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罚

刑罰英語:)是對觸犯法律行為之惩罚,刑罰的目的主要有應報理論、一般預防理論和特殊預防理論。簡而言之,阻隔或監控、嚇阻再犯及嚇阻欲仿傚者和其他相似行為者與撫慰、補償受損者及其相關人事物。

大陸法系刑法
三階層論
-構成要件該當性-

行为(作为 · 不作为)
結果
主觀要件(故意 · 過失 · 意圖)
構成要件錯誤 · 不能犯

未遂 · 既遂 · 中止 · 预备
继续犯 · 狀態犯

-違法性-

阻卻違法事由
正當防衛 · 緊急避難 · 自救行為)

-罪責(有責性)-

心神喪失 · 精神耗弱
原因自由行為 · 責任能力
期待可能性
假想防卫
法律認識錯誤 · 許可認識錯誤

參與論
正犯(間接正犯 · 共同正犯 ·
共謀共同正犯
共犯(教唆犯 · 幫助犯)
罪數論
-想像競合-

吸收原則

實質競合

数罪并罚 · 连续犯
加重原則 · 累加原則

-法條競合-

特別法原則 · 輔助性原則 · 吸收犯
牵连犯

刑罰論
法定刑

死刑

無期徒刑 · 死刑缓期执行
有期徒刑 · 拘役
沒收 · 從刑
罰金 · 科料(小额刑罚)

褫奪公權 · 剥夺政治权利

-處斷刑-

自首 · 累犯

-宣告刑-

自由裁量權

-執行刑-

数罪并罚
易科罰金 · 缓刑
假釋 · 减刑

保安處分
保護管束 · 驅逐出境 · 终身禁业
法律原則
罪刑法定原則 · 罪責原則
正當法律程序 · 比例原則
信賴保護原則 · 平等原則
刑事訴訟 · 刑事政策
其他學說
四要件論
犯罪主體

責任能力
刑事責任年齡 · 精神障碍

犯罪客體

法益
阻卻違法事由
正當防衛 · 緊急避難

犯罪的主觀方面

故意 · 過失
目的

-犯罪的客觀方面-

危害行為(作为 · 不作为)
危害結果
未遂 · 既遂 · 中止 · 预备

二階層論

藥物治療基因改造基因治療)、晶片控制、高精準度測謊技術與儀器等等方法合乎成本效益、高效率、效能,具有準確性、穩定性、方便性、安全性,而且對社會、自然環境不會有太大的負面影響之前,只能以教育、傳播、心理治療、刑罰、儘可能不疏失錯誤的偵察和調查系統(包括偵防科技、鑑識科技與體系、制度和監控記錄設備的佈置)等其他方式來預防、矯治直接或間接影響大眾權益的行為。如果能使違法者戒過從善,變成更有能力、意願有益社會及補償受害相關者的人,更能提升社會效益、減少損失,但為了嚇阻他人再犯,仍必須有需求剝奪或給予不欲之事物的處罰(使不得或減少獲得所需、使失去或增加損失所需、增加或給予其不欲)。對於愈有高僥倖心態或自大妄為的犯行者,愈不能疏漏任何一次其各程度的犯行,皆要以相反於其需求模式的方式處罰。

刑罰的種類

刑罰的手段

  • 生命刑:死刑
  • 自由刑:監禁,又稱徒刑,包括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終身監禁)、拘役、出境管制、住所限制(不得搬遷)、勞動
    • 日本以及南韓有懲役(坐牢加罰役,分終身監禁的無期懲役、有期徒刑的有期懲役)、禁錮(坐牢,分終身監禁的無期禁錮、有期徒刑的有期禁錮)、刑罰及行政罰的拘留(短期坐牢)。
  • 財產刑:罰金罰款沒收财产
    • 日本以及大韓民國有科料,是比罰金小額的財產刑。

刑罰的性質

  • 主刑
    • 中華民國:死刑、無期徒刑、有期徒刑(2月以上15年以下。遇有加減時,可減至2月未滿,或加至20年)、拘役(1日以上,60日未滿。遇有加重時,可加至120日)、罰金(新臺幣1000元以上,以百元計算之)、緩刑[1]
    • 中华人民共和国: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 澳門:徒刑、罰金(澳門刑法典第三十九條規定不得設死刑,亦不得設永久性、無限期或期間不確定之剝奪自由之刑罰或保安處分)。
    • 日本:死刑、懲役、禁錮、罰金、拘留、科料。
  • 從刑(中華民國):褫奪公權。
  • 附加刑
    • 中华人民共和国: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可以独立适用)。
    • 澳門:執行公共職務之禁止執行公共職務之中止
    • 日本:没收。

参考文献

  1. 中華民國刑法第74條第5項“緩刑之效力不及於從刑與保安處分之宣告。”

各地刑罰

  • 中華民國: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香港:
  • 澳門:
  • 新加坡:
  • 日本:
  • 大韓民國: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祥刑典·祥刑總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