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國集團
二十國集團(英語:,缩写:)是一個國際經濟合作論壇,於1999年9月26日在德國柏林成立,由七國集團(加拿大、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金磚五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七個重要經濟體(墨西哥、阿根廷、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韓國、印度尼西亞、澳洲)及兩個區域組織歐洲聯盟和非洲聯盟組成。按照慣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列席該組織的會議。
G20成員國 永久受邀國(西班牙) 由歐盟代表的國家
由非盟代表的國家 | |
簡稱 | G-20、G20、二十國集團 |
---|---|
成立時間 | 1999年9月26日 |
創始人 | 七大工業國組織、保罗·马丁 |
類型 | 國際經濟合作論壇 |
會員 | |
目標 | 促進已工業化和新興工業國家之間就有關全球經濟穩定性的關鍵議題進行開放及有建設性的討論[註 1][1] |
網站 |
G20由世界上大多数实力最强的经济体组成,包括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它约占世界生产总值的80%,国际贸易的75%,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二和以及世界土地面积的60%。[2][3]
G20成立于1999年,是为了应对几次世界经济危机。自2008年以来,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峰会,各成员国的政府首脑或国家元首、财政部长或外交部长以及其他高级官员都参加;欧盟由欧盟委员会和欧洲中央银行代表。其他国家、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受邀参加峰会,有些是永久参加。[4][5][6]
在2009年峰会上,G20宣布自己是国际经济和金融合作的主要场所。该组织的地位在随后的十年中不断提升,分析人士认为它具有相当大的全球影响力;该组织还因其成员有限、缺乏执行权、以及涉嫌破坏性行为而受到批评。峰会经常遭到抗议,尤其是反全球化团体的抗议。[7][8][9][10]
歷史
G20是二战后一系列旨在协调国际经济政策的举措中的最新举措,其中包括“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机构,以及现在的世界银行以及世界贸易组织。
G20是在1999年6月的G7科隆峰会上预示的,并在1999年9月26日的G7财长会议上正式成立,并于1999年12月15日至16日在柏林举行了首次会议。[12]
布鲁金斯学会的科林·I·布拉德福德和约翰内斯·F·林恩2004年的一份报告称,该组织主要是在七国集团兼任主席艾切尔倡议下成立的。然而,布拉德福德后来将时任加拿大财政部长(以及未来的加拿大总理)保罗·马丁描述为“G20财政部长级组建的关键设计师”,以及后来“提议G20国家转向领导人级别峰会”。加拿大学术界和新闻界也将G20确定为马丁和时任美国财政部长拉里·萨默斯发起的项目。但所有人都承认,德国和美国在将他们的愿景变为现实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13][14][15][16][17]
马丁和萨默斯构想G20是为了应对20世纪90年代末席卷新兴市场的一系列大规模债务危机,首先是墨西哥比索危机,随后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最后是对美国的影响最大,最显着的形式是1998年秋季著名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倒闭。它表明,在一个快速全球化的世界中,七国集团、八国集团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将无法提供金融稳定,他们构想了一个由世界主要经济体组成的新的、更广泛的常设集团,该集团将给予发言权和新的权力,提供它的责任。[16][17]
G20成员资格由艾切尔的副手凯奥·科赫-威瑟和萨默斯的副手蒂莫西·盖特纳决定。根据政治经济学家罗伯特·韦德的说法:
“盖特纳和科赫-威悉列出了国家名单,说加拿大加入,葡萄牙退出,南非加入,尼日利亚和埃及退出等等;他们将名单发送给其他七国集团财政部长;并向第一个国家发出了邀请。”
组织
G20的运作没有常设秘书处或工作人员。该小组的主席每年由成员轮流担任,并从不同区域的国家集团中选出。现任主席在任期内设立一个临时秘书处,负责协调小组的工作并组织会议。2022年峰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印度是现任主席国并主办了2023年峰会。巴西将主办2024年峰会。[18]
領導人峰會
G20财长和央行行长峰会负责筹备领导人峰会并执行其决定,其成立是为了应对2007年至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及人们日益认识到主要新兴国家没有被充分纳入金融体系,全球经济讨论和治理的核心。此外,还举行了G20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峰会。
2008年在华盛顿特区首次举行峰会后,G20领导人每年举行两次会议:2009年舉辦在英國伦敦和美國匹兹堡,以及2010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和韓國首尔。[21]
自2011年法国担任G20主席国以来,峰会每年仅举行一次。2011年於法國坎城舉辦,2012年於墨西哥洛斯卡沃斯舉辦,2013年於俄羅斯聖彼得堡舉辦,2014年於澳大利亞布里斯班舉辦,2015年峰会在土耳其安塔利亞举办,2016年峰会在中国杭州举办,2017年峰会在德国汉堡举行,2018年峰会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2019年峰会在日本大阪举行,2020年峰会于沙特阿拉伯利雅得舉行,但由于新冠肺炎(COVID-19)影响,峰会以线上视频方式举行,2021年峰会在意大利罗马举行,2022年峰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22]2023年峰會在印度新德里舉行。2024年峰會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
自2010年以来,G20还举行了多次部长级会议。农业部长级会议于2011年和2012年举行;2012年和2013年举行了外交部长会议; 贸易部长于2012年和2014年举行会议,就业部长级会议自2010年以来每年举行一次。[23]
2012年,G20成员国及其他受邀国旅游部长、代表团团长,以及世界旅行和旅游理事会、世界旅游组织等旅游领域组织的代表。旅游组织在墨西哥梅里达举行了第四次G20会议,重点讨论“旅游业作为创造就业机会的手段”。这次会议和世界旅游理事会的签证影响研究的结果是,随后于6月18日至19日在洛斯卡沃斯召开的G20领导人会议将首次认识到旅游的影响。那一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宣言增加了以下声明:“我们认识到旅行和旅游业作为创造就业、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工具的作用,并在认识到各国拥有控制外国人入境的主权权利的同时,我们将努力制定旅行便利化举措,以支持创造就业、高质量工作、减贫和全球增长。”[24]
2014年3月,澳大利亚時任外长朱莉·毕晓普在澳大利亚主办2014年布里斯班G20峰会时,提议禁止俄罗斯参加峰会,原因是俄罗斯吞并乌克兰克里米亚。金砖国家外长随后提醒毕晓普,“二十国集团的托管权平等属于所有成员国,任何一个成员国都不能单方面决定其性质”。
2016年,G20将其对2030年议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承诺分为三个关键主题:促进强劲、可持续和平衡的增长;保护地球免遭退化; 进一步加强与低收入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G20杭州峰会上,成员们商定了行动计划,并向成员国发布了高级别原则文件,以帮助推动议程落实。[25]
印度尼西亚于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担任G20主席国。在担任主席期间,印度尼西亚重点关注全球COVID-19大流行以及如何共同克服与之相关的挑战。印度尼西亚担任G20主席国期间的三个优先事项是全球卫生架构、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能源转型。
印度自2022年12月1日起担任G20主席国,2023年9月9日至10日在新德里举行。在2023年8月26日的采访中,纳伦德拉·莫迪总理对印度担任轮值主席国期间二十国集团国家不断发展的议程表示乐观,转向以人为本的发展方针,与全球南方的关切相一致,包括解决气候变化、债务重组等问题 通过G20债务共同框架以及全球加密货币监管战略。G20因非洲联盟的加入而扩大规模,这也是自1999年以来首次加入。[26][27][28][29][30]
2024年主席国巴西推出了G20社交空间,该组织将首次让民间社会参与辩论,参与峰会的讨论和政策制定并为其做出贡献。[31]
部长会议及延伸会议
2020年7月22日,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部长会议以视频方式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率团参会并发言。[35]
2021年10月12日,二十国集团在意大利索伦托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举行贸易部长会议。[36]
2021年,首次发展部长会议于在意大利举行。2022年9月8日,第二次发展部长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举行。[37]
2022年9月1日,二十国集团教育部长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行。中国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视频出席会议并讲话。[38]
2023年3月2日,二十国集团外长会在印度新德里举行全体会议,中国外交部部长秦刚出席会议。[39]
自2022年以来,原“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更名为“财政轨道会议”(Finance Track meetings)。
成员国
截至2023年,该组织共有21个成员: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中国、法国、德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日本、墨西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南非、韩国、土耳其、英国、美国、欧盟和非洲联盟。受邀嘉宾包括西班牙、联合国、世界银行和东盟等。[40][41]
出席领导人峰会的有19个国家、非盟、欧盟的领导人,部长级会议的有19个国家、非盟、欧盟的财长和央行行长。
此外,每年G20的嘉宾包括西班牙;东盟主席国;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 (NEPAD) 的一名代表和总统邀请的一个国家(有时不止一个),通常来自其所在地区。[42][43][44]
2023年在印度举行的二十国集团第十八次会议上,非洲联盟被纳入二十国集团成员。这一消息是由现任2023年G20峰会主席的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宣布的。[45]
国家领导人
成员国 | 国家元首 | 政府首脑 | 财政部长 | 央行行长 |
---|---|---|---|---|
阿根廷 | 哈維爾·米萊 |
路易斯·卡普托 |
聖地亞哥·鮑西利 | |
安東尼·艾巴尼斯 |
吉姆·查默斯 |
米歇尔·布洛克 | ||
巴西 | 費爾南多·阿達 |
罗伯托·坎波斯·内托 | ||
加拿大 | 方慧蘭 |
蒂夫·邁克勒姆 | ||
中國 | 蓝佛安 |
潘功勝 | ||
法國 | 加布里埃尔·阿塔尔 |
布吕诺·勒梅尔 |
弗朗西斯·維勒魯瓦·德加羅 | |
德国 | 奥拉夫·朔尔茨 |
克里斯蒂安·林德納 |
阿希姆·納格爾 | |
印度 | 德拉帕迪·慕爾穆 |
尼尔马拉·西塔拉曼 |
沙克蒂坎塔·達斯 | |
印度尼西亞 | 斯利·穆莉亞妮 |
佩里·瓦吉約 | ||
意大利 | 喬治亞·梅洛尼 |
詹卡洛·乔尔杰蒂 |
法比奧·帕內塔 | |
日本 | 鈴木俊一 |
植田和男 | ||
墨西哥 | 羅格里奧·拉米雷斯·德拉奧 |
維多利亞·羅德里格斯·塞甲 | ||
俄羅斯 | 米哈伊尔·米舒斯京 |
安东·西卢安诺夫 |
埃尔薇拉·纳比乌林娜 | |
沙烏地阿拉伯 | 穆罕默德·傑德安 |
法哈德·穆巴拉克 | ||
南非 | 埃諾克·戈東瓦納 |
莱西塔·丹雅格 | ||
尹锡悦 |
韩悳洙 |
崔相穆 |
李昌鏞 | |
土耳其 | 穆罕默德·希姆谢克 |
法提赫·卡拉汉 | ||
英国 | 辛偉誠 |
安德魯·貝利 | ||
美国 | 杰罗姆·鲍威尔 | |||
欧洲联盟[46] | 夏尔·米歇尔(欧洲理事会主席) | 乌尔苏拉·冯德莱恩(欧盟委员会主席) | 保羅·真蒂洛尼(欧盟经济事务专员) | 克里斯蒂娜·拉加德 |
非洲联盟 | 穆罕默德·加祖瓦尼(非洲聯盟主席) | 穆薩·法基(非洲聯盟委員會主席) | 維克多·哈理遜(非盟經濟事務專員 )[47] | (非洲中央銀行尚未成立) |
成员国经济数据
成员国 | 贸易额 亿美元 (2021)[48] |
名义GDP 百万美元 (2022)[49] |
GDP(PPP) 百万美元 (2022)[49] |
人均名义GDP 美元 (2022)[50][51] |
人均GDP(PPP) 美元 (2022)[49] |
HDI (2021) |
人口 (2022) |
面积km2 | P5 | G4 | G7 | BRICS | MIKTA | DAC | OECD | C'wth | 经济体分类 (IMF)[52] |
---|---|---|---|---|---|---|---|---|---|---|---|---|---|---|---|---|---|
阿根廷 | 1,411 | 630,698 | 1,207,228 | 13,622 | 26,074 | 0.842 | 46,300,000 | 2,780,400 | 新兴经济体 | ||||||||
6,060 | 1,724,787 | 1,615,286 | 66,408 | 62,192 | 0.951 | 26,141,369 | 7,692,024 | 发达经济体 | |||||||||
巴西 | 5,155 | 1,894,708 | 3,782,763 | 8,857 | 17,684 | 0.754 | 217,240,060 | 8,515,767 | 新兴经济体 | ||||||||
加拿大 | 10,116 | 2,200,352 | 2,240,390 | 56,794 | 57,827 | 0.936 | 38,743,000 | 9,984,670 | 发达经济体 | ||||||||
中國 | 60,525 | 18,321,197 | 30,074,380 | 12,970 | 21,291 | 0.768 | 1,448,401,200 | 9,596,960 | 新興经济体 | ||||||||
法國 | 12,989 | 2,778,090 | 3,688,323 | 42,330 | 56,200 | 0.903 | 68,305,148 | 640,679 | 发达经济体 | ||||||||
德国 | 30,521 | 4,031,149 | 5,316,933 | 48,398 | 63,835 | 0.942 | 84,316,622 | 357,114 | 发达经济体 | ||||||||
印度 | 9,683 | 3,468,566 | 11,665,486 | 2,466 | 8,293 | 0.633 | 1,406,632,000 | 3,287,263 | 新兴经济体 | ||||||||
印度尼西亞 | 4,259 | 1,289,429 | 4,023,501 | 4,691 | 14,638 | 0.705 | 279,088,893 | 1,904,569 | 新兴经济体 | ||||||||
義大利 | 11,678 | 1,996,934 | 3,022,162 | 33,740 | 51,062 | 0.895 | 61,095,551 | 301,336 | 发达经济体 | ||||||||
日本 | 15,250 | 4,300,621 | 6,109,961 | 34,358 | 48,813 | 0.925 | 127,061,000 | 377,930 | 发达经济体 | ||||||||
墨西哥 | 10,172 | 1,424,533 | 2,919,875 | 10,948 | 22,440 | 0.758 | 131,541,424 | 1,964,375 | 新兴经济体 | ||||||||
12,595 | 1,734,207 | 2,765,834 | 33,592 | 53,574 | 0.925 | 51,844,834 | 100,210 | 发达经济体 | |||||||||
俄羅斯 | 7,978 | 2,133,092 | 4,649,674 | 14,665 | 31,967 | 0.822 | 145,807,429 | 17,098,242 | 新兴经济体 | ||||||||
沙烏地阿拉伯 | 4,290 | 1,010,588 | 2,018,260 | 27,941 | 55,802 | 0.875 | 36,168,000 | 2,149,690 | 新興经济体 | ||||||||
南非 | 2,376(估计) | 411,480 | 949,846 | 6,739 | 15,556 | 0.713 | 61,060,000 | 1,221,037 | 新兴经济体 | ||||||||
土耳其 | 4,966 | 853,487 | 3,320,994 | 9,961 | 38,759 | 0.838 | 85,551,932 | 783,562 | 新兴经济体 | ||||||||
英国 | 11,620 | 3,198,470 | 3,776,044 | 47,318 | 55,862 | 0.929 | 68,492,933 | 242,495 | 发达经济体 | ||||||||
美国 | 46,896 | 25,035,164 | 25,035,164 | 75,180 | 75,180 | 0.921 | 337,341,954 | 9,833,517 | 发达经济体 | ||||||||
欧洲联盟 | 50,781* | 16,613,060 | 24,048,856 | 37,276 | 53,960 | 0.900 | 512,596,403 | 4,233,262 | 大多数为发达经济体 |
*:不包括欧盟国家内部贸易值,若包括则为130,990亿美元。
亚洲国家的角色
亚洲开发银行(ADB)2011年发布的一份报告预测,中国、印度等亚洲大国经济体未来将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报告声称,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崛起预示着新的世界秩序,G20将成为全球经济指导委员会。亚行还指出,在2000年代末经济衰退之后,亚洲国家引领了全球复苏。它预测该地区将在全球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加强区域内贸易和刺激内需来制定二十国集团平衡和可持续增长的议程。
轮值主席
二十国峰会轮值主席国。除歐盟外,所有成員國被分配到以下五個不同組別。
组别 1 | 组别2 | 组别3 | 组别4 | 组别5 |
---|---|---|---|---|
然后,五个组轮流,当轮到某个组别时,该组内之成员协调得出主席国。
受邀與會國和組織
通常,一些非G20正式成员的参与者会收到参加峰会的邀请。永久受邀嘉宾包括:西班牙;东南亚国家联盟主席和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代表以其组织领导人和本国政府首脑的身份应邀出席。此外,金融稳定委员会、国际劳工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联合国、世界银行集团和世界贸易组织的领导人也受邀参加预演。在各自组织的政策范围内进行峰会规划。[42][53]
其他受邀者由主办国选择,通常是来自其所在地区的一两个国家。例如,韩国邀请了新加坡。过去曾受邀的国际组织包括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独立国家联合体(CIS)、欧亚经济共同体(EAEC)、欧洲中央银行,世界银行(ECB)、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FAO)、全球治理组织(3G)和海湾合作委员会(GCC)。此前,荷兰的地位与西班牙类似,欧盟理事会轮值主席国也会收到邀请,但仅限以该身份,而不是作为本国领导人(例如捷克总理米雷克·托波拉内克和扬·费舍尔)。[54]
每年峰會都有一些組織、智庫[55]和國家被邀請参與會議。
议程
金融焦点
美国、加拿大和德国政策制定者构想的G20峰会最初议程非常关注主权债务的可持续性和全球金融稳定,并以包容性的形式将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作为平等伙伴纳入进来。在2008年11月的一次峰会上,该集团领导人承诺向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组织捐款数万亿美元,主要用于重建全球金融体系。[57][58]
增长和可持续性
G20国家的碳排放量几乎占全球的75%。2015年通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巴黎气候协议后,G20议程中添加了更多“具有全球意义的问题”:移民、数字化、就业、医疗保健、妇女经济赋权、发展援助以及阻止气候变化气候变化。[60][61][62]
G20国家的碳排放量几乎占全球的75%,并在2009年承诺逐步取消“低效补贴”。尽管有这些承诺,2015年至2021年间,G20成员仍向化石燃料公司提供了超过3.3万亿美元的补贴,其中一些国家增加了补贴;澳大利亚(+48.2%)、美国(+36.7%)、印度尼西亚(+26.6%)、法国(+23.8%)、中国(+4.1%)、巴西(+3.0%)、墨西哥(+2.6%)。仅中国就生产了世界上一半以上的煤电。[61]
相关主题
德国联邦财政部长沃尔夫冈·朔伊布勒坚持认为,G20国家面临的问题是相互关联的,无论是纯粹的金融问题还是发展问题,以及达成有效、跨领域政策措施的必要性:“全球化已使数亿人摆脱贫困,但某些方面的挫败感也日益增加、国家安全和移民都是相互关联的。”[63]
G20参与小组
G20参与小组和会前会议是由东道国组织领导的独立团体。他们代表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群体,共同制定不具约束力的政策建议,正式提交给G20领导人审议。
在印度尼西亚主办的2022年G20峰会上,成立了10个参与小组,以促进独立利益相关者为G20领导人制定提案和政策建议。
Startup20和其他少数参与小组是在2023年G20印度担任主席国期间发起的。
影响力和责任
尽管缺乏执行规则的正式能力,二十国集团的重要成员身份使其能够对全球政策提供强有力的投入。对于G20的合法性存在争议,对其组织及其宣言的有效性也存在批评。[64][65]
G20的透明度和问责制受到了批评者的质疑,他们呼吁人们注意缺乏正式章程以及最重要的G20会议都是闭门举行的事实。2001年,经济学家弗朗西斯·斯图尔特提议在联合国内设立经济安理会,作为G20的替代方案。在这样的理事会中,成员将由联合国大会根据其对世界经济的重要性以及他们愿意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的贡献进行选举。[66]
与峰会相关的安全成本和程度在主办国往往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G20峰会吸引了来自不同背景的抗议者,包括信息活动人士、部分准备金银行的反对者和反资本主义反资本主义者。2010年,多伦多G20峰会引发大规模抗议和骚乱,导致了加拿大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逮捕潮。[67]
对G20成员资格独特性的看法
尽管G20表示该组织的“经济实力和广泛的成员资格使其在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管理方面具有高度的合法性和影响力”,但其合法性却受到了挑战。丹麦国际问题研究所2011年的一份报告批评了G20的排他性,特别强调了其对非洲国家的代表性不足,以及邀请非成员国观察员的做法仅仅是“边缘让步”,这并没有赋予该组织代表性。关于成员资格问题,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指出了取悦所有人的难度:“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尽可能小的团体,其中包括他们。因此,如果他们是世界上第21大国家,他们想要G-21,并且认为 如果它们被剔除,那是非常不公平的。”其他人在2011年表示,排他性并不是一个无法克服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机制,通过这些机制可以使其变得更具包容性。[68][69][70]
挪威
与挪威对包容性国际进程、联合国和联合国系统的重视相一致,挪威现任首相乔纳斯·加尔·斯托尔在2010年接受《明镜周刊》采访时称G20是“二战以来最大的挫折之一”173个联合国成员国并不在G20之列。其中包括挪威,它是一个主要发达经济体,也是联合国国际发展计划的第七大捐助国,它不是欧盟成员国,因此在G20中也没有间接代表。与其他此类国家一样,挪威在该组织中几乎没有发言权。Støre认为,G20损害了二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的合法性,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联合国:[71][72]
G20是一个自行任命的组织。其组成是由主要国家和大国决定的。它可能比仅代表最富裕国家的七国集团或八国集团更具代表性,但它仍然是任意的。我们不再生活在19世纪,那个大国相遇并重新绘制世界地图的时代。没有人需要新的维也纳国会。
然而,挪威在实践中缓和了这一立场,并多年来为G20的多项工作做出了贡献,特别是在健康、能源和气候方面。在埃尔娜·索尔伯格政府的领导下,挪威出席了2017年在德国汉堡举行的G20峰会。[73]
西班牙关于成员资格的立场
按GDP计算,西班牙是世界第十五大经济体(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排名第十六),在欧盟中排名第四,在西班牙语国家中排名第二,在伊比利亚美洲排名第三。此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家西班牙公司获得了跨国地位,西班牙是全球重要的外国投资者。其数量明显超过了阿根廷、南非等G20现有成员的数量。这导致了有人认为的G20成员事实上的地位。然而,常任客人西班牙并不打算申请正式会员资格。[42]
波兰的愿望
与西班牙的立场相反,波兰多次要求加入 G20。
在2009年G20伦敦峰会之前,波兰政府表示有兴趣加入西班牙和荷兰行列,并谴责少数欧洲领导人在未经合法授权的情况下以欧盟集体的名义在属于欧盟的案件中发言的“组织混乱”。 欧盟委员会。
2010年与外国外交官会面时,波兰总统莱赫·卡钦斯基表示:[74]
根据我们的数据,波兰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排名第18位。我国的地位是G20成员之一。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假设:首先,它源于波兰的经济规模,其次,它源于波兰是该地区最大的国家,也是经历过某种故事的最大国家。这个故事是一次政治和经济转型。
2012年,蒂姆·弗格森在《福布斯》上写道,应该考虑将阿根廷换成波兰,声称波兰经济正在走向欧洲的领导地位,其成员身份将更加合法。Marcin Sobczyk 在《华尔街日报》上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世界银行的马姆塔·穆尔蒂表示:“要加入‘俱乐部’,波兰能做的就是继续努力,就好像它已经加入了它想加入的俱乐部一样。”[75][76][77][78]
2014年,咨询公司安永发布了关于G20最佳成员的报告。在分析贸易、机构和投资联系后,波兰被列为最佳成员之一。[79]
G20成员资格已成为波兰法律与正义党和总统安杰伊·杜达形象计划的一部分。2017年3月,波兰副总理马特乌什·莫拉维茨基作为第一位波兰代表参加了在巴登举行的二十国集团财长会议。[80][81]
全球治理组织(3G)的回应
2010年6月,新加坡驻联合国代表警告G20,其决定将影响“所有国家,无论大小”,并声称重要的非G20成员应参与金融改革讨论。此后,新加坡在组织全球治理小组(3G)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该小组是一个由30个非G20国家(包括几个微型国家和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组成的非正式组织,旨在更有效地将他们的观点纳入G20进程。新加坡担任3G主席国被视为邀请新加坡参加2010年11月在韩国举行的G20峰会以及2011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峰会的理由。[82][83][84][85]
外交政策批评
美国杂志《外交政策》发表文章谴责G20的主要职能是替代所谓的排他性的G8。它质疑一些G20成员的行为,并提出一些国家首先就不应该成为G20成员的观念。此外,由于大衰退的影响仍在持续,该杂志批评了G20实施世界金融机构改革的努力,并将此类努力称为失败。[86]
呼吁驱逐俄罗斯
2022年3月,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美国总统乔·拜登呼吁将俄罗斯从该组织中除名。或者,他建议允许乌克兰参加2022年G20峰会,尽管它不是成员国。加拿大总理贾斯汀·特鲁多也表示,该组织应该“重新评估”俄罗斯的参与。俄罗斯声称这不会是一个重大问题,因为大多数G20成员已经因战争而在经济上与俄罗斯作斗争。中国表示驱逐俄罗斯会适得其反。2022年11月,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表示普京不会亲自出席G20峰会,但可能以虚拟方式出席。在2022年峰会期间,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出现在视频声明中,并多次将大会称为“G19”,以此表明他认为俄罗斯应该被从该组织中除名的观点。[87][88][89]
注释
参考文献
- 資料
- . [2009-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 web.archive.org. 2020-05-14 [2023-12-29].
- . web.archive.org. 2014-02-03 [2023-12-29].
- . www.g20.org. [2023-12-29] (巴西葡萄牙语).
- . Global Solutions Initiative | Global Solutions Summit. [2023-12-29] (美国英语).
- . web.archive.org. 2014-02-03 [2023-12-29].
- . www.cnn.com. [2023-12-29].
- . www.google.com. [2023-12-29].
- . Global News. [2023-12-29] (美国英语).
- . Der Spiegel. 2010-06-22 [2023-12-29]. ISSN 2195-1349 (英语).
- , [2023-12-29] (中文(中国大陆))
- . www.g20.utoronto.ca. [2023-12-29].
- Star, Toronto. . Toronto Star. 2023-12-28 [2023-12-29] (英语).
- . Brookings. [2023-12-29] (美国英语).
- . Brookings. [2023-12-29] (美国英语).
- . The Globe and Mail. 2010-06-18 [2023-12-29] (加拿大英语).
- . www.g20.utoronto.ca. [2023-12-29].
- . India Today. [2024-01-02] (英语).
- . english.chosun.com. [2024-01-02] (英语).
- . Wikipedia. 2024-01-01 (英语).
- . 2009-05-28 [2023-12-29] (英国英语).
- . web.archive.org. 2013-06-24 [2023-12-29].
- . www.g20.utoronto.ca. [2023-12-29].
- . www.g20.utoronto.ca. [2023-12-29].
- . orfonline.org. [2023-12-29] (英语).
- Livemint. . mint. 2022-11-16 [2023-12-29] (英语).
- . 2023-08-30 [2023-12-29] (美国英语).
- . Business Today. 2023-08-26 [2023-12-29] (英语).
- . India Today. [2023-12-29] (英语).
- . आज तक. 2023-08-26 [2023-12-29] (印地语).
- . www.g20.org. [2023-12-29] (英语).
- . web.archive.org. 2012-04-15 [2023-12-29].
- . www.boell.de. [2023-12-29] (英语).
- . web.archive.org. 2019-01-22 [2023-12-29].
- .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 [2023-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2).
- . 2021-10-13 [2023-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2).
- . 商务部新闻办公室. 2022-09-09 [2023-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1).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2-09-01 [2023-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1).
- . 2023-03-02 [2023-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2).
- . web.archive.org. 2019-01-22 [2024-01-02].
- Tambini, Joe. . Express.co.uk. 2017-07-07 [2024-01-02] (英语).
- (PDF). web.archive.org. 2017-05-17 [2024-01-02].
- . web.archive.org. 2014-02-11 [2024-01-02].
- . web.archive.org. 2013-11-20 [2024-01-02].
- , [2024-01-02] (中文(中国大陆))
- . EUobserver. 2010-03-19 [2019-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1) (英语).
The permanent president of the EU Council, former Belgian premier Herman Van Rompuy, also represents the bloc abroad in foreign policy and security matters...in other areas, such as climate change, President Barroso will speak on behalf of the 27-member club.
- . [2023-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1).
- .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14 October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9).
- . www.imf.org. [2022-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4).
- .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October 2018 [2 April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30). (2016 GDP and GDP PPP numbers for Germany are IMF staff estimates.)
- .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April 2017 [10 Octo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30). (2016 GDP and GDP PPP numbers for Belgium, Croatia, the Czech Republic, Denmark, Germany, Luxembourg, Slovakia, Slovenia, and Sweden are IMF staff estimates.)
- . IMF. 2015 [14 Octo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8).
- . web.archive.org. 2016-07-03 [2024-01-02].
- . www.g20.org. [2024-01-02] (巴西葡萄牙语).
- . G20 Insights. [2022-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2) (德语).
- . G20 Foundation. [2022-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1).
- . The Globe and Mail. 2010-06-18 [2024-01-02] (加拿大英语).
- Liao, Rebecca. . Foreign Affairs. 2016-09-14. ISSN 0015-7120 (美国英语).
- . web.archive.org. 2017-07-06 [2024-01-02].
- tagesschau.de. . tagesschau.de. [2024-01-02] (德语).
- Carrington, Damian; editor, Damian Carrington Environment. . The Guardian. 2021-07-20 [2024-01-02]. ISSN 0261-3077 (英国英语).
- . UNEP. 2023-07-28 [2024-01-02] (英语).
- (PDF). web.archive.org. [2024-01-02].
- . web.archive.org. 2011-01-01 [2024-01-02].
- . web.archive.org. 2011-01-01 [2024-01-02].
- (PDF). web.archive.org. [2024-01-02].
- . web.archive.org. 2010-07-28 [2024-01-02].
- . web.archive.org. 2009-02-05 [2024-01-02].
- (PDF). web.archive.org. [2024-01-02].
- Chernenkoff, Kelly. . Fox News. 2015-03-26 [2024-01-02] (美国英语).
- . Der Spiegel. 2010-06-22 [2024-01-02]. ISSN 2195-1349 (英语).
- . www.norway.org. [2024-01-02].
- Nina. . Norway's News in English — www.newsinenglish.no. 2017-07-07 [2024-01-02] (美国英语).
- . dziennik.pl. 2010-02-03 [2024-01-02] (波兰语).
- Ferguson, Tim. . Forbes. [2024-01-02] (英语).
- Bosco, David. . Foreign Policy. 2024-01-12 [2024-01-02] (美国英语).
- Sobczyk, Marcin. . Wall Street Journal. 2010-02-03 [2024-01-02]. ISSN 0099-9660 (美国英语).
- . World Bank. [2024-01-02] (英语).
- . polskieradio24.pl. [2024-01-02] (波兰语).
- . web.archive.org. 2017-03-17 [2024-01-02].
- . Rzeczpospolita. [2024-01-02] (波兰语).
- . www.mfa.gov.sg. [2024-01-02] (英语).
- . www.mfa.gov.sg. [2024-01-02] (英语).
- . [2024-01-02] (美国英语).
- (PDF). web.archive.org. [2024-01-02].
- . web.archive.org. 2013-07-29 [2024-01-02].
- . The Independent. 2022-03-25 [2024-01-02] (英语).
- . BBC News. 2022-11-15 [2024-01-02] (英国英语).
- . NBC News. 2022-03-24 [2024-01-02] (英语).
- 書籍
- Cooper, Andrew F. . Global Policy. 2011-05, 2 (2) [2022-11-20]. ISSN 1758-5899. doi:10.1111/j.1758-5899.2011.00081.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0) (英语).
- Nicolas J. Firzli. (PDF). Revue Analyse Financière. 2017, 64 (3): 15–18 [2018-02-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8-02).
- Gilpin, Robert. . 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1. ISBN 978-0-691-08676-7.
- Markwell, Donal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10-01 [2022-11-20]. ISBN 978-0-19-829236-4. doi:10.1093/acprof:oso/9780198292364.001.0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0).
- Wade, R. . 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9-07-01, 33 (4) [2022-11-20]. ISSN 0309-166X. doi:10.1093/cje/bep03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5) (英语).
- Ngaire Woods. . Cornell Studies in Money. Ithaca, 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06. ISBN 978-0-8014-4424-1. JSTOR 10.7591/j.ctt1ffjpgn.
- Jan Wouters; Van Kerckhoven, Sven. (PDF). George Washington International Law Review. 2011, 43 (2): 345–374 [2018-02-20]. ISSN 1534-997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8-12).
相關文獻
- Haas, Peter M. .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1992, 46 (1). ISSN 0020-8183. JSTOR 2706951. doi:10.1017/S0020818300001442 (英语).
- Hajnal, Peter I. . Global Finance Series. Aldershot, England: Ashgate Publishing. 2007. ISBN 978-0-7546-4550-4.
- John J. Kirton. . Global Finance Series. Abingdon, England: Routledge. 2013. ISBN 978-1-4094-2829-9.
- Reinalda, Bob; Verbeek, Bertjan (编). . Routledge/ECPR Studies in European Political Science 5. London: Routledge. 1998. ISBN 978-0-415-16486-3.
- Samans, Richard; Uzan, Marc; Lopez-Claros, Augusto (编). . Basingstoke, England: Palgrave Macmillan. 2007. ISBN 978-0-230-52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