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状况
物种的保护状况(英文:conservation status)是政府或非政府機構、相關組織等賦予它們的保護級別,以及牠們所受到的保護措施、保護力度等,可反映出物種當前的生存繁衍情況。很多因素都會影响物种的保护状况,不僅僅是單純的活體数量,還包括整个种群的繁殖率、饲养成功率和潛在的威胁等等。
《IUCN 紅色名錄》物種瀕危等級 | |
---|---|
灭绝 | |
絕滅(EX) 野外絕滅(EW) | 維基分類 維基分類 |
受威脅 | |
极危(CR) 濒危(EN) 易危(VU) | 維基分類 維基分類 維基分類 |
低危(LR) | |
依賴保育(CD) 近危(NT) 无危(LC) | 維基分類 維基分類 維基分類 |
其他 | |
數據缺乏(DD) 未予評估(NE) | 維基分類 |
注:“低危”和“依賴保育”為1994年啟用的2.3版名錄中的等級,在2001年啟用的3.1版名錄中被取消。 | |
世界上最知名、最具影响力的物种保护状况报告是《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其中包括生存受到威脅或据信灭绝於公元1500年以後的物种,此外許多國家还制定了專門的物種保護狀況名錄。
IUCN 评级标准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依据物种的生存现状,将物种评估为以下等级:[1][2]
低危
受威胁
- 极危(Critically Endangered,CR):野生种群即将面临绝灭的机率非常高,例如:櫻花鉤吻鮭。
灭绝
- 野外灭绝(Extinct in the Wild,EW):只生活在栽培、圈养条件下或者只作为自然化种群(或种群)生活在远离其过去的栖息地时,即认为该物种属于野外灭绝,例如:彎角劍羚。
其他
- 数据缺乏(Data Deficient,DD):当一个物种的已知信息不足以对其生存现状进行正确评估时,即认为该物种属于数据缺乏,例如:虎鯨。
另請參閱
-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 《生物多樣性公約》
- 《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
- 《國際植物保護公約》
- 《全球植物保护战略》
-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 生物多样性丧失
- 生物多樣性行動計畫
- 生物多样性指标伙伴关系
- 2010年生物多样性目标
- 拉撒路物種
- 已灭绝动物列表
- 地球生命力指数
- 红色名录指数
- 再引入
- Wikipedia:保护状况
参考文献
- Categories and Criteri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5-09-18].
- IUCN. (2012) IUCN Red List Categories and Criteria: Version 3.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nd edition. Gland, Switzerland and Cambridge, UK. ISBN 978283171435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