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党

东林党明朝末年以江南文官为主、各省仕林相依附而成的一个儒家政治集团。雏形是徐階的「江南官僚集團」,於萬曆年間初見(《明史·孫丕揚傳》說:「南北言官群擊李三才、王元翰,連及里居顧憲成,謂之『東林黨』。」)「東林」二字取自於顧憲成講學之東林書院,是為東林黨之先聲。

雏形

江浙的官僚政治集团,其雛形很早就出現了。在嘉靖倭乱时,江南官僚弹劾浙闽总督朱纨,致使朱纨被革职,負氣自殺;后上海人徐阶又以通倭寇为名,扳倒严嵩父子,以徐阶为首的这批江南官僚或被認為是东林党的雏形。嘉靖末年的党争,亦由此而起。

萬曆年間的中國面臨十五世紀後半葉日益加劇的社會危機,如農民起義和新興市民反封建鬥爭。在這環境下當顧憲成、高攀龍等一批進言而被貶的官吏回鄉時,他們并未消極隱居而是志於世道,并為首重建東林書院,并組織一部份在朝、在野的地主士紳及其知識分子批評時政,追求改革[1]

學問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以顾宪成与高攀龙为首的学者重修宋儒楊中立主講的东林书院,並在此讲学,學問調和了陽明學朱子學,主要是陽明學的守舊派,甚至是偏朱子學,每年一大会,每月一小会,会期各3天。顧憲成認為當時王学末流中掀起的一股空谈心性而不务实学之风,故而在《東林書院院規》中,明確地提出了「以性善為宗」的人性論,以針對著王陽明的「無善無惡是心之體」說法[2][3],並提出了「官輦轂,志不在君父,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邊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無取焉」等鼓勵士人做實事、去虛談的言論[4]。而另一創辦人的高攀龍面對當時國危民艱的環境,則產生了「現實」、「實事」的積極思想,把注意力從「至善」的道德原則轉向了「治國平天下」 的「有用之學」,提出如「學問通不得百姓日用,便不是學問」等進步思想[5][6]

东林书院则成为江南谈论国事的舆论中心,在此谈论国事的人则称自己为东林党人。《明史紀事本末》:「今日之爭,始於門戶,門戶始於東林,東林始於顧憲成」。东林党聚集了在朝在野的各种势力,于讲学之余“讽议朝政,裁量人物”[7][8]

以顧憲成為首的東林黨人,抱持著帝王的「一家之公」,不可侵擾「天下之公」的思想[9],又主張「知輔行主」、「崇 實黜虛」,提出了一些有利於國家改革時政的建議,例如加強軍權“京案”“行取”考察官員,澄清吏治,限制閣權,政歸六部,停止礦稅的掠奪等[10]

起伏

由于东林党人指责朝政“奸臣”,触动当时的专权阉党的魏忠贤,魏忠贤借“梃擊、红丸、移宫”等明末三案为由,唆使其党羽造《东林党点将录》做為打擊東林黨的書籍,天启五年(1625年),明熹宗下诏,烧毁全国书院,东林书院被毁。东林党人也遭到打击,杨涟、左光斗等東林六君子遭到杀害或被迫自盡。天启六年(1626年)高攀龍、周起元、黃尊素等東林七賢遭到杀害或被迫自盡,天启七年(1627年),崇祯帝(思宗)即位,崇祯有鑑於天啟年間魏忠賢閹黨的惡政,逼殺魏忠賢,貶斥了大量閹黨官僚,魏忠贤被迫自殺,东林党餘人才免遭魏忠贤的打击。崇祯二年,崇祯皇帝下令平反,为东林党人恢复名誉,并下诏修复东林书院,史稱東林黨爭。東林黨與閹黨之間的鬥爭一直延續到清朝初年。

尾聲

明亡以後,部分東林黨人如項煜、周鍾、時敏等投靠李自成、也有黨人如陳名夏、房可壮、錢謙益、惠世扬等入仕清朝,其中錢惠二人俱先降而暗中反清。其餘黨人如史可法、曾櫻、姜曰廣、解學龍、陈子壮、鹿善继、吴钟峦、劉宗周、张肯堂、陳潛夫等則或殉國成仁、或積極參與抗清活動,也有就此銷聲匿跡潛入地下抗清活動,如方以智等。

东林党人

早期東林黨有三大首領,號稱「東林三君」,即顧憲成、趙南星、鄒元標,其餘的早期成員有薛敷教、葉茂才等東林八君子。後來又有所謂東林七賢、東林六君子等人物。從東林黨成員出任官職的經歷分析來說,相當部份的早中期東林黨人都有地方幹練官員出身的背景[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研究書目

  1. 《中國通史》(第九卷中古時代‧明時期 > 乙編綜述 > 第十一章明朝的學術思想)
  2. 《小心齋札期》卷四
  3. 《明史列傳第一百十九》:「憲成姿性絕人,幼即有志聖學。暨削籍裡居,益覃精研究,力闢王守仁「無善無噁心之體」之說」
  4. 《明史列傳第一百十九》:「憲成嘗曰:「官輦轂,志不在君父,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邊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無取焉 。」故其講習之馀,往往諷議朝政,裁量人物。 朝士慕其風者,多遙相應和。 由是東林名大著,而忌者亦多。 ”
  5. 《高子遺書》卷四
  6. 《中國通史》(第九卷中古時代‧明時期 > 乙編綜述 > 第十一章明朝的學術思想)
  7. 張秋香. (PDF).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 2007年7月.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
  8. 黃宗羲《端文顧涇陽先生憲成》「戊戌,始會吳中同誌於二泉。東林書院成,大會四方之士,一依《白鹿洞規》... 故會中亦多裁量人物,訾議國政,亦冀執政者而藥之也。天下君子以清議歸於東林...”
  9. 顧憲成:《小心齋札記》,《顧端文公遺書》「知天下 公器,幽有百神管著,明有百姓管著,非惟天子欲與人而不敢,抑且欲與人而不能。」
  10. 步近智:《明末東林學派的思想特徵》,《文史哲》1985年第5期
  11. 《明史.顧憲成傳》:「顧憲成,䃼泉州推官。舉 公廉第一”
  12. 《先君趙塚宰忠毅公行述》:「訟獄執法,惟持其平。囚徒當年終有候聽斷者,悉令回家過節,約 期而至,竟無脫逃,人感其德,而畏其威如此。買物不酬官價,民甚稱快”
  13. 《東林列傳》:「曾櫻...出為 常州太守,清操正氣聞於海內,其治行為天下第一。嚐過東林書院與髙攀龍諸君子講論道德,鄉士大夫群推重之,奉為主席。」
  14. 《 東林列傳》:「是時東林大興,(楊漣)每遇講會必至無錫與顧憲成高攀龍諸君子探性理之要,詢治道之原,政暇卽與邑之士子相勉勵,講 道論德無虛日。每問民疾苦,徒行阡陌間,以是遍知閩裡利病,稱當代神君雲。五載舉循良第一,在省垣四方貨賄不敢窺其門。」
  15. 《明史.顧大章傳》:「顧大章三十五年任泉州府推官。溫厚明恕,好善如不及,居官直道為懷,剛方不撓,有異績。」
  16. 《明史.黃尊素傳》:「黃尊素,除寧國推官,精敏強執。」
  17. 《明史.周宗建傳》:「周宗建,除武康知縣, 調繁仁和,有異政。」
  18. 《明史.周起元傳》:「週起元,歷知浮梁、南昌,以廉惠稱。」
  19. 《明史.馮從吾傳》:「馮從吾,起巡長蘆鹽政。潔己惠商,姦宄斂跡。」
  20. 《明史.劉宗週傳》:「劉宗週...召為順天府尹...未 幾,都城被兵...米價騰躍,請罷九門稅,修賈區以處貧民,為粥以養老疾,嚴行保甲之法,人心稍安...為京尹,政令一新 ,挫豪家尤力...週卹單丁下戶尤至。居一載,謝病歸,都人為罷市。”
  21. 《明史.循吏傳》:「陳幼學,授確山知縣,政務惠民... 調繁中牟...倍於確山,越五年,政績茂著... 以員外郎卹刑畿輔,出矜疑三百馀人.. . 遷湖州 知府,甫至,即捕殺豪惡奴... 一郡大治。霪雨連月,禾盡死。幼學大舉荒政,活饑民三十四萬有奇。」
  22. 《重修涇陽縣志》:「袁化中,字熙字山東武定州人也。以進士宰涇陽,稍後於寧之翰而愷悌,樂易視士民如父子,與之翰同論者以為古召杜再出 也。自項忠毅公忠開廣惠渠後,渠身去河益近,涇流洶湧沙石雜來,渠口塞而身亦中滿,五縣之水利於是大減,久之定量地分 水之製灌田不逾八百公頃。」
  23. 《太谷縣志》:(喬允升)任聞喜知縣,二十二年調繁太谷,情操惠政為一時冠。 本縣南酎泉渠歲久雍枯,允升督民夫開浚追侯城諸村田十餘傾。 修學宮,均賦役,實倉儲,嚴保甲,禁淫汰,懲姦蠹,抑豪強,在縣五年以治行高等徵授禦史。 天啟中歷官順天府尹,刑部侍郎,尚書。崇禎初坐法戍邊,未幾卒,民立祠祀之
  24. 《江西通志》:「升(李應升)在南康律己清嚴,公庭如水,興復白鹿洞書院 ,立館舍,招集人士,旬有小㑹,月有大㑹,㑹期親詣洞宿,與諸生質疑問難,推明紫陽之教,一時從遊學者千里應之,其成名於世者,指不勝屈原。」

参见

  • 东林八君子
  • 東林六君子
  • 東林七賢
  • 東林點將錄
  • 东林书院
  • 五人墓
  • 東林黨爭
  • 復社
  • 齐楚浙党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