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夏季世界大學運動會
第二十九屆夏季世界大學運動會(英語:),一般稱為2017臺北世大運(英語:)或臺北世大運,於2017年8月19日至8月30日在中華民國臺北市舉行[1],為臺灣首次舉辦世界大學運動會,是繼2009年高雄世運、2009年臺北聽奧之後臺灣承辦的第三個綜合性國際體育賽事,也是臺灣有史以來主辦過層級最高的國際體育賽事,共有145個國家及地區參與,參賽運動員總計7,639人,隨隊人員則達3,758人[2]。競賽場館分布於臺北市及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等鄰近縣市;開幕、閉幕典禮則於臺北田徑場舉行。該運動會使中華臺北—中華民國,成為繼日本、中華人民共和國、韓國和泰國後,第五個主辦夏季世大運的國際大學運動總會(FISU)亞洲會員。
第二十九屆夏季世界大學運動會 XXIX Summer Universiade 2017 Summer Universiade | |
---|---|
![]() | |
主辦城市 | ![]() |
口號 | For You · For Youth 獻給你,獻給年輕世代 |
參賽國家和地區 | 145 |
參賽運動員 | 7,639 |
比賽項目 | 22 |
开幕典礼 | 2017年8月19日 |
闭幕典礼 | 2017年8月30日 |
開幕宣布者 | 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 |
閉幕宣布者 | 國際大學運動總會主席:奧雷格·麥斯汀 |
運動員宣誓代表 | 吳宗軒(排球) 張凱貞(網球) |
裁判宣誓代表 | 許耿豪(排球) 藍美芬(足球) |
聖火點燃 | 陳金鋒 |
主場館 | 臺北田徑場 |
![臺北市在中華民國臺灣地區的位置](../I/Taiwan_location_map.svg.png.webp)
![臺北市](../I/Red_pog.svg.png.webp)
申辦過程
此屆世大運有臺北市及巴西利亞2個城市申辦[3]。國際大學運動總會(FISU)於2011年11月29日在其所在地比利時布魯塞爾先後聽取2個申辦城市的總簡報後[4],隨即召開內部會議討論與投票表決,同時選出2017年夏季與冬季世大運主辦城市[3]。臺北方面由時任臺北市市長郝龍斌領軍,加上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主任委員戴遐齡在內的41人申辦團參與[5][6]。此外,土耳其伊茲密特原本也有意申辦,但在最終評選前因財政因素而放棄[7]。
- 中華民國以中華台北名稱第五次申辦[8]。臺北曾申辦過2015年夏季世大運,但最後由韩国光州獲選;高雄曾申辦過2001年、2007年(與臺南市聯合申辦[9])以及2011年之夏季世大運,卻分別敗給北京、曼谷和深圳[10]。
- 巴西阿雷格里港曾舉辦過1963年夏季世大運。
經投票後,FISU執委會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當地時間2011年11月29日宣布由臺北以13票比9票於第一輪投票即勝出取得2017年夏季世大運主辦權[11][12][13][14][15]。雖然2001年以來的六屆世大運,有四屆在亞洲國家舉辦,以地域平衡原則考量,較不利於臺北[16],但臺北在財務評估和場館設施的評比大勝巴西利亞[17],並獲中華民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FISU執委們高度肯定的簡報呈現,使台北得以勝出[18][19][20]。
前期准备
籌備過程
- 2012年
- 3月25日,臺北市政府和國際大學運動總會(FISU)簽約,正式展開籌辦工作[21]。
- 臺北市政府為了全心籌辦世大運,選擇放棄申辦2019年亞洲運動會主辦權。[22][lower-alpha 1]
- 游泳和跳水項目原本規劃同時於2012年4月完工的臺北市立大學天母校區游泳館舉行,但因游泳池出發台岸寬僅有5公尺,不符合出发台池岸宽不小于10公尺的國際標準[26],臺北市政府洽商FISU技術委員現地會勘後,將臺北市立大學天母校區游泳館規劃為跳水比賽場地,游泳比賽則改在國立體育大學體育館舉辦。[27][28][29][30][31]
- 2016年
- 2017年
- 4月7日,台北市長柯文哲前往台北田徑場,視察世大運場館整建進度並試跑,但在剛起跑時他便疑因想使出全力,手腳卻不聽使喚地跌倒,使現場工作人員受到惊吓,不過柯隨後起身跑完全程,會後受訪時坦言自己有稍微嚇一跳,還打趣說,跑道不錯,很有彈性。後續引發大量改圖及商機。[34]
- 4月,教育部體育署署長林德福在立法院備詢時表示,有關旗幟的規定,世大運將遵循以往奧會模式,選手於賽場內應持中華台北奧會旗。[35]8月,林德福表示,雖然中間進場中斷,不過最後還是排除困難,讓選手能夠入場,這部分獲得在場的國際體育組織高層人士的正面回應,包含FISU主席、國際學校運動總會(ISF)主席、國際奧會(IOC)副主席、以及許多單項世界運動總會會長等,他們也肯定臺灣在處理突發狀況時的能力。[36]林德福補充,已經向ISF提出申辦世界中學生運動會,獲得正面回應,ISF的技術人員將在這3天裡,到桃園市各場館訪視。[36]此外,臺中已確定在2019年舉辦東亞青年運動會,接下來也希望在高雄舉辦盛大的國際型賽事。[36]
比賽場館
![](../I/Taipei_Stadium_%E5%8F%B0%E5%8C%97%E7%94%B0%E5%BE%91%E5%A0%B4_-_panoramio.jpg.webp)
預定共需60座(79處)場館[37][38],分別在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等地,其中2座新建場館(臺北市網球中心、臺北和平籃球館)、5座賽前佈置場館,其餘53座為現有場館整建。訂於2017年4月底全數完工,相較於上屆光州世大運,臺北世大運則預留110天工程緩衝期。[39]
測試賽
依據國際大學運動總會(FISU)規範,須於賽會開始前針對需舉辦之運動種類辦理測試,故世大運執委會規劃辦理29項測試賽[40],於今年8月陸續開始測試,2016年第3、4季預計辦理共8項賽事,2017年第1、2、3季預定辦理21項賽事,以培養人員賽務運作經驗及測試設施設備的完備與運作正常,並利用測試賽檢視相關部門運作規劃及所有事件的保障能力。辦理測試賽的場館規劃原則以正式賽會舉辦的競賽場館為舉辦地點,測試賽所需測試的內容將依據各單位事務籌備進度,作為測試項目投入之基礎,2016年8月起逐步投入服務項目測試,將以賽事運作為主要測試項目,以測試賽務相關人員熟悉各項工作流程,後續各工作部門各項事務之籌備作業,將依據整體賽會籌備階段納入測試賽測試項目,以完備整體場館運作機制、客群管控、緊急應變處理等場館運行之相關事務順利運作。
赛事
開閉幕式
開幕式和閉幕式都在台北田徑場舉行。開幕式由安益國際展覽集團規劃和執行。
開幕式時因眾多陳抗團體圍堵做為選手入場預備場地的台北小巨蛋周邊抗議。其中有一名反年改成員投擲煙霧彈,影響選手進場安全,經考量後,組委會決斷暫緩C字頭起之代表團的運動員進場,並以旗手舉旗幟繞場形式代之。確認事故排除,待主辦方外所有代表團之旗幟均已完畢入場程序後,各代表團選手才在所有舉牌手之帶領下一同進場。
閉幕式時阿根廷、巴西、加拿大、丹麥、多明尼加、英國等多個國家的選手在入場時帶著感謝布條、中華民國國旗、中華民國旗帽等道具向臺灣致謝。[47][48][49][50]其中阿根廷代表團身披中華民國國旗進場,此舉遭到國際大學運動總會發函關切,強調世大運的運動員行為不能帶有政治意涵,違反大會規則。[51]
參賽國家及地區
阿富汗(3)
阿尔巴尼亚(2)
阿尔及利亚(33)
阿根廷(178)
亚美尼亚(16)
(185)
奥地利(41)
阿塞拜疆(19)
巴哈马(4)
白俄罗斯(34)
比利时(30)
(1)
百慕大(3)
不丹(7)
玻利维亚(2)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3)
博茨瓦纳(20)
巴西(180)
保加利亚(10)
布基纳法索(6)
布隆迪(2)
喀麦隆(2)
加拿大(275)
佛得角
中非共和国(2)
智利(62)
中国(108)
哥伦比亚(81)
刚果民主共和国(12)
哥斯达黎加(8)
克罗地亚(38)
古巴(2)
科特迪瓦(2)
塞浦路斯(27)
捷克(139)
朝鲜(31)
丹麦(51)
(26)
厄瓜多尔(1)
萨尔瓦多(2)
赤道几内亚(2)
爱沙尼亚(88)
埃塞俄比亚(1)
芬兰(85)
法国(224)
德国(126)
(11)
希腊(21)
危地马拉(2)
圭亚那(2)
英国(112)
海地(3)
洪都拉斯(7)
中国香港(111)
匈牙利(140)
印度(110)
印度尼西亚(52)
伊朗(62)
伊拉克(5)
爱尔兰(63)
以色列(40)
意大利(193)
牙买加(16)
日本(336)
约旦(15)
(122)
(7)
韩国(318)
科索沃
(7)
拉脱维亚(71)
黎巴嫩(49)
莱索托(2)
列支敦士登(6)
立陶宛(66)
卢森堡(11)
中国澳门(31)
马其顿(3)
马达加斯加(2)
马来西亚(63)
(2)
马耳他(4)
墨西哥(211)
密克罗尼西亚(1)
摩尔多瓦(13)
蒙古(51)
(6)
莫桑比克(14)
纳米比亚(2)
尼泊尔(18)
荷兰(65)
(2)
新西兰(57)
尼加拉瓜(3)
(3)
尼日利亚(59)
北马里亚纳群岛
挪威(41)
阿曼(32)
巴基斯坦(22)
巴勒斯坦(3)
巴拉圭(10)
秘鲁(7)
菲律宾(116)
波兰(180)
葡萄牙(64)
罗马尼亚(89)
俄罗斯(347)
卢旺达(2)
圣马力诺(2)
沙特阿拉伯(19)
塞内加尔(2)
塞尔维亚(51)
(6)
新加坡(71)
斯洛伐克(50)
斯洛文尼亚(61)
南非(127)
西班牙(9)
斯里兰卡(67)
苏里南(2)
(3)
瑞典(68)
瑞士(92)
叙利亚(4)
坦桑尼亚(2)
泰国(91)
(7)
中华台北(371)(主辦國)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10)
土耳其(85)
(4)
乌干达(39)
乌克兰(178)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29)
美国(348)
乌拉圭(23)
(28)
委内瑞拉(1)
越南(15)
也门(1)
赞比亚(14)
津巴布韦(5)
備註:世大運主辦方記錄的參賽國家及地區總數為140個。維德角、古拉索、科索沃、北馬里亞納群島、美屬維京群島等5代表團沒有出現在官方網站上,但開幕式沒出現的荷屬安地列斯有參賽;馬其頓使用「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英國使用「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代表團狀況
在本屆世大運中,中國代表團放棄男女籃球、男女足球、男女排球、男女水球與棒球等九个團體賽項目,然而有113名選手報名個人賽事[52]。國際大學運動總會表示,世大運團體賽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運動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學生運動會時間衝突,因此中國代表團無法參賽[53][54][55]。此外俄羅斯因深陷體壇禁藥醜聞,該國的田徑協會被禁賽而無法參加此屆世大運田徑賽事,而該國的舉重選手則是從去年201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禁賽事件之後再度回歸國際賽場。
競賽項目
2017年世大運舉辦競賽項目共22項,含必辦項目14項、選辦項目7項及示範項目1項[56]。
賽程表
以下列表為2017年夏季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所有比賽項目的賽程表,更新至2017年8月1日[60]。
OC | 開幕典禮 | ● | 比賽 | 1 | 決賽 | CC | 閉幕典禮 |
2017年8月 | 18日 週五 | 19日 週六 | 20日 週日 | 21日 週一 | 22日 週二 | 23日 週三 | 24日 週四 | 25日 週五 | 26日 週六 | 27日 週日 | 28日 週一 | 29日 週二 | 30日 週三 | 金牌 總數 |
---|---|---|---|---|---|---|---|---|---|---|---|---|---|---|
開幕典禮 | OC | |||||||||||||
閉幕典禮 | CC | |||||||||||||
射箭 | ● | ● | ● | 5 | 5 | 10 | ||||||||
田徑 | 2 | 6 | 9 | 12 | 11 | 10 | 50 | |||||||
羽球 | ● | ● | 1 | ● | ● | 5 | 6 | |||||||
棒球 | ● | ● | ● | ● | ● | ● | ● | ● | 1 | 1 | ||||
籃球 | ● | ● | ● | ● | ● | ● | ● | ● | 1 | 1 | 2 | |||
跳水 | 2 | 2 | 1 | 1 | 3 | 1 | 1 | 4 | 15 | |||||
擊劍 | 2 | 2 | 2 | 2 | 2 | 2 | 12 | |||||||
足球 | ● | ● | ● | ● | ● | ● | ● | ● | ● | 1 | 1 | 2 | ||
高爾夫 | ● | ● | ● | 4 | 4 | |||||||||
競技體操 | ● | 1 | 1 | 2 | 10 | 14 | ||||||||
韻律體操 | ● | 2 | 6 | 8 | ||||||||||
柔道 | 4 | 4 | 4 | 4 | 2 | 18 | ||||||||
滑輪溜冰 | 4 | 4 | 4 | 2 | 2 | 16 | ||||||||
游泳 | 4 | 5 | 5 | 7 | 4 | 7 | 8 | 2 | 42 | |||||
桌球 | ● | ● | ● | ● | 2 | 1 | 2 | 2 | 7 | |||||
跆拳道 | 2 | 3 | 4 | 4 | 4 | 4 | 2 | 23 | ||||||
網球 | ● | ● | ● | ● | ● | ● | ● | 2 | 5 | 7 | ||||
排球 | ● | ● | ● | ● | ● | ● | ● | ● | ● | 1 | 1 | 2 | ||
水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1 | 2 |
舉重 | 3 | 3 | 2 | 2 | 3 | 3 | 16 | |||||||
武術 | ● | 2 | 2 | 10 | 14 | |||||||||
示範賽項目 | ||||||||||||||
撞球 | ● | ● | 2 | ● | 2 | 4 | ||||||||
金牌總計 | 0 | 0 | 18 | 24 | 24 | 41 | 29 | 29 | 27 | 24 | 21 | 37 | 1 | 271 |
獎牌榜
* 主辦地代表團
資料來源[61]
排名 | 国家/地区 | 金牌 | 银牌 | 铜牌 | 總數 |
---|---|---|---|---|---|
1 | ![]() | 37 | 27 | 37 | 101 |
2 | ![]() | 30 | 22 | 30 | 82 |
3 | ![]() | 26 | 34 | 30 | 90 |
4 | ![]() | 25 | 30 | 38 | 93 |
5 | ![]() | 16 | 19 | 16 | 51 |
6 | ![]() | 12 | 10 | 11 | 33 |
7 | ![]() | 12 | 5 | 5 | 22 |
8 | ![]() | 9 | 6 | 16 | 31 |
9 | ![]() | 9 | 6 | 2 | 17 |
10 | ![]() | 8 | 4 | 11 | 23 |
11 | ![]() | 7 | 9 | 9 | 25 |
12 | ![]() | 7 | 6 | 11 | 24 |
13 | ![]() | 6 | 5 | 10 | 21 |
14 | ![]() | 5 | 4 | 4 | 13 |
15 | ![]() | 4 | 5 | 4 | 13 |
16 | ![]() | 4 | 4 | 7 | 15 |
17 | ![]() | 4 | 3 | 2 | 9 |
18 | ![]() | 4 | 2 | 0 | 6 |
19 | ![]() | 3 | 7 | 6 | 16 |
20 | ![]() | 3 | 5 | 7 | 15 |
21 | ![]() | 3 | 4 | 1 | 8 |
22 | ![]() | 3 | 2 | 5 | 10 |
23 | ![]() | 3 | 1 | 4 | 8 |
24 | ![]() | 3 | 1 | 2 | 6 |
25 | ![]() | 3 | 0 | 0 | 3 |
26 | ![]() | 2 | 4 | 6 | 12 |
27 | ![]() | 2 | 3 | 6 | 11 |
28 | ![]() | 2 | 1 | 3 | 6 |
29 | ![]() | 2 | 1 | 2 | 5 |
30 | ![]() | 2 | 0 | 2 | 4 |
31 | ![]() | 2 | 0 | 1 | 3 |
32 | ![]() | 2 | 0 | 0 | 2 |
33 | ![]() | 1 | 3 | 7 | 11 |
34 | ![]() | 1 | 1 | 2 | 4 |
35 | ![]() | 1 | 1 | 1 | 3 |
![]() | 1 | 1 | 1 | 3 | |
37 | ![]() | 1 | 1 | 0 | 2 |
38 | ![]() | 1 | 0 | 4 | 5 |
39 | ![]() | 1 | 0 | 2 | 3 |
40 | ![]() | 1 | 0 | 1 | 2 |
41 | ![]() | 1 | 0 | 0 | 1 |
![]() | 1 | 0 | 0 | 1 | |
![]() | 1 | 0 | 0 | 1 | |
44 | ![]() | 0 | 5 | 0 | 5 |
45 | ![]() | 0 | 3 | 6 | 9 |
46 | ![]() | 0 | 3 | 2 | 5 |
47 | ![]() | 0 | 2 | 0 | 2 |
50 | ![]() | 0 | 1 | 1 | 2 |
![]() | 0 | 1 | 1 | 2 | |
![]() | 0 | 1 | 1 | 2 | |
53 | ![]() | 0 | 1 | 0 | 1 |
![]() | 0 | 1 | 0 | 1 | |
![]() | 0 | 1 | 0 | 1 | |
![]() | 0 | 1 | 0 | 1 | |
![]() | 0 | 1 | 0 | 1 | |
![]() | 0 | 1 | 0 | 1 | |
![]() | 0 | 1 | 0 | 1 | |
60 | ![]() | 0 | 0 | 3 | 3 |
![]() | 0 | 0 | 3 | 3 | |
62 | ![]() | 0 | 0 | 1 | 1 |
![]() | 0 | 0 | 1 | 1 | |
![]() | 0 | 0 | 1 | 1 | |
![]() | 0 | 0 | 1 | 1 | |
![]() | 0 | 0 | 1 | 1 | |
總計 | 273 | 271 | 342 | 886 |
示範賽獎牌榜
排名 | 国家/地区 | 金牌 | 银牌 | 铜牌 | 總數 |
---|---|---|---|---|---|
1 | ![]() | 4 | 1 | 1 | 6 |
2 | ![]() | 0 | 1 | 1 | 2 |
3 | ![]() | 0 | 1 | 0 | 1 |
![]() | 0 | 1 | 0 | 1 | |
5 | ![]() | 0 | 0 | 2 | 2 |
總計 | 4 | 4 | 4 | 12 |
世界紀錄
象征
標誌
![](../I/Taipei_2017_29th_Summer_Universiade.svg.png.webp)
- 第一代標誌由黎歐創意總監王志中設計,取自「UNIVERSIADE」字首「U」字,搭配代表世界五大洲的「藍」、「黃」、「黑」、「綠」、「紅」顏色,化成五條競技場上追求卓越、突破及希望的速度線,在運動場上奔馳。另結合臺北市市鳥藍鵲的翅膀意象,傳達著「TAIPEI」是自由翱翔的城市,也象徵世界大學運動會「UNIVERSIADE」在臺北驕傲的起飛。[71]
- 第二代標誌由徐千舜設計,採用熊掌足跡的U字造型做設計,也是採用五大洲顏色,拇指是臺灣造型,象徵從臺灣出發,希望這場比賽不論輸贏都能在彼此心中留下璀璨印記,表達臺灣加油,表現出「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的概念及運動家的精神。[72]
- 第三代標誌(最終定案版)由亞洲大學創意設計學院游明龍教授團隊設計,以U字意象延伸(UNIVERSIADE、UNITED、UNIVERSITY),代表年輕世代激發的力量,帶來無限希望與正面的信念;將「北」字意象進行延伸,結合田徑場跑道交織、向上躍升的造型,呼應臺北不斷努力、追求卓越的城市主張。[73]
標語
「For You · For Youth」、「獻給你,獻給年輕世代」。[73]
吉祥物
第一代吉祥物-臺灣黑熊(設計者:黎歐創意總監王志中)
- 取名緣故:象徵臺灣精神的臺灣第一高峰玉山上,有個臺灣黑熊聚集的地方。臺灣原住民以「TUTUMAZ」來稱呼臺灣黑熊,原意為「擁有強大力量大英雄」、「力量、智慧與膽識」象徵。更完全彰顯運動員在運動場上,不斷努力追求精進突破之精神。[71]
- 設計概念:主要設計元素以運動員人型、及臺灣黑熊為主。讓運動員披上臺灣黑熊外衣,胸前印著特有且代表勝利的「V」字圖形,象徵穿著勝利的戰甲,迎向運動場上的任何挑戰。[71]
第二代吉祥物-小皮(設計者: 臺北市立大學)
- 設計概念:參考臺灣特有亞種黑熊強壯勇猛形象。加上智慧、自信、活力等特質,塑造出一個具有運動員健康、手腦並用與勇往直前吉祥物。
第三代吉祥物-臺灣動物群(設計者:徐千舜)
- 設計概念:以臺灣黑熊為主體,搭配福爾摩沙梅花鹿、臺灣獼猴、臺北樹蛙及臺灣藍鵲為配角。
第四代吉祥物(現在)-熊讚Bravo(設計者:亞洲大學游明龍教授團隊)
- 設計概念:運用由黑至灰之漸層色彩,搭配象徵勝利金牌,代表運動員挑戰自我、追求卓越精神。整體友善親切,將扮演啦啦隊隊長角色,傳遞希望和歡樂給所有參與者,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來臺北作客[74]。
火炬
![](../I/2017%E5%B9%B4%E5%A4%8F%E5%AD%A3%E4%B8%96%E7%95%8C%E5%A4%A7%E5%AD%B8%E9%81%8B%E5%8B%95%E6%9C%83%E7%81%AB%E7%82%AC.jpg.webp)
本屆世大運火炬設計者為張漢寧與吳協衡,設計理念源於「君子之爭」一詞[lower-alpha 3]。意即競賽時,參賽者言行仍合乎禮儀,展現儒雅的君子風範,與竹子在東方文化中象徵高潔、虛心的意涵不謀而合。因此火炬設計加入竹材元素,邀請到臺灣竹編工藝大師蘇素任以臺灣傳統六角編織竹編工藝製作火炬承座。火炬錐管則結合現代科技,以五軸雷射切割技術,雕刻出竹編編織造型的孔洞,展現臺灣先進的科技應用[75]。
賽事期間周邊事務
選手村飲食
世大運舉辦期間,每天須提供25萬份食物及12萬份切片水果[77]。選手村餐廳供應的餐點以臺灣特色的飲食為主,原料也多產於臺灣。根據世大運組委會公布的資料,以披薩、鹹酥雞、炒蛋、義大利麵、牛肉麵等食物最受歡迎[78],而炸雞排、鍋貼和珍珠奶茶也很受歡迎,水果中以香蕉最受歡迎,每天要提供2500公斤的香蕉[79]。根據贊助世大運選手村的商華國飯店亞洲主廚吳長芳推測,鹽酥雞之所以受到歡迎是因為它比外國的雞塊更有味道,而且國外選手喜歡吃炸物。
藝文交流
比賽期間將安排許多藝文展演和國際文化交流的活動,林口選手村也有文化交流的計畫。時程如下:[80]
場次 | 日期 | 地點 | 活動 |
---|---|---|---|
No.1 | 8月12日 | 升旗廣場 | 開村典禮 |
No.2 | 8月14日-8月20日 | 升旗廣場 | 入村典禮 |
No.3 | 8月12日-8月30日 | 文化聚落 | 三大主題表演節目、文化體驗、DJ音樂派對 |
No.4 | 8月12日-8月30日 | 多媒體遊戲室 | 多媒體遊戲體驗 |
此外,為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選手,臺北市政府與新加坡投影團隊Hexogon Solution合作,於20日至30日的賽會期間每晚18時30分至22時,每30分鐘在臺北市政府外牆上演5分13秒的「戶外光雕秀」,巧妙使用光影、顏色等技巧,打造以競賽運動為主題的光雕饗宴。[81]
轉播单位
該屆世大運的電視轉播工作由華視承辦[82]。華視同時與緯來電視網、無限映像製作公司合作,以4K高畫質播出[83][84]。TVBS、三立電視、壹電視、民視、公視、中天電視、中視、東森電視、台視等臺灣電視媒體也對轉播工作給予協助[85][86]。
臺灣境內可透過華視、緯來電視網、ELEVEN[87]、愛爾達電視旗下電視頻道,以及東森新聞台、三立新聞台、中視[88]、民視[89][90],收看該屆世大運開閉幕式與各項賽事(開幕式、閉幕式由華視和緯來電視網轉播)。
國際大學運動總會秘書長聖羅德(Eric Saintrond)表示臺灣以外有歐洲52個地區、亞太14個地區直播或轉播台北世大運開幕式與賽事。歐洲地區由Eurosport獲得轉播權,將放送到旗下52個國家與地區。若沒有轉播訊號的地區,也可以透過國際大學運動總會官網收看直播。[91]
賽後事務
831臺灣英雄大遊行
因為本屆賽事中華臺北隊取得26面金牌、34面銀牌和30面銅牌,為中華臺北隊在世大運參賽史上的最佳成績,總統府便指示體育署於8月31日下午4點舉行「臺灣英雄大遊行」,選手在總統府接受蔡英文總統接見後出發,搭車沿路接受手拿印有「台灣英雄」文字的旗幟與中華民國國旗的民眾喝采。遊行路線長約九公里,從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出發行經兩旁噴灑彩帶的館前路英雄谷、忠孝東路至臺北市政府前廣場,在遊行隊伍最前頭為景美女中樂儀隊,首輛吉普車上的運動員為在100公尺項目摘金的楊俊瀚,同車有教練孫念祖、陶武訓,次車是臺灣「標槍雙俠」鄭兆村、跨欄銀牌選手陳奎儒和黃士峰,第三輛車是田徑銀牌選手陳傑,舉重金牌郭婞淳也在遊行隊伍中,下午6點多選手陸續抵達台北市政府廣場,台北市長柯文哲到場迎接並與選手一一擊掌後致詞感謝所有參賽世大運選手,最後所有到場選手大合照後結束遊行。[92][93][94][95][96][97][98][99]
合作夥伴
本次賽事的贊助商分為六類:頂級官方贊助夥伴、官方贊助夥伴、官方贊助商、官方供應商、指定器材供應商、合作夥伴。[102]
頂級官方贊助夥伴 | 官方贊助夥伴 | 官方贊助商 | 官方供應商 | 指定器材供應商 | 合作夥伴 |
---|---|---|---|---|---|
|
評價
當初臺北在接下世大運主辦權時並未受到多方期待,還受到不看好或批評的聲浪,但最後的成果獲得許多人的正面評價。[103]
據BBC中文網報導,曾任臺北市長郝龍斌興建了許多主要場館,遭指花費太高預算或設計上有問題,在柯文哲擔任臺北市長後,不但減少預算、變更既有的賽事規劃,還決定改變開閉幕式的場地,由原臺北大巨蛋移到臺北田徑場[lower-alpha 4],讓各界對世大運的順利舉行充滿悲觀,更質疑柯文哲決策的可行性,然而世大運舉行後從原先不被看好到最後獲得滿堂彩。[103]
此外德國聯邦內政部網站的新聞表示,臺灣主辦單位提供優秀運動場地、完善公共設施,以及熱情滿溢的友善待客,讓明星選手也被吸引。[104]
儘管世大運開幕式發生了場外抗議事件,但隨著比賽熱度上升,以及中華臺北隊的優秀表現,引發了臺灣民眾對體育的熱情,根據世大運組委會數據,本屆世大運共賣出72萬張的賽事門票,平均售票率達87%,遠遠超過上屆光州世大運的52%,門票收益更超過1.4億新台幣,國際大學運動總會主席奧雷格·麥斯汀也對臺北世大運讚譽有加,表示這是他看過最成功的賽事之一。[103]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體育系教授李加耀表示「臺灣社會氛圍還是苦悶,整天受制於政治紛擾,因此民眾看到體育賽事的好表現,某種程度也轉移了對社會的不滿。」國立體育大學教授盂峻瑋則認為,當初柯文哲接手世大運主辦權時,感覺有些心不甘情不願,但承辦後不僅順利帶起熱潮,也拉抬自身的聲勢,確實是因禍得福,另外也提到「這次的世大運讓臺灣人被壓抑的情緒可以得到釋放,相對地臺灣選手也受到在地觀眾鼓舞,相輔相成下表現也更積極,這是種天時地利人和的匯聚。」[103]
註釋
- 臺北市政府為了全心籌辦世大運,選擇放棄申辦2019年亞洲運動會主辦權,卻只通知中華奧會評選出的第三順位台北縣(今新北市)和中華奧會,沒有通知第二順位高雄市。台北縣政府體育處官員說,台北市因為爭取到主辦2017年世大運,放棄爭辦2019年亞運,但台北縣不會因此改變策略,仍以爭取2023年亞運主辦權為目標。因為從沒有同一個城市連辦兩屆,爭取恐怕只是徒勞無功(台北世大運許多比賽場地位於新北市)。由於當時台灣城市獲得承辦權的機率頗高,因此時任高雄市長的陳菊表示:「若北市府、中華奧會能即時告知高雄市政府訊息,高雄市就有機會做好萬全準備,如今一切都為時已晚,很可惜。」[22][23][24]兩年後,越南河內因財政困窘放棄2019亞運承辦權,曾有議員在議會請陳菊爭取承辦,陳菊回應道:「除非中央願意用支持台北世大運的積極態度支持高雄市,否則很困難。從杜哈、廣州到仁川,近年每屆亞運平均花費8百億元,除非中央(馬英九政府)願意支持,除非中央換黨執政,否則以高市現有財力,很難爭取承辦。2009舉辦世運會連世運會主席Ron都說『那是歷來最好的一次』,但體育署計畫爭取的國際大型賽事根本沒有高雄市,2023亞運也是以新北市為代表。」[25]))
- 臺北市長柯文哲致辭時稱呼蔡總統;國際大學運動總會主席奧雷格·麥斯汀致辭時稱呼蔡英文女士閣下;大會司儀則用中英法文介紹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
- 該詞出自《論語·八佾》,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 總座位從4萬席變成2萬席
參考資料
- 李宇政. . 中央通訊社. 2011年11月30日 [2011年11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9月12日).
- 卓佳萍. . 自由時報. 2017-07-31 [201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0).
- 孫承武. . 中央通訊社. 2011年11月30日 [2011年11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9月12日).
- 孫承武. . 中央通訊社. 2011年11月29日 [2011年11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9月12日).
- 新聞稿. . 臺北市政府. 2011年11月30日 [2011年11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9月12日).
- 綜合報導. . 麗台運動報. 2011年11月30日 [2011年11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9月12日).
- 孫承武. . 中央通訊社. 2011年11月30日 [2011年12月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9月12日).
- 孫承武. . 中央通訊社. 2011年11月30日 [2011年11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2月3日).
- 方沛清. . 中央通訊社. 2003年1月15日 [2011年12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月7日).
- 楊鎮全. . TVBS. 2011年11月30日 [2011年12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2月2日).
- 孫承武. . 中央通訊社. 2011年11月30日 [2011年11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8月22日).
- 曹宇帆. . 中央通訊社. 2011年11月30日 [2011年11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8月22日).
- 曹宇帆. . 中央通訊社. 2011年11月30日 [2011年11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9月12日).
- 曹宇帆. . 中央通訊社. 2011年11月30日 [2011年11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2月3日).
- 孫承武. . 中央通訊社. 2011年12月1日 [2011年12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2月1日).
- 曹宇帆. . 中央通訊社. 2011年11月30日 [2011年12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9月12日).
- 孫承武. . 中央通訊社. 2011年11月30日 [2011年11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9月12日).
- 成功爭取2017世界大學運動會 郝龍斌:努力讓2017臺北世界大學運動會成為有史以來最好的一次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臺北市政府, 2011/12/1
- 臺北市政府秘書處媒體事務組. . 臺北市政府. 2012年5月11日 [2017年9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8月6日).
- 江禹嬋,申辦世大運 台北13比9險勝巴西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大紀元, 2011/12/1
- 世大運簽約 馬總統:全力支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中央社 2012-3-25
- 劉宥廷. . 中國評論新聞. 2012-11-07 [2017-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2) (中文).
- 周怡倫. . 中國評論新聞. 2012-11-05 [2017-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2) (中文).
- 許明禮、黃旭磊、蔡清華、何玉華.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2-11-05 [2017-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2) (中文).
- 魏斌. . 蘋果日報. 2014-05-27 [2017-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2) (中文).
- 黃忠榮.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2-05-01 [2017-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22).
- . Taipei.gov.tw. [201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2).
- 孫承武. . 中央通訊社. 2011年11月30日 [2011年11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9月12日).
- 孫承武. . 中央通訊社. 2011年11月30日 [2011年11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9月12日).
- 許雅筑. . 中央通訊社. 2011年11月30日 [2011年11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2月4日).
- 李宇政. . 中央通訊社. 2011年11月30日 [2011年11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9月12日).
- 何世昌. . 自由時報. 2016年8月15日 [2016年12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2月24日).
- 何世昌. . 自由時報. 2016年12月13日 [2016年12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2月24日).
- 中央社. . 中央社. 2017-04-08 [2017-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9).
- 綜合報導. . 三立新聞網. 2017年5月12日 [2017年6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5月18日).
- 張育嘉. . NOWnews. 2017-08-21 [2017-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3).
- . 2015年8月20日 [2015年8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8月17日).
- . [2017年7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6月23日).(原始內容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存檔於2017-08-19)
- 中華電視公司. . youtube. [2017-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9).
- . Google.com.tw. [201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5).
- 鍾元. . 大紀元時報. 2017年6月29日 [2017年8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8月24日).
- . 新頭殼. 2017-07-10 [2020-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9).
- 邱瓊玉. . 聯合新聞網. 2017-08-14 [2017-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4) (中文(臺灣)).
- . 自由時報. 2017-08-16 [2017-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4) (中文(臺灣)).
- 李銘尉. . 數位時代. 2017-08-04 [2017-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4) (中文(臺灣)).
- 周煊惠. . 新頭殼. 2017年8月30日 [2017-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30).
- 何文君. . TVBS新聞台. 2017年8月30日 [2017年8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9月1日).
- 常日豪. . 新頭殼. 2017年8月30日 [2017-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30).
- 李秉芳、張良一. . 民報. 2017年8月30日 [2017年9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9月1日).
- 林宋以情、鄭任南、黃世麒. . 中時電子報. 2017年8月30日 [2017年8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8月30日).
- 綜合報導. . 蘋果日報. 2017年9月1日 [2017年9月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9月2日).
- (www.dw.com), Deutsche Welle. . DW.COM. [201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1) (中文).
- 伍智超. . www.thepaper.cn. [201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1).
- 张岩. . news.sina.com.cn. [201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1).
- 申华. . 美国之音. [201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2) (中文).
- . [2015-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9) (中文).
- 王翔. . 聯合晚報. 2011年11月30日 [2017年7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2月1日).
- 綜合報導. . ETNEWS新聞雲. 2013年12月9日 [2013年12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2月2日).
- 蔡亞樺. . 自由時報. 2014年10月18日 [2015年7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7月12日).
- . 2017.taipei. [201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23).
- . 2017 Summer Universiade Organizing Committee. [22 August 2017].
- 梁珮綺, 挺舉破世界紀錄 郭婞淳哽咽歸功台灣人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中央通訊社, 2017/08/22
- 李秉芳, 【世大運】郭婞淳舉金 如願在主場破世界紀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民報, 2017/08/21
- 王彥喬, 世大運抱憾!陳映竹破紀錄確定不列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風傳媒, 2017/08/30
- 蔣永佑, 世大運滑輪溜冰 世界紀錄被消失真相曝光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壹週刊, 2017/09/13
- 羊正鈺, 世大運不被承認,陳映竹在世錦賽再次打破世界紀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關鍵評論網, 2017/09/14
- 林岳甫,世大運》鄭兆村91公尺36破亞洲紀錄 標槍金牌留台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自由時報, 2017/08/26
- 黎建忠, 鄭兆村亞洲傳奇 標槍擲91米36 破亞洲奪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蘋果日報 (台灣), 2017/08/27
- CHENG SHATTERS ASIAN JAVELIN THROW RECORD RECORD WITH 91.36M EFFORT IN TAIPEI CIT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thletics Federations, 2017/08/26
- Chao-Tsun Cheng set new Asian record in the javelin throw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Asian Athletics Association, 2017/08/27
- . Taipei2017.com.tw. [201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7).
- . [2015-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2017.taipei. [201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23).
- 臺北市議會公報 第105卷 第2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第919頁
- . 2017.taipei. [2017-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6).
- . Site Name, TUGO. [2017-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27).
- 吳思萍、魏翊庭. . 聯合新聞網. 2017-08-23 [2017-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4) (中文(臺灣)).
- 綜合報導. . 自由時報. 2017-08-21 [2017-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4) (中文(臺灣)).
- 綜合報導. . 台灣好新聞. 2017-08-23 [2017-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3) (中文(臺灣)).
- . [2012-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7).
- 鍾元. . 大紀元時報. 2017年8月19日 [2017年9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9月3日).
- . 華視. [2017-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4).
- 綜合報導. . 三立新聞網. 2016年5月11日 [2017-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12).
- 陳思豪. . 台灣《蘋果日報》. 2017-06-29 [2017-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8) (中文(臺灣)).
- 民視綜合頻道, , 2017-08-14 [2017-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4)
- . 東森新聞. [2017-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4).
- . Facebook.com. 2017-08-11 [201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2).
- 轉播射箭賽事
- 轉播本屆的撞球賽事
- . Site Name, TUGO. [2017-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2).
- 卓佳萍. . 自由時報. 2017年8月19日 [2017年9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8月22日).
- 中央社. . 大紀元. 2017-08-31 [2017-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2).
- 文|嚴文廷 攝影|林煒凱. . 鏡週刊. 2017-08-31 [2018-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7) (中文(臺灣)).
- . 自由時報. 2017-08-31 [2018-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7) (中文(臺灣)).
- . 自由時報. 2017-08-31 [2018-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7) (中文(臺灣)).
- 黃建豪. . 自由時報. 2017-08-29 [2018-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7) (中文(臺灣)).
- 張潼. . 中時電子報. 2017-08-31 [2018-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7) (中文(臺灣)).
- 圖輯/記者葉政勳. . 今日新聞 NOW News. 2017-08-31 [2018-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7) (中文(臺灣)).
- 高彬原. . 聯合報. 2017-08-31 [2018-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7) (中文(臺灣)).
- 蔡孟穎. . 好房網News. 2017-09-02 [2017-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2).
- . 東森新聞. 2017年9月1日 [2017年9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9月3日).
- . [2018-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9) (中文(臺灣)).
- 綜合報導. . 三立新聞網. 2017年9月1日 [2017年9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9月5日).
- 唐佩君. . 中央社. 2017年9月6日 [2017年9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9月6日).
外部鏈結
![]() |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2017年夏季世界大學運動會 |
- 2017臺北世界大學運動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繁體中文)(英文)
- 臺北市政府(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繁體中文)(英文)
- 臺北市政府體育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繁體中文)(英文)
- 2017臺北世界大學運動會合作宣傳夥伴網站
- 2017 Taipei Summer Universiade 臺北世界大學運動會的Facebook專頁
- YouTube上的台北市政府頻道
- YouTube上的2017臺北世大運開幕典禮
- YouTube上的2017臺北世大運閉幕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