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巴克利

查爾斯·韋德·巴克利英語:1963年2月20日),暱稱惡漢(the Chuckster)、查爾斯爵士(Sir Charles)與籃板圓丘(the Round Mound of Rebound),為前美國NBA聯盟的職業籃球運動員,目前擔任電視節目NBA内幕的球評。巴克利被普遍認為是聯盟歷史中最具統治力的大前鋒之一。巴克利於1984年NBA選秀大會上被費城七六人以首輪第五順位選中。職業生涯五次入選了NBA年度第一隊,五次入選NBA年度第二隊,一次入選NBA年度第三隊。十一次入選NBA全明星賽,並於1991年榮獲NBA全明星賽最有價值球員。1993年,巴克利榮獲NBA最有價值球員,也入選了NBA50大巨星。此外,巴克利亦是美國國家男子籃球隊的成員之一,曾代表美國隊參加了1992年巴塞隆那奧運會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奪得兩枚奧運金牌。2006年,巴克利入選奈史密斯籃球名人紀念堂。巴克利深受球迷和媒體的歡迎,职业生涯中先后效力于费城七六人菲尼克斯太阳以及休斯敦火箭。由於打法強勁,巴克利經常與對手發生肢體衝突,有時甚至引起球場鬥毆,最明顯例子莫過於巴克利和底特律活塞中鋒比爾·蘭比爾因打架而引發的費城群毆以及因進攻問題而與沙奎爾·奧尼爾爆發的肢體衝突。巴克利藉由自己的實力和積極的態度成為聯盟最具統治力的籃板好手之一,他為大前鋒帶來新的定義:身高不足可以藉由「強力」和「力量」來彌補,屬於「矮壯型前鋒」的始祖。自從退役以後,巴克利受聘成為特納電視網(TNT)的電視評論員,同時他也是一名籃球球評。目前巴克利主要與沙奎爾·奧尼爾、肯尼·史密斯、克里斯·韋伯小厄爾尼·強森一起擔任電視節目NBA内幕的球評。此外,巴克利也出版了幾本書,並表現出對政治的興趣。在2008年10月,巴克利曾宣布他將在2014年參選阿拉巴馬州州長,[1]但後來因故而改變了主意。[2]2021年,入選NBA75大球星。

查尔斯·巴克利
Charles Barkley
個人資料
出生 (1963-02-20) 1963年2月20日
 美国阿拉巴馬州利兹
國籍 美国
登錄身高6英尺6英寸(1.98)
登錄體重252英磅(114)
職業資料
大學奥本大學
(1981年–1984年)
NBA選秀1984年 / 輪次:1 / 總順位:5
费城76人選中
職業生涯1984–2000
位置大前锋
號碼4、32、34
生涯歷史
1984–1992费城76人
19921996
19962000休斯敦火箭
生涯焦點與獎項
NBA生涯數據
得分23,757(场均22.1分)
篮板12,546(场均11.7个)
助攻4,215(场均3.9次)
NBA.com上的資料
Basketball-Reference.com上的資料
作为球员入选篮球名人堂
大学篮球名人堂
于2006年入选
世界大學運動會獎牌記錄
代表
籃球
1 銅牌 1983年埃德蒙頓
{{{c2}}}
{{{c3}}}
{{{c4}}}
{{{c5}}}
{{{c6}}}
{{{c7}}}
{{{c8}}}
{{{c9}}}
{{{c10}}}
{{{c11}}}
{{{c12}}}
{{{c13}}}
{{{c14}}}
{{{c15}}}
{{{c16}}}
{{{c17}}}
{{{c18}}}

生平

巴克利於1984年的選秀會中被費城76人以首輪第5順位選中。他在76人的這段期間,球迷對他可說是又愛又恨,因為他的性格相當糟糕,甚至還有對球迷吐口水的「口水門事件」(本人曾說他唯一後悔的就是口水門),但他同時也是球隊王牌,不但能飛天遁地,射程遠達三分線,更重要的是,他很會搶籃板,堪稱史上最矮籃板王。

1992年夏天,被76人以1換3形式交易至鳳凰城太陽,隨即1992-93年度NBA最有價值球員,並帶領太陽隊以62勝20負、傲視全聯盟的成績打入NBA總決賽,可惜最後以2:4敗於麥可·喬丹帶領的芝加哥公牛

到了1996年,巴克利再被交易至休斯敦火箭效力,直至2000年年尾,作客費城76人時因重傷被迫退役。

遗憾的是,在巴克利职业生涯中,从未获得过一個NBA总冠军。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与天王巨星麥可·喬丹同处一个时代。同病相怜的还有「郵差」卡爾·馬龍斯托克顿等人。

1996年,在NBA成立50周年的时候,巴克利被NBA官方评选为NBA50大巨星[3]

巴克利退役后,受聘成为特纳电视网(TNT)电视评论员。2016年NBA總決賽時,大膽預言「不管對手是誰,克里夫蘭騎士將會贏得今年總冠軍。」;在騎士1:3落後時,第四戰賽後金州勇士德雷蒙德·格林(Draymond Green)在受訪時反問巴克利,願不願意就老是針對勇士道歉?「只要你們再度拿到冠軍戒。」巴克利表示,「我就會在全國電視轉播時下跪,並且說我錯怪勇士了。」若勇士二連霸,這個承諾將在明年賽季開打時兌現[4]。2016年6月19日騎士隊逆轉勝贏得總冠軍。

NBA生涯數據

籃球數據縮寫說明
  GP 出賽場次   GS  先發場次  MPG  場均上場時間
 FG%  投籃命中率  3P%  三分命中率  FT%  罰球命中率
 RPG  場均籃板  APG  場均助攻  SPG  場均抄截
 BPG  場均阻攻  PPG  場均得分  粗體  最高紀錄
 *  領先聯盟

例行賽

賽季 球隊 GP GS MPG FG% 3P% FT% RPG APG SPG BPG PPG
1984–85 PHI 826028.6.545.167.7338.61.91.21.014.0
1985–86 PHI 808036.9.572.227.68512.83.92.21.620.0
1986–87 PHI 686240.3.594.202.76114.6*4.91.81.523.0
1987–88 PHI 808039.6.587.280.75111.93.21.31.328.3
1988–89 PHI 797939.1.579.216.75312.54.11.6.925.8
1989–90 PHI 797939.1.600.217.74911.53.91.9.625.2
1990–91 PHI 676737.3.570.284.72210.14.21.6.527.6
1991–92 PHI 757538.4.552.234.69511.14.11.8.623.1
1992–93 PHX 767637.6.520.305.76512.25.11.61.025.6
1993–94 PHX 656535.4.495.270.70411.24.61.6.621.6
1994–95 PHX 686835.0.486.338.74811.14.11.6.723.0
1995–96 PHX 717137.1.500.280.77711.63.71.6.823.2
1996–97 HOU 535337.9.484.283.69413.54.71.3.519.2
1997–98 HOU 684133.0.485.214.74611.73.21.0.415.2
1998–99 HOU 424036.3.478.160.71912.34.61.0.316.1
1999–00 HOU 201831.0.477.231.64510.53.2.7.214.5
生涯 1,0731,01236.7.541.266.73511.73.91.5.822.1
明星賽 11723.2.495.250.6256.71.81.3.412.6

季後賽

賽季 球隊 GP GS MPG FG% 3P% FT% RPG APG SPG BPG PPG
1985 PHI 13231.4.540.667.73311.12.01.81.214.9
1986 PHI 121241.4.578.067.69515.85.62.31.325.0
1987 PHI 5542.0.573.125.80012.62.4.81.624.6
1989 PHI 3345.0.644.200.71011.75.31.7.727.0
1990 PHI 101041.9.543.333.60215.54.3.8.724.7
1991 PHI 8840.8.592.100.65310.56.01.9.424.9
1993 PHX 242442.8.477.222.77113.64.31.61.026.6
1994 PHX 101042.5.509.350.76413.04.82.5.927.6
1995 PHX 101039.0.500.257.73313.43.21.31.125.7
1996 PHX 4441.0.443.250.78713.53.81.01.025.5
1997 HOU 161637.8.434.289.76912.03.41.2.417.9
1998 HOU 4021.8.522.000.5715.31.01.3.09.0
1999 HOU 4439.3.529.286.66713.83.81.5.523.5
生涯 12310839.4.513.255.71712.93.91.6.923.0

參考資料

  1. cnn.com, Charles Barkley tells Brown racism is a cance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Retrieved October 28, 2008
  2. cnbc.com, Twitter Users Are "Idiot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Retrieved July 21, 2010
  3. . NBA.com. [October 29,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May 4, 2019).
  4. . [2016-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1).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