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秉钧
趙秉钧(1859年2月3日—1914年2月26日),字智庵,河南省汝直隸州人,中国清末民初政治家,袁世凱的親信,亦是中國現代警察制度創始人。民国初年曾任國務總理,並在當時加入國民黨擔任理事,但其後因背負宋教仁遇刺案的嫌疑而辭去總理一職,由段祺瑞暫代。後來中風死亡[1]。
生平
早年生涯
1859年2月3日(清咸丰九年正月初一),赵秉钧出生在河南汝州(今临汝),他幼年丧父,家境十分贫寒,十岁的时候,母亲亦亡故,只好投靠在白沙村舅舅家。寄人篱下的生活使他过早地成熟,小于世故,少年老成。十几岁时,赵秉钧在舅舅的帮扶下,到商业较发达的赊店镇,入广兴店当“相公”(就是伙计)。
1878年(光緒四年),加入左宗棠领导的楚軍,开赴新疆。1883年(光緒9年),在伊犁出任勘划中俄边界办事員。因“边防出力”,获“保以巡检遇缺即选”。1889年(光绪15年),赵秉钧改捐典史,分发直隶省,次年到省。1891年,补直隶新乐县典史。1895年调署东明县典史。其间,1895年12月袁世凯小站练兵之时,赵秉钧随习军政,专攻侦探、警察两门。1897年调署东明县中汛管河巡检,并署开州下汛中判。1899年(光緒25年)调署天津北仓大使,题补献县管河主簿,同年捐升知县,充直隷保甲局总办,兼统率巡防营。翌年義和团之乱爆发,赵秉钧参与镇压義和团,在直隷总督李鴻章手下补用为知州。[1]
警察機关的創始人
1902年(光緒28年),趙秉鈞被任命为保定巡警局总办,同时,还获袁世凯奏保为知府加盐运使衔。当時,奉袁世凱之命,趙秉鈞与驻中国的日本警官合力创制了中国近代警察制度。趙秉鈞在保定创设了警務学堂,后调任天津南段巡警局总办,在天津设立巡警学堂。1903年(光绪29年),两所学堂合并,成立北洋巡警学堂。[1]
1905年(光緒31年),清朝的巡警部成立,经袁世凱推薦,趙秉鈞被任命为巡警部右侍郎。由此,趙秉鈞掌握了巡警部的实权。而且袁世凱将巡警部当作一種特務機关开展活動。1909年(宣統元年)1月,袁世凱一時失势,趙秉鈞遂被罷免。1911年(宣統3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袁世凱内閣組建,趙秉鈞被任命为民政部大臣。[1]
国务总理
中華民国成立後的1912年(民国元年)3月,唐紹儀内閣成立,趙秉鈞任内務总長。其后,趙秉鈞奉袁世凯之命开展反唐運動,唐紹儀被迫辞職。在随之成立的陸徵祥内閣中,趙秉鈞继续任内務总長。同年8月,陸徵祥遭临时参議院彈劾而辞職,趙秉鈞代理国務总理。9月,正式继任国務总理(同时兼任内務总長)。[1][2]
在上台之初,趙秉鈞作出了同国民党的融和姿态,故组阁比較順利。但此后他逐渐摆出同国民党对决的姿态。1913年(民国2年),国民党在选举中获胜。同年3月,国民党领袖宋教仁在上海遇刺身亡。其后由于趙秉鈞被指秘密策划了暗杀宋教仁的计划,遭到舆论抨击,故同年7月辞去国務总理职务。此後,趙秉鈞历任步軍統領兼管京師巡警、北京警備地域司令官。12月16日,他被任命为署直隷都督[3](翌年2月兼任直隶省民政長)。[1][2]
参见
- 中國警察制度
- 趙秉鈞內閣
参考文献
清朝
| |||||||||||||||
---|---|---|---|---|---|---|---|---|---|---|---|---|---|---|---|
中華民國(北京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