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名昭彰:第二之子

惡名昭彰:第二之子(英语:,,又译「声名狼藉:私生子」)是一款開放世界動作冒險電子遊戲,由Sucker Punch Productions開發製作,並由索尼電腦娛樂PlayStation 4平台上發行。本作為《惡名昭彰》系列中第三款主要作品,於2014年3月21日發售,在台灣香港市場並同時推出中文版[2]

惡名昭彰:第二之子
    类型動作冒險
    平台PlayStation 4
    开发商Sucker Punch Productions
    发行商索尼電腦娛樂
    总监Nate Fox
    制作人Brian Fleming
    音乐Nathan Johnson[1]
    系列惡名昭彰系列
    引擎Havok引擎 编辑维基数据
    模式單人
    发行日
    • 全球:2014年3月21日
    • 日本:2014年5月22日

    遊戲內容

    《惡名昭彰:第二之子》是一款開放世界的動作遊戲,玩者以第三人稱視角操作主角戴厄辛·羅爾(Delsin Rowe)。戴厄辛‧羅爾是一名超能者(Conduit),他可吸收各種超人類能力來強化自己。戴厄辛最初獲得的能力是「煙氣」,隨著遊戲進行將擊敗其他超能者,並取得他們的能力。隨著主角能力的擴展,玩者將可作出更進階的動作,並對敵人和環境造成更大的傷害。玩者可借由吸取爆炸裂片(Blast Shards)之能量來取得升級新技能所需的經驗值,這些裂片可在破壞聯合保安部(DUP)指揮中心和追蹤無人機後取得。技能升級採用樹狀圖設計。跑酷是遊戲中的主要系統,可讓戴厄辛使用超能力穿越屋頂和攀爬建築物來在城市內移動。

    與《惡名昭彰》系列的其他作品相同,遊戲中玩者可在「善」與「惡」路線之間作出選擇,這將會改變戴厄辛的戰鬥能力、外表,以及部分的故事劇情。

    主要角色

    跟戴厄辛有關

    戴厄辛·羅爾(Delsin Rowe)
    配音:特羅伊·貝克
    本作主角,超能者。
    最初獲得的能力是「煙氣」,後期擁有「氖氣」、「映像」及「混凝土」超能力,打算推翻聯合保衞部(聯保部),釋放所有在囚的超能者。
    瑞吉·羅爾(Reggie Rowe)
    配音:特拉維斯·威林厄姆
    戴厄辛的哥哥,故事裏經常幫助他。
    費曲(Abigail "Fetch" Walker)
    配音:勞拉·貝利
    戴厄辛其中一個盟友,擁有「氖氣」超能力,故事最後幫助戴厄辛對抗奥古絲汀。
    尤金(Eugene Sims)
    配音:Alex Walsh
    戴厄辛另一個盟友,擁有「映像」超能力,故事最後幫助戴厄辛對抗奥古絲汀。

    聯合保衞部(聯保部)

    布魯克·奥古絲汀(Brooke Augustine)
    配音:克莉斯汀·鄧福德
    本作反派,擁有「混凝土」超能力,跟戴厄辛作對,故事最後被戴厄辛打敗或殺害。
    漢克(Henry "Hank" Daughtry)
    配音:David Stanbra
    故事初期把自己的「煙氣」超能力給予戴厄辛,中後期曾被奥古絲汀要脅並假冒投靠他,最後戴厄辛放過他或殺害他。

    開發

    《惡名昭彰:第二之子》最初在2013年2月20日舉行的「PlayStation Meeting」中公開發表[3]。最初公開的主角技能僅有煙氣一種,但製作公司Sucker Punch在訪談中表示實際上主角的能力是吸收他人的超能力。

    遊戲中角色的動作及演出是透過动作捕捉完成。這項技術也用於捕捉演員的臉部表情,因此遊戲中的角色面貌與配音演員十分相似。

    2014年3月8日,《惡名昭彰:第二之子》在英國的預購數量已經超越《最後生還者》。[4]

    獨立擴展包

    獨立擴展包《惡名昭彰:首道曙光》(inFAMOUS First Light)於2014年8月26日推出,該擴展包不需要本體遊戲即可遊玩。玩家操作《第二之子》中出現過的女角費曲,體驗她的過往回憶。[5]

    評價

    评价
    汇总得分
    汇总媒体得分
    GameRankings80.28%[6]
    Metacritic80/100[7]
    评论得分
    媒体得分
    电脑与电子游戏7/10[8]
    Destructoid9.5/10[9]
    Edge7/10[10]
    Eurogamer7/10[11]
    Game Informer8.5/10[12]
    GameSpot8/10[13]
    IGN8.7/10[14]
    Joystiq4.5/5颗星[15]
    英国PlayStation官方杂志8/10[16]
    Polygon8.5/10[17]
    Wired9/10[18]

    《惡名昭彰:第二之子》在媒體上獲得多數的正面評價,評論家大多讚賞戰鬥和遊戲體驗,但同時也批評遊戲缺乏創新以及其中的善惡選擇系統。《惡名昭彰:第二之子》在GameRankings上獲得了82.02%的分數[6],在Metacritic則獲得80/100[7]

    IGN的文斯·因基尼托(Vince Ingenito)給予遊戲8.7分的評價,他稱讚順暢的遊戲體驗,以及精緻高品質的開放世界;但同時也批評故事劇情膚淺,以及遊戲中的善惡選擇系統讓玩家在選擇邪惡路線時,讓主角戴厄辛的行為與他最初的目的產生矛盾,且無法妥適的融入整個遊戲的故事劇情中[14]GameSpot的湯姆·麥克夏(Tom McShea)給予遊戲8.0分的評價,他也讚揚遊戲體驗和開放世界的風格,但批評了主角戴厄辛的角色設定。[13]

    在遊戲上市的第一週內,《惡名昭彰:第二之子》讓當英國的PlayStation 4主機銷售量成長了一倍[19]

    2014年4月9日,《惡名昭彰:第二之子》在9天內售出超過100萬套,使其成為系列中銷售速度最快的作品[20]

    參考資料

    1. 2014-03-10, inFAMOUS: Second Son’s Soundtrack May Hint at Unannounced Powers; Full Track List Availabl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DualShockers
    2. Sam. . 巴哈姆特電玩資訊站. 2014-03-13 [2014-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4).
    3. Welsh, Oli. . Eurogamer. 2013-02-21 [2013-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07).
    4. Maiberg, Emmanuel. . Gamespot. 2014-03-08 [2014-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8).
    5. Alexa Ray Corriea. . Polygon. 2014-01-25 [2018-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9).
    6. . GameRankings. [2014-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01).
    7. . Metacritic. [2014-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6).
    8. Hussain, Tamoor. . Computer and Video Games. [2014-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25).
    9. Carter, Chris. . Destructoid. 2014-03-20 [2014-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1).
    10. . Edge. 2014-03-20 [2014-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5).
    11. Welsh, Oli. . Eurogamer. 2014-03-20 [2014-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1).
    12. Reiner, Andrew. . Game Informer. 2014-03-20 [2014-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1).
    13. Mc Shea, Tom. . Gamespot. 2014-03-20 [2014-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1).
    14. Ingenito, Vince. . IGN. 2014-03-20 [2014-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4).
    15. Cowan, Danny. . Joystiq. 2014-03-20 [2014-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1).
    16. Meikleham, David. . Official PlayStation Magazine. 2014-03-20 [2014-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3).
    17. . Polygon. [2014-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1).
    18. . Wired. [2014-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0).
    19. . IGN. [2014-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3).
    20. . IGN. [2014-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5).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