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经济共同体

欧洲经济共同体英語:;簡稱:EEC),欧洲共同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于1957年3月25日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1958年1月1日成立,总部设在布鲁塞尔

European Community
1958–1993/2009
EEC/ECM国旗
Flag (1986)[1]
国歌:"Ode to Joy" (orchestral)
1993年的歐洲經濟共同體
1993年的歐洲經濟共同體
地位經濟聯盟
歐盟機構席位
最大城市倫敦
官方语言
委員會主席 
 1958–1967
Walter Hallstein
 1967–1970
Jean Rey
 1970–1972
Franco Maria Malfatti
 1972–1973
Sicco Mansholt
 1973–1977
François-Xavier Ortoli
 1977–1981
Roy Jenkins
 1981–1985
Gaston Thorn
 1985–1993
Jacques Delors
立法机构
历史时期冷戰
 Treaty signed
25 March 1957
 Established
19581 January
 European Communities
1 July 1967
 Single market
1 January 1993
 Communities become a pillar of the EU
19931 November
 Pillar abolished
1 December 2009
货币
13種貨幣
继承
歐洲聯盟
今属于歐洲聯盟 英國
¹ The information in this infobox covers the EEC's time as an independent organization. It does not give details of post-1993 operation within the EU as that is explained in greater length in the European Union and European Communities articles.
² De facto only, these cities hosted the main institutions but were not titled as capitals.

到1968年7月,六国间工业品关税通过分期削减后,比原定计划提前一年半全部取消,农产品方面除实现关税同盟外,还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统一价格以及设立农业基金。

1973年1月1日英国爱尔兰丹麦正式加入后,共同体由六国扩大为九国,领土扩大到153万平方公里。1972年7月22日起,同挪威奥地利瑞士瑞典冰岛葡萄牙芬兰分别签定自由贸易协定,建立西欧十六国自由贸易区;还与非洲中东及其他地区的数十个国家签定了联系国协定或优惠关税协定。

根据1992年建立欧洲联盟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洲经济共同体更名为“欧洲共同体”(《欧共体条约》第一条)。

簽署
生效
條約
1948
1948
布魯塞爾條約
1951
1952
巴黎條約
1954
1955
布魯塞爾條約修正巴黎會議
1957
1958
羅馬條約
1965
1967
合并条约
1975
N/A
欧洲理事会成立
1986
1987
單一歐洲法案
1992
1993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1997
1999
阿姆斯特丹条约
2001
2003
尼斯条约
2007
2009
斯本條約
                       
歐盟三支柱  
歐洲各共同體  
歐洲原子能共同體(Euratom)
歐洲煤鋼共同體 (ECSC) (條約於2002年終止 歐洲聯盟 (EU)
    歐洲經濟共同體 (EEC) 歐洲共同體 (EC)
    TREVI 司法與內政合作 (JHA)  
  刑事領域警務與司法合作 (PJCC)
  歐洲政治合作 (EPC) 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 (CFSP)
(鬆散個體) 西歐聯盟 (WEU)    
(條約於2010年失效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