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氧化二钒
五氧化二钒,IUPAC名称为氧化钒(V),是钒(V)的氧化物,化学式为V2O5。它是一种有毒的橙黄色固体,微溶于水,加热时失去氧而分解。可作化学工业中的催化剂,最重要的是对硫酸工业中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一步的催化。
五氧化二钒 | |
---|---|
![]() | |
![]() | |
IUPAC名 Vanadium(V) oxide | |
别名 | 氧化钒(V) |
识别 | |
CAS号 | 1314-62-1 ![]() |
PubChem | 14814 |
ChemSpider | 14130 |
SMILES |
|
InChI |
|
InChIKey | GNTDGMZSJNCJKK-HHIHJEONAP |
UN编号 | 2862 |
EINECS | 215-239-8 |
ChEBI | 30045 |
RTECS | YW2450000 |
KEGG | C19308 |
性质 | |
化学式 | V2O5 |
181.88 g·mol⁻¹ | |
外观 | 橙黄色固体 |
密度 | 3.357 g/cm3 (固) |
熔点 | 690 °C (963 K) |
沸点 | 1750 °C (2020 K) |
溶解性(水) | 0.07 g/100 mL (20 °C) |
危险性 | |
欧盟危险性符号![]() | |
警示术语 | R:R20, R22, R23, R37, R48, R51, R53 |
安全术语 | S:S36, S37, S38, S45, S61 |
相关物质 | |
其他阴离子 | 三氯氧化钒 |
其他阳离子 | 五氧化二铌 二氧化钛、三氧化铬 |
相关钒化合物 | 二氧化钒、五氟化钒 |
附加数据页 | |
结构和属性 | 折射率、介電係數等 |
热力学数据 | 相變数据、固、液、气性质 |
光谱数据 | UV-Vis、IR、NMR、MS等 |
若非注明,所有数据均出自标准状态(25 ℃,100 kPa)下。 |
五氧化二钒中的钒(+5)为最高氧化态,具有两性和氧化性。
化学性质
酸碱反应
五氧化二钒具有两性,可溶于碱生成多聚钒酸盐,[1]也可溶于非还原性酸生成淡黄色含VO2+的溶液:
- V2O5 + 2 HNO3 → 2 VO2(NO3) + H2O
与碱如氢氧化钠反应,碱过量时产物为无色的钒酸钠(Na3VO4),酸度升高时,颜色逐渐由无色变为橙色再到红色。pH处于9-13时的微粒主要是HVO42−、V2O74−,低于9时变为V4O124−、HV10O285−。pH为2时沉淀出棕色的五氧化二钒水合物。
五氧化二钒与亚硫酰氯反应得到三氯氧钒:
制备
首先用碳酸钠处理含钒矿物生成偏钒酸钠,而后用硫酸控制pH为2-3,沉淀,加热至690°C熔化便可得到粗五氧化二钒。
金属钒与过量氧气反应的主要产物是五氧化二钒,但常常含有钒的其他低价氧化物杂质。实验室中,可用偏钒酸铵在200°C时的分解反应制备五氧化二钒:
应用
五氧化二钒最重要的应用,是在接触法制硫酸时,作二氧化硫氧化为三氧化硫的催化剂。三氧化硫进一步与硫酸反应可以得到焦硫酸,而一個焦硫酸可加水形成兩個硫酸。
- 2 SO2 + O2 ⇌ 2 SO3
一般催化反应于400-620°C时发生。低于此温度时,五氧化二钒无法发挥出催化活性;高于此温度时,五氧化二钒则分解。反应的催化机理如下,经由低价的二氧化钒中间产物:
- SO2 + V2O5(s) → SO3(g) + 2 VO2(s)
- 2 VO2(s) +1/2 O2(g) → V2O5
生物活性
五氧化二钒对人体的急性毒性非常小,LD50 约为 470 毫克/千克。吸入粉尘的危害更大,14 天暴露的 LD50 范围为 4-11 毫克/千克。[2]钒酸盐 (VO3−
4 )是由 V2O5 在高 pH 下水解形成的,似乎可以抑制处理磷酸盐 (PO43−) 的酶。然而,其作用方式仍不清楚。
参见
- 五氧化二钒性质表
参考资料
- N. N. Greenwood, A. Earnshaw, Chemistry of the Elements, 2nd ed., Butterworth-Heinemann, Oxford, UK, 1997.
- Bauer, Günter; Güther, Volker; Hess, Hans; Otto, Andreas; Roidl, Oskar; Roller, Heinz; Sattelberger, Siegfried. . . 2000. ISBN 3-527-30673-0. doi:10.1002/14356007.a27_367.
相关阅读
- Brauer, G. . Brauer, G. (编). . NY: Academic Press. 1963.
- Haynes, William M. (编). 97th. CRC Press. 2016. ISBN 978-1-4987-5429-3.
- , (PDF), IARC Monographs on the Evaluation of Carcinogenic Risks to Humans 86, Lyon, France: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227–92, 2006, ISBN 92-832-1286-X.
- Vaidhyanathan, B.; Balaji, K.; Rao, K. J., , Chem. Mater., 1998, 10 (11): 3400–4, doi:10.1021/cm980092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