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沙尼亚语

爱沙尼亚语愛沙尼亞語),简称爱沙语,是爱沙尼亚的官方语言,2012年约有120万人日常使用,属于乌拉尔语系芬兰-乌戈尔语族,最接近芬兰语,这两种语言近似到可以相通的地步——至少对于说北方方言的爱沙尼亚人是如此。同属乌戈尔语支的匈牙利语与其分别较大。其近邻立陶宛语拉脱维亚语与爱沙尼亚语关联不大,但是爱沙尼亚语中有一部分词汇为立陶宛语拉脱维亚语的借词。

爱沙尼亚语
发音[ˈeːsti ˈkeːl]
母语国家和地区爱沙尼亚
区域北欧
族群爱沙尼亚人
母语使用人数
約120萬 (2012)[1]
語系
乌拉尔语系
文字拉丁字母爱沙尼亚语字母
爱沙尼亚语盲文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 爱沙尼亚
 欧洲联盟
管理机构爱沙尼亚语言机构/Eesti Keele Instituut, Emakeele Selts (半官方)
語言代碼
ISO 639-1et
ISO 639-2est
ISO 639-3兩者之一:
est  愛沙尼亞語 (一般)
ekk  標準愛沙尼亞語
Glottologesto1258[2]

字母

字母a、o、u头上有时有变音符号[3]

语言学家普遍认为爱沙尼亚语处于从黏着语屈折语的过渡中。

爱沙尼亚语元音丰富。语法非常复杂,有14种

爱沙尼亚语字母表由拉丁字母组成,27个字母如下:

爱沙尼亚语字母
A a B b C c D d E e F f G g H h I i J j K k L l M m N n O o
P p Q q R r S s Š š Z z Ž ž T t U u V v W w Õ õ Ä ä Ö ö Ü ü
X x Y y                                                    

字母c、q、w、x與y只用在外來語中,並不被視為愛沙尼亞語字母。

發音

元音

爱沙尼亚语元音音素[4]
前母音 後母音
不圓唇 圓唇 不圓唇 圓唇
閉母音 i y u
中母音 e ø ɤ o
開母音 æ ɑ

輔音

爱沙尼亚语辅音音素[5]
唇音 齒齦音 齒齦後音 硬顎音 軟顎音 聲門音
Plain 顎化
鼻音 m n (ŋ)
塞音 p t k
擦音 f v s ʃ h
近音 l j
顫音 r

:

  1. [ŋ]只在[k]前的[n]才發此音(e.g. panga[pɑŋkɑ])。[4]
  2. /f//ʃ/只出現於外來字彙;有人可能將/ʃ/唸作[s][4]

语言示例

爱沙尼亚语的世界人权宣言第一条:

Kõik inimesed sünnivad vabadena ja võrdsetena oma väärikuselt ja õigustelt. Neile on antud mõistus ja südametunnistus ja nende suhtumist üksteisesse peab kandma vendluse vaim.

(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

参考资料

  1. 愛沙尼亞語 (一般)于《民族语》的链接(第18版,2015年)
    標準愛沙尼亞語于《民族语》的链接(第18版,2015年)
  2.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 . .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3. 《世界的语言》,卡兹纳著,北京出版社,(1980)
  4. Asu & Teras (2009:368頁)
  5. Asu & Teras (2009:367頁)

參考文獻

  • Zuckermann, Ghil'ad, Jones, Charles , 编, , Palgrave Studies in Language History and Language Change, Houndmills: Palgrave Macmillan, 2003 [2015-09-01], ISBN 1-4039-1723-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1)

延伸閱讀

  • Asu, Eva Liina; Teras, Pire, ,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2009, 39 (3): 367–372, doi:10.1017/s002510030999017x
  • Ross, Jaan; Lehiste, Ilse, , The Hague: Walter de Gruyter, 2001 [2015-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