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瑞士邦聯
舊瑞士邦聯(德語:;法語:;義大利語:)是當今瑞士的前身,為數個從神聖羅馬帝國獨立出來的小邦国(稱為“州”,德語:;法語:;義大利語:;羅曼什語:)組成的鬆散邦聯。自13世紀建立延續至1798年,改成由法國所扶植的赫爾維蒂共和國為止。
瑞士邦聯 | |||||||||||||
---|---|---|---|---|---|---|---|---|---|---|---|---|---|
1291年—1798年 | |||||||||||||
![]() 国徽
| |||||||||||||
![]() 18世紀的瑞士邦聯 | |||||||||||||
首都 | 無[1] | ||||||||||||
政府 | 邦聯 | ||||||||||||
立法机构 | 邦聯議事會 | ||||||||||||
历史时期 | 中世紀 | ||||||||||||
• 聯邦憲章 | 1291年8月 | ||||||||||||
• 法國入侵 | 1798年3月5日 | ||||||||||||
ISO 3166码 | CH | ||||||||||||
| |||||||||||||
今属于 | ![]() |
瑞士歷史 | |
---|---|
![]() | |
早期 | 1291年以前 |
舊瑞士邦聯 | |
成長期 | 1291年–1516年 |
宗教改革 | 1516年–1648年 |
舊體制時期 | 1648年–1798年 |
轉型期 | |
拿破崙時期 | 1798年–1814年 |
赫爾維蒂共和國 | 1798年–1803年 |
復興時期 | 1814年–1847年 |
近代瑞士 | |
聯邦形成時期 | 1848年–1914年 |
世界大戰時期 | 1914年–1945年 |
現代 | 1945年–現今 |
舊瑞士聯邦的領土列表
聯邦分幾個階段擴張:最原始的建國三州,而之後擴張到八個州(Acht Orte),然後在1481年擴大到十個州,在1501年擴大到十二個州,最後擴大到十三個州(Dreizehn Orte)。
以下列出州別及加入年份:
創始州 (3州)
烏里 (1291)
施維茨 (1291)
翁特瓦爾登 (1291) (後拆分為
上瓦爾登與
下瓦爾登)
14世紀擴張 (8州)
琉森 (1332) 城市州
蘇黎世 (1351) 城市州
格拉魯斯 (1352 / ca. 1388) 鄉村州
楚格 (1352) 城市州
伯恩 (1353) 城市州
15世紀擴張 (10州)
弗里堡 (1481) 城市州
索洛圖恩 (1481) 城市州
16世紀擴張 (12州)
巴塞爾 (1501) 城市州 (後拆分為
巴塞爾城市半州與
巴塞爾鄉村半州)
沙夫豪森 (1501) 城市州
最終領土 (13州)
阿彭策尔 (1513) 鄉村州 (後拆分為
內亞本塞州與
外阿彭策尔州)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