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西贝柳斯

約翰·尤利乌斯·克里斯蒂安·西貝流士瑞典語1865年12月8日—1957年9月20日),芬兰作曲家,為國民樂派和浪漫主義音樂晚期之重要代表。

让·西贝柳斯
1913年年的西贝柳斯,丹尼尔·尼布林所摄
原文名
出生(1865-12-08)1865年12月8日
芬兰大公国海门林纳
逝世1957年9月20日(1957歲—09—20)(91歲)
 芬兰耶爾文佩
国籍 芬兰
知名作品七部交響曲,交響詩《芬蘭頌》《傳奇》《波赫约拉的女儿》《大洋之女神》《夜騎與日出》《塔皮奧拉》,管絃樂《卡累利阿组曲》《藍敏凱寧組曲》(包括《圖奧內拉的天鵝》)《悲傷圓舞曲》(出自戲劇配樂《死亡》),小提琴協奏曲,戲劇配樂《暴风雨
所属时期/乐派浪漫主義20世紀
擅长类型交響曲,交響詩,戲劇配樂,藝術歌曲
学生/受影响人物

生平歷略

西貝流士出生在芬蘭海门林纳,父親為外科醫生[1],長年照顧飢荒災民,但在他3歲(1868年)時便因而惹上傷寒而過世。西貝流士在之後隨母親回娘家生活。[2]因歷史因素、地域原因及文化差異,西貝流士自小便在瑞典語的環境下長大,反而是後來因想考進一所能直升中學的芬蘭語學校,才開始學習芬蘭語。[3]

童年時期,外婆為西貝流士提供了不少學習音樂的機會,轉入芬蘭語學校後,西貝流士開始學習小提琴,亦參與了學校的樂團訓練,也開始寫了一些小品樂曲。[4]中學畢業後,他考進赫爾辛基大學學習法律,同時也獲特別安排,於赫爾辛基音樂學校(今西貝流士音樂學院)學習音樂,師隨马丁·韦格柳斯學習作曲;米特罗凡·瓦西列夫(Mitrofan Wasiljeff)學習小提琴。西貝流士對音樂的興趣與日俱增,最後決定留在赫爾辛基音樂學校學習。24歲(1889年)時赴柏林維也納深造。三年後回芬蘭作了第一首音樂詩《薩迦》(「傳奇」),立即轟動。

西貝流士不喜歡城市的喧囂,而選擇居住在鄉村。1897年起,他便仰賴政府的年金過著舒適的創作生活。[5]34歲(1899年),他創作了交響詩《芬蘭覺醒》(之後經改編成為著名的《芬蘭頌》),使他真正名揚國際。42歲(1907年),他因為長年吸而患上喉癌,並在同年接受了喉部大手術,及後續漸康復。61歲(1926年)後,基本停止了創作活動,其原因成為音樂史上的未解之謎之一。1957年,西貝流士因腦溢血逝世,享壽91歲。

作品節選

西貝流士的創作重心是管絃樂作品。他善於使用管樂器營造出陰鬱,幽森的氣息,令人聯想到芬蘭的自然風景,同時也善於表達雄壯,恢弘的音樂效果。雖然許多人將他歸類在民族樂派下,在音樂語言上,基本上呈浪漫主義風格,但後期部分作品的和聲有所突破。西貝流士是一位較為保守的作曲家,。以下,列舉部分具代表性的西貝流士作品:

室內樂
  • 弦樂四重奏《內心之聲》,作品五十六
交響曲
  • E小調第1號交響曲,作品卅九,1899年
  • 第2號交響曲,作品四十三,1902年
  • 第3號交響曲,作品五十二,1907年
  • A小調第4號交响曲,作品六十三,1911年
  • 第5號交響曲,作品八十二
  • 第6號交響曲,作品一〇四
  • 第7號交響曲,作品一〇五
交響詩
  • 《庫勒沃》,作品七,1892年
  • 《傳奇》,作品九,1892年
  • 《芬蘭頌》,作品廿六,1900年
  • 《大洋女神》,作品七十三
  • 塔皮奧拉
協奏曲
小品

評價及爭議

西貝流士在英、美兩國曾被視為最重要的當代作曲家。在英國,作曲家如巴克斯、班托克、艾爾蘭等人都受到西貝流士的啟發,沃爾頓的第1號交響曲受其影響尤深。[6]勋伯格也認為他是當代最重要的交響曲作者。

隨著浪漫主義在廿世紀的退潮,對西貝流士的評價也逐漸歸於理性化,身後的名聲曾沉寂數十年之久。不過,他的作品對芬蘭的年輕一代始終有重大的意義。著名指揮奥斯莫·万斯凯便認為,西貝流士的作品是「淚中有最深的喜悅」,代表了芬蘭人的性格。[7]

政治爭議

西貝流士被質疑為潛在的納粹同情者。他在1934年接受了戈培爾的邀請,擔任國際作曲家合作常設會議的副主席,並在1935年在希特勒的推薦下獲頒歌德獎章。[8]

著名詮釋者

西貝流士的好友罗伯特·卡亚努斯是其作品最早的演出者之一,後者的詮釋被認為能夠把握作曲家之真意。此外,奧曼迪、卡拉揚伯恩斯坦、布隆斯泰特等著名指揮亦有灌錄西貝流士的交響曲、交響詩等作品。尤其對於奧曼迪,西貝流士親自讚揚了奧曼迪和費城管弦樂團表演他的交響樂作品

西貝流士同作曲家费卢西奥·布索尼結識甚早,後者曾在自己的巡迴演奏演出西貝流士的作品。[9]

九〇年代,唱片公司BIS展開了西貝流士作品的全本錄音計畫,當中絕大部分的管弦樂作品皆由萬斯凱執棒。受到歡迎的小提琴協奏曲則有海菲茨、內弗與卡瓦科斯等人的錄音版本。

個人生活

1890年秋天同艾諾·賈內費爾特訂婚[10],1892年成婚。[5]

軼事

100芬蘭馬克紙鈔上的西貝流士頭像
  • 一款著名的作曲軟件“Sibelius”以西貝流士的姓氏命名。
  • 100芬蘭馬克紙幣曾採用西貝流士頭像。

注釋

  1. 唯一的協奏曲,但亦是一首非常熱門的音樂會曲目。
  2. 當中的《圖奧內拉的天鵝》以英國管作為獨奏樂器而經常被單獨演奏。
  3. 選自劇樂《死亡》(或译“库奥莱玛”),與《圖奧內拉的天鵝》一樣,常被單獨演奏。

參考資料

參照
  1. 曾彥運 2011,第5頁.
  2. . [2014-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01) (英语).
  3. Anderson, Keith.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027095451/http://www.naxos.com.hk/albumpage.php?catno=8.550197. [2014-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7).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4. . [2014-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01).
  5. 曾彥運 2011,第8頁.
  6. Clements, Andrew. . The Guardian. 2020-09-09 [2020-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0) (英语).
  7. 吳毓庭. . 2017年11月: 80.
  8. Moynihan, Sarah. . 2019 (英语).
  9. 曾彥運 2011,第6頁.
  10. 曾彥運 2011,第7頁.
文獻
  • 曾彥運. (碩士论文). 輔仁大學. 2011.

參見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