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演進技術

長期演進技術英語:,縮寫:LTE)是電信中用于手机及數據終端的高速无线通讯标准,為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過渡到4G的版本,俗稱為3.9G。该标准基于旧有的GSM/EDGEUMTS/HSPA网络技术,并使用调制技术提升网络容量及速度[1][2]。 長期演進技術该标准由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于2008年第四季度于Release 8版本中首次提出,并在Release 9版本中进行少许改良。

Shows the countries where 3GPP Long Term Evolution is available
截至2018年8月,長期演進技術的全球部署:
  使用中
  正在部署
  正在規劃
  

世界第一张商用長期演進技術网络于2009年12月14日,由TeliaSonera電信在挪威奥斯陆瑞典斯德哥尔摩提供服务[3]。長期演進技術是给予拥有GSM/UMTS网络的运营商最平滑的升级路线,但因2008年美國高通公司宣佈放棄EVDO的平滑升级版本超行動寬頻(Ultra Mobile Broadband,UMB),使得拥有CDMA网络的运营商如美国Verizon Wireless(于2010年铺设完成美国第一张大面积覆盖的長期演進技術网络)[4][5]中国电信日本KDDI迁移至長期演進技術网络。因此長期演進技術预计将成为第一个真正的全球通行的无线通讯标准,因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网络所使用的频段不同,只有支持多个频段的手机才可以实现「全球通行」。

雖然長期演進技術被電訊公司誇大宣传为“4G LTE”,實際上它不是真正的4G,因為它沒有符合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部门要求的4G標準(也就是國際行動電信升級版);LTE-A才符合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部门要求的4G標準[6][7]

概要

LTE上網速度對比

LTE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标准。LTE的当前目标是借助新技术和调制方法提升无线网络的数据传输能力和数据传输速度,如新的技术,这些技术大多于千禧年前后提出。LTE的远期目标是简化和重新设计网络体系结构,使其成为IP化网络,这有助于减少3G转换中的潜在不良因素。因为LTE的接口与2G和3G网络互不,所以LTE需同原有网络分频段。

LTE最早由NTT DoCoMo在2004年于日本提出,该标准在2005年开始正式进行广泛讨论[8]在。2007年3月,LTE/系统架构演进测试联盟(the LTE/SAE Trial Initiative,LSTI)成立。作为供应商和全球性合作的产物,LSTI致力于检验并促进LTE这一新标准在全球范围的快速普及[9][10]。该标准于2008年12月定案。世界第一张商用LTE网络于2009年12月14日,由TeliaSonera在奥斯陆和瑞典斯德哥尔摩提供数据连接服务,该服务须使用上网卡。2011年,北美开始LTE商用。MetroPCS在2011年2月10日推出的三星Galaxy Indulge,该手机成为全球首款商用LTE手机[11][12]。随后Verizon于3月17日推出全球第二款LTE手机HTC ThunderBolt[13][14]。CDMA本计划升级网络到CDMA的演进版本UMB,但由于高通放弃UMB系统的研发,使得全球主要的CDMA(如美国的、Sprint Nextel和MetroPCS,加拿大的Bell移动和Telus移动日本KDDI南韓SK電訊中国中国电信台灣亞太電信)均宣布将升级至LTE网络,或是升级至WiMAX(俄罗斯与韩国)。LTE Advanced是LTE的下一代网络,该标准于2011年3月定稿[15]之后开始提供服务。[16]

LTE网络有能力提供300Mbit/s的下载速率和75 Mbit/s的上传速率。在E-UTRA环境下可借助QOS技术实现低于5ms的延迟。LTE可提供高速移动中的通信需求,支持多播和广播流。LTE频段扩展度好,支持1.4MHz至20MHz的频双分工时双分工频段。全IP基础网络结构,也被称作核心分组网演进,将替代原先的GPRS核心分组网,可向原先较旧的网络如GSMUMTSCDMA2000提供语音数据的无缝切换。[17]简化的基础网络结构可为运营商节约网路开支。举例来说,E-UTRA可以提供四倍于HSPA的网络容量。[18]

特性

LTE中的很多标准接手于3G UMTS的更新并最后成为4G移动通信技术。其中简化网络结构成为其中的工作重点。需要将原有的UMTS下电路交换+分组交换结合网络简化为全IP扁平化基础网络架构。E-UTRA是LTE的空中接口,他的主要特性有:

  • 峰值下载速度可高达299.6Mbit/s,峰值上传速度可高达75.4Mbit/s。该速度需配合E-UTRA技术,4x4天线和20MHz频段实现。根据终端需求不同,从重点支持语音通信到支持达到网络峰值的高速数据连接,终端共被分为五类。全部终端将拥有处理20MHz带宽的能力。
  • 低网络延迟(在最优状况下小IP数据包可拥有低于5ms的延迟),相比原无线连接技术拥有较短的交接和建立连接准备时间。
  • 加强移动状态连接的支持,如可接受终端在不同的频段下以高至350km/h或500km/h的移动速度下使用网络服务。[19]
  • 下载使用OFDMA, 上载使用SC-FDMA以节省电力。下行资源包括频率资源、时间资源和空间资源,即既有频分复用,又有时分复用,又有空分复用。ETSI TS 136 211规范定义了Resource Block资源块(LTE下行链路)是下行链路上可以分配给一个用户的最小资源单位。一个资源块包括12个子载波且持续一个时隙的时间;一个时隙持续0.5毫秒,包含了7个OFDM符号(symbol);而每个OFDM符号(symbol)占据了12个子载波的频率资源。
  • 支持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通信,并接受使用同样无线连接技术的时分半双工通信。
  • 支持所有频段所列出频段。这些频段已被被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组用于IMT-2000规范中。
  • 增加频宽灵活性,1.4MHz、3MHz、5MHz、10MHz、15MHz和20MHz频点带宽均可应用于网络。而W-CDMA对5MHz支持导致该技术在大面积铺开时会出现问题,因为旧有标准如2G GSMcdmaOne同样使用该频点带宽。
  • 支持从覆盖数十米的毫微微级基站(如家庭基站和Picocell微型基站)至覆盖100公里的Macrocell宏蜂窝基站。较低的频段被用于提供郊区网络覆盖,基站信号在5公里的覆盖范围内可提供完美服务,在30公里内可提供高质的网络服务,并可提供100公里内的可接受的网络服务。在城市地区,更高的频段(如欧洲的2.6GHz)可被用于提供高速移动宽带服务。在该频段下基站覆盖面积将可能等于或低于1公里。
  • 支持至少200个活跃连接同时连入单一5MHz频点带宽。[20]
  • 简化的网络结构:E-UTRA网络仅由eNodeB组成。
  • 可以交互操作已有通信标准(如GSM/EDGE, UMTSCDMA2000)并可与他们共存。用户可以在拥有LTE信号的地区进行通话和数据传输,在LTE未覆盖区域可直接切换至GSM/EDGE或基于W-CDMAUMTS甚至是3GPP2下的cdmaOneCDMA2000网络。
  • 支持分组交换无线接口
  • 支持群播/广播单频网络(MBSFN: Multicast/Broadcast Single-frequency Network)。这一特性可以使用LTE网络提供诸如移动电视等服务,是DVB-H广播的竞争者。

LTE-TDD

分时长期演进(英語:,简称“LTE-TDD”)是基于3GPP长期演进技术英語:)的一种通讯技术与标准,属于LTE的一个分支。该技术由上海贝尔諾基亞西門子通信大唐電信華為技術中興通訊中國移動高通ST-Ericsson等業者共同開發。

TD-LTE是LTE-TDD的商业名称,它是由中国移动等主导创立的TD-LTE全球发展倡议组织(GTI, Global TD-LTE Initiative)推动支持的LTE-TDD标准化与商业化项目。[21][22]

TDD即指时分双工英語:),LTE更加普遍使用的是FDD即频分双工英語:)。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媒体普遍将TD-LTE宣传为中国国产标准,事实上其技术属于LTE(長期演進技術)。正因为都是LTE的分支,LTE-TDD与LTE-FDD标准的重合度很高,差别不大,也各有优缺点。两者分别跟3G的TD-SCDMAWCDMA的继承性不大,LTE-FDD跟WCDMA的继承性甚至更小。中国政府和企业是TD-LTE的主要推动者。LTE-TDD技术主要吸引了三类运营商,分别是:PHS运营商、WiMAX运营商、以及大量持有持零散频谱的非对称频段的小规模运营商。

LTE-FDD和LTE-TDD统称为4G(第四代流動通訊技術),并受国际电信联盟认可。LTE的升级版LTE-Advanced(LTE-A)的第一个标准化版本为3GPP R18, 于2022年开始制定。

TD-LTE的频率分配因国家而异。美国一个在建的LTE-TDD系统使用了2496-2690MHz的Band 41频率资源。中国也将Band 41分配给了LTE-TDD。另外,中国还将band 39(1880-1920MHz)分配给LTE-TDD使用。在英国,一个商用LTE-TDD网络使用了3.5/3.6GHz(Band 42,43)频段。

对于WiMax运营商来说,同样使用单一频段的LTE-TDD是很好的网络替代和升级技术,因为LTE-FDD都是上行下行分开频段,现有的WiMax营运商都没有这类型的频段和执照。

历史

LTE-TDD项目于2007年12月26日,LTE-TDD是LTE技术中的TDD模式,是采取时分双频的长期演进(Time Division Long Term Evolution),帧结构参照了TD-SCDMA,但前者基于LTE技术,后者基于CDMA技术,没有直接联系。[23] 2012年1月18日下午5时,国际电信联盟在2012年无线电通信全会全体会议上,正式审议通过将LTE-Advanced和WirelessMAN-Advanced(802.16m)技术规范确立为IMT-Advanced(俗称“4G”)国际标准,中国主导制定的LTE-TDD-Advanced同时成为IMT-Advanced国际标准。

世界各地商用情况

至2012年末,世界各地有十多家运营商已经或计划使用LTE-TDD,不过这在全球一百余个LTE网络中所占的比例不大。另外由于WiMAX在4G标准的争夺上已经落败,WiMAX论坛于2012年将LTE-TDD纳入WiMAX 2.1规范,WiMAX运营商也开始将设备升级为LTE,其中相当一部分会是技术较为接近的LTE-TDD。

  • 日本:

日本软银的LTE-TDD网络已于2012年2月24日正式商用,已经发展用户3万多。[24]2012年10月9日日本软银發布了6款TD-LTE智能机。[25]

  • 台灣:

台灣的4G LTE在不同頻段中的使用執照是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亞太電信、台灣之星、國碁分別於2013年首次取得[26],其中,中華電信於2015年 12 月取得 FDD LTE 2600MHz 最大頻寬 2 x 30MHz 隔年三月正式上線,新增的一個頻段使其增加了 3CA 三頻聚合(三載波聚合)的服務,為首家提供此服務的電信業者[27],台灣目前主要使用的頻率為1800 / 900 / 700MHz,分別表示 Band 3(B3)、Band 8(B8)、Band 28(B28)的頻段。 2015年12月7日,亞太電信遠傳電信分別取得D5、D6各25Mhz的TD-LTE 2600Mhz頻段(Band38)。亞太電信已於2017年下半年開通台灣首個TD-LTE網絡。

  • 香港:

中國移動香港的LTE-TDD网络于2012年12月18日正式商用。下载速度约为40Mbps上传速度约为1.5Mbps。[28][29]

  • 美国:

美国运营商Clearwire原为WiMax网络运营商,计划于2013年在2496-2690MHz频段上提供LTE-TDD服务。[30]

  • 印度:

Bharti Airtel的LTE-TDD网络于2012年4月开始使用。

  • 欧盟:

欧洲邮政电信会议CEPT将2570~2620MHz频段分配给LTE-TDD。[30]

  • 俄罗斯:

俄罗斯MTS的LTE-TDD网络于2011年9月开始使用。

  • 波兰:

波兰Aero2的LTE-TDD网络于2011年5月开始使用。

  •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NBN的TD-LTE网络于2011年开始使用。而Optus的LTE-TDD网络于2013年开始使用。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工業和信息化部在2012年10月16日表示“中国已经决定将2.6GHz频段的2500-2690MHz,全部190MHz频率资源规划为TDD频谱。”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将于一年左右时间发放LTE-TDD牌照。根据划分的频段资源,有报道认为除了中国移动可能还有不止一家运营商会运营LTE-TDD。[31]

2013年12月4日,中国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发放LTE-TDD牌照。

2014年10月,诺基亚解决方案和网络公司与中移动签署9.7亿美元的采购协议[32]

中國政府政策

作为TD-SCDMA的后续,中国政府首先努力推广LTE-TDD,在FDD-LTE牌照发放前,要求运营商屏蔽手机终端上的FDD功能,并对没有屏蔽FDD的手机拒发入网许可证。[33][34][35]中国大陆的FDD-LTE牌照已于2015年2月27日正式发放给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两家运营商。[36]由于在3G时代的落后,中国移动大力推广发展4G(以LTE-TDD为主),至2016年中国移动4G覆盖率已超过2G网络,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甚至偏远山区都已基本实现移动4G全覆盖,4G普及率大大领先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

语音通话

LTE标准不再支持用于支撑GSMUMTSCDMA2000网络下语音传输的电路交换技术(Circuit Switched, CS),它只能进行全IP网络下的封包交换(Packet Switching, PS)。随着LTE网络的部署,运营商需使用以下三种方法之一解决LTE网络中的语音传输问题。[37]

  • VoLTE(Voice Over LTE,LTE高音質語音):该方案基于IP多媒体子系统(IMS)网络,配合GSMA在PRD IR.92中制定的在LTE控制和媒体层面的语音服务标准。使用该方案意味着语音将以数据流形式在LTE网络中传输,所以无需调用传统电路交换网络,旧网络将无需保留。
  • CSFB(Circuit Switched Fallback,电路交换网络支援):该方案中的LTE网络将只用于数据传输,当有语音拨叫或呼入时,终端将使用原有电路交换网络(例如3G UMTS),這種技術就叫CS Fallback。该方案只需运营商升级现有MSC核心网而无需建立IMS網路,因此运营商可以较迅速地向市场推出网络服务。也由于语音通话需要切换网络才能使用的缘故,通话接通时间将被延长。
  • SVLTE(Simultaneous Voice and LTE,LTE与语音网同步支持):该方案使用可以同时支持LTE网络和电路交换网络的终端,使得运营商无需对当前网络作太多修改。但这同时意味着终端价格的昂贵和电力消耗的迅速。

运营商也可以直接在终端使用应用程序比如SkypeGoogle Talk去提供LTE语音服务。不过鉴于在当前和可预见的未来中,语音服务收费依然为运营商贡献最多的利润,这种方案不太可能受到多数运营商的支持。[38]

大多主要的LTE支持者从一开始便首选和推广VoLTE技术。但最初的LTE终端和核心网设备的相关软件缺失导致部分运营商推广VoLGA(Voice over LTE Generic Access,LTE网络下的语音通用接入)以作为一种临时解决方案。[39]该方案类似通用接入网络(也被称作非授权移动接入),使用户可使用个人网络连接,如私人无线网,进行语音通话。不过VoLGA未得到广泛支持,因为尽管VoLTE(IMS)需要大量投资以升级全网语音基础网络,但他可提供更灵活的服务。 VoLTE将同样需要单一无线语音呼叫连续性(Single Radio Voice Call Continuity,SRVCC)以确保在低网络信号下可平滑转换到3G网络。[40]

尽管全行业视VoLTE为未来的标准,当前对语音通话的需求使得CSFB成为运营商的权宜之法。当有通话呼入或呼出时,LTE手机将在整个通话期间使用原有的2G或3G网络。

高解析语音

考虑到兼容性问题,3GPP要求至少支持AMR-NB编码(窄頻)。不过VoLTE推荐使用AMR-WB语音编码,也被称作HD Voice。该编码在3GPP标准族网络下支持16KHz的采样率。 [41]

全高解析语音

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集成电路研究所(Fraunhofer IIS)已经提出并演示全高解析度语音方案。该方案在手持终端采用AAC-ELD编码(AAC加强低延迟规格:Advanced Audio Coding– Enhanced Low Delay,为AAC-LD的加强版本,并结合频带复制技术)。[42][43]以往的手持终端只能支持到3.5kHz的语音,即使是加入宽频语音服务如「高解析度语音」也只能支持到7kHz。而全高解析度语音支持人耳可接受的全频段音频频宽:20Hz到20kHz。不过在端到端通话时需要网络及双方通话终端均支持全高解析度语音技术才可以启用全高解析度语音。[44]

频段

LTE网络适用于相当多的频段,而不同地区选择的频段互不相同。北美网络计划使用700/800和1700/1900MHz;欧洲网络计划使用800,1800,2600MHz;亚洲网络计划使用1800和2600MHz;澳洲网络计划使用1800MHz。[45][46][47][48][49][50]所以在某国家使用正常的终端在另一国家的网络中很可能无法使用,用户需要使用支持多频段的终端进行国际漫游。

特别的是巴西政府正在同当地运营商CPqD,正在测试一种特殊的LTE网络。该网络因适应当地市场需求,需要建立在450MHz以下频段。

专利

根据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ETSI)知识产权库,至2012年3月,有约50 家企业已宣布拥有LTE标准中的必要专利。[51]但是 ETSI 现阶段并未确诊这些声明的正确性[51],导致“任何对 LTE 的基础专利性分析都应该比 ETSI 的声明更重要”。[52]

全球各地已經開始營運的 LTE

非洲

電信業者 國家/地區 頻率
(MHz)
商轉日期 备注
Movicel  安哥拉 1800 2012年4月
MTC Namibia  纳米比亚 1800 2012年4月
Vodacom  南非 1800 2012年10月
Orange Mauritius  模里西斯 1800 2012年6月

美洲

電信業者 國家/地區 頻率
(MHz)
商轉日期 备注
Bell  加拿大 1700/2100/2600 2011年11月 AWS
MTS  加拿大 1700/2100 2012年8月 AWS
Rogers Wireless  加拿大 1700/2100/2600 2011年7月 AWS
Telus  加拿大 1700/2100 2012年2月 AWS
UNE-EPM Telecommunications  哥伦比亚 2600 2012年6月 TD-LTE?
Telcel  墨西哥 1700/2100 2012年11月 AWS
AT&T Mobility  波多黎各 700/1700/2100 2011年11月 AWS
Open Mobile  波多黎各 700 2012年4月 Class 13
Claro Puerto Rico  波多黎各 700 2012年11月
AT&T Mobility  美國 700/1700/2100 2011年9月 AWS
C Spire  美國 1900 2012年9月 PCS
Leap Wireless (Cricket Wireless)  美國 1700/2100 2011年12月 AWS
MetroPCS  美國 1700/1900/2100 2010年12月 AWS
Sprint Nextel  美國 1900 2012年7月
Verizon Wireless  美國 700 2010年12月

1700Mhz和2100Mhz的频段已经给予了高级无线服务所使用。

亞洲

電信業者 國家/地區 頻率
(MHz)
商轉日期 备注
中華電信 台湾 900/1800/2100/2600 2014年5月 FDD-LTE Band 1 : 2100MHz
FDD-LTE Band 3 : 1800MHz
FDD-LTE Band 7 : 2600MHz
FDD-LTE Band 8 : 900MHz
遠傳電信 700/1800/2100/2600 2014年6月 FDD-LTE Band 1 : 2100MHz
FDD-LTE Band 3 : 1800MHz
FDD-LTE Band 7 : 2600MHz
FDD-LTE Band 28 : 700MHz
TD-LTE Band 38 : 2600MHz(有分配但未有實際部署)
台灣大哥大 700/1800/2100 FDD-LTE Band 1 : 2100MHz
FDD-LTE Band 3 : 1800MHz
FDD-LTE Band 28 : 700MHz
台灣之星(已併入台灣大哥大) 900/2100/2600 2014年8月 FDD-LTE Band 1 : 2100MHz
FDD-LTE Band 7 : 2600MHz
FDD-LTE Band 8 : 900MHz
亞太電信 700/2600 2014年12月 FDD-LTE Band 28 : 700MHz
TD-LTE Band 38 : 2600MHz
中国电信  中华人民共和国 850/1800/2100/2300/2600 2013年12月 FDD-LTE Band 1 : 2100MHz
FDD-LTE Band 3 : 1800MHz
FDD-LTE Band 5 : 850MHz
FDD-LTE Band 26 : 850MHz
TD-LTE Band 40 : 2300MHz(有分配但未有实际部署)
TD-LTE Band 41 : 2600MHz
中国联通  中华人民共和国 900/1800/2100/2300/2500 2013年12月 LTE-FDD Band 1 : 2100MHz
LTE-FDD Band 3 : 1800MHz
LTE-FDD Band 8 : 900MHz
TD-LTE Band 40 : 2300MHz(有分配但未有实际部署)
TD-LTE Band 41 : 2500MHz
中国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 900/1800/1900/2010/2300/2500/2600 2013年12月 LTE-FDD Band 3 : 1800MHz
LTE-FDD Band 8 : 900MHz
TD-LTE Band 34 : 2010MHz
TD-LTE Band 38 : 2600MHz
TD-LTE Band 39 : 1900MHz
TD-LTE Band 40 : 2300MHz
TD-LTE Band 41 : 2500MHz
中國移動香港  香港 900(4G)/1800/2100/2300/2600 2012年4月 TD-LTE Band 40 : 2300 MHz
3 HK  香港 900/1800/2100/2300/2600 2012年5月 TD-LTE Band 40 : 2300 MHz
csl.  香港 800(CDMA)/900/1800/2100/2600 2010年11月
SmarTone HK  香港 850(3G)/900/1800/2100/2600 2012年9月
CTM  澳門 900/1800/2100/2600 2015年9月 LTE-FDD Band 3 : 1800MHz
[53]
SmarTone Macau  澳門 1800 2015年11月 LTE-FDD Band 3 : 1800MHz
中國電信澳門  澳門 850/1800/2600 2015年11月 LTE-FDD Band 3 : 1800MHz
3 Macau  澳門 1800 2015年12月 LTE-FDD Band 3 : 1800MHz
Airtel  印度 2300 2012年4月 TD-LTE Band 40 : 2300MHz
au  日本 800/1500/2100 2012年9月 FDD-LTE Band 1 : 2100MHz
FDD-LTE Band 11 : 1500MHz
FDD-LTE Band 18 : 800MHz
FDD-LTE Band 26 : 850MHz
FDD-LTE Band 28 : 700MHz
TD-LTE Band 41 : 2500MHz
NTT DOCOMO  日本 700/800/1500/1800/2100/3500 2010年12月 FDD-LTE Band 1 : 2100MHz
FDD-LTE Band 3 : 1800MHz(僅於東京名古屋大阪提供,未來計劃擴展至全國)
FDD-LTE Band 19 : 800MHz
FDD-LTE Band 21 : 1500MHz
FDD-LTE Band 28 : 700MHz
FDD-LTE Band 42 : 3500MHz
SoftBank  日本 900/1800/2100/2500 2012年9月 FDD-LTE Band 1 : 2100MHz
FDD-LTE Band 3 : 1800MHz
FDD-LTE Band 8 : 900MHz
TD-LTE Band 41 : 2500MHz
Wireless City Planning
(SoftBank)
 日本 2500 2011年9月 TD-LTE(AXGP)
Saima-Telecom   2600 2011年12月 TD-LTE Band 38 : 2600MHz
Celcom  马来西亚 900/1800/2100/2600 2013年4月 FDD-LTE Band 1 : 2100MHz

FDD-LTE Band 3 : 1800MHz

FDD-LTE Band 7 : 2600MHz

FDD-LTE Band 8 : 900MHz

DiGi  马来西亚 900/1800/2100/2600 2013年7月 FDD-LTE Band 1 : 2100MHz

FDD-LTE Band 3 : 1800MHz

FDD-LTE Band 7 : 2600MHz

FDD-LTE Band 8 : 900MHz

Maxis  马来西亚 900/1800/2100/2600 2013年1月 FDD-LTE Band 1 : 2100MHz

FDD-LTE Band 3 : 1800MHz

FDD-LTE Band 7 : 2600MHz

FDD-LTE Band 8 : 900MHz

U Mobile  马来西亚 1800/2100/2600 2013年12月 FDD-LTE Band 1 : 2100MHz

FDD-LTE Band 3 : 1800MHz

FDD-LTE Band 7 : 2600MHz

Unifi Mobile  马来西亚 850/2300/2600 2016年4月 FDD-LTE Band 5 : 850MHz

TD-LTE Band 38 : 2600MHz

TD-LTE Band 40 : 2300MHz

Yes 4G  马来西亚 800/2300/2600 2016年6月 FDD-LTE Band 20 : 800MHz

TD-LTE Band 38 : 2600MHz

TD-LTE Band 40 : 2300MHz

Dito  菲律賓 700/2000/2100/2500/3300 2021年3月 FDD-LTE Band 1 : 2100MHz

FDD-LTE Band 28 : 700MHz

TD-LTE Band 34 : 2000MHz

TD-LTE Band 41 : 2500MHz

TD-LTE Band 52 : 3300MHz

Globe Telecom  菲律賓 700/1800/2100/2300/2500/2600 2012年9月 FDD-LTE Band 1 : 2100MHz

FDD-LTE Band 3 : 1800MHz

FDD-LTE Band 7 : 2600MHz

FDD-LTE Band 28 : 700MHz

TD-LTE Band 40 : 2300MHz

TD-LTE Band 41 : 2500MHz

Smart  菲律賓 700/850/1800/2100/2300/2500/2600/3400 2012年8月 FDD-LTE Band 1 : 2100MHz

FDD-LTE Band 3 : 1800MHz

FDD-LTE Band 5 : 850MHz

FDD-LTE Band 7 : 2600MHz

FDD-LTE Band 28 : 700MHz

TD-LTE Band 40 : 2300MHz

TD-LTE Band 41 : 2500MHz

TD-LTE Band 42 : 3400MHz

M1  新加坡 900/1800/2100/2600 2012年9月 FDD-LTE Band 1 : 2100MHz

FDD-LTE Band 3 : 1800MHz

FDD-LTE Band 7 : 2600MHz

FDD-LTE Band 8 : 900MHz

SingTel  新加坡 900/1800/2100/2600 2012年12月 FDD-LTE Band 1 : 2100MHz

FDD-LTE Band 3 : 1800MHz

FDD-LTE Band 7 : 2600MHz

FDD-LTE Band 8 : 900MHz

TD-LTE Band 38 : 2600MHz

StarHub  新加坡 900/1800/2100/2600 2012年9月 FDD-LTE Band 1 : 2100MHz

FDD-LTE Band 3 : 1800MHz

FDD-LTE Band 7 : 2600MHz

FDD-LTE Band 8 : 900MHz

TD-LTE Band 38 : 2600MHz

TPG Telecom  新加坡 900/2300/2600 2019年1月 FDD-LTE Band 8 : 900MHz

TD-LTE Band 38 : 2600MHz

TD-LTE Band 40 : 2300MHz

AIS Mobil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泰國 900/1800/2100/2600 2014年2月 FDD-LTE Band 1 : 2100MHz

FDD-LTE Band 3 : 1800MHz

FDD-LTE Band 8 : 900MHz

TD-LTE Band 41 : 2600MHz

CAT Mobil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泰國 850/900/1800/2100 2013年12月 FDD-LTE Band 1 : 2100MHz

FDD-LTE Band 3 : 1800MHz

FDD-LTE Band 5 : 850MHz

FDD-LTE Band 8 : 900MHz

DTA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泰國 900/1800/2100/2300 2014年5月 FDD-LTE Band 1 : 2100MHz

FDD-LTE Band 3 : 1800MHz

FDD-LTE Band 8 : 900MHz

TD-LTE Band 40 : 2300MHz

TOT Mobile  泰國 2100/2300 2014年8月 FDD-LTE Band 1 : 2100MHz

TD-LTE Band 40 : 2300MHz

True Move H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泰國 900/1800/2100 2013年5月 FDD-LTE Band 1 : 2100MHz

FDD-LTE Band 3 : 1800MHz

FDD-LTE Band 8 : 900MHz

KT   900/1800 2012年1月 FDD-LTE Band 8: 900MHz
- 上行905-915MHz / 下行950-960MHz
FDD-LTE Band 3: 1800MHz
- 上行1745-1755MHz / 下行1840-1850MHz
LG U+   850/2100/2600 2011年7月 FDD-LTE Band 5: 850MHz
- 上行839-849MHz / 下行884-894MHz
FDD-LTE Band 1: 2100MHz
- 上行1920-1930MHz / 下行2110-2120MHz
SK Telecom   850/1800 2011年7月 FDD-LTE Band 5: 850MHz
- 上行829-839MHz / 下行874-884MHz
FDD-LTE Band 3: 1800MHz
- 上行1755-1765MHz / 下行1850 to 1860MHz
UCell/TeliaSonera   700/2600 2010年7月 FDD-LTE
Beeline   2600 2014年9月 FDD-LTE
Super iMAX (Evo)   2300 2015年4月 TDD-LTE

歐洲

電信業者 國家/地區 頻率
(MHz)
商轉日期 备注
K-Telecom/VivaCell-MTS  亞美尼亞 2600 2011年12月 [54]
A1  奥地利 2600 2010年10月 上行2.500 to 2.520 GHz / 下行2.620 to 2.640 GHz - Band 7
Hutchison 3  奥地利 2600/1800 2011年11月 上行2.550 to 2.570 GHz / 下行2.670 to 2.690 GHz - Band 7
T-Mobile  奥地利 2600 2011年7月 上行2.520 to 2.540 GHz / 下行2.640 to 2.660 GHz - Band 7
Azercell  阿塞拜疆 1800 2012年5月
Mobistar  比利時 1800 2012年6月
Proximus  比利時 1800 2011年6月
M-Tel  保加利亚 1800 2012年1月
T-Mobile   1800 2012年4月
Vipnet   1800/2600 2012年3月 TD-LTE on 2600?
O2/Telefónica  捷克 1800 2012年6月
Hutchison 3  丹麥 1800/2600 2012年9月
Teliasonera  丹麥 1800/2600 2010年12月
TDC  丹麥 2600 2011年10月
EMT  爱沙尼亚 1800/2600 2010年12月
Elisa  芬兰 1800/2600 2010年12月
Teliasonera  芬兰 1800/2600 2010年11月
DNA  芬兰 1800/2600 2011年1月
O2/Telefónica  德國 800/2600 7| (800) [55]
Deutsche Telekom  德國 800/1800 7| (1800)
Vodafone  德國 800 2010年11月 上行0.842 to 0.852 GHz / 下行0.801 to 0.811 GHz
T-Mobile  匈牙利 1800 2012年1月
Telenor  匈牙利 1800 2012年7月
TIM  義大利 1800 2012年11月
Vodafone  義大利 1800 2012年10月
Teliasonera/LMT  拉脫維亞 1800 2011年7月
Teliasonera/Omnitel  立陶宛 1800/2600 2011年5月
Telenor  挪威 2600 2012年10月
Teliasonera/Netcom  挪威 1800/2600 1| (1800)
Aero2  波蘭 2600 2011年5月 TD-LTE
CenterNet/Mobyland  波蘭 1800 2010年9月
Optimus  葡萄牙 1800 2012年3月
TMN  葡萄牙 800/2600 2012年3月
Vodafone  葡萄牙 2600 2012年3月
Megafon  俄羅斯 2600 2012年5月 MVNO in Band 7
MTS  俄羅斯 2600 2012年9月 TD-LTE
Yota  俄羅斯 2600 2011年12月
Telefónica Europe  斯洛伐克 1800 2012年8月 [56]
Si.mobil  斯洛維尼亞 1800 2012年7月
Telenor/Tele2/Net4Mobility  瑞典 900/2600 2010年11月
TeliaSonera  瑞典 800/1800/2600 2009年12月 [57]
Swisscom  瑞士 1800 2011年11月 On Trial.
Ziggo  荷蘭 2600 2012年5月
Tele2-NL  荷蘭 2600 2012年5月
KPN  荷蘭 2600 2012年5月
T-Mobile  荷蘭 2600 2012年5月
Vodafone-NL  荷蘭 2600 2012年5月
FT/Orange  法國 800/2600 2012年11月
SFR  法國 800/2600 2012年11月
Bouygues Telecom  法國 800/1800/2600 2013年早期
EE  英国 800/1800/2600 2012年10月
Vodafone  英国 800/2600 2013年8月 FDD2600 & TDD2600
O2  英国 800 2013年8月
3  英国 800/1800/2600 2013年12月

中東

電信業者 國家/地區 頻率
(MHz)
商轉日期 备注
Zain  科威特 1800 2012年11月
Nawras  阿曼 1800 2012年8月 [58]
Omantel  阿曼 1800 2012年7月 TD-LTE
Mobily  沙烏地阿拉伯 2600 2011年9月
Saudi Telecom Company (STC)  沙烏地阿拉伯 2300 2012年9月 TD-LTE
Zain  沙烏地阿拉伯 1800 2012年9月
du  阿联酋 1800 2012年6月 [59]
Etisalat  阿联酋 1800/2600 2011年9月 [60]

大洋洲

電信業者 國家/地區 頻率
(MHz)
商轉日期 备注
Optus   700 / 1800 /2100 /2300 /2600 2012年4月 TD-LTE Band 40: 2300 MHz
Telstra   700 /900 / Template:Nts有錯誤:不支持分數(fractions)1800/ 2100 /2600 2011年8月
Vodafone Hutchison Australia   850 / 1800 / 2100 6 2013
Vodafone NZ  新西蘭 700 /1800 / 2600 2013年2月
Spark  新西蘭 700 /1800 /2600 2013年11月
2degrees  新西蘭 1800 2014年7月

參見

  • 无线数据标准的对比
  • 多媒體廣播多播服務 – LTE增强型广播多播服务。
  • E-UTRA – LTE无线连接网络。
  • Flat IP – 移动网络扁平IP架构。
  • LTE Advanced – LTE的昇級版。
  • 系統架構演進 – 是3GPP對於LTE無線通信標準的核心網路架構的升級計畫。
  • TD-LTE (LTE TDD) – 由上海贝尔、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大唐电信、华为技术、中兴通讯、中国移动、高通、ST-Ericsson等共同开发的一种可选的LTE标准。
    • (TDMA)
  • 超行動寬頻 – LTE曾经的竞争对手,从未进行过商业化。
  • WiMAX – 同屬4G的規格。
  • HSPA+ - 3GPP HSPA标准的增强版本。
  • Zadoff–Chu sequenceConstant amplitude zero autocorrelation waveform
  • 下一代網路(NGN)
  • (FDMA)

註釋

  1. . 3GPP LTE Encyclopedia. [December 3,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1).
  2. (PDF). Motorola. [July 3, 20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2-05-26).
  3. . [2012-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1).
  4. Verizon Wireless rolled out their LTE network in 38 major markets on December 5, 2010, Happy 1st Anniversary, Verizon Wireless 4G LT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5. . September 20, 2011 [February 4,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3).
  6. .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2014-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6).
  7. (Press release). 3GPP. 20 October 2010 [18 Ma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0).
  8. . 16 January 2012 [1 March 2012].
  9. . [1 March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月12日).
  10. . 7 November 2007 [1 March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1).
  11. . Android and Me. 2011-02-09 [2012-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2).
  12. . Networkworld.com. [2012-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7).
  13. . Telegeography.com. 2011-03-16 [2012-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6).
  14. . Phonearena.com. [2012-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4).
  15. . 3GPP LTE Encyclopedia. 2009 [2012-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2).
  16. . Engadget. 2011-11-08 [2012-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09).
  17. (PDF). Ericsson. 200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0-08-01).
  18. (PDF). Motorola. [April 11, 20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2-10-23).
  19. Sesia, Toufik, Baker: LTE – The UMTS Long Term Evolution;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page 11. Wiley, 2009.
  20. . LTE World. [October 24,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24).
  21. . [2018-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7).
  22. . [2018-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7).
  23. . [2018-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24. . [2018-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8).
  2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日本软银發布6款TD-LTE智能机华为首发[图]"
  26. . www.ncc.gov.tw. [2020-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27. XFastest. . XFastest News. [2020-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8) (中文(臺灣)).
  28. . [2018-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7).
  29. . [2018-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1).
  30. . [2018-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9).
  31. . [2018-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7).
  32. . [2018-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7).
  33. . [2018-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3).
  34. . [2018-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7).
  35. 苹果在中国被饥饿营销三大运营商宣传费打水漂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新京报
  36. 电信和联通获LTE FDD业务经营许可 Archive.is存檔,存档日期2015-02-27
  37. "Voice and SMS in LTE Technology White Paper, Rohde & Schwarz"
  38. Huawei Communicate Magazine, Issue 61, September 2011. 存檔,存档日期2011-11-08.
  39. (PDF). [2012-08-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2-25).
  40. . [2012-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8).
  41. Erricsson - LTE delivers superior voice, too 存檔,存档日期2015-09-24.
  42. . [2012-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6).
  43. http://www.iis.fraunhofer.de/en/cn/aaceld.jsp%5B%5D AAC-ELD, AAC-LD概述
  44. Firm Set to Demo HD Voice over LTE Archive.is存檔,存档日期2012-07-13
  45. 1800 MHz – The LTE spectrum band that was almost forgotten
  46. . [2012-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29).
  47. . [2012-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17).
  48. Optus still evaluating LTE 存檔,存档日期2012-03-18.
  49. . 16 May 2010 [11 March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29).
  50. . 29 October 2009 [11 March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4).
  51. . ipeg. March 6, 2012 [March 10,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9).
  52. Elizabeth Woyke. . Forbes. 2011-09-21 [March 10,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8). Second comment by the author: "Thus, any analysis of essential LTE patents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more than ETSI declarations."
  53. . 澳門郵電. [2023-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7).
  54. . Telecom.arka.am. 2011-12-29 [2012-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9).
  55. . Telefonica.de. [2012-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0).
  56. . Telegeography.com. 2012-07-24 [2012-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57. . Telia4g.se. [2012-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7).
  58. . Nawras.om. 2001-02-12 [2012-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3).
  59. . Du.ae. 2012-06-12 [2012-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4).
  60. . Abudhabienv.com. 2012-02-22 [2012-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29).

延伸阅读

  • Erik Dahlman, Stefan Parkvall, Johan Sköld "4G – LTE/LTE-Advanced for Mobile Broadband", Academic Press, 2011, ISBN 978-0-12-385489-6
  • Stefania Sesia, Issam Toufik, and Matthew Baker, "LTE – The UMTS Long Term Evolution –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Second Edition including Release 10 for LTE-Advanced, John Wiley & Sons, 2011, ISBN 978-0-470-66025-6
  • Chris Johns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LTE in BULLETS", CreateSpace, 2010, ISBN 978-1-4528-3464-1
  • Erik Dahlman, Stefan Parkvall, Johan Sköld, Per Beming, "3G Evolution – HSPA and LTE for Mobile Broadband", 2nd edition, Academic Press, 2008, ISBN 978-0-12-374538-5
  • Borko Furht, Syed A. Ahson, "Long Term Evolution: 3GPP LTE Radio And Cellular Technology", Crc Press, 2009, ISBN 978-1-4200-7210-5
  • F. Khan, "LTE for 4G Mobile Broadband – Air Interface Technologies and Performan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 Mustafa Ergen, "Mobile Broadband – Including WiMAX and LTE", Springer, NY, 2009
  • H. Ekström, A. Furuskär, J. Karlsson, M. Meyer, S. Parkvall, J. Torsner, and M. Wahlqvist, "Technical Solutions for the 3G Long-Term Evolution," IEEE Commun. Mag., vol. 44, no. 3, March 2006, pp. 38–45
  • E. Dahlman, H. Ekström, A. Furuskär, Y. Jading, J. Karlsson, M. Lundevall, and S. Parkvall, "The 3G Long-Term Evolution – Radio Interface Concepts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EEE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 (VTC) 2006 Spring, Melbourne, Australia, May 2006
  • K. Fazel and S. Kaiser, Multi-Carrier and Spread Spectrum Systems: From OFDM and MC-CDMA to LTE and WiMAX, 2nd Edition, John Wiley & Sons, 2008, ISBN 978-0-470-99821-2
  • Agilent Technologi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LTE and the Evolution to 4G Wireless: Design and Measurement Challenges", John Wiley & Sons, 2009 ISBN 978-0-470-68261-6
  • Sajal Kumar Das, John Wiley & Sons (April 2010): "Mobile Handset Design", ISBN 978-0-470-82467-2 .
  • Beaver, Paul, "What is TD-LTE?", RF&Microwave Designline, September 2011.
  • Samuel C. Yang, "OFDMA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 Artech House, 2010, ISBN 978-1-60807-076-3
  • Gautam Siwach, Dr. Amir Esmailpour "LTE Security Potential Vulnerability and Algorithm Enhancements", IEEE Canadian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IEEE CCECE, Toronto, Canada, May 2014
  • Erik Dahlman, Stefan Parkvall, Johan Sköld "4G  LTE/LTE-Advanced for Mobile Broadband", Academic Press, 2011, ISBN 978-0-12-385489-6
  • Stefania Sesia, Issam Toufik, and Matthew Baker, "LTE  The UMTS Long Term Evolution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Second Edition including Release 10 for LTE-Advanced, John Wiley & Sons, 2011, ISBN 978-0-470-66025-6
  • Chris Johns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LTE in BULLETS", CreateSpace, 2010, ISBN 978-1-4528-3464-1
  • Erik Dahlman, Stefan Parkvall, Johan Sköld, Per Beming, "3G Evolution  HSPA and LTE for Mobile Broadband", 2nd edition, Academic Press, 2008, ISBN 978-0-12-374538-5
  • Borko Furht, Syed A. Ahson, "Long Term Evolution: 3GPP LTE Radio And Cellular Technology", Crc Press, 2009, ISBN 978-1-4200-7210-5
  • F. Khan, "LTE for 4G Mobile Broadband  Air Interface Technologies and Performan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 Mustafa Ergen, "Mobile Broadband  Including WiMAX and LTE", Springer, NY, 2009
  • H. Ekström, A. Furuskär, J. Karlsson, M. Meyer, S. Parkvall, J. Torsner, and M. Wahlqvist, "Technical Solutions for the 3G Long-Term Evolution," IEEE Commun. Mag., vol. 44, no. 3, March 2006, pp. 38–45
  • E. Dahlman, H. Ekström, A. Furuskär, Y. Jading, J. Karlsson, M. Lundevall, and S. Parkvall, "The 3G Long-Term Evolution  Radio Interface Concepts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EEE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 (VTC) 2006 Spring, Melbourne, Australia, May 2006
  • K. Fazel and S. Kaiser, Multi-Carrier and Spread Spectrum Systems: From OFDM and MC-CDMA to LTE and WiMAX, 2nd Edition, John Wiley & Sons, 2008, ISBN 978-0-470-99821-2
  • Agilent Technologi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LTE and the Evolution to 4G Wireless: Design and Measurement Challenges", John Wiley & Sons, 2009 ISBN 978-0-470-68261-6
  • Sajal K. Das, John Wiley & Sons (April 2010): "Mobile Handset Design", ISBN 978-0-470-82467-2 .
  • Beaver, Paul, "What is TD-LTE?", RF&Microwave Designline, September 2011.
  • Dan Forsberg, Günther Horn, Wolf-Dietrich Moeller, Valtteri Niemi, "LTE Security", Second Edition, John Wiley & Sons Ltd, Chichester 2013, ISBN 978-1-118-35558-9
  • SeungJune Yi, SungDuck Chun, YoungDae lee, SungJun Park, SungHoon Jung, "Radio Protocols for LTE and LTE-Advanced", Wiley, 2012, ISBN 978-1-118-18853-8
  • Guowang Miao, Jens Zander, Ki Won Sung, and Ben Slimane, "Fundamentals of Mobile Data Network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6, ISBN 1107143217

白皮书及其他技术信息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