
B組
|
C組
|
D組
|
E組
|
F組
|
G組
|
H組
|
I組
|
J組
|
K組
|
L組
|
M組
|
N組
|
O組
|
P組
|
淘汰賽階段
16強賽 | 半準決賽 | 準決賽 | 決賽 | ||||||||||||||||||||||
A1 | 李宗伟(马来西亚) | 21 | 21 | ||||||||||||||||||||||
B1 | S·桑托索(印度尼西亚) | 12 | 8 | A1 | 李宗伟(马来西亚) | 21 | 21 | ||||||||||||||||||
C1 | N·卡鲁纳拉特纳(斯里兰卡) | 14 | 21 | 9 | D1 | K·帕鲁帕利(印度) | 19 | 11 | |||||||||||||||||
D1 | K·帕鲁帕利(印度) | 21 | 15 | 21 | A1 | 李宗伟(马来西亚) | 21 | 21 | |||||||||||||||||
E1 | 谌龙(中国) | 21 | 21 | E1 | 谌龙(中国) | 13 | 14 | ||||||||||||||||||
F1 | 黃永棋(中国香港) | 17 | 17 | E1 | 谌龙(中国) | 21 | 21 | ||||||||||||||||||
G1 | 彼得·盖德(丹麦) | 21 | 21 | G1 | 彼得·盖德(丹麦) | 16 | 13 | ||||||||||||||||||
H1 | 孫完虎(韩国) | 9 | 16 | A1 | 李宗伟(马来西亚) | 21 | 10 | 19 | |||||||||||||||||
I1 | 简·奥·约根森(丹麦) | 17 | 13 | P1 | 林丹(中国) | 15 | 21 | 21 | |||||||||||||||||
J1 | 李炫一(韩国) | 21 | 21 | J1 | 李炫一(韩国) | 21 | 21 | ||||||||||||||||||
K1 | M·茨维布勒(德国) | 21 | 12 | 9 | L1 | 陈金(中国) | 15 | 16 | |||||||||||||||||
L1 | 陈金(中国) | 19 | 21 | 21 | J1 | 李炫一(韩国) | 12 | 10 | |||||||||||||||||
M1 | 凯文·科登(危地马拉) | 21 | 10 | P1 | 林丹(中国) | 21 | 21 | ||||||||||||||||||
N1 | 佐佐木翔(日本) | 23 | 21 | N1 | 佐佐木翔(日本) | 12 | 21 | 16 | 季軍戰 | ||||||||||||||||
O1 | 陶菲克(印度尼西亚) | 9 | 12 | P1 | 林丹(中国) | 21 | 16 | 21 | E1 | 谌龙(中国) | 21 | 15 | 21 | ||||||||||||
P1 | 林丹(中国) | 21 | 21 | J1 | 李炫一(韩国) | 12 | 21 | 15 |
參考資料
- . 红网. 2012-08-06 [2012-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08).
- . Badminton World Federation. [2012-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30).(英文)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