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仲恺

廖仲愷1877年4月23日—1925年8月20日),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愷以字行籍贯广东省惠州府归善县鸭仔埗乡窑前村(今惠州市惠城区陈江街道幸福村),出生於美國加州三藩市[1]中國國民黨革命元勳之一,國民黨改革派人物。當孫文於1923年1月和蘇聯發表聯合聲明後,派廖仲愷与苏联進行更進一步協商,同時也送蔣介石去學習蘇聯政治軍事制度,1925年被人刺殺身亡。[2]

廖仲愷
个人资料
性别
别名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愷筆名屠富、淵實
出生(1877-04-23)1877年4月23日(光緒三年三月十日)
 美国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
逝世1925年8月20日(1925歲—08—20)(48歲)
 中國廣東省廣州市
籍贯廣東省惠州府歸善縣
国籍 中華民國
政党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配偶何香凝
儿女廖夢醒
廖承志
廖光鳳
学历
经历

生平

廖仲愷的親筆書信

1877年,廖仲愷生於美國加州三藩市旅美華工家庭。1893年回中國。1897年,與同為改革派的何香凝結婚。

畢業於香港皇仁書院後,廖仲愷留學日本,先入讀早稻田大學預科,後在日本中央大學政治經濟學科畢業。留学期间,在胡汉民堂弟胡毅生的介绍下,与孙中山结识。1905年加入同盟會,任執行部外務科負責人。1911年,辛亥革命後,任广东都督總参議。1913年6月,胡汉民提走钜款,廖为广东财政司长,各方追責[3],二次革命后,随孫中山亡命日本

1914年,廖仲愷任中華革命黨財政部副部長,之後隨孫中山反對袁世凱,並在國民黨刊物內發表文章,贊揚十月革命

1917年9月1日,孫中山等人在廣州組織中華民國軍政府,以護法為名,武力對抗北京段祺瑞政府,廖仲愷被任為軍政府代理財政總長[4]

1921年,孫中山到廣州任非常大總統,廖為財政部次長。之後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廖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会委員、財政部長、工人部長、農民部長、黃埔軍校黨代表等職务。

1924年3月12日,蔣介石奉化致函廖仲愷,坦言對“國共合作”有意見,並將此函同時抄送各常務委員,以補充其遊俄報告意見。全文如下:「欲直告于兄者,即對俄黨問題是也。對此問題,應有事實與主義之別,吾人不能應其主義之可信而乃置事實於不顧。以弟觀察,俄黨殊無誠意可言。即弟對兄言,俄人之言,只有三分可信者。亦以兄過信俄人,而不能盡掃兄之興趣也。至其對孫先生個人致崇仰之意者,非俄國共產黨,而乃國際共產黨員也。至我國黨員在俄國者,對於孫先生惟有詆毀與懷疑而已。俄黨對中國之惟一方針,乃在造成中國共產黨為其正統,決不信吾黨可與之始終合作,以望我成功者也。至其對中國之政策專在滿蒙回藏諸部皆為其蘇維埃之一,而對中國本部未始無染指之意。凡事不能自立而專求於人而能有成者,決無此理。國人程度,卑賤自居,如此而欲他人替天行道,奉如神明,天下寧有是理?彼之所謂國際主義與世界革命者,皆不外凱撒帝國主義,不過改易名稱,使入迷惑於其間而已。所謂俄與英法美日者,以弟視之,其利於本國而損害他國之心,則五十步與百步之分耳。至兄言中國代表總是倒楣,以張某作比者,乃離事實太遠,未免擬不於倫,其故在於中國人只崇拜外人,而抹殺本國人之人格。如中國共產黨員之在俄者,但罵他人為美奴、英奴與日奴,而不知其本身已完全成為一俄奴矣。吾兄如仍以弟言為不足信,而毫不省察,則將來恐亦不免墮落耳。黨中特派一人赴俄,費時半年,費金萬餘,不可為不鄭重其事,而子弟之見聞報告,毫無省察之價值。此弟當自愧信用全失,人格掃地,亦應引咎自辭也。」[5]

1925年8月20日,在设于惠州会馆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今越秀南路89号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立有纪念碑),廖剛下車即被刺客從暗處撲出暗殺,原本蔣介石認為是英國人所作為,在鮑羅廷建議下,由蔣介石、汪精衛、許崇智組成調查委員會,並發現有一犯嫌為胡漢民之堂弟胡毅生[6],其他疑犯包括朱卓文、林直勉、魏邦平、梁鸿楷。經調查後相信暗殺是國民黨右派所為,當中胡漢民被認為有重大嫌疑。[7]廖仲愷遗体暂厝广州驷马岗朱执信墓旁。

1935年,廖仲愷遗体迁葬金陵中山陵侧。廖仲恺与妻何香凝墓,現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天堡城下。

廖仲愷譯有威爾確斯(Delos Franklin Wilcox)之著作《全民政治》(Government by All The People),孫中山曾在民權主義第六講(1924年4月26日講)最後一句話提到該書。

刺殺案

李敖從刺殺廖仲愷,誰是最大獲益者分析,推斷應為蔣介石所為。當時汪精衛為黨內第一人,主要支持者即為廖仲愷,完全不可能是汪精衛;胡漢民有動機刺殺廖仲愷,但以胡漢民之精明,不可能不知道廖仲愷一死,他會成為眾矢之的。胡漢民也確實於廖仲愷死後被迫流亡,顯見廖仲愷之死對胡乃是意外。綜上所述,李敖認為蔣介石是兇手可能性最高[8]

廖的遺孀何香凝亦認為蔣介石是兇手[9]

家族

廖仲愷的夫人为同属國民黨左派何香凝。廖夢醒為廖仲愷之长女,子廖承志,幼女廖光凤,廖暉為其孫,二人皆在中共負責統戰工作。

廖仲恺去世时。左起:廖承志何香凝、廖仲愷、廖夢醒

各地纪念

  • 國民革命忠烈祠[10]
  • 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
  • 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旧称仲恺农业技术学院)
  • 惠州市仲恺中学

参考文献

引用

  1. Kurt Werner Radtke; Chengzhi Liao. .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90: 23– [4 January 2013]. ISBN 978-0-7190-2795-6.
  2.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Modern China:(1800- 1949)
  3. . 神州日報 (上海). 1913-07-01.
  4. (PDF). 軍政府公報. 1917-09-25, (5號) [2023-10-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8-15).
  5. 《蔣介石致函廖仲愷稿(1924年3月12日)》,《民國檔案》,1993年第1期。
  6. 陶涵. 《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上), p.70
  7. 郭廷以. .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86: 541– [17 January 2013]. ISBN 978-962-201-352-0.
  8. 汪榮祖、李敖合著<蔣介石評傳(上)>
  9. 張戎 <宋氏三姊妹與她們的丈夫> P146
  10. . 後備軍人網路服務臺. [2023-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5).

来源

书籍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