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第一城

沙田第一城英語:,簡稱第一城)是香港新界沙田區至今最大型的住宅項目,由52座住宅樓宇組成。屋苑內設有兩座購物商場(置富第一城及置富第一城‧樂薈)、休憩花園、球場及游泳池等設施供住客使用。在附近設有幾間學校。

City One Shatin
沙田第一城
沙田第一城全貌
概要
類型香港私人屋苑
用途住宅
地址新界沙田區
地段沙田市地段第1號
22°23′11″N 114°12′14″E
前身沙田海
竣工日1980-1987年
技术细节
座数52座
层数27-34層
设计与建造
建筑师王歐陽(香港)有限公司
百得置業有限公司(聯營公司)
恆基兆業
新世界發展
新鴻基地產
長江實業
其他
设施商場
停車場
游泳池
小學
中學
地圖

住宅部分由富城集圑旗下的「百得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物業管理。

歷史

沙田第一城原址為圓洲角一帶的沙田海海面。1979年,香港政府為發展沙田新市鎮,計劃於該處進行逾600多萬平方呎的填海工程,最終以由恆基兆業牽頭,新世界發展新鴻基地產長江實業等四間華資地產商組成的聯營公司「百得置業」以2,000萬港元投得工程。填海完成後,其中約七成土地交還政府發展公屋及社區設施,其餘約250萬平方呎則發展為私人住宅項目,並於1981年至1987年分階段落成及入伙。由於該處為沙田市第一號地段,故項目被命名為「沙田第一城」。

屋苑特色

面向城門河的第一期
近第10至11座之間的涼亭原為水池,到2000年代初改為花糟
第27至30座的休憩空間
籃球及網球場
近第7至8座的兒童遊樂場
單車停泊處

沙田第一城共有52幢樓高27至34層的住宅樓宇,並分為七期發展,共建有住宅單位10,642個,每個單位的建築面積由389平方呎至1018平方呎不等。屋苑內的樓宇亦有3個不同種類,分別為:一梯四伙、一梯六伙及一梯八伙,其中較大的單位集中於一梯四伙的樓宇,部分單位更設有露台。以下為各大廈資料:

沙田第一城所有樓宇一律採用富士達升降機 。

沙田第一城大廈資料
沙田第一城各座資料
期數座號入伙日期大廈層數每層伙數單位數目
111981年1月278216
2
31981年5月
41981年2月4108
51980年10月
6
71981年4月336196
81981年5月308240
9
101981年6月
111981年5月336196
121981年4月
131981年3月274108
14
2151982年4月108
16308240
1727216
18336198
19308240
2027216
2130240
22336198
23278216
6241986年7月30240
254120
268240
5A271985年10月284112
28
3291983年8月308240
30
31
32
33274108
7341987年10月34136
35
36338264
4371985年5月30240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5B461986年1月
47
48
49
50
51
52

值得一提的是,沙田第一城其中80由香港政府持有,用作各紀律部隊混合宿舍[1]

休憩及購物

沙田第一城擁有兩座獨立的購物商場,分別在銀城街東南原稱「第一城中心」及銀城街西北「銀城商場」的置富第一城及置富第一城‧樂薈,另設有50米標準游泳池、乒乓球場、壁球場、冷氣街市、油站、圖書館各1個,另設3個露天籃球場、4個兒童遊樂場及5個網球場。

泳池及日光浴區

醫療及教育

城內有數家私家診所,附近有威爾斯親王醫院及圓洲角普通科診所。第一城內共有兩間小學及三間中學:

小學

  • 浸信會呂明才小學
  • 胡素貞博士紀念學校

中學

  • 五旬節林漢光中學
  • 聖公會林裘謀中學
  • 東華三院邱金元中學

交通

交通路線列表
港鐵
  • 屯馬綫:第一城站C出口 (需行5-10分鐘)
大涌橋路
沙田第一城巴士總站
小瀝源路
插桅杆街/銀城街

區議會議席分布

年度/範圍2000-20032004-20072008-20112012-20152016-20192020-2023
第1-31座
第一城選區
第32-52座
愉城選區

軼聞

  • 1981年12月,浸會學院(現香港浸會大學)斥資2500萬元公帑購入第一城43個單位,用作教職員宿舍。因應浸大於火炭興建永久宿舍,該批單位已於1990年代初陸續出售[2]
  • 1986年1月26日,第12座31樓發生爆炸案,屋內男戶主當場遭炸死。剛剛經過樓下一男一女途人被墮下的冷氣機擊中身亡。[3][4]
  • 1989年9月1日,被譽為「金牌司儀」的藝人鍾保羅在沙田第一城第43座26樓住所,疑因嗜賭欠債跳樓自殺身亡,終年30歲。
  • 1990年9月6日,第48座28樓發生爆炸案,一單位住客開煤氣自殺,觸發氣體爆炸,1死9傷。[5][6][7][8]
  • 2008年3月31日深夜,於沙田第一城第17座23樓一個562呎的單位內揭發三屍命案,一對分別43及41歲的中年姊弟聯同66歲母親,自困在睡房內集體燒炭自殺身亡。一家三口包括母親陸懿碧,一對兒女姓黃,兒子黃頌賢。警方在現場找到一封遺書及追債信,懷疑事件涉及債務問題。鄰居聞到惡臭報警,警員昨晚11時許破門入屋揭發這宗倫常慘劇。
  • 香港郵政接納地區人士的建議,於2005年12月1日把位於沙田第一城的圓洲角郵政局易名為「沙田第一城郵政局」。
  • 2011年7月,置富產業信託陸續為旗下商場更名,第一城中心及銀城商場遂改為「置富第一城」及「置富第一城.樂薈」。
  • 2015年6月,香港中聯辦斥資5000萬元購入第一城10個單位,作新界工作部幹部宿舍。
  • 2016年3月8日,第2座9樓發生燒炭一屋三屍事件,一對男女與愛犬家中燒炭自殺,被由外返回單位外傭揭發報警。據悉抑鬱症及加上最近受財務困擾厭世尋死。[9]
  • 2021年5月27日,一名女子到第一城會所泳池游泳,期間她懷疑遇溺,由救生員救起並急救。救護人員到場,84歲姓金女事主陷入昏迷,被送往威爾斯親王醫院治理。

違例泊車與鎖車問題

屋苑管理公司聘請的兩間外判鎖車服務公司對違例泊車的鎖車速度極快,可以在違泊發生數秒內完成車胎上鎖,無論什麼車(包括外賣電單車、工程車、政府車等)亦會一視同仁[10],甚至連有人已寫有「肥基哥朋友」的紙張也沒有用[11],因此被稱為「鎖車第一城」,保安不時因鎖車問題跟司機起爭拗[12],甚至自行解鎖並丟下車鎖離開[13]

2023年12月3日,一輛保時捷在第一城違泊後故意把包圍着車輛的氣囊充氣(車輛在氣囊入面),令保安沒有辦法鎖車或拖車,更沒有辦法報警求助。該車輛亦曾於旺角和淺水灣出現,引起不少市民拍照留念。

引入人面識別系統爭議

2019年8月,負責第一城管理的百得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稱為了解決保安人手不足及進一步提升大廈的保安系統,在34至36座試行門禁系統(RFID識別)﹑人工智能面部識別和訪問QR碼系統,並取消原有的座頭保安。整個系統造價達80萬。有網民擔心數據會被人用作其他用途,侵犯個人私隱,可能間接導致樓價下跌,而且系統造價過高。[14][15]居民在8月14日晚上居民包圍第一城業委會主席、新民黨當區區議員黃嘉榮,要求交代。他表示因爭議大,表示會「撤回」。[16]

防暴警察闖入屋苑驅散居民

2019年11月8日晚上11時許,防暴警察闖入屋苑範圍驅散
防暴警察在沙田第一城一度舉起催淚彈槍

2019年10月7日晚上9時38分,防暴警察在屋苑範圍外戒備,指在屋苑範圍有人非法集結,其後離開。

2019年11月8日晚上10時許,示威者到沙田第一城一帶堵路。其後大批防暴警察指在屋苑範圍非法集結,之後闖入屋苑範圍進行驅散,並拘捕市民,黃文萱曾經用盡方法保護街坊,不過遭防暴警向她施放胡椒噴霧[17]

資料來源

  1. (PDF). 沙田區議會. 2019-09-05 [2024-05-19].
  2. 黃嫣梨. . 香港浸會大學. 1996: 519-520,552.
  3. . 大公報第一版. 1986年1月27日.(繁體中文)
  4. . 華僑日報第一張第一頁. 1986年1月27日.(繁體中文)
  5. . 大公報第一版. 1990年9月7日.(繁體中文)
  6. . 華僑日報第一版. 1990年9月7日.(繁體中文)
  7. .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1990-09-15 [2020-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7).(繁體中文)
  8. . 亞洲電視數碼媒體. 2020-09-05 [2020-09-10].(繁體中文)
  9. . 香港經濟日報. 2016年3月8日 [2016年3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9日).(繁體中文)
  10. . 雅虎. 2022-08-17 [2022-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4.
  11. . 香港01. 2022-01-19 [2022-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4.
  12. 卡洛兒. . 香港01. 2019-07-16 [2019-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0).
  13. . dcfever. 2020-10-01 [2020-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1).
  14. Jonathan. . Unwire.hk. 2019-08-14 [2019-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0).
  15. 陳錦洪. . 香港01. 2019-08-14 [2019-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0).
  16. . 明報. 2019-08-15 [2019-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0).
  17. . 蘋果日報. 2019-12-15 [2021-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2).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