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

柠檬学名:)为芸香科柑橘属的一种,是原产于亚洲[1]常绿小乔木,其果实为黄色椭圆状。

柠檬
《科勒藥用植物》(1897),
Citrus Limonum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蔷薇类植物 Rosids
目: 无患子目 Sapindales
科: 芸香科 Rutaceae
属: 柑橘属 Citrus
种:
柠檬 C. limon
二名法
Citrus limon
(L.) Osbeck, 1765

历史

柠檬的起源成谜,普遍认为其源自于亚洲区域,印度中国[2][3]。一项针对柠檬基因来源的研究表明,柠檬起源自枸橼和苦橙的杂交体种化[4]

根据犹太历史学家弗拉维奥·约瑟夫斯的记载,在公元前90年代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在某一节日上会对犯下错误的牧师扔掷柠檬,虽然犹太人传统上是使用枸橼而非柠檬[5]古罗马时期,在不晚于公元1世纪时柠檬就从意大利南部进入欧洲,但是当时对柠檬的培养并没成功。在公元7世纪左右柠檬被先后引入到波斯伊拉克埃及。柠檬第一次出现在文字记载中是在10世纪的一部关于农业的阿拉伯语的著作中,那时柠檬也被用作园艺植物来装饰伊斯兰园林[2][3]。在1000年至1150年间,柠檬在阿拉伯世界与地中海地区被广泛地运输。

柠檬在欧洲从15世纪中期的意大利城市热那亚开始得到种植[3],1493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将柠檬种子带到了海地島,这也使柠檬传到了美洲。西班牙人对新世界的征服过程也使得柠檬种子被广泛地传播开来。那时柠檬还是主要被用作景观植物与药材[3]。19世纪柠檬开始在佛罗里达州与和加利福尼亚州被大量种植[1]

1747年英国皇家海军外科医生詹姆斯·林德负责治疗患坏血病的海员,他的治疗方法中包括在食物中添加柠檬的果汁,但那时维生素C还尚未被发现[6][7]

品种

  • 邦尼布雷(Bonnie Brae):果皮较薄,无籽,表皮光滑,形状呈椭圆体[8],主要種植於美國聖地牙哥郡[9]
  • 灌木柠檬:移植生长于澳大利亚亚热带地区的柠檬品种,非常硬且皮厚,具有纯正的柠檬味,其果皮可以用于烹饪。在阳光充足的地区该品种的柠檬树可长至4米。
  • 尤力克(Eureka):周年开花结果的柠檬品种,是超市里常见的柠檬品种[10]
  • 费米耐罗圣特雷莎(Femminello或Sorrento):原产于意大利,果皮中柠檬油的含量较高,是经常被用来制造柠檬酒的柠檬品种[11]
  • 粗皮柠檬(Jhambiri、rough lemon 或 bush lemon):果皮粗糙,外表呈柠檬黄,且非常酸,在东亚主要被用于根砧木进行育种。
  • 里斯本(Lisbon):苦柠檬中品质较好的一种,汁水多且酸度高,与尤力克非常类似。该品种的柠檬树生长力旺盛且多产。
  • 中国柠檬(Meyer lemon):柠檬与某种桔子或柑橘的杂交,英文名以前美国农业部部长弗兰克·迈耶的名字命名,他在1908年首先发现了这一品种。与里斯本和尤力克两个品种相比,中国柠檬酸度更低、皮薄且更耐霜冻。相对于其他品种,中国柠檬在运输途中需要更多的保护,该品种也没有被大面积地商业化种植。中国柠檬成熟的时候表皮呈现橘黄色。
  • 粗柠檬(Ponderosa lemon):对低温较为敏感,果皮非常厚且体积大,有可能是枸橼与柠檬的杂交体。
  • 红粉斑斓(Variegated Pink):属于里斯本或者尤力克的变种品种,叶片呈杂色样,且未成熟时果皮呈绿色。当果实成熟时则变为黄色,果汁和果肉呈粉红色或桃色。
  • 维尔托(Verna 或 Spanish lemon):西班牙当地的变种,其来源不明。
  • Yen Ben:来自澳大利亚的栽培变种[12]

形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枝上有刺;椭圆形,线形叶翼,嫩叶为紫红色;为白色带紫,略有香味,单生或3~6朵成总状花序;柠檬的果实为椭圆形柑果,黄色或红色而有光泽,皮薄,果肉极酸。

分布

现今,柠檬的主要产地为印度墨西哥阿根廷中国(其中四川省安岳縣佔全國產量的85%以上,有檸都檸檬等優質檸檬生產加工基地)与巴西,这些国家的总产量在2010年占全世界产量的一半以上。

2010年十大柠檬生产地
国家 产量(
 印度2,629,200
 墨西哥1,891,400
 阿根廷1,113,380
 中国1,058,105
 巴西1,020,350
 美国800,137
 土耳其787,063
 伊朗706,800F
 西班牙578,200F
 義大利522,377
 世界 13,032,388F
无符号 = 官方数据,F = FAO估计,A = 合并值(可能包括官方,半官方或估计值);

Source: Food And Agricultural Organization of United Nations: Economic And Social Department: The Statistical Division

檸檬与萊姆

檸烯

萊姆與檸檬兩者味道非常接近,同一屬,不同種。是兩個不同的柑橘種類,果實的用途與植株生長特性相近,但萊姆的果無籽、皮薄而較光滑,果形短橢圓,果肉淡綠色,顆粒較小。

檸檬果實種子約5至10個,皮稍粗,果形長橢圓果肉較偏淺黃色。

檸檬、萊姆類之果實皆有芳香氣味,檸檬的香氣較佳。

檸檬嚐起來的味道比較酸,適合用來製作需要強烈酸甜滋味的料理;萊姆的滋味相对順口,沒有那麼酸,帶有些許苦味[13]

营养价值

生柠檬(去皮
每100 g(3.5 oz)食物營養值
121 kJ(29 kcal)
9.32 g
2.50 g
膳食纖維2.8 g
0.30 g
飽和脂肪0.039 g
單元不飽和脂肪0.011 g
多元不飽和脂肪0.089 g
1.10 g
维生素
維生素A equiv.
(0%)
1 μg
(0%)
3 μg
硫胺(維生素B1
(3%)
0.040 mg
核黃素(維生素B2
(2%)
0.020 mg
菸鹼酸(維生素B3
(1%)
0.100 mg
(4%)
0.190 mg
吡哆醇維生素B6
(6%)
0.080 mg
葉酸(維生素B9
(3%)
11 μg
維生素B12
(0%)
0.00 μg
胆碱
(1%)
5.1 mg
维生素C
(65%)
53.6 mg
维生素D
(0%)
0.0 IU
维生素E
(1%)
0.15 mg
维生素K
(0%)
0.0 μg
膳食礦物質
(3%)
26 mg
(5%)
0.60 mg
(2%)
8 mg
(1%)
0.030 mg
(2%)
16 mg
(3%)
138 mg
(0%)
2 mg
(1%)
0.06 mg
其他成分
89 g
0.0 g
咖啡因0 mg
灰分0.30 g
胆固醇0 mg
可可碱0 mg
參照美國標準的相對百分比
成人每日的参考膳食摄入量(DRI)
來源:(英文)美國農業部營養

檸檬由於酸味太重,很難直接食用,果实主要为榨汁用,有时也用做烹饪调料。果实中含5%的柠檬酸。每升柠檬汁中含 501.6 毫克维生素C和49.88的柠檬酸。

柠檬由阿拉伯人带往欧洲古希腊古罗马的文献中均无记载,15世纪时才在意大利热那亚开始种植,1494年在亚速尔群岛出现,由于它富含维生素C,解决了西方人远程航海致命的问题——坏血病英国海军曾用以补充维生素C。檸檬的維生素含量豐富,將檸檬切片或榨汁泡水喝,能防止或淡化皮膚色素沉澱,可以有美白潤膚的作用,

檸檬提煉出的精油可做為殺菌、收斂劑。增加身體對抗感染的抵抗力。對靜脈曲張、胃潰瘍、焦慮、憂鬱、消化問題有幫助。幫助乳化、分解油脂。可用於頭髮潤絲、清潔傷口,及一些清潔產品中。

多项研究表明,柑橘类水果还含有许多其他具有已知抗氧化、抗炎和抗菌特性的植物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能在预防心脏病和某些类型的癌症,包括乳腺癌和结肠癌中发挥作用。[14]

在亞洲,常見把檸檬與米醋結合,釀製成 檸檬醋。當檸檬經過米醋的長時間釀製,能夠將檸檬皮的健康成分完全分解出,不但能获取更多檸檬营养,更能幫助礦物質的吸收。

含檸檬汁的飲料

柠檬汁是调制鸡尾酒和制造饮料的重要原料,西方人吃时常滴入柠檬汁以去除腥味。常見的含檸檬汁的飲料有:

  • 檸檬茶
  • 檸檬水
  • 柠檬苏打
  • 檸檬可樂
  • 檸檬咖啡
  • 檸檬利賓納
  • 檸檬蜂蜜
  • 檸檬七喜
一片柠檬装在碗里
一杯英式柠檬茶


衍生詞

由於檸檬口味極為酸澀難以直接食用,因此在美國以「檸檬車」用來隱喻品質有問題的瑕疵汽車產品,並制定《檸檬法》以保障消費者的權益。而「食檸檬」在粵語中用來比喻遭人拒絕時的心情,尤以指男女關係時為甚。中國內地亦有網絡用語「檸檬精」,指妒忌心強的人,形容人酸溜溜的心理。

參見

参考资料

引用
  1. Julia F. Morton. . Purdue University: 160–168. 1987 [2013-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26).
  2. Wright, A. Clifford. . CliffordAWright.com. [2013-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07).
  3. . limmi.it.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07).
  4. Gulsen, O.; M. L. Roose.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orticultural Science. 2001, 126: 309–317.
  5. Talmud Bavli Sukkah 48b
  6. . King's College at London. [2013-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16).
  7. James Lind. . London: A. Millar. 1757.
  8. Spalding, William A. . Riverside, California: Press and Horticulturist Steam Print. 1885: 88 [2012-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3).
  9. Carque, Otto. . Los Angeles, California: Kessinger Publishing. 1923, 2006: 195 [2012-03-02]. ISBN 978-1-4286-4244-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4).
  10. . Fourwindsgrowers.com. [2010-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1).
  11. . Los Angeles Times. [2011-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22).
  12. . ceventura.ucdavis.edu. [2010-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10).
  13. . cooking23s.blogspot.tw. [2016-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7).
  14. . WebMD. [2019-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2) (中文(中国大陆)).
書目
  • 陳彥甫. . 康鑑出版社. 2014-03-19. ISBN 5443023438 (中文(臺灣)).
資料庫
  • 昆明植物研究所. . 《中国高等植物数据库全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