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市
高邮市,简称邮,是扬州市代管的县级市。位于中国江苏省中部,京杭大运河沿岸,高邮湖畔。高邮是汉唐时期的各地传信机构,也是中国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1] 。 2016年11月22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江苏省高邮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市人民政府駐高邮街道海潮东路28号。区域总面积为1,921.78平方公里。
高邮市 | |
---|---|
县级市 | |
从高邮市西部远眺京杭运河(近)及高邮湖(远) | |
坐标:北纬32°38'~33°05' 东经119°13'~119°50' | |
国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隶属行政区 | 江苏省扬州市 |
政府駐地 | 高邮街道 |
下级行政区 | |
政府 | |
• 市委书记 | 韦峰 |
• 市长 | 张利 |
面积 | |
• 总计 | 1,921.78 平方公里(742.00 平方英里) |
• 水域 | 788 平方公里(304 平方英里) |
人口(2022) | |
• 總計 | 戶藉人口78.86万人 |
时区 | 北京时间(UTC+8) |
郵政編碼 | 225600 |
電話區號 | 514 |
車輛號牌 | 苏K |
行政区划代码 | 321084 |
(2017) | ¥608.41亿 |
• 人均 | ¥72625 |
網站 | 高邮市政府网 |
历史
前223年,秦王嬴政在境内筑高台、置邮亭,故名高邮,别称秦邮。后人又称高沙、珠湖、盂城。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由东阳县析置高邮县,属广陵国。南北朝时曾置广邺郡、神农郡,又析临泽、三归、竹塘三县。隋初郡废,三县并入高邮县。宋代先后筑有二城,名旧城、新城。宋、元时期,因置高邮军、承州、高邮路、高邮府,领辖过高邮、兴化、宝应三县,为淮扬间繁华之地。明代撤县建高邮州,辖兴化、宝应两县。自清代乾隆时起,遂为散州。古代高邮,史称“江左名区、广陵首邑”。
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为县。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期间,高邮县澄子河以南地区曾属江高行政区、江都县,高邮县湖西地区曾先后属天高县(天长县)、甘泉县、东南县、仪扬县、仪征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高邮县。199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县级),4月1日正式建高邮市。
地理
高邮位于北纬32°38'~33°05',东经119°13'~119°50',地处江淮平原南端,东邻兴化市,南连江都区、邗江区、仪征市,西接天长市(安徽省)、金湖县,北界宝应县。市区西南经扬州市达南京市165千米,东南经无锡市、苏州市抵上海市331千米,北距北京市980千米。高邮属于水乡平原,地势平坦,海拔一般在2~3.3米左右。土质主要为粘土,土层较厚,工程地质条件较好。高邮湖为江苏第三大湖,依傍着京杭运河,众多湖滩分布东西,数百条河流交错。
气候
高邮地处北亚热带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主导风为东南风,平均风速3.6米/秒;年均温15.3℃;年均降水量1036毫米,无霜期为221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光充足。
高邮 (1981−2010)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历史最高温 °C(°F) | 20.5 (68.9) |
26.5 (79.7) |
28.3 (82.9) |
33.4 (92.1) |
35.6 (96.1) |
36.6 (97.9) |
37.9 (100.2) |
39.8 (103.6) |
36.1 (97.0) |
32.6 (90.7) |
27.6 (81.7) |
21.7 (71.1) |
39.8 (103.6) |
平均高温 °C(°F) | 6.2 (43.2) |
8.5 (47.3) |
13.2 (55.8) |
19.8 (67.6) |
25.6 (78.1) |
28.7 (83.7) |
31.4 (88.5) |
30.9 (87.6) |
27.1 (80.8) |
22.0 (71.6) |
15.4 (59.7) |
8.9 (48.0) |
19.8 (67.7) |
日均气温 °C(°F) | 2.1 (35.8) |
4.1 (39.4) |
8.5 (47.3) |
14.7 (58.5) |
20.3 (68.5) |
24.3 (75.7) |
27.6 (81.7) |
27.0 (80.6) |
22.8 (73.0) |
17.4 (63.3) |
10.7 (51.3) |
4.4 (39.9) |
15.3 (59.6) |
平均低温 °C(°F) | −1.1 (30.0) |
0.7 (33.3) |
4.6 (40.3) |
10.2 (50.4) |
15.9 (60.6) |
20.7 (69.3) |
24.5 (76.1) |
24.0 (75.2) |
19.5 (67.1) |
13.7 (56.7) |
7.0 (44.6) |
1.0 (33.8) |
11.7 (53.1) |
历史最低温 °C(°F) | −10.7 (12.7) |
−10.1 (13.8) |
−6.3 (20.7) |
−0.7 (30.7) |
5.6 (42.1) |
11.5 (52.7) |
16.8 (62.2) |
17.4 (63.3) |
10.2 (50.4) |
1.3 (34.3) |
−5.2 (22.6) |
−10.3 (13.5) |
−10.7 (12.7) |
平均降水量 mm() | 38.1 (1.50) |
41.8 (1.65) |
65.8 (2.59) |
61.6 (2.43) |
77.5 (3.05) |
139.5 (5.49) |
232.4 (9.15) |
151.9 (5.98) |
89.2 (3.51) |
56.1 (2.21) |
56.0 (2.20) |
27.0 (1.06) |
1,036.9 (40.82) |
来源:中国气象数据网[3] |
行政区划
高邮街道、马棚街道、龙虬镇、车逻镇、汤庄镇、卸甲镇、三垛镇、甘垛镇、界首镇、周山镇、临泽镇、送桥镇和菱塘回族乡。
人口
2022年,高邮市户籍总户数249402户(比上年减少998户),户籍总人口788627人(比上年减少7849人)。其中,城镇人口38.82万人、乡村人口40.04万人;男性391558、女性397069,男女性别比98.61。
交通
铁路
- 连淮扬镇铁路:高邮北站、高邮高铁站
公路
- 233国道
- 344国道
民族
高邮下属的菱塘回族乡是江苏省唯一的民族乡。
旅游
高邮于2016年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有世界遗产1处,4A级景区2家,3A级景区5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
世界遗产
- 高邮明清运河故道:世界遗产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 文游台:古秦邮八景之一,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
语言
高邮话:高邮方言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扬州小片,是扬州地方经典的江淮官话。
教育
高中
- 江苏省高邮中学
- 江苏省高邮市第一中学
- 高邮市第二中学
初中
- 高邮市汪曾祺学校
- 高邮市南海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 走进高邮-中国高邮政府门户网站 的存檔,存档日期2011-05-20.
- . 2016-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31).
- . Weather China. [2012-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9) (中文(中国大陆)).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3-06-30 (中文(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