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

食人,特指人類之間的同類相食。人食人的動機有很多種,包括充當糧食、基於某種宗教儀式理由、當地文化許可的族群人食人,喪葬儀式、遭遇災難、戰爭飢荒等極端情況下為求生被迫的人食人、為了醫療為目的食用人體部位器官或血液、仇恨或是精神異常者所為的人食人等。

漢斯·史達頓對在巴西進行的人食人行為的描繪,1557年。

食人行為一度出現在許多人類社會之中,但在現代變得相對罕見。[1]

根據考古證據,科學家推論尼安德塔人群體內部[2],以及與智人之間[3],可能存在食人行為。

理由與類型

充當糧食

含有豐富脂肪的女性乳房,在許多案例中被視為補充脂肪的珍貴來源。兒童的身體也因類似原因,受有此類需求者的偏好。[4] 在現代之前,許多澳洲原住民家庭因常態性的糧食不足,經常殺害食用非常幼年的子女。[5][6][7]剛果盆地部分地區,人們一度盛行殺害並食用被俘虜以及被當作奴隸的兒童。[4]

文獻顯示蒙古帝國軍隊有成員不僅是為了營養需求,更出於對人肉味道的偏好,以及折磨被征服者的動機(水煮或烘烤被俘者,經常是兒童或成年女性)。[8][4]

在女王诉达德利与斯蒂芬斯案中,遇难的四名船员中的两人为了生存而杀死并食用另一个人,获救后先是被英国政府依谋杀罪起诉并判死刑,但最终因为民意和人道立场,获得特赦改判监禁。

習俗

新幾內亞島等地的習俗[9][10],如法雷人的喪葬習俗。

醫療保健需求

在近代早期的歐洲,為醫療目的食用人體部位和血液變得流行起來;這類風氣在17世紀達到頂峰,在某些情況下一直持續到19世紀下半。[11]。有些人為了治病等保健需求,食用死去胎兒的身體或胎兒之有關產物(如紫河車[12]

歐洲醫學认为木乃伊粉是許多疾病的特效藥。因为埃及的木乃伊供不应求,于是假木乃伊的生意也火热了起来。盗尸者和不道德的商人开始将新鲜尸体、处决犯的尸体、奴隶和其他人的尸体做成“木乃伊”。[13][14][15]

在18世紀的法國,人類的脂肪是頗受歡迎的藥物,常用來治療風濕病等各種疾病。 歐洲醫生用人的骨髓、人腦、人頭顱骨、骨灰等材料炮製的藥方來治療頭痛和癲癇;英王查理二世是採用顱骨入藥的愛好者,甚至擁有自己的名牌藥物「國王滴劑 King's Drops」。[16]

文化常態

人類學對不同文明在不同時代的食人的習俗是否常見有爭議。許多冒險家可能刻意誇大,或是僅聽聞其他部落的轉述,便宣稱某些傳統文化有食人的習俗,但人類學實際考證後發現許多食人的宣稱都無法證實,或只發生於特殊情況。

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法雷人過去有食用過世親人遺體的習俗,而這在1950年代導致了库鲁病這種普里昂蛋白引發的海綿狀腦病在法雷人社群中傳播。直到此項習俗中止後库鲁病才逐漸消失。

墨西哥的阿茲特克帝國有把祭神後的死者食用的風俗(而巴西的圖皮南巴人也有食戰敗者的風俗)。

在太平洋周邊,所羅門群島[4]斐濟[4][17]庫克群島[18]、紐西蘭的毛利人族群[4][19]馬克薩斯群島[20]等,有許多相關文獻和考古紀錄。

特殊情況

历史上多次出现因战乱饥荒而出现的“人相食”事件。近代最著名的是1846年到1847年間,在美國發生的唐納大隊事件。

中國

北京猿人头盖骨被部分考古学家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人吃人。中國正史記載,中國歷史上發生多次食人事件,飢荒狀態的食人現象很難避免,但衣食無虞者仍然食人的紀錄也罄竹難書;另外一些被凌遲處死的人,也有民衆吃被處決者的肉的狀況,例如崇禎二年(1629年),殺袁崇煥。張岱《石匱書後集》:“(袁崇煥)遂於鎮撫司綁發西市,寸寸臠割之。割肉一塊,京師百姓從劊子手爭取生啖之。劊子亂撲,百姓以錢爭買其肉,頃刻立荊開腔出其腸胃,百姓群起搶之,得其一節者,和燒酒生嚙,血流齒頰間,猶唾地罵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盡,止剩一首,傳視九邊。”,“时百姓怨恨,争啖其肉,皮骨已尽,心肺之间犹叫声不绝,半日而止,所谓活剐者也……百姓将银一钱,买肉一块,如手指大,噉之。食时必骂一声,须臾崇焕肉悉卖尽。”(计六奇:《明季北略》卷五)。北宋末时吃的男子称为「饶把火」,妇人少艾者称为「不羡羊」,小儿呼为「和骨烂」,又都统呼为“两脚羊”。到了明末清初,由於戰亂原因再加上中國多地時常出現饑荒與水災氾濫。因此在當時多有人吃人,由於饑荒導致了多人死亡。因此人吃人在當時並不少見,而當時亦把宰殺的人肉稱之為“菜人”。而在明末清初“嶺南三大家”之一的屈大均所創作的《菜人哀》便可得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8至1960年上半年,在毛澤東领导下的大跃进运动中,因政策错误而导致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饥荒,史称三年大饥荒。部分饥饿的民众被迫食人,信阳事件便是其中一例。文化大革命期間亦發生過廣西文革屠殺等涉及人吃人的事件,且當時並非饑荒狀態,不同的來源紀錄發生了數百起規模不一的食人事件,大部分是出於對所謂「階級敵人」的仇恨,但有時也出於健康問題及迷信偏方[21][22]

二战

二战中有很多人相食的事,在苏芬战线继续战争就发现了苏联士兵食人并有人皮照片留下。[23]列寧格勒圍城戰中,从41年冬天,吃光了老鼠之后开始有食人的报告。城里的警察局还组织了特殊分队缉拿食人犯。[24][25]

1941-1942年的8个月中有280万苏联战俘死去。[26]据USHMM纪录,1941的冬季「饥饿和疾病造成的死亡规模无法想象」[27]。战俘中也发生了很多食人的现象。[28]

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时也发现一些德国士兵在饥饿中食人。[29]这次战役中有十万德国军人被俘,他们全都被送到西伯利亚中亚战俘营,在慢性折磨下由于食物不足,很多人开始食人。只有不到五千名战俘活到了战后。[30]

太平洋戰爭中的日本兵也食人肉,有的是从活人身上割肉,据一名印度战俘Hatam Ali证言,在新几内亚:「日本人开始挑选战俘,每天有一人被带去杀死吃肉,共有一百人被吃掉了。我们剩下的人被带到50英里(80外的地方,又因为生病死了十人。之后日本人又开始食人,这次被挑上的人是活着割肉,然后扔到沟裡等死。」[31]

另一例有名的事件发生在1945年的父岛,這次情況非常詭異,立花芳夫中将在糧食充足的情況下,命人杀死五名被俘的美国軍機的机员,並由遺體上取出一些肉,煮成壽喜燒烤肉,其目的可能是洩憤或鼓舞士氣。日本投降后30名日本军人被控以殺害戰俘及擾亂屍體罪,立花芳夫为首的五人被判有罪处以绞刑[32]

1944年,北海道發生遭難的日本陸軍徵用船船長吃掉死亡船員遺体的事件,史稱「光苔事件」。[33]

现代

从1990年代开始的朝鲜饥荒中出现了大量食人报道[34][35]。据报道金正日还在1996年下达了专门的打击食人现象的命令。[36]1997年7月9日,朝鲜非法越境人员李永吉、金京哲越境进入中国,13日凌晨2时许,2人发生口角,李用盗窃来的斧子和修鞋用的刀将金杀死,并肢解其尸体。将躯干装在一白色塑料纺织袋中藏到树林中的一深水渠内,以备充饥。内脏及部分尸肉用火烧熟后在几天内吃掉。[37]1998年有中国游客的证词表明存在食人。[38][39]2006年报道说朝鲜有三个男人因贩卖人肉被处决。[40]2013年又有新食人报道传出,包括一个男人因吃他两个孩子被处决。[41][42][43]关于食人的范围的说法则不统一,逃亡者说面积非常大[44],但芭芭拉·德米克在她的书《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中认为并非如此。[45]

流行文化

民間故事、傳說、神話

  • 糖果屋
  • 《杜松樹》
  • 拉米亞
  • 芭芭雅嘎
  • 希臘神話許多故事涉及吃人,特別是吃近親,如克洛諾斯、坦塔洛斯等的故事。
  • 《水滸傳》中孫二娘的故事。
  • 《隋煬帝艷史》中對麻叔謀的有關描述。[46]

電影

參見

  • 分類:食人者
  • 同类相食
  • 庫魯病:生食(新鮮)屍體所致致命疾病
  • 醢刑:把活人或屍體剁碎的古代刑罰
  • 烹刑
  • 吞食性愛好
  • 食糞
  • 飲尿
  • 文化相對論

參考文獻

  1. . New Scientist. [2024-05-27] (美国英语).
  2. Rougier, Hélène; Crevecoeur, Isabelle; Beauval, Cédric; Posth, Cosimo; Flas, Damien; Wißing, Christoph; Furtwängler, Anja; Germonpré, Mietje; Gómez-Olivencia, Asier; Semal, Patrick; van der Plicht, Johannes. . Scientific Reports. 2016-07-06, 6. ISSN 2045-2322. PMC 4933918可免费查阅. PMID 27381450. doi:10.1038/srep29005.
  3. McKie, Robin; editor, science. . The Observer. 2009-05-16 [2024-05-27]. ISSN 0029-7712 (英国英语).
  4. Siefkes, Christian. . Berghahn Books. 2022-09-01. ISBN 978-1-80073-613-9. doi:10.3167/9781800736139.
  5. . gutenberg.net.au. [2024-05-27].
  6. Róheim, Géza. . Harper & Row. 1976. ISBN 978-0-06-131906-8 (英语).
  7. Boston Public Library, Carl; Anderson, Rasmus Björn. . New York, C. Scribner's sons. 1889.
  8. . zh.wikisource.org. [2024-05-28] (中文(繁體)).
  9. Magazine, Smithsonian; Raffaele, Paul. . Smithsonian Magazine. [2024-05-27] (英语).
  10. . NZ Herald. 2024-05-28 [2024-05-27] (en-NZ).
  11. Sugg, Richard. . Routledge. 2011. ISBN 978-0-415-67417-1 (英语).
  12. Korn, Daniel; Radice, Mark; Hawes, Charlie (2001). Cannibal: The History of the People-Eaters. London: Channel 4 Books. p. 90.
  13. . www.linkingbooks.com.tw. [2024-06-12].
  14. . 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網. [2024-06-12].
  15. . 腾讯新闻. 国家地理中文网. [2024-06-12].
  16. . 上報. [2024-06-12].
  17. Sanday, Peggy Reeves.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07-25. ISBN 978-0-521-31114-4 (英语).
  18. Crocombe, Ron; Crocombe, Marjorie (1968). The Works of Ta'unga. Canberra: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 p. 90.
  19. Moon, Paul. . Penguin Random House New Zealand Limited. 2008-08-04. ISBN 978-1-74228-705-8 (英语).
  20. Rubinstein, W. D. . Pearson Longman. 2004. ISBN 978-0-582-50601-5 (英语).
  21. 宋永毅. (PDF). 香港中文大学.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1-2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2. Sutton, Donald S. . Comparative Studies in Society and History. 1995, 37 (1): 136–172 [2019-11-30]. ISSN 0010-417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3. . Dont look behind you. [2020-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4. . It.stlawu.edu. [2009-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0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5. . History.com. [2009-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1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6. Daniel Goldhagen, Hitler's Willing Executioners (p. 290) – "2.8 million young, healthy Soviet POWs" killed by the Germans, "mainly by starvation ... in less than eight months" of 1941–42, before "the decimation of Soviet POWs ... was stopped" and the Germans "began to use them as laborers".
  27. . USHMM. [2014-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4)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8. Crowe, David M. . Routledge. 2013-09-13: 87 [2020-03-10]. ISBN 978-1-317-986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3) (英语).
  29. Petrinovich, Lewis F. illustrated. Aldine Transaction. 2000: 194. ISBN 978-0-202-02048-8.
  30. Beevor, Antony. Stalingrad: The Fateful Siege. Penguin Books, 1999.
  31. Lord Russell of Liverpool (Edward Russell), The Knights of Bushido, a short history of Japanese War Crimes, Greenhill Books, 2002, p.121
  32. Welch, JM. . (PDF) 1. 2002-04 [2007-12-0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11-03). |journal=被忽略 (帮助); |issue=被忽略 (帮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33. . www.kensatsu.go.jp. [2019-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34. . Reuters. 1997-04-28.
  35. . Minnesota Daily. 1998-04-16 [2014-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36. Bong Lee. . Algora Publishing. 2003: 249. ISBN 0875862187.
  37. . [2015-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38. . The Times. 1998-04-13: 13.
  39. . Weekly World News. 1997-07-22: 9.
  40. . The Telegraph. 2012-05-11 [2014-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41. . The Independent. 2013-01-28 [2014-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1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42. . Times of India. 2013-01-29 [2014-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3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43. . New York Daily News. 2013-01-29 [2014-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44. Jasper Becker.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29. ISBN 0198038100.
  45. . Washington Post. 2013-02-05 [2014-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46. . ctext.org. [2024-05-27]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