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勒尿素合成
历史
维勒从1824年开始研究氰酸铵,他的初衷原本是要合成氰酸铵,但他发现混合氰酸和氨水后蒸乾溶液得到的固体并不是氰酸铵,到了1828年他终于证明出这个实验产物是尿素。于是他又用氰酸银与氯化铵反应,用氰酸铅与氨反应,以及用氰酸汞、氰酸和氨反应,结果反应后都得到了尿素,与之前的结论相吻合。[2] 维勒将这个发现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在1828年的《物理学和化学年鉴》上。
维勒的这个发现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有力地证明了有机物是可以从无机物合成的,从而推翻了当时阻碍化学发展的生命力論。
现今这个实验常成为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具体步骤是将氰酸钾与氯化铵溶液混合加热然后冷却。反应后产生的尿素可以通过加入草酸来鉴别,尿素可与草酸生成白色不溶性的草酸脲(Urea oxalate)。[3]
参见
参考资料
- Friedrich Wöhler. . Annalen der Physik und Chemie. 1828, 88 (2): 253–256 [2009-09-05]. doi:10.1002/andp.1828088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0).
- Paul S. Cohen, Stephen M. Cohen. . J. Chem. Educ. 1996, 73: 883 [2009-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12).
- Zoltán Tóth. . J. Chem. Educ. 1996, 73: 539 [2009-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1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