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irls與e-boys
e-girls與e-boys,或有時合稱e-kids,其中的e來自英語electronic,一稱電玩少女[1]或電競少女[2]。是2010年代末,伴隨社群媒體Instagram[3]、抖音與Twitch[4]而產生的流行次文化。
起源
e-girls一詞,一開始出自於電子遊戲玩家社群所使用的貶抑詞語,形容女性吸引更多目光,儼然成為另一種時尚風格[5]。
2019年7月14日,美國紐約州由提卡一名17歲青少女碧安卡·迪文遭謀殺後[6],英語圈媒體使用該詞[7]稱呼該女子的打扮,e-girls一詞遂開始流行。
這種流行風格受動漫文化、1990年代與2000年代時尚風格、韓流、嘻哈文化、哥德次文化、情緒搖滾等文化元素所影響,常見的穿著特色如鮮明雙色調、辮子、流蘇、長、短袖T恤、鏈條和無邊便帽等[5]。化妝方面,尤其是用逗號形狀或用於在眼睛下方繪製心形的眼影,而腮紅也是常見元素。
資料來源
- 歪力. . 2019-07-06 (中文).
- 時尚max. . 2021-10-27 (中文).
- Courtney Thompson. . 21 February 2020 [2022-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6) (英语).
- Sarah Lawrence. . 1 August 2019 [2022-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31) (英语).
- Carotte. . 22 January 2020 [2022-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1) (法语).
- Kelly-Leigh Cooper. . 16 July 2021 [2022-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5) (英语).
- Tess Owen. . 19 July 2019 [2022-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0) (英语).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