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夾雪
雨夾雪(sleet)[1],又稱作霙(漢語拼音:yīng,注音:ㄧㄥ,音同「英」)、夾冰丸,是雪和雨一同降下的現象。與液態的凍雨不同,以及與顆粒堅硬的冰珠不同,雨夾雪降下的顆粒柔軟,呈半透明。由於雪花部份融化,仍可觀察到冰晶。常在下雨轉變為下雪的短暫期間發生(或反過來)。在航空例行天氣報告中的代號為RASN。
天气條目系列之一 |
天气 |
---|
氣象主题 |
形成
當大氣底層高於冰點、其上方低於冰點時,能讓落下的雪部份融化,形成雨夾雪。這層高於冰點的暖空氣厚度介於約230公尺(750英呎)至460公尺(1500英呎),依雪花質量與氣溫垂直遞減率的不同而變化。
- 雨夾雪在地面形成雪泥
- 形成雨夾雪時的斜溫圖(左)以及高於冰點空氣所需的厚度隨著氣溫垂直遞減率的不同而變化(右)
參見
- 凍雨
- 冰珠
外部連結
- AMS Glossa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