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
愛丁堡公爵菲臘親王殿下(英語:;1921年6月10日—2021年4月9日),原是希臘王國王子,稱希臘與丹麥王子菲利普[2],作爲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丈夫,自放棄希臘與丹麥的王室頭銜與王位繼承權之後,正式成為英国王室成员。
菲利普亲王 Prince Philip | |
---|---|
爱丁堡公爵殿下 HRH the Duke of Edinburgh | |
1992年的菲利普親王 | |
英国君主配偶 | |
在位 | 1952年2月6日-2021年4月9日 (69年62天) |
前任 | 伊莉莎白王太后 |
繼任 | 卡米拉王后 |
愛丁堡公爵 | |
在位 | 1947年11月20日-2021年4月9日 (73年140天) |
繼任 | 查爾斯三世 |
出生 | 希臘與丹麥王子菲利普 1921年6月10日 希臘王國克基拉島蒙里普斯 |
逝世 | 2021年4月9日[1] 英国英格蘭伯克郡溫莎堡 | (99歲)
安葬 | 2021年4月17日 |
配偶 | 伊丽莎白二世 (1947年结婚—2021年结束) |
子嗣 詳情 | |
王朝 | |
父親 | 希臘的安德烈亞斯王子 |
母親 | 巴滕貝格的愛麗絲公主 |
军事生涯 | |
效命 | 英国 |
军种 | 英國皇家海軍 英國陸軍 英國皇家空軍 |
服役年份 | 1939-1952 (正式服役) |
军衔 | 英国海軍元帥 英國陸軍元帥 英国空军元帅 |
统率 | 喜鵲艦 |
参与战争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获得勋章 |
|
1921年菲利普出生於座落在希腊科孚岛(希臘語:)上的寧靜宮(法語:),一幢建造於1828年的别墅。他當時同為希臘和丹麥王室成員,並擁有王位繼承權的順位。在他還只有18个月大时,他的家人就因當時不穩固的政治局勢而被流放出国。在法国、德国和英国成長並接受教育后,1939年,18岁的他正式加入英国皇家海军服役。他在1934年與伊丽莎白初次見面,並从1939年7月起开始与时年仅13岁的伊丽莎白二世通信。在二战期间,他在地中海舰队和太平洋舰队服役,表现出色。战后,菲利普得英王乔治六世之許諾与伊丽莎白成婚。在1947年7月正式宣布订婚前,他放弃了希腊和丹麦的头衔和王位繼承權,歸化為英國公民,並采用了其外祖父路易·蒙巴頓海軍元帥的姓氏「蒙巴頓」。1947年11月20日,菲利普与伊丽莎白结婚。在大婚前,国王乔治六世授予他“殿下”的稱號,并冊封其为爱丁堡公爵、梅里昂斯伯爵和格林威治男爵。1952年,伊丽莎白正式登基為英國女王,時為英國皇家海軍中校的菲利普退出现役,並於1957年取得了親王頭銜。
菲利普与伊丽莎白育有四个孩子,分別為:查尔斯三世、長公主安妮、约克公爵安德鲁王子和威塞克斯伯爵爱德华王子。1960年枢密院通过議令允许不带有王室稱號和爵位的子嗣以蒙巴頓-溫莎为姓,事實上,拥有头衔的王室成员在必要時亦可以使用該姓,如安妮、安德鲁和爱德华都曾經使用過。
菲利普也是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配偶,同妻子伊麗莎白共同見證了大英帝國的興衰和二十世紀的諸多重大歷史事件。他也是英国王室中最长寿的男性成员,同時是第三長壽的王室成員。
菲利普年輕時高大英俊,以及他在與女王婚後的幽默風趣與熱心公益,都在英國民眾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菲利普也是780餘個社會组织的事實赞助人,在青年、環保、社福、動物保護等議題都有巨大貢獻,愛丁堡公爵獎就是他所設置的。2017年8月2日,他因為年事已高,宣佈退出例行的王室职责,結束65年的王室公職生涯。據官方記錄,自1952年以來,他完成了22,219次单独的個人行程[3]。菲利普于2021年4月9日在溫莎城堡離世[4],此時距离他的100岁生日还有二个月又一日。
生平
希臘與丹麥王子菲利普(希臘語:,羅馬化:Fílippos[5])於1921年6月10日出生在希腊伊奧尼亞群島克基拉州克基拉島的蒙裏普斯皇家別墅,據說他是在皇家別墅客飯廳裡一張桌子上出生的[6],從他誕生開始就成為希臘和丹麦王子[註 1]。他父親安德魯是希臘國王喬治一世的第四子,曾祖父是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九世,母親黑森-巴滕堡的艾麗絲郡主是英国維多利亞女王的外曾孫女[7] 。他是格吕克斯堡王朝的成员,由于乔治一世和克里斯蒂安九世的父系血统,使他自出生起即為希腊和丹麦的王室成员,因此擁有兩個王位的繼承權。菲利普的四个姐姐是玛格丽塔、西奥多拉、塞西莉和索菲。他在科孚古堡的圣乔治教堂按东正教仪式受洗。
他的外祖父是巴滕堡的路易(本姓巴滕堡,將姓氏改爲蒙巴頓),路易早已入籍英国,因當時英国的反德情绪,路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於皇家海军服役后,毅然決然采用了蒙巴顿这个姓氏(此爲「巴滕堡」的盎格魯化,是為路易·蒙巴顿),放棄了德國的貴族頭銜,而受封為英國的米爾福德黑文侯爵,是為蒙巴頓侯爵。蒙巴頓侯爵在菲利普出生不久後便去世,襁褓中的菲利普隨著母亲前往伦敦参加外祖父喪禮。
當時已爆發希土戰爭,其父安德鲁王子當時則留在希臘擔任師長[8]。但希臘軍在這次戰爭中慘敗,土耳其收復了前幾次舊戰中的失土,甚至取得了更為豐厚的戰果。菲利普的伯父希臘國王康斯坦丁一世被控为戰敗的罪魁祸首,被迫于1922年9月27日退位。隨後,新成立的军政府逮捕了安德鲁王子等人。由11名军官组成的军事法庭处决了前首相古纳里斯等六名康斯坦丁寵信的顯貴,所以安德鲁王子也是性命垂危,其妻爱丽丝公主也受到监视。好在12月時法庭宣判将安德鲁王子驱逐出境[9]。
英国海军舰艇「卡利普索号」搭救了安德鲁王子及其家人,菲利普當時被装在一个橘子箱做成的嬰兒車,抬到了安全地带。菲利普的家人隨後去了法國,並在巴黎郊区的圣克劳德的宅院定居,是他富有的嬸嬸瑪麗·波拿巴借给他们的別墅[10][11][12]。
教育
菲利普最初是在巴黎的一所艾尔姆斯美式學校接受教育,這所學校的首任校長兼創辦人是唐纳德·麦克詹涅,他把當時的菲利普親王描述为一个「知識淵博的聪明人,而且总是表現地彬彬有禮」[13][14][註 2]。他隨後被送往英国就读切姆中學,同時与外祖母米爾福德黑文侯爵夫人维多利亚·蒙巴顿一起生活[15]。三年之後,他的四个姐姐分別嫁给了德意志的皇子并移居德国,母亲則因確診為思覺失調,被送进了位於瑞士的療養院[16][17]。其父亲則居住於蒙特卡洛[18]。菲利普在童年的剩余时间里几乎都没有再和母亲联系[19]。1933年,菲利普前往德国的塞勒姆城堡高中(Schule Schloss Salem)就學,原因是這所學校為他的姐夫,德國皇子巴登藩侯貝托爾德所置辦,所以有「免學費」的好處[20]。然而随着納粹黨在德国掌權,塞勒姆的另一位犹太裔创始人库尔特·哈恩为躲避德國納粹黨政府迫害,在聯合王國的苏格兰创办了戈登斯通學院,菲利普在塞勒姆读了两个学期后即轉學去了那里[20][21]。
1937年,菲利普的三姐塞西莉婭及她的丈夫黑森和萊茵河畔大公儲格奧爾格·多納圖斯、及他們的两个儿子路德维希和亚历山大、刚出生的婴儿以及婆母索尔姆斯·霍恩索尔姆斯·利奇公主埃利奥诺雷在奥斯坦德的空难中丧生,当时年仅16岁的菲利普在悲痛中参加了他們的葬礼[22][23]菲利普的三姐塞西莉和她的丈夫是纳粹党的成员[24]。次年,他的舅舅和监护人米尔福德黑文侯爵喬治·蒙巴頓也因骨髓癌去世[25]。
海軍歲月
1939年初於戈登斯通畢業后,菲利普在达特茅斯皇家海军学院完成了一个学期的学员培训,隨後返回希臘,在那年夏天与病情減緩的母亲在雅典生活了一个月左右。在他的堂兄希腊国王乔治二世的要求下于9月回到英國,並继续接受皇家海军的训练[26][27]直到第二年作为课程中“最优秀的学员”从达特茅斯毕业[28]。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继续在皇家海軍中服役,菲利普于1940年1月被任命为中尉。他在“拉米利斯号”战列舰上執行了4个月的任務,該戰艦負責在印度洋保护澳大利亚远征军的船队,随后也在「肯特号」、「什罗普郡号」和锡兰等地作了短期的派驻。 1940年10月在意大利入侵其故國希腊后,他從印度洋被調往地中海舰队的「英勇号」战列舰上與意大利皇家海軍作戰[29]。
随后于1942年7月16日晋升为上尉[30],同年10月,他被任命华莱士号的副艦長,年仅21岁的他是當時英国皇家海军最年轻的軍艦大尉級別的軍艦指揮官之一。1943年7月,在盟軍登陸西西里岛期间,他作为“华莱士号”的二把手,曾从夜间轰炸机的攻击中救出了自己的舰艇。他策畫了一个用烟雾浮筒发射木筏的作戰,成功地分散了敵人轰炸机的注意力,使舰艇在无人察觉的情况下成功地「戰略轉進」。1944年,他转到新驱逐舰「惠普号」上,在英国太平洋舰队第27驱逐舰船队中服役[31][32][33]。在代表二戰終戰的日本簽訂投降協議时,他當時也在東京灣附近。1946年1月,菲利普乘「惠普号」返回英国,戰後被派往位于威尔特郡Corsham的皇家亚瑟号士官学校担任海軍教官[34]。
1952年12月5日, 菲利普亲王在英格兰共济会总会第2612号海军分会入会。尽管作为女王夫婿,菲利普有机会成为英格兰共济会总会长,但是最后由肯特公爵爱德华亲王在1967年接任此一职位并持续至去世。
婚姻
1939年,英王乔治六世和長女伊丽莎白公主参观了达特茅斯皇家海军学院。在參觀期間,18岁的菲利普受邀陪同国王的两个女儿,伊丽莎白以及她的妹妹玛格丽特。伊丽莎白和菲利普在血緣上,因同爲維多利亞女王的後裔、兩人互為八等親,故可算作表兄妹關係[35]。伊丽莎白對菲利普一見鍾情,伊丽莎白只有13岁时,便與菲利普通過魚雁往返的情書墜入愛河[36]。
1946年夏天,菲利普向乔治六世求娶其长女、王位推定继承人——伊丽莎白公主[37]。1947年3月,菲利普為娶伊丽莎白公主而加入英国国籍并放棄所有希臘和丹麥的王室頭銜[註 1]和繼承權。同时,依外公路易斯·蒙巴顿而改姓蒙巴頓(Mountbatten)。1947年7月10日对外發布订婚消息[38],同年11月20日,两人正式完婚。岳父乔治六世授予他愛丁堡公爵、梅里奧尼思伯爵(Earl of Merioneth)和格林尼治男爵(Baron Greenwich)等爵位[39]。
菲利普和伊丽莎白在西敏寺举行了皇家婚禮,英国广播公司(BBC)进行了录制,并向全世界2亿人进行了转播,是當時史上最大規模的轉播之一。在战后的英国,爱丁堡公爵菲利普的德国亲戚都沒能受邀请参加婚礼,包括菲利普仍在世的三个姐姐,因爲她们都嫁给了德意志的王子。婚后,身爲爱丁堡公爵的菲利普和伊麗莎白住进了克拉伦斯宫。他们的前两个孩子在1952年伊丽莎白登基前就出生。如查尔斯王子于1948年出生,安妮公主于1950年出生。他们的婚姻是歷代英國君主中歷時最長久的[40][41]。
1948年,菲利普親王被委任為上議院世襲議員[42],但菲利普從未在會期內發言。他的舅父蒙巴頓將軍隨後也被封为缅甸的蒙巴顿伯爵[43]。直至1999年上議院法令通過後,包括菲利普在內的所有王室成員,不再直接委任為上議員。
由于国王喬治六世身體欠安,菲利普親王夫婦代表國王巡视加拿大,隨後于1951年11月4日双双被任命为枢密院當然成员。1952年1月底,菲利普夫婦开始了英联邦之旅。1952年2月6日,菲利普夫婦在肯尼亚時,喬治六世在英國不幸過世,享年56歲。伊麗莎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成為法定君王,菲利普在萨加纳山庄向伊丽莎白透露了这一哀音,於是夫婦立即返回英国主持先王的後事[44]。
大英帝國的王夫生涯
伊丽莎白的加冕登基也隨即带来了王室姓氏問題,因慣例每當女王结婚(如安妮女王和維多利亞女王)一般都会讓後裔改用夫婿的姓氏。菲利普的舅父,蒙巴顿伯爵主张王室用姓氏「蒙巴顿」。菲利普則建议以他的公爵头衔,將家族姓氏定为「爱丁堡家族」[45]。伊丽莎白的祖母瑪麗太王太后得知後非常不悅,並通知了時任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由首相出面斡旋,首相後来建议女王親自发布敕令,宣布王室仍為「温莎」,以團結民心。瑪麗太王太后更要求邱吉爾將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後裔姓氏和王朝名號將維持為溫莎的議案提交國會,其後國会于1952年4月通过决议。菲利普亲王對此私下抱怨道:「我只不过是一个該死的阿米巴原虫。因為我是这个国家唯一一个不被允许给自己的孩子冠姓的人[46]。」1960年瑪麗太王太后去世7年后,女王為了折衷矛盾以及安撫菲利普亲王,發布一道樞密院御令,宣佈其後裔的姓氏將會是她丈夫和她自己姓氏的合體,即蒙巴頓-溫莎,王朝名號保持「溫莎王朝」,此舉被視為一個成功的折衷方案[47]。女王登基之後發佈了敕令,愛丁堡公爵菲利普「將在所有场合和会议上都應有符合其地位的尊重、优先权和特權」,除非《议会法》另有規範。就王室地位而言,这意味着菲利普的地位高于他的儿子威爾斯親王查爾斯,僅有在国会般的场合除外,儘管他幾乎只有在护送女王参加年度英國國會开幕式时才会出席國會[48]。此外,与多年间其與女王不合的传言相反,据知情人士透露,尽管伊丽莎白二世當政期间俩人的感情面临质疑,但女王和公爵在整个婚姻期间关系一直很好[49][50]。女王在2012年的一次演讲中称菲利普亲王是她“一直恒久的力量和指引”[50]。
菲利普亲王每年领取議會撥款的特別津貼,共計39萬英鎊用于支付其公务开支。此年金並不受2011年下議院王室财政改革期間通過的法案《主权赠与法》之影響[51][52]。菲利普親王任何未用于支付公务开支的津贴部分都要纳税。經官方公佈的數據,其全部津贴都用于支付公务费用[53]。
職責與里程碑
作为女王的夫婿,菲利普一直支持妻子履行新的君主职责,陪同她出席各国议会开幕式、国宴和巡游等國事訪問仪式。他也是第一位乘坐直升机的王室成员,因他是其妻伊麗莎白加冕委员会主席,乘坐直升機探望了将要参加加冕仪式的儀仗隊[54]。然而作爲王夫,菲利普並没有在仪式上接受加冕,而是跪在伊丽莎白的面前向她的起誓要作其“無論生死之君臣”[55]。
20世纪50年代初,他的妻妹玛格丽特公主考虑嫁给乔治六世的副官彼得·湯森,由於湯森是一位離過婚的年長男士。當時有媒体指责菲利普对这桩婚事懷有不滿,對此他回答:“我什么都没做!”菲利普解釋,他並没有干涉,因爲他並不願意指劃她的感情生活[56]。玛格丽特公主和汤森最终還是分了手。在1953至1954年的6个月里,菲利普和伊丽莎白在英联邦巡迴訪問;就和以前巡迴時的慣例一样,期間女王夫婦的孩子们被留在了英国[57]。
1956年,菲利普親王以自身的頭銜爲名,与德國-猶太裔英國學者库尔特·哈恩一同创立了「爱丁堡公爵奖」以激勵英國年轻人“对自己和社区有责任感”[58]。同年,在他的主持下成立了國際性科研組織英联邦研究会[59]。
1956年至1957年,菲利普乘坐新造的皇家遊艇不列颠尼亚号(HMY Britannia)周游列國及進行訪問,在這期间他在墨尔本为1956年夏季奥运会揭幕,并一直南下访问了南极,成为英國首位穿越南极圈的王室成员[60],這期間女王和孩子们则留在英国國内。在返程途中,菲利普的私人秘书迈克·帕克被妻子起诉要求离婚。与其妻妹的婚姻相同,媒体仍将离婚描绘成王室丑闻并大肆報道,最终導致了帕克的辞职。帕克后来回憶说,公爵在這期間一直支持他,「女王也在這段過程中表示支持態度。作爲聖公宗領袖的她,把离婚看作是一种悲哀,但不是原罪[61]。」女王之後为了表示公开的支持,冊封帕克為皇家维多利亚骑士团指挥官[62]。當時有小報进一步称:女王和菲利普渐行渐远。這些假新聞使菲利普火冒三丈,同時也让女王對媒體生氣,女王隨後发表了措辞强烈的否认[63]。
1957年2月22日,女王以王室特許狀授予菲利普联合王国亲王的爵位和头衔,授爵的敕令並公佈於英國憲報,從此他在往後六十四年都被尊稱為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殿下[64]。
1957年10月14日,菲利普被任命为加拿大枢密院當然議員,並在加拿大官邸向女王宣誓效忠[65]。
1959年,他在加拿大医学协会就青年和体育问题发表的言论,但這次演講起初被认为是「無技巧可言的」,因爲他的言論被認爲是諷刺了「加拿大青年欠缺強健體格」。但菲利普后来因鼓励体育健身而受到人们的赞赏[66]。
菲利普親王在1959年3月6日代表皇室到香港訪問3天,這是他在1945年9月以海軍指揮官身份乘坐幼犬號(HMS Whelp)驅逐艦抵港協助香港重光後,再次踏足香港,親王這次訪港的主要任務是代表女皇將香港紋章授予香港,除了在香港探訪和遊覽外,他在3月7日檢閱駐港英軍後,再到伊利沙伯醫院工地主持奠基禮[67]。
1969年,菲利普以王夫的身分發表對於共和的看法,認為君王並不享受,反而是在為国民的利益而服務,如果有不接受该制度的,就让他们来改变。又獲得一片好評[68];
“我認爲...如果有人覺得君主制度的存在是爲了君主本身的利益,那完全是一种误解。因爲并非如此。它理應是为了國民的利益而存在,如果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覺得该制度是不可接受的,那么就讓他們來改變吧。”
——菲利普親王
1960年,菲利普身穿绿色長禮袍参加了位於威爾士的聯合王國艺术节,在那裏他被威尔士大德鲁伊埃德加·菲利普授予其荣誉奥弗特的名號(凱爾特神話中一項神職),以反映他的梅里昂斯伯爵的头衔(因爲該伯爵領在名義上位於威爾士)[69]。
1986年,菲利普亲王陪同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中国大陸,他们是第一位访问中国大陸的英国君主伉俪。在中国大陸访问期间,两人在北京会见了邀请他们访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李先念,與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见面,还登上了万里长城。离开北京以后又到访了上海、西安、昆明和广州,然后转到香港访问。[70]
查爾斯與戴安娜王妃
1981年初,菲利普開始写信给长子時任威爾士親王的查爾斯三世,劝他下定决心,選擇向戴安娜·斯宾塞女爵求婚,否則就分手,不要藕斷絲連,夜長夢多[71]。查尔斯感到了來自父亲的压力,于是做出了决定,在2月正式向戴安娜求婚[72]。五个月後他们完婚。然而到1992年,查尔斯夫婦的婚姻破裂。女王和菲利普找來了查尔斯和戴安娜,兩人试图調解這對夫婦之間的感情,但調解到最後也宣告失敗了[73]。菲利普之後写信给戴安娜,表示对查尔斯的婚外情和她都感到十分失望,并希望她能从对方的角度来审视雙方的行为[74]。戴安娜看到这些信時一開始很难接受,但还是赞赏他是「出于好意的勸解」[75]。查尔斯和戴安娜后来分居,并于1996年离婚。
离婚一年后,戴安娜于1997年8月31日在巴黎不幸因车祸身亡。当时,菲利普親王正与王室家族在巴摩拉城堡度假。在悲痛中,戴安娜的两个儿子威廉和哈利想去教堂哀悼母親,于是他们的祖父母当天早上就带着他们倆去了教堂禱告[76]。隨後女王和菲利普回返英格蘭,但把孙子们留在巴摩拉五天左右,让他们在那里私下哀悼,不讓媒体干擾他們[76] 。然而王室的回避卻引起了公众的不满[76],直到在9月5日女王發佈直播表明哀痛后,公众的情绪发生了变化,轉而同情王室[77]。起初,威廉和哈利並不知道是否应该參與送葬,對此犹豫不决,菲利普告诉威廉、哈利:「如果你們不走,我想你們以後一定會後悔的。如果我也走,你們要跟著我一起走吗?[77]」在出殡那天,菲利普、威廉、哈利、查尔斯和戴安娜的弟弟斯宾塞伯爵,跟在戴安娜的灵柩後面,走過了伦敦的街道,送了戴安娜最後一程。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穆罕默德·法耶德(他的儿子多迪·法耶德是戴安娜男友,也同樣在那次车祸中丧生)一直声称是菲利普亲王下令謀殺了戴安娜,而這起事故顯然是被王室的人安排的。2008年,对戴安娜王妃之死的调查得出结论,證據顯示,不存在謀殺的可能[78]。
晚年
2009年4月,菲利普成为英国王室任職最長的君主配偶[79],2013年2月成为最年長的英国男性王室成员,2019年4月成为英国王室第三长寿成员(继爱丽丝公主、格洛斯特公爵夫人和伊丽莎白王后之后)[80]。 就个人而言,他对自身极长的寿命并不热衷。在2000年接受采訪時,當被問道是否想當個百歲老人,他回答道:「那我...无法想象比這還要糟糕的事情」。他说:「因我的身體已猶如脫落的碎片一般[81]。」
2008年,菲利普突感身體不適,他在沒有人攙扶著的情況下獨自前往了醫院,隨後被確診為胸部感染住進了伦敦爱德华七世医院[82]。所幸身體恢復的很快,三天之後就出院了[83]。期間報社《标准晚报》報出菲利普患有前列腺癌,隨後通常不對王室成員健康狀況新聞報導作評論的白金汉宫打破先例,否认了这一新聞報導,謂之是假新聞[84]。在經僅被診斷為胸部感染的消息被證實后,该报也立刻回收了這篇新聞報導[85][86]。
2011年6月,在纪念他90岁生日的一次采访中,他说他將放慢脚步,减少职责,并表示他已经「尽了责任」。女王為紀念他90大壽而任命他為海軍大臣[87]。 同年12月23日,菲利普在诺福克王室官邸桑德林厄姆宅邸散步時,突覺胸痛,被送往剑桥郡帕普沃斯医院心胸科,在那里他进行了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手術很成功[88]。他在五天后出院[89]。
2012年6月4日,在庆祝妻子钻石禧年時,菲利普因膀胱感染从温莎城堡被送往爱德华七世医院[90],并於6月9日出院[91]。2012年8月,菲利普在巴尔莫勒尔城堡居住时感染复发,作为预防措施,他被送入阿伯丁皇家医务室住了5个夜晚[92]。2013年6月,菲利普被送入伦敦诊所进行腹部探查手术,在医院住了11天[93]。2014年5月21日,菲利普亲王在前一天在白金汉宫做了一个小型手術后,右手缠着绷带出现在公众面前[94]。2017年6月,他被诊断出感染后,从温莎被带到伦敦,再次住进了爱德华七世国王医院[95]。他在医院休養了两晚,因而无法出席议会的国家开幕式和皇家阿斯科特比赛[96][97]。
2017年8月2日,白金漢宮宣佈96岁的菲利普亲王在參與海軍陸戰隊在倫敦慈善遊行活動後,退出王室公務职责[98]。自1952年以来,他已经完成了22219次单独参与。時任首相特雷莎·梅對他“一生卓越的服務”表示感謝[99][100]。2017年11月20日,是他与女王结婚70周年纪念日,这使伊麗莎白女王成为第一位能夠庆祝铂金婚纪念日的英国君主[101]。
2018年4月3日,菲利普被送入爱德华七世医院,按计划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手术在第二天进行[102] 。4月12日,他的女儿安妮公主在医院待了约50分钟,事后她说亲王「状态良好」。第二天他就出院了[103]。同年康復後在其孫薩塞克斯公爵哈里王子和尤金妮郡主的婚禮中露面。
2019年1月17日,高齡97岁的菲利普亲王在桑德灵厄姆府附近驾车时遇到了撞车意外,但未有受伤。当时菲利普驾驶的路虎从桑德灵厄姆府支路驶出,准备进入A149公路,但与起亚轿车發生碰撞,车上两名女士需送医院治疗,二人之后均已出院[104][105]。菲利普其后致歉[106],三个星期后自愿放弃驾照[107][108]。2月14日,英格蘭及威爾斯皇家檢控署宣布不就此起诉菲利普,因为(起诉)違反公共利益[109]。不过事后菲利普仍可以在私人官邸附近驾车,2019年4月还在温莎城堡被拍到开车[110]。
2019年12月20日至24日,菲利普进入爱德华五世医院[111]。之前他未参加同年5月加布里埃拉·金斯敦女勳爵的婚礼[112]。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期间,菲利普和女王在溫莎城堡隔离,2020年6月99岁寿辰前解除[113]。2020年7月辞任英军步枪团上校,由康沃爾公爵夫人卡蜜拉继任[114]。
2021年1月9日,菲利普和女王在温莎城堡接种2019冠状病毒病疫苗[115],2月16日因感觉不适被送往爱德华七世医院[116]。2月23日,白金汉宫确认菲利普出现传染病症状[117][118]。3月1日被转送到聖巴多羅買醫院,3月3日成功接受心脏手术[119],两天后转回爱德华七世医院[120],不久后出院[121]。
形象
公益活動
菲利普非常熱心公益,尤其关注环保、工业、体育和教育等社會議題。他同時還是780多个社會性组织的赞助人、主席或會员,他也曾担任爱丁堡公爵奖主席,该奖是针对14至24岁年轻人的自强计划[128]。
他以爱丁堡公爵的名義首次单独出席活动是在1948年3月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举行的伦敦男孩俱乐部联合会拳击决赛上,為冠軍颁奖。
从1947年起担任国家运动协会主席长达64年,直到他的孙子威廉王子於2013年接替该职务。
1961年至1982年担任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英国分會主席,并在1981年起担任基金會国际主席,在1996年宣佈退休后担任名誉主席。
1952年,他成为工业协会(后改名为工作基金会)的赞助人。
1959年至1965年,菲利普亲王担任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协会主席。
1964年至1986年担任国际马术联合会主席,并担任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索尔福德大学和威尔士大学的名譽校監。
2017年菲利普亲王成为英国心脏基金会55年的赞助人,在此期间,除了募款活动外,他还支持設立由BHF资助的9个育才中心,為英國培養人才。他同時是剑桥圣愛德蒙学院的荣誉院士。
1980年代,「溫室效應」還不為人所知以前,他就提出大眾應該關注大氣中二氧化碳的累積,停止「對自然的貪婪與毫無意義的剝削」。[129]
1966年在美國籌募慈善基金時,一名邁阿密商人表示,如果菲利普肯在他的泳池中洗澡,他就捐出10萬美元。菲利普卻二話不說,脫掉衣服縱身跳入水中,完全不在意他的形象,那名商人也信守承諾。[130]
菲利普也致力保護瀕危動物。身為海洋博物館理事的菲利普,曾向財政大臣要求向海洋博物館撥款應急。但菲利普也很喜歡打獵,儘管他說從來只獵取不是瀕臨滅絕的動物,後來居然說:「我不認為屠宰動物賺錢,會比狩獵更有道德,就如同我不認為妻子比當娼妓更有道德,她們根本是做同一件事。」這個把「妻子和娼妓」擺在一塊的比喻,觸怒大量女權主義者,掀起軒然大波。[130]
民族認同
菲利普和他的父母都精通英语、法语和德语这三门语言。由於菲利普在襁褓時期就离开了希腊,所以并不会说希腊语(1992年,菲利普表示自己稍微聽得懂希臘語[131])。因為先祖長期的政治聯姻而有英國、德國、希臘、丹麥等王室血統的菲利普曾表示,就民族認同而言,自认自己是丹麦人。
虽然菲利普一直把自己英國國教信徒,而且他在英国的時日和整个皇家海军时期,每週都与同学和亲戚一起参加禮拜,但他也曾在幼兒時期在希腊正教会接受过洗礼。對此,當時英國國教最高神職人員坎特伯雷大主教杰弗里·费舍尔希望能「確定菲利普的信仰」,在1947年10月正式接纳菲利普加入英格兰教会。
2011年5月25日,俄羅斯正教會沃洛科拉姆斯克牧首希拉利昂在访问白金汉宫时,菲利普亲王向牧首承认;他「成为了圣公会教徒,但也還是东正教慕道友。」
風流傳說
年轻时的菲利普親王以其俊朗的外貌与魅力著称,因而傳出跟许多社交名媛有戀情;其中包括加拿大名媛,也是他的第一任女友奥斯拉·本宁。專門報導王室生活的雜誌《殿下》(Majesty)總編輯塞華德(Ingrid Seward)表示,她長年關注王室,做過最詳盡的近距離調查,但也沒有找到過任何外遇證據,到頭來塞華德承認:「女人就是喜歡菲利普親王,因為他又帥又幽默……但無論他的私生活如何,從沒有人指責過他,他也永遠把對女王的義務擺在第一位。」[132][133]。
曾有媒體報導稱他在婚後依然風流不斷;根据英国王室故事改编的影视剧《王冠》,对此亦有暗示[134]。對於外界一直盛傳菲利普有數十名情婦,他一直矢口否认,并自嘲地說:「我只要跟一位女性講過一句話,記者就說我和她上過床。」當時他已經八十多歲,「到了這年紀,還有人認為女孩會對我有興趣,還真是恭維啊。」[133][134]
個人興趣
菲利普親王是一個運動健將,醉心體育活動。他本人熱衷於板球、馬球、马术、賽馬、馬車、賽車、帆船,並且是駕駛馬車的好手,喜好駕駛汽車、遊艇與私人飛機,也是各種體育項目的支持者,因他的建議與幫助,行马駕馭这一马术项目得到了發展[133][135]。
2019年1月,97歲的菲利普在諾福克郡駕車時遇上交通意外,他的車翻倒,但他幸未受傷,惟另一輛車的司機和乘客受傷,該乘客批評菲利普親王並未道歉[136],而菲利普親王在其後寫給她的信中深表歉意[137]。菲利普在意外發生的兩日後又再次駕車出門,被人拍到未繫上安全帶,而這在大多數情況下皆屬違反交通規則,故其後被警方勸諫[138]。三星期後,菲利普自願放棄其駕駛執照[139]。
此外菲利普親王廚藝高超,也喜歡親自下廚,他經常闖進皇家廚房,就是想要煮飯,有天晚上,他走進廚房,跟廚師聊了一會,自己開始下廚,於是晚餐變成由菲利普親王下廚給工作人員吃,主廚還說自己整晚「坐立難安」[140]。
言谈无忌
菲利普親王有幽默詼諧、直言不諱且親民的形象,他時常嘲弄別人,更不乏自嘲,一直到晚年都是如此。英國的一些小報甚至還專門編撰過《菲利普親王笑話集》之類的搞笑文集。[135][141][142]
菲利普親王非常喜歡揶揄別人,且通常是黑色幽默,完全不理會政治正確。據說他曾消遣女王的皇冠「哪裏買的」,暗示皇冠不好看;在婦女協會揶揄「英國婦女的廚藝」;向駕訓班教練問:「你如何讓他們在考前不要喝威士忌的?」暗示蘇格蘭人往往酗酒並喜歡酒駕;說全副武裝並穿著防彈衣以保護他的蘇格蘭女警「以為你是個自殺炸彈客」;對於英國人抱怨失業,他笑稱「先前每個人都跟我說自己要多休息一點」;對於倫敦塞車問題,他說要「禁止遊客」;他對寫信給女王的十四歲男童說:「想不到你居然識字」;他對一個想當太空人的男童開玩笑:「你得先減肥」;他說一位顯貴的宅邸:「裝潢到像妓院」;他對兒子安德魯王子新房的評論為:「蕩婦的房間」;開一位百歲女人瑞的玩笑,說:「據說女人總是少報十歲。」;對於義務教育曾開玩笑道:「公家逼孩子上學的主要原因,不是為國育才,單純是因為納稅人覺得小孩們待在家裏很煩」;瑪丹娜演唱《007:誰與爭鋒》的主題曲時,他居然問:「我可以戴耳塞嗎?」;他在艾爾頓強的演唱會上說,「音樂表現非常好,但如果關掉麥克風會更好」;他亦曾表達對於後者的愛車塗裝風格不敢恭維;一名海軍官校的女學生自稱曾在夜店打工,菲利普立刻問:「你是不是作脫衣舞孃」;有記者問:「王室有沒有考慮查爾斯王子的繼承問題?」他反問記者:「你是不是想問女王會不會死?」;他對一位被北愛爾蘭共和軍恐怖攻擊傷了眼睛的男子開玩笑,暗示該男子領帶花色很醜,視力好的話絕對不會挑這條領帶;他還曾經在網路上發文,提醒民眾收看女王的直播影片:「如果你沒看,她會知道的,然後,嗯……(暗示英國有特工監視人民)」;對於一名槍枝收藏家使用合法槍枝謀殺他人,民眾呼籲禁止槍枝收藏,菲利普開玩笑說:「好在那位老兄不是拿板球拍來殺人,不然沒得打板球了!」[142][143][144][145][146]
在國際場合,菲利普親王一樣幽默不改。在印度會見印度总理尼赫鲁时,開玩笑说︰“我还以为印度軟片短缺!”取笑印度贫穷;在1986年訪問中國大陸時,他曾在西安西北大学与英国留学生见面时开玩笑,說:「如果你在這裏待久了,你也會變成瞇瞇眼」;菲利普說廣東人甚麼野生動物都吃,「四條腿的除了椅子,有翅膀的除了飛機,水裏的除了潛水艇,廣東人都會把它吃掉」;菲利普曾對德國總理海爾穆·柯爾稱「帝國總理(即Reichskanzler,希特勒的尊號之一)」;菲利普對為了求學遭塔利班恐怖份子開槍襲擊的馬拉拉·優素福扎伊說:「小孩子必須去學校,因為父母不想讓他們在家裡鬧」;菲利普在肯亞時,一名女性舞蹈家給了他小禮物,他開玩笑說:「你是男的還女的」;菲利普說自己很想去蘇俄訪問,「儘管這些混蛋殺了我一半的家人。(蘇俄赤色分子處決了沙皇一家,沙皇一家都是菲利普親戚)」;菲利普說泰國人濫捕瀕危物種,而泰國是「世界最惡名昭彰的瀕危動物貿易中心」;菲利普問開曼群島的民眾:「你們大部份不是海盜後裔嗎?」;菲利普說美國太空總署的阿波羅計劃很有成果,研究出「揮霍金錢的不二法門」;菲利普接見穿著傳統白色長袍的奈及利亞總統奧馬魯·亞拉杜瓦時說:「你這件長袍是要穿著睡覺的嗎?」;菲利普在匈牙利遇到英國人時說:「你應該沒在這住太久,因為你沒啤酒肚(消遣匈牙利人都很胖)」;在澳洲拒絕抱無尾熊,說:「我不想感染瘟疫!(90%的無尾熊感染衣原體,一種性病)」;菲利普接見澳洲原住民代表時說:「你們這些部落人士見面時,還會互相丟擲標槍嗎?」還問他們「會不會獵首?」;遇到澳洲名殘障主持人亞當.希爾斯時曾指著他的義肢笑說:「你剛好可以在裏面藏走私物品」;菲利普在一間座落於樂團旁邊的啟聰學校跟失聰的學生說:「失聰?如果你就在這附近,也難怪你聾了」;菲利普對曾去巴布亞紐幾內亞旅行的英國學生說:「你怎麼沒被食人族吃了」;菲利普對一位駕駛電動小車的殘障人士問:「你開這個電動車,一個早上可以撞倒多少人」;菲利普對一名救濟院中的骨瘦如柴老人說:「你看起來很餓。」[135][142][143][144][145][146]
菲利普也很愛自嘲,牧師問菲利普最喜歡《聖經》的哪些部分,他說:「《約翰福音》,因為其他的篇章,牧師講道時,我通常都恍神了」,還笑著說:「宗教改革很不對,我很想去買贖罪券」,「我真心不希望有最後的審判,主不會放過我的(暗示自己造了很多孽)」;他跟一對夫婦聊天,男方謙卑地說:「我太太是哲學博士,比我傑出多了」,菲利普笑著說:「太太比較優秀的情況,我家好像也有」;菲利普發表對婚姻的看法,指出「婚姻必備的條件是寬容」,又說:「你們從我身上就能看出來了,女王是多麼寬容的一個人啊!」消遣自己是個不稱職的丈夫;菲利普還說:「沒有人會幫老婆開車門,包括我。除非車是新的,或者老婆是新的」;到了晚年,菲利普時常自嘲自己年事已高,經常會在出席剪綵儀式的時候自嘲:「大家請注意,你們現在見到的,是世界上最有經驗的剪綵者」;菲利普在宣布辭任公務員的記者會上說:「每個產品都有保存期限,你最好在過期前自覺地離開,像我這樣」;八十多歲的時候,記者問他還想不想活到一百歲,他回答道:「這太殘忍了,現在我身體已可以用骨頭玩拼圖了(骨頭都散了)!」[142][144][146][145][133]
家庭
祖先
父親安德魯是希臘和丹麦王子[註 1],希臘王室本身來自丹麥王室;母親艾丽丝則是巴滕堡(今屬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將姓「巴滕堡」改成「蒙巴頓」)的郡主。再加上歐洲各王室歷代不斷通婚,故其祖先來自多國王族。
先祖 | ||||||||||||||||||||||||||||||||||||||||||||||||||||||||||||||||||||||||||||||||||||||||||||||||||||||||||||||||||||||||||||||||||||||||||||||||||||||||||||||||||||||||||||||||||||||||||||||||||||||||||||||||||||||||||||||||||||||||||||||||||||||||||||||||||||||||||||||||||||||||||||||||||||||||||||||||||||||||||||||||||||||||||||||||||||||||||||||||||||||||||||||||||||||||||||||||||||||||||||||||||||||||||||||||||||||||||||||||||||||||||||||||||||||||||||||||||||||||||||||||||||||||||||||||||||||||||||||||||
---|---|---|---|---|---|---|---|---|---|---|---|---|---|---|---|---|---|---|---|---|---|---|---|---|---|---|---|---|---|---|---|---|---|---|---|---|---|---|---|---|---|---|---|---|---|---|---|---|---|---|---|---|---|---|---|---|---|---|---|---|---|---|---|---|---|---|---|---|---|---|---|---|---|---|---|---|---|---|---|---|---|---|---|---|---|---|---|---|---|---|---|---|---|---|---|---|---|---|---|---|---|---|---|---|---|---|---|---|---|---|---|---|---|---|---|---|---|---|---|---|---|---|---|---|---|---|---|---|---|---|---|---|---|---|---|---|---|---|---|---|---|---|---|---|---|---|---|---|---|---|---|---|---|---|---|---|---|---|---|---|---|---|---|---|---|---|---|---|---|---|---|---|---|---|---|---|---|---|---|---|---|---|---|---|---|---|---|---|---|---|---|---|---|---|---|---|---|---|---|---|---|---|---|---|---|---|---|---|---|---|---|---|---|---|---|---|---|---|---|---|---|---|---|---|---|---|---|---|---|---|---|---|---|---|---|---|---|---|---|---|---|---|---|---|---|---|---|---|---|---|---|---|---|---|---|---|---|---|---|---|---|---|---|---|---|---|---|---|---|---|---|---|---|---|---|---|---|---|---|---|---|---|---|---|---|---|---|---|---|---|---|---|---|---|---|---|---|---|---|---|---|---|---|---|---|---|---|---|---|---|---|---|---|---|---|---|---|---|---|---|---|---|---|---|---|---|---|---|---|---|---|---|---|---|---|---|---|---|---|---|---|---|---|---|---|---|---|---|---|---|---|---|---|---|---|---|---|---|---|---|---|---|---|---|---|---|---|---|---|---|---|---|---|---|---|---|---|---|---|---|---|---|---|---|---|---|---|---|---|---|---|---|---|---|---|---|---|---|---|---|---|---|---|---|---|---|---|---|---|---|---|---|---|---|---|---|---|---|---|---|---|---|---|---|---|---|---|---|---|---|---|---|---|---|---|---|---|---|---|---|---|---|---|---|---|---|---|---|---|---|---|---|---|---|---|---|---|---|---|---|---|---|---|---|---|---|---|---|---|---|---|---|---|---|---|---|---|---|---|---|---|---|---|---|---|---|---|---|---|---|---|---|---|---|---|---|---|---|---|---|---|---|---|---|---|---|---|---|---|---|---|---|---|---|
|
1993年,科學家運用菲利普和他的親戚的粒線體DNA,順利辨認在1918年遇害的俄羅斯皇后亞歷山德拉以及其家人的遺骸。菲利普是皇后的外甥孫、兩人同為維多利亞女王次女愛麗絲公主的後代。[148]
子孫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及其他英联邦王国王室 |
---|
|
|
下列是菲利普亲王与伊丽莎白二世所生的子女、孫子女及曾孙子女,除女儿安妮一支外,后代使用蒙巴頓-溫莎这一姓氏:
- 查尔斯·菲利普·亚瑟·乔治(1948年11月14日生於白金漢宮),英國国王。1981年7月29日与苏格兰贵族戴安娜·斯宾塞女爵结婚,1996年8月28日离婚;在2005年4月9日與相戀35年的卡米拉結婚。
- 威廉王子(1982年6月21日生),威爾斯親王,2011年4月29日与凱特·米德爾頓结婚
- 喬治·亞歷山大·路易(2013年7月22日生)
- 夏洛特·伊麗莎白·戴安娜(2015年5月2日生)
- 路易·亞瑟·查爾斯(2018年4月23日生)
- 哈里王子(1984年9月15日生),薩塞克斯公爵,2018年5月19日與梅根·馬克爾結婚。
- 阿奇·蒙巴頓-溫莎 (2019年5月6日生)
- 莉莉贝特·蒙巴頓-溫莎(2021年6月4日生)
- 威廉王子(1982年6月21日生),威爾斯親王,2011年4月29日与凱特·米德爾頓结婚
- 安妮·伊麗莎白·愛麗絲·露意絲(1950年8月15日生於克拉倫斯宮),王室长公主。1973年12月14日与马克·安东尼·彼得·菲利浦斯结婚,1992年4月28日离异;1992年12月12日又与蒂姆西·劳伦斯结婚
- 彼得·馬克·安德魯·菲利浦斯(1977年11月15日生)
- 薩凡娜·菲利浦斯(2010年12月29日生)
- 艾拉·菲利浦斯(2012年3月29日生)
- 扎拉·安妮·伊丽莎白·菲利浦斯(1981年5月15日生)
- 米婭·格雷斯·廷德爾(2014年1月17日生)
- 蕾娜·伊莉莎白·廷德爾(2018年6月18日生)
- 盧卡斯·菲利普·廷德爾(2021年3月21日生)
- 彼得·馬克·安德魯·菲利浦斯(1977年11月15日生)
- 安德鲁·阿爾伯特·克里斯蒂安·爱德华(1960年2月19日生於白金漢宮),约克公爵。1986年7月23日与莎拉·瑪格麗特·費格遜结婚,1996年5月30日离婚
- 比阿特丽斯·伊丽莎白·瑪麗(1988年8月8日生),2020年7月17日与意大利贵族艾杜亞度·馬佩利·莫茨结婚
- 西恩娜·伊麗莎白·馬佩利·莫茨(2021年9月18日生)
- 欧吉妮·維多利亞·海倫娜(1990年3月23日生),2018年10月12日杰克·布鲁斯班克结婚
- 奧古斯特·菲利普·霍克·布魯斯班克(2021年2月9日生)
- 歐內斯特·喬治·羅尼·布魯斯班克(2023年5月30日生)
- 比阿特丽斯·伊丽莎白·瑪麗(1988年8月8日生),2020年7月17日与意大利贵族艾杜亞度·馬佩利·莫茨结婚
- 爱德华·安东尼·理查德·路易斯(1964年3月10日生於白金漢宮),愛丁堡公爵,1999年6月19日与苏菲·利丝琼斯结婚
- 路易斯·愛麗絲·伊丽莎白·瑪麗(2003年11月8日生)
- 詹姆斯·亞歷山大·菲利浦·提奧(2007年12月17日生)
头衔、称号、荣誉和纹章
头衔和称号
- 出生至1947年2月28日:希臘及丹麥菲利波斯王子殿下
- 1947年2月28日–1947年11月19日:菲利普·蒙巴頓上尉
- 1947年11月19日–1947年11月20日:菲利普·蒙巴頓爵士殿下[39]
- 1947年11月20日–1957年2月22日:愛丁堡公爵殿下[39]
- 1957年2月22日至逝世: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殿下[149][150]
菲利普亲王的完整尊號为:菲利普亲王殿下,爱丁堡公爵,梅里奥達思伯爵,格林威治男爵,最高贵嘉德勋章的皇家骑士,最古老和最高贵蓟花勋章的额外骑士,功绩勋章成员,最优秀大英帝国勋章爵级大十字勋章的高贵主人和首席骑士,澳大利亚勋章骑士,新西兰勋章的额外成员,女王服务勋章额外伴随,天堂鸟勋章的皇家首领,加拿大勋章的卓越随伴,军功勋章的卓越司令,女王陛下最敬的枢密院大臣,女王的加拿大枢密院大臣,女王陛下的私人侍从武官,聯合王國的海軍大臣。[151]
参考文献
- . Deutsche Welle. 2021-09-04 [2021-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4).
- Canadian Heritag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Daily Telegraph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Sky New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Website of the Royal Famil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all retrieved 10 June 2011.
- Low, Valentine. . [2021-04-09]. ISSN 0140-046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3) (英语).
- . [2021-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 . 1986-05-16: 36.
- . 1985: 18.
- Brandreth(2004年),第56页
- Brandreth(2004年),第58–59页
- . The Times. 5 December 1922: 12.
- Alexandra(1959年),第35–37页
- Heald(1991年),第31页
- Vickers(2000年),第176–178页
- Alexandra(1959年),第42页
- Heald(1991年),第34页
- Heald(1991年),第35–39页
- Brandreth(2004年),第66页
- Vickers(2000年),第205页
- Eade(2011年),第104页
- Brandreth(2004年),第67页
- Brandreth(2004年),第72页
- Heald(1991年),第42页
- Brandreth(2004年),第69页
- Vickers(2000年),第273页
- Brooks-Pollock, Tom. . The Independent. 2015-07-20 [2021-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0).
- Brandreth(2004年),第77, 136页
- Eade(2011年),第129–130页
- Vickers(2000年),第284–285, 433页
- . Official website of the British Monarchy. [2010-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29).
- Heald(1991年),第60页
- . 倫敦憲報. 1942-02-13.
- Brandreth(2004年),第155–163页
- Heald(1991年),第66–67页
- . Naval-history.net. [2008-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03).
- Brandreth(2004年),第176页
- Heald 1991,第57頁引用希臘和丹麥的亞歷山德拉
- Brandreth(2004年),第132–136, 166–168页
- Brandreth(2004年),第183页
- Heald(1991年),第77页
- . 倫敦憲報. 1947-11-21.
- . BBC News. 2007-11-19 [2017-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3).
- Rayner, Gordon. . The Daily Telegraph. 2012-11-19 [2017-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2).
- . UK Parliament. [2018-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0).
- . UK Parliament. [2018-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0).
- Brandreth(2004年),第245–247页
- Soames, Emma. . 2012-06-01 [2019-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2).
- Brandreth(2004年),第253–254页
- . 倫敦憲報 (Supplement). 1960-02-08.
- British-Japanese Parliamentary Group. Tour of the Palace of Westminster. Retrieved 2012/5/2.
- . Vanity Fair. 2012-01 [2021-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8).
- . ITV. 2012-06-05 [2021-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3).
- (PDF). [2014-08-0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2-24).
- "Living off the State, A critical guide to UK Royal Finance", Jon Temple, 2nd edition 2012.
- . www.gov.uk. [2014-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7).
- Brandreth(2004年),第259页
- Brandreth(2004年),第263页
- Brandreth(2004年),第270页
- Brandreth(2004年),第278页
- . The Duke of Edinburgh's Award. [2021-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 . CSC Global Alumni. [2021-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 Nikkhah, Roya. . The Telegraph (UK). [12 Decem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 原话位于Brandreth 2004,第287頁.
- Brandreth(2004年),第287, 289页
- Brandreth(2004年),第288页
- . 倫敦憲報. 1957-02-22.
- Bousfield, Arthur; Toffoli, Gary. . Toronto: Dundurn Press. 2002: 12 [2021-04-12]. ISBN 1-55002-3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5).
- . . Historica Canada. [2017-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09).
- . 港識多史. 2021-04-09 [2022-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6).
- Brandreth(2004年),第50页
- . BBC News. 2021-04-09 [2021-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0).
- . 大公報. 2014-06-19 [2017-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4).
- Brandreth 2004,第344頁;Lacey 2002,第276頁.
- Brandreth 2004,第346頁;Lacey 2002,第277–278頁.
- Brandreth(2004年),第348–349页
- Brandreth(2004年),第349–351页
- Brandreth(2004年),第351–353页
- Brandreth(2004年),第358页
- Brandreth(2004年),第359页
- . BBC News. 2008-03-31 [2010-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06).
- . BBC News. 2009-04-18 [2013-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 . ITV News. 2019-04-19 [2019-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9).
- Ward, Victoria. . The Telegraph. 2020-12-27 [2021-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 . BBC News. 2008-04-04 [2008-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4).
- . BBC News. 2008-04-06 [2008-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4).
- . Buckingham Palace. 2008-08-06 [2010-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02).
- . Fox News. 2008-08-08 [2019-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0).
- .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2008-08-08 [2021-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24).
- . BBC News. 2011-06-10 [2020-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5) (英国英语).
- Peter Hunt. . BBC News. 2011-12-24 [2011-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3).
- . BBC News. 2011-12-27 [2011-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 . BBC News. 2012-06-04 [2012-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3).
- . CNN. 2012-06-09 [2021-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0).
- . BBC News. 2012-08-20 [2021-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 . CNN. 2013-06-17 [2013-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2).
- . BBC News. 2014-05-21 [2014-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 Furness, Hannah. . The Daily Telegraph. 2017-06-21 [2017-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 Davies, Caroline. . The Guardian. 2017-06-21 [2017-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 Mackintosh, Eliza. . CNN. 2017-06-22 [2017-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 . 星岛日报. 2017-07-26 [2017-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2).
- . Sky News. 2017-08-02 [2021-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 . BBC News. 2017-08-02 [2021-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 . The Guardian. 2017-11-20 [2017-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20).
- . BBC News. 2018-04-13 [2018-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 . BBC News. [2018-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9).
- . BBC News 中文. 2019-01-18 [2021-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 Haroon Siddique. . The Guardian. 2019-01-20 [2019-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8).
- Victoria Ward. . The Telegraph. 2019-01-27 [2019-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 Lin Jenkins. . The Guardian. 2019-02-09 [2019-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0).
- . BBC. 2019-02-09 [2019-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 Owen Bowcott. . The Guardian. 2019-02-14 [2019-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8).
- . Irish Examiner. 2019-04-18 [2019-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8).
- . The Independent. 2019-12-24 [2020-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0).
- . BBC News. 2019-12-20 [2019-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 . BBC News. 2020-06-09 [2020-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9).
- . BBC News. 2020-07-22 [2021-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 . 路透社. 2021-01-11 [2021-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 . the Guardian. 2021-02-17 [2021-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0).
- . BBC News. 2021-02-23 [2021-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 . BBC News. 2021-02-17 [2021-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 . Sky News. 2021-03-04 [2021-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 . BBC News. 2021-03-05 [2021-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 . BBC News. 2021-03-16 [2021-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3).
- 劉淑琴. 張佑之 , 编. . 倫敦: 中央通訊社. 2021-04-09 [2021-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4) (中文(繁體)).
- . BBC News 中文. 2021-04-09 [2021-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3) (中文(简体)).
- Jill Lawless; Gregory Katz. . 倫敦: AP NEWS. 2021-04-09 [2021-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3) (英语).
- . BBC News. 2021-04-10 [2021-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4).
- . [2021-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2).
- https://www.facebook.com/ETtoday. . www.ettoday.net. [2022-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9) (中文(繁體)).
- . dofe.org. [2021-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9).
- . 天下雜誌.
- . 中時新聞網. [2021-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0).
- Rocco, Fiammetta. . The Independent (London). 1992-12-13 [2010-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2).
- Eade, Philip. . The Daily Telegraph. 2017-05-05 [2018-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1).
- . 風傳媒. 2021年4月9日: 2–3 [2021年4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4月10日).
- . 文汇网. 2019-01-14 [2021-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0).
- . [2021-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0) –www.bbc.com.
- Siddique, Haroon. . The Guardian. 2019-01-20 [2020-06-25]. ISSN 0261-307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8) (英国英语).
- . BBC News. 2019-01-27 [2020-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8) (英国英语).
- . BBC News. 2019-01-20 [2020-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0) (英国英语).
- Lin Jenkins. . 衛報. 2019-02-09 [2019-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0).
- Lee, Eachen Lee 與 Doris. . Harper's BAZAAR. 2021年4月9日 [2021年4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4月11日).
- Heald, pp. 244–245; Lacey, p. 303
- . The Independent. 2021年4月15日 [2021年4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月6日).
- . 鏡週刊. 2021年4月10日 [2021年4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4月10日).
- Wang, Elanor.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2021年4月10日 [2021年4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4月10日).
- . TVBS. 2020年12月4日 [2021年4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4月22日).
- . 中時新聞網. [2021-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0).
- . royalcentral.co.uk. [2018-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7) (英国英语).
- Gill, Peter; Ivanov, Pavel L.; Kimpton, Colin; Piercy, Romelle; Benson, Nicola; Tully, Gillian; Evett, Ian; Hagelberg, Erika; Sullivan, Kevin. . Nature Genetics. 1994-02, 6 (2): 130–135 [2020-10-22]. ISSN 1061-4036. PMID 8162066. doi:10.1038/ng0294-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英语).
- . 倫敦憲報. 22 February 1957.
- . [2020-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0).
- Macfarlane, Jenna. . Edinburgh Evening News. 2021-04-09 [2021-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0).
- 何文翰. . 香港01. 2021-04-10 [2024-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7) (中文(香港)).
来源
- Alexandra. . London: Hodder and Stoughton. 1959.
- Boothroyd, Basil. . New York: McCall. 1971. ISBN 0-841-50116-5.
- Brandreth, Gyles. . London: Century. 2004. ISBN 0-7126-6103-4.
- Davies, Nicholas. . Edinburgh: Mainstream Publishing. 2000. ISBN 9781840184013.
- Eade, Philip. . New York: St. Martin's Griffin. 2011. ISBN 978-1-250-01363-7.
- Heald, Tim. . London: Hodder and Stoughton. 1991. ISBN 0-340-54607-7.
- Holden, Anthony. . New York City: Atheneum. 1979. ISBN 9780689109980.
- Lacey, Robert. . London: Little, Brown. 2002. ISBN 0-316-85940-0.
- Tågholt, Knud. . Aros. 1963 (丹麦语).
- Vickers, Hugo. . London: Hamish Hamilton. 2000. ISBN 0-241-13686-5.
外部链接
从维基百科的姊妹计划 了解更多有关 “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的内容 | |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多媒体资源 | |
维基语录上的名言 | |
维基数据上的数据项 | |
- 《大英百科全书》中的条目: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英文)
- 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在互联网电影资料库(IMDb)上的資料(英文)
- 有关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在德国经济学中央图书馆(ZBW)20世纪新闻档案中的剪报。
英國皇族 | ||
---|---|---|
前任: 伊利沙伯皇太后 |
英国君主配偶 1952年–2021年 |
繼任: 卡米拉王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