戟
戟[註 1]是一種結合戈與矛的長柄武器[1]。其中矛頭的部分稱作刺,戈的部分稱作援,裝於木柄或竹柄上。戟有鉤、剢、劃、刳、刺(扎入)、剌(割劃開)六功能,用途廣泛可供戰車、步兵、騎兵使用。其中雙手使用的為長戟,單手使用的叫手戟
歷史
最早出現在中國的商代,商代遺址有發現刺援分鑄的戟。
周朝初年(约西元前1120年)的木槨墓,曾出土了九支戟。
西周時期曾有刺援連在一起合鑄的戟,以青銅製成,但不久後就被淘汰。
東周時期的銅戟是採用刺援分鑄,戟在實戰應用上與戈、矛並重。春秋時期出現了車戟的概念。春秋晚期,步兵與騎兵亦使用戟。春秋時期的戟刺較長,援平直。戰國時期的銅戟刺變得短小,援變成弧曲形,此時的戟又稱雞鳴戟,戰國時有些戟在援的下方與後方出現了倒鉤,亦有二果戟(裝有兩個援的戟)、三果戟(裝有三個援的戟)的出現。戰國晚期開始出現鐵製的戟,且刺援合鑄,成T字形。
西漢的戟主要是鋼鐵製,銅戟已經少見,戟是西漢最主要的長柄武器,隨著車戰的衰微與騎兵的興起,T字形戟逐漸淘汰了其他類型的戟。亦被使用為儀仗工具。
戟在漢朝、兩晉時期仍作為重要的武器。南北朝以後因重裝騎兵的興起與槍、槊的大量使用,戟只在步兵裝備中有少量保留。[2]
隋唐五代時期,戟已經不是實戰兵器,轉為儀仗禮兵的器物。[3]
宋代出現一種叫作方天戟的武器,雖然名稱中也有戟,但是形制和商代出現的戟有決定性的差別。[4]方天戟可視為由槍發展出來的武器,槍尖兩邊都有彎月形刀刃。只有一邊有有彎月形刀刃的稱為青龍戟或戟刀[5]。而戟刀在《武經總要》中被歸類在刀八色內,所以雖名為戟,但按古譜分類其實是雙手使用的長柄刀。
藝術創作
參考來源
- . [2020-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 成東、鍾少異,《中國古代兵器圖集》,第164頁。
- 成東、鍾少異,《中國古代兵器圖集》,第180頁。
- 《中國兵器事典》,蔣豐維 著。
- 《武器事典》,市川定春 著。
另見
- 方天畫戟
- 青龍戟
- 鈎鎌戟
- 雙戟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