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
在心理學中,決策(英語:)是一種認知過程,經過這個過程之後,個人可以在各种選擇方案中,根據個人信念或是綜合各項因素的推理,決定出行動,或是決定出個人要向外表達的意見。每个决策过程都会以产生最终决定、选取最终选择为目标[1]。而这些选择的形式可以是一种行动或选取的意见。
神经心理学 |
---|
心理学 |
---|
|
|
决策者做决定之前,往往面临不同的方案和选择、以及有关其决定后果的某种程度上的不确定性;决策者需要对各种选择的利弊、风险做出权衡,以期达到最优的决策结果。
決策可被定義為在數個方案中做選擇的心理過程(亦稱為認知過程)。每個決策過程最後都會得到一個決擇,此決擇可以是一個行為,也可以是一個意見。
如何決策
不同觀點對人類決策行為有不同的解釋。心理觀點,個人的決策來自於個人的需求、喜好和感觀。認知行為觀點,決策過程被視為與周遭整體環境的互動結果。
找出問題(或機會)
這個問題是急迫的,或是不重要的?這個「問題」其實是其他潛藏問題的徵狀,或是導致真正問題的根源?這個問題是特例(自成一格的)或是通例(一整群類似相關問題的其中一個)?司馬賀:「『做決定』這項任務,和『加以執行』這項任務一樣,普遍存在於整個行政組織之中—事實上, 『做決定』與『加以執行』這兩項任務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 」
蒐集論據
架構出一個決策- 把問題精確地找出來後,行政人員接著要架構出他們的回應。必須特別注意所謂的的決策上限與下限。決策上限是指長期存在的限制,會決定行政人員可以做到什麼地步。決策下限是指要解決一個問題時,最少需要發生的條件。相似概念:決策的限制性(策略性)因素如果管理者能夠發現策略性因素—能夠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用正確的量,以正確的形式來運作—那麼決策不但會變得比較簡單,也會變得更經濟划算。
- 允許的限制(是否合法?其他人是否能接受?)
- 可得資源的限制
- 可用時間的限制
- 先前承諾的限制
- 可用資訊的限制
做出決策
決策者應該做好準備開始對這些不同的選擇方案加以評估。
- 成本效益分析
- 多目標模式
- 決策分析
- 系統分析
- 具名團體法
決策的執行與評估
方案評估:
- 界定出此方案的目的
- 方案通常有多重目的:只對其中一個目的加以評估,就是只做片面的評估。
- 公共政策的許多領域都缺乏一貫的標準(或基準),以來藉此確立目的。
- 方案不僅是朝向官方的目標前進
- 將目的轉化成可以測量的目的達成指標
- 便利性
- 時間
- 舒適性
- 安全性
- 成本
- 環境品質
- 蒐集這些指標的資料給那些與這個方案有關的人,以及與這個方案無關的人(也就是控制組)
- 用目的指標去比較參與方案者與控制組的資料[2]
參見
- 共識決策法
- 決策論
参考文献
- James Reason. . Ashgate. 1990. ISBN 1840141042.
- 行政學-公部門之管理第六章。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