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客

必勝客股份有限公司英語:,簡稱:必勝客,英語:國際音標:[ˈpiːt.sə ˌhʌt])是美国著名的披萨連鎖餐廳。截至2018年12月31日,必胜客在全球拥有18,431家餐厅,是世界上最大的披萨连锁店。它是百胜餐饮集团的子公司。

必勝客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類型全資子公司
成立1958年6月15日1958-06-15
 美国堪萨斯州威奇托
 美国得克萨斯州普萊諾企業大道7100號
創辦人丹·卡尼
法蘭克·卡尼
代表人物大卫·C·诺瓦克
Scott O. Bergren
標語口號Pizza and More
Pizza Hut 必勝客 為幸福加熱
營業據點數18,431(截至2018年)
業務範圍 全世界
产业速食餐廳
產品比萨義式麵食甜品燒烤
所有權者百胜餐饮集团 编辑维基数据
員工人數160,000
母公司百事公司(1977-1997)
百勝(1997年-迄今)
网站www.pizzahut.com
www.pizzahut.com.cn中國大陸
www.pizzahut.com.tw台灣
www.pizzahut.com.hk香港
www.pizzahut.com.mo澳門
www.pizzahut.jp日本
www.pizzahut.co.kr朝鮮半島
www.pizzahut.com.my馬來西亞
www.pizzahut.com.sg新加坡

丹·卡尼和法蘭克·卡尼兩兄弟在1958年憑母親借來的600美元於美国堪萨斯州威奇托創立首間必勝客,第二年在同州首府托皮卡市建立首間特許經營的必勝客。必勝客與肯德基塔可鐘是百胜餐饮集团的三大品牌。必勝客是全球最大的比薩專賣連鎖企業之一,它的標識特點是把屋頂作為餐廳外觀顯著標誌,遍布世界各地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天接待超過400萬位顧客,烤製170多萬個比薩餅。必勝客已在營業額和餐廳數量上,迅速​​成為全球領先的比薩連鎖餐廳企業。

歷史

1967年至1999年期間使用的舊標誌,自2019年起在美國境內重新採用
必勝客餐廳

必勝客在1958年由丹·卡尼和法蘭克·卡尼成立[1],原本的店鋪遷移到威奇托州立大學校園裡[2]。必勝客在堪薩斯州地區發展時,對手喜客比薩(英語:Shakey's Pizza)在美國西岸也經營的有聲有色,這樣的競爭之下,使得必勝客重新找尋公司的定位,決定是否跟娛樂圈做連結或是純粹的社區型披薩餐廳。卡尼兄弟決定定位為做個回價社區型披薩餐廳,並了解到他們有良好的標準形象的必要。之後,卡尼兄弟將店面的營運和設計系統化,以對抗喜客比薩。1964年,必勝客確立了單一店面標準和標誌,全球的顧客皆可輕易辨別。

1965年,必勝客的第一支電視廣告播放。1968年,必勝客在加拿大開設首間分店,從此開展國際市場。1970年,全球分店數達314家,必勝客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交易號為PIZ。1977年,被百事可樂公司併購。1997年,必勝客被併入百勝餐飲集團。

2020年7月,全美最大的必胜客(Pizza Hut)和Wendy's加盟商NPC International Inc.周三申请破产,这将导致NPC旗下1,200家必胜客关闭。[3]

主要商品

特許經營商

  • 港澳地區、越南和緬甸 怡和集團
  • 日本三菱商事64.26%
  • 印尼PT SARIMELATI KENCANA
  • 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柬埔寨QSR品牌有限公司
  • 台灣富利餐飲股份有限公司(JARDINE FOOD SERVICES (TAIWAN) CO., LTD.)」,為怡和洋行旗下子公司之一。
  • 美國NPC國際公司

美林於2006年5月以6億15萬元買下這家披薩公司。NPC持有美國區約五分之一的必勝客餐廳,其分店分布於美國28州1,140間,大部分位於中西部與南部,員工人數約2萬6,000人。

  • 印度Devyani International Limited

分鋪

必勝客國際分店
必勝客盧森堡分店

截至2013年底,必胜客在全世界94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11,139家连锁店

美國

位於堪薩斯州威奇托的分店為全球第一間必勝客餐廳

由1958年創立開始,必勝客已是美國最主要的連鎖速食餐廳之一。美國必勝客店面多會使用與商標造型類似的紅色屋頂,以增加企業的辨識度。

中國大陸

遼寧一間必胜客

中國大陸第一家必胜客餐厅於1990年在北京开设,至2019年已在多个城市有2,200多家连锁店[4]。其經營者為百胜餐饮集团中国事业部 (百胜中国,中資),為擁有必胜客商標的百胜全球餐饮集团之子公司。

香港

香港鴨脷洲邨必勝客餐廳

香港第一間必勝客於1981年開業,早期由一間在香港代理Akai音響的公司名P.H. Shek父女檔引入香港,第一間必勝客尖沙咀中心地舖及地庫一層打通經營,而第一間外賣速遞專門店於1992年開業。自1987年起香港必勝客的特許經營權由怡和集團擁有。現時香港共有分鋪102間,是香港最主要的薄餅鋪。

副線旗下還有另一牌子PHD(薄餅博士),主力外賣、售賣的食物款式較少,但價格比同系的必勝客便宜,在香港將會陸續結業合併或改為必勝客分店。現僅有22間分鋪。

澳門

澳門首間必勝客於1991年於葡京酒店開業,而首間外送速遞專門店則於1994年於黑沙環工業街開業。與香港必勝客一樣,澳門的必勝客特許經營權由香港怡和集團所擁有。現時,澳門共有8間分店,分別位於新馬路、筷子基運順新邨、新口岸皇朝馬德里街氹仔花城和澳門大學新校區薈萃坊,黑沙環工業街和賈伯樂提督街柏威大廈。新馬路和澳門大學新校區薈萃坊的為堂食餐廳,其餘的是外送速遞專門店,亦設有少量堂食座位。全部店鋪都可外賣自取。

澳門首間副線品牌PHD(薄餅博士)外賣店於2017年10月31日在黑沙環海邊馬路和東北大馬路的交界處開業 ,2019年5月14日結束營業。

台灣

臺北市松山區必胜客外送店

1986年必勝客開始進軍臺灣,在臺北市南京東路開了第一家「百勝客 南京餐廳店」。1990年百勝客被怡和取得經營權,更名為「必勝客」,當時僅有5家店面。1997年除將普通餐廳形式裝修成為「精緻餐廳形式」外,也在內部管理作改善,務使其組織能在穩定中逐步成長。1997年推出「比薩自助吧」,餐廳名稱為「歡樂吧」,於2021年3月達到全臺279家分店(目前已有270家分店)。

2019年起陸續推出過榴槤披薩、拉麵披薩、京都宇治金時比薩、臭豆腐披薩、珍奶披薩、滷肉比薩、椒鹽龍珠比薩、麻辣鍋披薩、三星蔥卜肉國宴比薩、花生湯圓披薩、北皇粽披薩、南霸粽披薩和香菜皮蛋豬血糕披薩,各種口味都挑戰台灣人的味蕾。

2021年10月29日,「金門金城店」在金門縣金城鎮民生路試賣,於同年11月14日開幕,是首家進駐金門的連鎖披薩店。

目前台灣「必勝客」的特許經營公司為「富利餐飲股份有限公司(JARDINE FOOD SERVICES (TAIWAN) CO., LTD.)」,為「怡和集團」旗下成員之一[5]

日本

早在1970年代已經以郊外型薄餅餐廳登陸日本。現時、日本KFC由KFC HOLDINGS JAPAN, LTD.(日本ケンタッキー・フライド・チキン)所經營。在2021年1月,全日本店舖數達440家。而在埼玉縣,則有一所以PIZZA HUT NATURAL經營的餐廳。

越南

越南第一間必勝客設於黎聖宗街的十字路口上,2007年正式開幕。目前越南共有108家必勝客,特許經營權由怡和集團擁有。

俄羅斯

1990年,全俄罗斯首家餐厅在莫斯科开业[6]。1998年,由前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参演的广告播出[7]。1998年10月,必胜客离开莫斯科[8]。2000年国际空间站星辰号服务舱发射的时候,必胜客的商标出现在质子运载火箭[9]

2022年3月9日,因應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肯德基母公司百勝餐飲集團表示,暫停在俄羅斯相關投資,暫停俄國境內70間肯德基門市營運,並關閉所有必勝客餐廳。[10]

軼事

當卡尼兄弟建立起第一間必勝客時,發現招牌位置只可容納8個英文字母,而其中5個字位一定要有“Pizza”這個字,由於這間餐廳之外觀與茅屋相似,於是卡尼的家人建議加上“Hut”(茅屋)字,Pizza-Hut這名字便誕生了。原先的位置在卫奇塔州立大学仍然可以找到。

1989年啟用至今的台北車站大樓,由於屋頂酷似必勝客商標上的屋頂,因此也被戲稱為比薩屋。

参考文献

  1. . [2008-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21).
  2. . [2008-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01).
  3. Haddon, Soma Biswas / Heather. .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2020-07-03 [2020-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3) (中文(中国大陆)).
  4. . [2021-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6).
  5. 門市查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必勝客
  6. Khurshudyan, Isabelle. . The Washington Post. 2020-01-31 [2021-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9).
  7. . CNN. 1997-12-23 [2022-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2).
  8. . CBS News. 1998-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7).
  9. . CNN. 2001-06-13 [2010-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05).
  10. . 自由時報. 2022-03-09 [2022-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3).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