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逃杀游戏

大逃杀游戏英語:)是一种电子游戏类型,它融合了生存游戏的探索和收集元素以及淘汰至最后一人的玩法[1][2]。英文和中文名稱皆來自1999年的同名日本小說《大逃殺》與其後的電影《大逃殺》系列,遊戲性也是自該作品得到啟發[3],为传统多人混战的電子遊戲化形式。通常在这种游戏中,大量无装备的玩家个体或小型团队会被放在一个大的环境中。玩家必须收集武器、盔甲和工具来追捕其他玩家,同时避免被杀害。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图的安全区域会缩小,安全区以外的玩家会受到伤害或死亡,这迫使玩家进入较小的区域并相互遭遇。 最後一个存活的玩家或队伍获得胜利。

堡垒之夜“毒圈”示意图

历史

最早有以小說和电影《大逃殺》元素为基础制作的网页版大逃杀游戏《BR大逃杀》,并从该版本衍生出多个不同版本,其中最广为人知的版本可能是《ACFUN大逃杀》。然而,現在人們所熟知的大逃殺類型遊戲,例如《絕地求生》等,則是有著不同的起源,他們多是出現在2012年代後,這是因為隨著電腦硬體的提升,歐美開放世界類型的遊戲也跟著增加,這些遊戲可以基於沙盒與模組進行修改,逐漸出現了由玩家自定的大逃殺類型模組,並從這個流行中所衍生而來的作品。

例如2012年,电影《饥饿游戏》上映后,在游戏《》中进行“大逃杀”玩法模式的视频在YouTube中流行。随后,在生存游戏DayZ[4]》中也发布了“大逃杀”模式的游戏模组。

游戏中玩家生活在一个危险重重的沙盒中,必须相互争斗或者并肩战斗,以获取基本必需品。这种牺牲游戏开放性,专注于玩家之间的敌对互动,以确定最终赢家的游戏模组借此发展起来。比如布莱登·格里尼(Brendan Greene,网名“Playerunknown”)开发的《武装突袭2》和《武裝突襲3》中的大逃杀模式[2]。后来他作为《H1Z1:杀戮之王》的顾问,继续将这种风格带到游戏中。在这之後,格里尼成为蓝洞公司(Bluehole, Inc)的创意开发人员,开发一款大逃杀类型的独立游戏:《絕地求生》。虽然《絕地求生》并不是第一款大逃杀游戏,但其在2017年3月发布早期版本后引起了业界极大关注,在4个月内获得了超过600万的销量[5],被认为是该类型游戏的典型[6]

游戲規則

大型多人射击游戏的大逃杀规则沿袭《DayZ》“大逃杀”模组、《H1Z1:杀戮之王》以及《絕地求生》的游戏玩法,随着2016年《H1Z1:杀戮之王》、2017年《绝地求生》的流行,其规则迅速普及,成为大逃杀游戏的典型规则,故别称“吃鸡”模式。

典型规则

  • 安全区:常称为“毒圈”,游戏在不同时段随机设置安全区,安全区外的玩家生命值会以一定速度削减。安全区会分几回在特定倒计时后缩小至新范围,愈到后期区外生命值惩罚会越重。此機制用於逼迫玩家進入小區域互相戰鬥,而不是一直躲在某處。
  • 死鬥:玩家个体或队伍需要与其他玩家相互战斗,其生命值如果在战斗中耗尽则会倒地或死亡,死亡后一般不能够重生,如果无存活队友则会退出该局游戏。最后存活的玩家个体或队伍为胜。
  • 开放世界:游戏设置的虚拟世界地图一般都比较宽广,并分为多个建筑密集、物资丰富的“城区”和建筑稀少、物资较少或无物资的广大“野区”。
  • 空降选点:所有玩家都通过一部特定轨迹的飞行器空降至地图各处。
  • 物资收集:类生存游戏规则,玩家个体或队伍在游戏开始时不会携带任何装备,需要收集散落在地图各处随机分布的武器、武器配件、装备或物资进行战斗或补给。

额外机制

  • 随机致命区:地图会随机出现限时的轰炸区或毒气区等区域使玩家死亡。如《H1Z1:杀戮之王》和《絕地求生》。
  • 物理破坏和建造:玩家可以破坏建筑或建造掩体。如《》、《戰地風雲5》、《荒野亂鬥》和《辐射76》。
  • 角色:玩家可以使用具有不同特色技能或被动属性的角色进行游戏,其技能常有特定的战术效果。如《Apex英雄》、《荒野亂鬥》、《无限法则》和《戰地風雲2042》等遊戲。
  • 限时重生:玩家可以在限时内由队友复活。如《Apex英雄》、《荒野亂鬥》和《》《使命召唤:Mobile》。
  • 載具:玩家可在地圖中尋獲到載具,來取得移動上的優勢。如《戰地風雲5》、《絕地求生》等遊戲。

参见

参考资料

  1. Saed, Sherif. . 2017-04-10 [2017-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2).
  2. Livingston, Christopher. . 2017-02-28 [2017-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7).
  3. Greene, Brendan. . Playerunknown's Battlegrounds. 2017-02-15 [2017-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0).
  4. . [2017-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6).
  5. Hollister, Sean. . CNet. 2017-06-25 [2017-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6).
  6. Saed, Sharif. . VG247. 2017-04-10 [2017-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