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的制造业政策,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首个十年纲领[1]。该计划于2015年5月8日由国务院公布[2],5月19日正式印发[3]。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大陸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準;第三步,到中華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更加巩固制造业国家地位,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4]

-{H|zh-cn:信息化;zh-tw:訊息化; }-
宣传标识

背景

第四次工業革命概念

目前中国大陸是世界主要工业产品的生产地和出口地。历史上,中国曾经是制造业的第一大国,直至1760年代年英國開始工業革命,西方列強轉向機器製造,中国大陸传统制造业水準急转直下;直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重新构建现代工业体系。2010年时,中国大陸超越美国,再次成为制造业第一大經濟體[5]。目前,中国大陸有超过20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其中有数十种产品的出口占到全世界出口总量的70%以上[6]。而制造业是中国大陸市场化程度最高的领域,也是中国大陸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基础,对中国大陸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7]

虽然国际市场上售卖的工业产品大部分都是中国制造但中国大陸的制造业一直依赖外国的设备和人员研製,本地代工和仿製為主的型態使得中国大陸的创新能力、品牌品質处于世界低下水準,產業沒有從上到下的自主化體系、或是完整的一條龍生產條件,缺乏鍛鍊必然面臨經驗檢討與後續研發上存在有所不知的情況,产业就業结构也不尽合理,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还总结了中国大陸的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不强[8][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雖快速发展了三十年,但1980年改革开放後走上“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错误路线,以致在经济发展迅速的情况下,制造业长期裹足不前。加上由于土地、劳动力、资源、环境等要素成本的迅速提高,產業面臨新的競爭能力不足,因此改革开放以后的发展方式更加亟需作出转变[6][7]

有關於此,2016年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座谈会上舉例,对中国大陸工厂无法自行生产的圆珠笔头表示遗憾,此举在中国大陆网络平台上引发一定争议,并由此造成对中国制造能力之实际水准的质疑声浪[10]。一年后中国大陸厂商太鋼表示完成圆珠笔头材料的自主研发,預計兩三年內投產[11]

《中国制造2025》的制定,主要基于三点考虑[7]

  1. 应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所需;
  2. 金融危机后,各国对制造业的发展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
  3. 中国的制造业在许多非常重要的领域已经具备全球的竞争力基礎的口碑整合考慮。

制定历程

深圳地铁华为站

2014年,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会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质检总局、工程院等20多个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50多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00多位专家起草了《中国制造2025》,并向国务院报批[7]

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发表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了《中国制造2025》,是针对中国产业发展的一个新概念[12]。3月23日,李克强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将在国际合作中进一步提升中国大陸制造业水平[5]

2015年3月27日,工信部副部长苏波在国务院政策吹风会表示,《中国制造2025》方案已经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13]。5月8日,该方案由国务院公布[2],并于5月19日印发[3]

2015年6月,有权威消息人士向一媒体记者表示,国务院决定将组建《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顶级领导机构——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该小组由国务院相关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国务院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信部内[14]。6月15日,李克强在座谈会上表示,各部门要为《中国制造2025》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创造条件[15]

2015年6月24日,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其中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任组长,副组长包括工信部部长苗圩、国务院副秘书长肖亚庆、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财政部副部长刘昆。教育部等20个部门的有关负责人均为领导小组成员[16]

2016年8月18日,国务院下辖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为宁波。这意味着“中国制造2025”从指导文件开始转入具体实施阶段[17]

方案内容

根据《中国制造2025》计划,该计划基本方针有「创新驱动、品質为先、绿色发展、结构最佳化、人才为本」分別突出強調新興技術、品牌形象、生態環保、商業模式、基礎科學等發達製造業必要領域的攻克方向;以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訊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加强品質品牌建设、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深入先进制造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準作为任务和重点,并提供八大支撑和保障。该计划所提及的重点发展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創新产业、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核能或可再生能源电力装备、农机訊息整合系統、納米高新材料和模組化建築及生物化學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2]

中国智造

中国智造(全称:中国智慧制造)是制造技术与訊息技术的结合。涵盖智慧制造装备、智慧制造系统、智慧制造服务,其中智慧制造装备是指一种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的制造设备,它将传感器及智慧诊断和决策軟體內建到装备中,使制造工艺能适应制造环境和制造过程的变化并达到最佳化。智慧制造装备是先进制造技术、訊息技术和智慧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是实现高效、高品质、节能环保和安全可靠生产的下一代制造装备,主要包括:高档数控机床,智慧测控装置,关键基础零部件,重大內建智慧装备[18]

试点城市

仿生机器人及其控制面板

试点示范城市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举措之一。开展以城市(群)为载体的《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工作是创建有利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的重要探索,是推动《中国制造2025》系统落地的重要抓手,有利于调动地方实施主动性和创造性,探索新常态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模式、新路径,共同推动《中国制造2025》系统落地,并通过示范推广进而带动全国其他地区实现制造业提质增效、由大变强。

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为宁波。试点示范城市作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举措之一,原则上不设具体数量,除宁波外全国目前已有30个城市提出创建试点示范城市申请。[17]

评论与影响

中国大陸《金融时报》评论称“制造业是创新的主战场,是保持国家竞争实力和创新活力的重要源泉”。[19]而和讯网则指出,《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将为“一带一路”做好坚实基础。[20]

日本《产经新闻》评论称,中国提出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理念;彭博新聞社称,中国将准备改革国有企业以支撑经济。[21]德国之声还报道称,《中国制造2025》可被视为中国版的工业4.0,该计划提出后,中国大陸经济发展将进入新阶段。[22]和讯网称,《中国制造2025》并不是工业4.0的翻版,中國大陸的工業尚處於後發位置,且提出方也不同。[23]

臺灣《联合报》则报道称,《中国制造2025》将“吹響全球工業戰號角”。[24];但有臺灣學者提出警告,称臺灣工業規劃止於2020年,中国的《中國製造2025》方案实施后,對臺灣而言是一个警訊。[25]

在《中国制造2025》提出后,后续政策将于2015年内陆续推出,另外,中国股市还出现了与《中国制造2025》有关的概念股。[26]

美國阻挠

由於中國透過政府補助與保護背書等方式來補貼製造業的廠商以各種方式控制產業鏈的技術,虽然美方亦有对波音等行业补贴,美方認為這不符合市場做法,並欲以此計划作為美國發動貿易戰的理由。2018年4月,時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进口产品加徵关税,一些名单與《中国制造2025》有關[27]。同年5月29日,特朗普再次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500亿美元商品征收25%的关税,而其公告则直接指明“中国制造2025”相关的技术[28]

2024年4月30日,据香港《南華早報》報導,中國社會在近十年内發生深刻變化,新能源汽車、信息技术等10個關鍵領域的国产化率已达到86%。该报道指出,「足以證明美國關稅和制裁無效」[29]

参考文献

  1. . 观察者网. 2015年5月19日 [2015年6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6月17日).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15年5月8日 [2015年6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6月26日).
  3. . 新华网. 2015年5月19日 [2015年6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5月22日).
  4. . [2019-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6).
  5. . 第一财经日报. 2015年5月20日 [2015年6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7月10日).
  6. . 华西都市报. 2015年3月11日 [2015年6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6月17日).
  7. . 新华网. 2015年3月30日 [2015年6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8月8日).
  8. . 经济日报. 2015年5月22日 [2015年6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6月12日).
  9. . 观察者网. 2014年6月30日 [2015年6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6月15日).
  10. . news.sciencenet.cn. [2022-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4).
  11. . 中時電子報. 2017年1月17日 [2019年1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月17日).
  12. . 中国新闻网. 2015年3月6日 [2015年6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7月13日).
  13. . 央广网. 2015年3月28日 [2015年6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29日).
  14. . 第一财经日报. 2015年6月3日 [2015年6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6月26日).
  15. . 人民网. 2015年6月16日 [2015年6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6月22日).
  16. . 新华网. 2015年6月24日 [2015年6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6月24日).
  17. . 人民网. 2016年8月19日 [2016年9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8月20日).
  18. . 德勤中国. [2019-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9) (中文(简体)).
  19. . 金融时报. 2015年5月20日 [2015年6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6月18日).
  20. . 和讯网. 2015年6月16日 [2015年6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9月18日).
  21. . 参考消息网. 2015年3月13日 [2015年6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9月17日).
  22. . 德国之声. 2015年6月2日 [2015年6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6月20日).
  23. . 和讯网. 2015年5月4日 [2015年6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29日).
  24. . 联合报. 2015年5月20日 [2015年6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5月23日).
  25. . 旺报. 2015年3月14日 [2015年6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22日).
  26. . 跟投大叔. 2015年6月16日 [2015年6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13日).
  27. . 紐約時報中文網. 2018-03-16 [2018-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30) (中文).
  28. . White House. 2018-05-29 [2018-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1) (英语).
  29. . 中时新闻网. 2024-04-30 [2024-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8).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