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
苹果树(学名:)是蔷薇科苹果亚科苹果属植物,為落叶乔木,在世界上广泛种植。苹果,又稱柰或林檎,是苹果树的果实,一般呈紅色,但需視品種而定,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是人们最常食用的水果之一。人们根据需求的不同口感、用途(比如烹饪、生吃、酿苹果酒等)培育不同的品种,已知有超过7,500个苹果品种,拥有一系列人们需要的不同特性。
苹果 | |
---|---|
一籃斯巴達蘋果 | |
蜜脆品种的果实 | |
科学分类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
演化支: | 蔷薇类植物 Rosids |
目: | 蔷薇目 Rosales |
科: | 蔷薇科 Rosaceae |
属: | 蘋果属 Malus |
种: | 苹果 M. domestica |
二名法 | |
Malus domestica (Suckow) Borkh., 1803 nom. cons. | |
異名[1][2][3] | |
基本異名
異型異名
|
苹果起源于中亚,直到今天當地还可以找到苹果的野生祖先:新疆野苹果。苹果在亚洲和欧洲都有着数千年的种植历史,并由欧洲的殖民者带到了北美,是苹果属中生长最广泛的树种。 苹果在北欧、希腊、欧洲基督教传统等许多文化中都有宗教和神话的意义。
蘋果開花期是基於各地氣候而定,但一般集中在4-5月份。蘋果是異花授粉植物,大部分品種自花不能結成果實。一般蘋果栽種後,於2-3年才開始結果。果實成長期之長短,一般早熟品種為65-87天,中熟品種為90-133天,晚熟品種則為137-168天。在一般情形下,栽種後蘋果樹可有10-1000年壽命。蘋果樹如果从种子开始长,就会长得較為高大,可高至15米,但栽培樹木一般只高3-5米左右,因此,苹果的各种栽培品种通常通过嫁接在砧木上进行繁殖,砧木决定了最终树木的大小。樹幹呈灰褐色,樹皮有一定程度的脫落。苹果树及其果实很容易出现许多真菌、细菌和害虫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多种有机和非有机手段加以控制。 2010年,人们对苹果的基因組进行了测序,作为苹果生产中疾病控制和选择育种研究的一部分。2017年全球苹果产量为8310万公噸,中国占总产量的一半[4]。
词源
中文所说的“苹果”一词源于梵语,为古印度佛經中所說的一种水果,最早被称为“频婆”,后被汉语借用,并有“平波”[5]、“”等写法。明朝万历年间的農書《群芳谱·果谱》中,有“苹果”词条,称:“苹果,出北地,燕赵者尤佳。接用林檎体。树身耸直,叶青,似林檎而大,果如梨而圆滑。生青,熟则半红半白,或全红,光洁可爱玩,香闻数步。味甘松,未熟者食如棉絮,过熟又沙烂不堪食,惟八九分熟者最佳”。许多中国农学史、果树史专家认为这是汉语中最早使用“苹果”一词。
中國土生苹果属植物在古代又稱「柰」[6]或「林檎」。李時珍說:「柰與林檎,一類二種也,樹實皆似林檎而大。有白、赤、青三色,白者為素柰,赤者為丹柰,青者為綠柰」和「林檎,即柰之小而圓者,其類有金林檎、紅林檎、水林檎、蜜林檎、黑林檎,皆以色味立名。」。而《食性本草》中亦有說「林檎有三種,大長者為柰,圓者林檎,小者味澀為梣。」受中華文化影響,日語中的「林檎」即為蘋果(ringo)。在台灣,部分台語使用者也沿用日文的「林檎」(rin-go)稱之。
形態
蘋果樹是一種落葉乔木,栽培时通常高6至15英尺(1.8至4.6米),而在野外则高可达30英尺(9.1米)[7],一说15米(49英尺)[8],栽培时,通过砧木和修剪方法来确定大小、形状和分支密度,樹冠圆形。其小枝短粗,幼时密被绒毛,老枝則无毛。苹果树的葉片交替排列(单叶互生),呈椭圆形深绿色,边缘呈锯齿状,背面略带绒毛[9],长4.5-10厘米,宽3-5.5厘米,嫩葉两面長有短柔毛,长成後无毛。叶柄被短柔毛。托叶披针形,被短柔毛。[8]
花期為春季,大约在5月,苹果树在叶片萌芽的同时开花,开在刺和一些长枝上,花集生于小枝顶端,一般為3至7朵[8],约3至4 cm(1.2至1.6英寸)大,白裏透粉,有五瓣,花序为4-6朵的聚伞花序。花序最内或中央的一朵花最先开放,可以结出很大的果实。[9][10]
果实在夏末或秋末(7-10月)成熟,呈球形或扁球形。不同的栽培品种大小不一。市场上买到的大都是直径23⁄4至31⁄4英寸(7.0至8.3 cm)的苹果。 一些地方的消费者,像日本就更喜欢较大的苹果,21⁄4英寸(5.7 cm)以下的苹果通常用于制作果汁,并不常拿来卖。成熟的苹果皮通常为红色、黄色、绿色、粉红色或者变褐,也有许多双色甚至三色的品种[11]。果皮被表皮蠟質的保护层覆盖[12]。 外果皮(即果肉)通常为浅黄白色[11],但也有粉红色或黄色的。
历史
苹果原產於欧洲和中亞及中国新疆地区。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圖与新疆阿力麻里有蘋果城的美譽。中国古代的林檎、柰、花红等水果被认为是中国土生苹果品种或与苹果相似的水果。苹果在中国的栽培记录可以追溯至西汉时期,汉武帝时,上林苑中曾栽培林檎和柰[22],当时多用于薰香衣裳等,亦有置于床头当香熏或置于衣服,最初作为香囊,较少食用。但也有看法认为,林檎和柰是现在的沙果,曾被誤認為蘋果,真正意义上的苹果是元朝时期从中亚地区传入中国,当时只有在宫廷才可享用。
中国土生的苹果品种在清朝以前曾在今河北、山东等地广泛种植,其特点是产量少、果实小、皮薄、味道甜美,但不耐储存,容易破损,因此价格昂贵,清朝时期北京旗人用其当作贡果。清朝末年,美国宣教士倪維思在山东烟台等地引进西洋品种苹果,日本在日俄战争之后,也在熊岳满铁附属地设立农业试验基地,引进西洋苹果并进行杂交改良。烟台和大连也因此成为今日著名的苹果产地。民国时期以后,西洋品种苹果逐渐在中国市场上占据主要地位,中国土生品种苹果逐渐被果农淘汰,种植范围不断缩小,最后仅河北省怀来地区有少量保存,但这些果树也于1970年代前后在中国灭绝。
新疆野苹果被认为是栽培苹果主要的祖先物种,而且二者在形态上相似。由于中亚的遗传变异,通常认为这里是栽培苹果的起源中心[23]。科学家认为,苹果可能是在4000-10000年前的天山地区驯化的,然后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欧洲,并与其他的苹果属植物杂交并基因渗入,比如西伯利亚的山荆子(),高加索的高加索山蘋果()和欧洲的欧洲野苹果()。只有天山西侧生长的新疆野苹果()在遗传上为栽培苹果做出了贡献,而东侧的孤立种群却没有[24]。
中国的软苹果,如沙果()和海棠果(),已经作为甜品苹果栽培了2000多年。 这些被认为是山荆子()和新疆野苹果()在哈萨克斯坦杂交出来的[24]。
人类种植者选择的性状包括大小,果实酸度、颜色、硬度和甜度等。 野生的新疆野苹果()只比现代的栽培苹果小一点,这在驯化的水果中是不常见的[24]。
在意大利东北部乌迪内附近的Sammardenchia-Cueis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某种类似苹果的碳化种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25]。遗传分析尚未成功用于确定此类古苹果是欧洲野苹果(),还是祖先是栽培苹果()新疆野苹果()的栽培苹果()[26]。在考古记录中,通常也很难区分采集的野苹果和苹果园。
间接证据表明,在公元前第三个千年,中东地区就已经种植苹果了。欧洲古典时期大量生产苹果,人们已经掌握了嫁接的方法[26]。嫁接是现代驯化苹果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繁殖出最优质的品种。至于苹果嫁接术何时发明,目前尚不清楚[26]。
冬季苹果已经成为亚洲和欧洲数千年来的重要食品,人们在深秋采摘并存放在地窖中防冻[27]。16世纪,西班牙人把许多旧世界植物引入智利的奇洛埃群島,其中苹果树很好地适应了那里[28]。苹果在17世纪由殖民者引入北美[9],1625年,威廉·布拉克斯顿(William Blaxton)牧师在波士顿种植了北美大陆上的第一个苹果园[29]。美国土生的苹果属植物只有太平洋海棠。从欧洲带入的苹果品种沿着美洲原住民的贸易路线传播,并在殖民地农场种植。 美国1845年的一个苹果苗圃出售有350个“最佳”品种。这表明,到19世纪初,北美已经大量繁殖了新品种[30]。20世纪,华盛顿东部开始实施灌溉项目,发展了数十亿美元的水果产业,其中苹果是主要产品[9]。
直到20世纪,苹果在冬季的保存方法,仍然是将苹果储存在防冻地窖中,以供农民自用或出售。然而随着火车和公路运输的发展,新鲜苹果的运输也来越方便,地窖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31][32]。1960年代,可控气氛设备在美国首次使用,通过高湿度、低氧和可控二氧化碳水平,可以保持苹果全年新鲜[32]。
营养
每100 g(3.5 oz)食物營養值 | |
---|---|
200 kJ(48 kcal) | |
12.76 g | |
糖 | 10.1 g |
膳食纖維 | 1.3 g |
0.13 g | |
飽和脂肪 | 0.021 g |
單元不飽和脂肪 | 0.005 g |
多元不飽和脂肪 | 0.037 g |
0.27 g | |
色氨酸 | 0.001 g |
蘇氨酸 | 0.006 g |
異亮氨酸 | 0.006 g |
亮氨酸 | 0.014 g |
賴氨酸 | 0.013 g |
蛋氨酸 | 0.001 g |
胱氨酸 | 0.001 g |
苯丙氨酸 | 0.007 g |
酪氨酸 | 0.001 g |
缬氨酸 | 0.012 g |
精氨酸 | 0.006 g |
組氨酸 | 0.005 g |
丙氨酸 | 0.012 g |
天冬氨酸 | 0.074 g |
谷氨酸 | 0.026 g |
甘氨酸 | 0.009 g |
脯氨酸 | 0.006 g |
絲氨酸 | 0.011 g |
维生素 | |
維生素A equiv. 葉黃素與玉米黃素 | (0%) 2 μg(0%) 17 μg18 μg |
硫胺(維生素B1) | (2%) 0.019 mg |
核黃素(維生素B2) | (2%) 0.028 mg |
菸鹼酸(維生素B3) | (1%) 0.091 mg |
(1%) 0.071 mg | |
吡哆醇(維生素B6) | (3%) 0.037 mg |
葉酸(維生素B9) | (0%) 0 μg |
維生素B12 | (0%) 0 μg |
胆碱 | (1%) 3.4 mg |
维生素C | (5%) 4 mg |
维生素D | (0%) 0 IU |
维生素E | (0%) 0.05 mg |
维生素K | (1%) 0.6 μg |
膳食礦物質 | |
鈣 | (1%) 5 mg |
鐵 | (1%) 0.07 mg |
鎂 | (1%) 4 mg |
錳 | (2%) 0.038 mg |
磷 | (2%) 11 mg |
鉀 | (2%) 90 mg |
鈉 | (0%) 0 mg |
鋅 | (1%) 0.05 mg |
其他成分 | |
水 | 86.67 g |
參照美國標準的相對百分比 成人每日的参考膳食摄入量(DRI) 來源:(英文)美國農業部營養 |
自19世紀起威爾斯就有俗語說明苹果和健康的關係:“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英語:)[33]。初步的研究表示,蘋果可以降低罹患结肠癌、前列腺癌和肺癌的風險[34]。蘋果皮含有熊果酸,在大鼠實驗中可以增加骨骼肌及褐色脂肪組織,減少白色脂肪組織,同時降低肥胖症、葡萄糖耐受不良以及脂肪肝疾病的風險[35]。依照美國農業部的資料,一份約重242克的蘋果熱量為126卡,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及維他命C[36]。
蘋果皮中含有許多不確定營養價值的植物化学成分[37],在体外實驗中可能有抗氧化作用[38]。蘋果中含有槲皮素、儿茶素及原花色素B2等酚類物質[39]。
大鼠實驗顯示苹果汁的濃縮物可以增加神經傳導物質乙酰胆碱的分泌[40]。而其他實驗也發現大鼠在服用苹果汁後「可以減緩氧化的損傷及認知力的下降」 [41]。果蝇在餵食苹果淬取物後其壽命比餵食一般食物的果蝇多了10%[42]。
文化上的蘋果
希臘神話
苹果在许多世界主要宗教中出现,多半都是神秘的果實,甚至是禁果。在宗教、神話及民俗学中識別苹果的一個困難是到十七世紀為止,「apple」一字是泛指所有外來的,不是浆果的水果,甚至也包括堅果在內[43]。例如在希臘神話中,希臘英雄赫拉克勒斯的十二偉業中有一項就是要去赫斯珀里得斯的園子中摘下金蘋果[44][45][46]
希臘神話的不和女神厄里斯因為未受邀佩琉斯與海中女神忒提斯的婚宴,覺得受到冒犯[47],在婚宴中厄里斯不請自來,且帶來了一個刻有「獻給最美的」(Ἡ καλὴ λαϐέτω)的金蘋果。在場最為美艷的三位女神:雅典娜、阿佛羅狄忒和赫拉都想要這一顆金蘋果,此事即為金苹果事件。後來由帕里斯王子仲裁,決定金蘋果可以給誰(帕里斯的评判)[48],三位女神各自私下賄賂帕里斯,而阿佛羅狄忒答應讓帕里斯王子得到世界上最美的女子海倫的愛情,因此阿佛羅狄忒得到了金苹果,帕里斯和斯巴达的海倫相愛,海倫為了愛情拋棄家庭,和帕里斯私奔,這也造成了特洛伊战争。
因此在古希臘,苹果認為是阿佛羅狄忒的聖物,抛出蘋果給其他人象徵宣告自己的愛情,接受別人的蘋果也表示接受別人的愛情[49]。以下有一段聲稱是柏拉圖的詩,其中就提到了蘋果:
我將蘋果丟給你,若你也願意愛我,就收下蘋果,與我分享你的少女之愛,不過若你想的和我不一樣,卻仍收下蘋果,想一下妳的美貌會是多麼的短暫
希臘神話中,阿塔蘭塔是善於疾走的女獵手,為了不要結婚,和所有向她求婚的人賽跑,只有希波墨涅斯(也稱為Melanion,字根是希臘文的melon,泛指蘋果及其他水果)靠著巧計勝過阿塔蘭塔。希波墨涅斯知道他在賽跑上無法勝過阿塔蘭塔,因此他在賽跑時,設法用阿佛羅狄忒的蘋果,使阿塔蘭塔因撿拾蘋果而減慢速度,希波墨涅斯全速衝刺,也用盡了阿佛羅狄忒給的三個蘋果,最後贏得了比賽及阿塔蘭塔[44]。
伊甸園的禁果
在基督教聖經《創世紀》中記載,亞當與夏娃因為吃了上帝不允許吃、分辨善惡樹的果子(禁果),因此被逐出伊甸園。聖經上沒有寫分辨善惡樹的果子是哪一種水果,不過有些基督教的傳統認為那就是蘋果[51]。中東在聖經時期還不知道有蘋果這種水果,這種說法有可能是將拉丁文mālum(蘋果)及mălum(邪惡)弄混,兩者正式的寫法都是malum[52]。上帝不允許吃的果子是「分辨善惡樹的果子」(the tree of the knowledge of good and evil)Genesis 2:17,而拉丁文的"good and evil"是bonum et malum[53]。
文藝復興時的畫家可能受到希臘神話中赫斯珀里得斯的園子中金蘋果的影響,因此在繪製伊甸園亞當與夏娃的故事時蘋果視為是分辨善惡樹的果子,也是知識、不朽、試探、人因犯罪而堕落、或是罪本身等的象徵。男性喉嚨的喉結稱為「Adam's apple」,也和此有關[51]。蘋果被視為性引誘的象徵,也被用來喻表性行為[51]。
通俗文化
不少公司、企业都以苹果为公司名字或品牌名字,如苹果公司、苹果日报、苹果牌牛仔裤、苹果電影、苹果廣告製作公司。
經濟
国家 | 产量(吨) |
---|---|
中国 | 42.425.400 |
美国 | 4.997.680 |
土耳其 | 3.618.752 |
波蘭 | 3.080.600 |
印度 | 2.316.000 |
義大利 | 2.303.690 |
伊朗 | 2.241.124 |
中國
2013年,中國渤海灣(包括山東、河北、遼寧)及西北黃土高原(包括山西、陝西、甘肅、寧夏、河南、青海)產量佔全國八成。[56]
2017年12月22日,中國河南鄭州商品交易所宣布推出蘋果期貨,是全球首個蘋果期貨市場,亦是首個鮮果期貨交易項目。[57]中國農業部指出,122個蘋果重點生產縣市中,33個是國家級貧困縣,故蘋果價格穩定,對貧困農民十分重要。[57]
日本
日本青森、長野生產的富士蘋果佔全國八成。青森縣自1899年開始出口蘋果到俄羅斯,1955年在《日台貿易協定》加入「蘋果」,及後台灣2003年加入WTO,取消進口限制,並降關稅,促進日本對台的蘋果出口,近年青森縣95%的蘋果出口量是到台灣,約1.5萬噸。[58]
欧洲
義大利蘋果集中南蒂羅爾地區,產量佔全國六成。
美洲
生產區分布方面,美國華盛頓州蘋果產量佔全美五成以上;阿根廷蘋果集中里奧內格羅峪,產量佔全國75%。
品種
- 各式各样的苹果
- 绿苹果
- 富士苹果
- 香蕉苹果
- 塞勒姆蘋果
- 斯巴達蘋果
- 黄魁苹果
- 阿肯色黑苹果
- 加拉蘋果
- 富士苹果是由五爪蘋果与国光苹果两个变种杂交培育而成。
- 加拉蘋果(Gala)是一種無性繁殖的蘋果品種,風味溫和甜美,是美國產量最高的蘋果品種。
參考文獻
- . Plants of the World Online. Kew Science.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3) (英语).
- Dickson, Elizabeth E. . Flora of North America (FNA) 9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eFloras.org.
- Karen L. Wilson, , Taxon, 2017, 66 (3): 742–744, doi:10.12705/663.15
- . FAOSTAT,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2017 [15 January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11 May 2017).
- 朱有燉《元宮詞》:「興和西路獻時新,猩血平波顆顆勻。捧入內庭分品第,一時宣賜與功臣。」
- 「柰」,音「奈」,汉语拼音:nài,注音:ㄋㄞˋ。树、果都像花红,比花红大,可栽种可嫁接。有白、红、青三种颜色。白的叫室素柰,红的叫丹柰,青的叫绿柰,都在六、七月成熟。味甘,性寒,无毒。主治补各脏腑气不足,和脾。捣成汁服,治暴食引起的保饱胀和气用壅不通。益心气,耐饥,生津止渴。常吃令人肺胀,病人更甚。《食用本草纲目》,呼岩编着,中医古籍出版社,2003。
- . Treenames.net. [25 August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15 September 2014).
- 中国植物志. 苹果.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多样性与特色经济作物全国重点实验室植物智.
- . University of Georgia. [22 January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1 January 2008).
- . Natural History Museum. [5 Septem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5 November 2013).
- Jules Janick; James N. Cummins; Susan K. Brown; Minou Hemmat. (PDF). Jules Janick; James N. Moore (编). . John Wiley & Sons, Inc. 1996: 9. ISBN 978-0-471-31014-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19 July 2013).
- . Postharvest.tfrec.wsu.edu. 29 October 2010 [14 June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4 May 2013).
- Lauri, Pierre-éric; Karen Maguylo; Catherine Trottier. .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2006, 93 (3): 357–368. PMID 21646196. doi:10.3732/ajb.93.3.357.
- Amandine Cornille; et al. Mauricio, Rodney , 编. . PLOS Genetics. 2012, 8 (5): e1002703. PMC 3349737 . PMID 22589740. doi:10.1371/journal.pgen.1002703.
- Sam Kean. . 17 Ma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11 June 2016).
- Coart, E.; Van Glabeke, S.; De Loose, M.; Larsen, A.S.; Roldán-Ruiz, I. . Mol. Ecol. 2006, 15 (8): 2171–82. PMID 16780433. doi:10.1111/j.1365-294x.2006.02924.x.
- Ellis Davidson, H. R. (1965) Gods And Myths of Northern Europe, page 165 to 166. ISBN 0-14-013627-4
- Clark Brian. . Cahnrsnews.wsu.edu. 29 August 2010 [28 Dec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 May 2012).
- Velasco, R; Zharkikh, A; Affourtit, J; et al. . Nature Genetics. October 2010, 42 (10): 833–839. PMID 20802477. doi:10.1038/ng.654.
- An Italian-le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consortium decodes the apple genome 的存檔,存档日期5 September 2010. AlphaGallileo 29 August 2010. Retrieved 19 October 2011.
- The Science Behind the Human Genome Project 的存檔,存档日期2 January 2013. Human Genome Project Information,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26 March 2008. Retrieved 19 October 2011.
- .
- Christopher M. Richards & Gayle M. Volk & Ann A. Reilley & Adam D. Henk & Dale R. Lockwood & Patrick A. Reeves & Philip L. Forsline, , Tree Genetics & Genomes, 2009, 5 (2): 339–347, doi:10.1007/s11295-008-0190-9
- Duan, Naibin; Bai, Yang; Sun, Honghe; Wang, Nan; Ma, Yumin; Li, Mingjun; Wang, Xin; Jiao, Chen; Legall, Noah; Mao, Linyong; Wan, Sibao; Wang, Kun; He, Tianming; Feng, Shouqian; Zhang, Zongying; Mao, Zhiquan; Shen, Xiang; Chen, Xiaoliu; Jiang, Yuanmao; Wu, Shujing; Yin, Chengmiao; Ge, Shunfeng; Yang, Long; Jiang, Shenghui; Xu, Haifeng; Liu, Jingxuan; Wang, Deyun; Qu, Changzhi; Wang, Yicheng; et al, ,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7, 8 (1): 249, PMC 5557836 , PMID 28811498, doi:10.1038/s41467-017-00336-7
- Sue Colledge, James Conolly. . 2016-06-16.
- Angela Schlumbauma, Sabine van Glabeke, Isabel Roldan-Ruiz. . Annals of Anatomy - Anatomischer Anzeiger. 2012, 194: 157–162. PMID 21501956. doi:10.1016/j.aanat.2011.03.004.
- . Vegetarians in Paradise. [27 January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11 February 2008).
- Torrejón, Fernando; Cisternas, Marco; Araneda, Alberto.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the spanish colonization from de Maullín river to the Chiloé archipelago, southern Chile]. Revista Chilena de Historia Natural. 2004, 77 (4): 661–677. doi:10.4067/s0716-078x2004000400009 (西班牙语).
- Smith, Archibald William. . Dover Publications. 1997: 39. ISBN 978-0-486-29715-6.
- Lawrence, James. . Camden House Publishing Ltd. 1980: 122. ISBN 978-0-920656-10-5.
- James M. Van Valen. . Nabu Press. 2010: 744. ISBN 978-1-177-72589-7.
- Brox, Jane. . Beacon Press. 2000. ISBN 978-0-8070-2107-1.
- Phillips, John Pavin. . Notes and Queri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866-02-24, s3–IX (217): 153 [2009-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29).
- For decreased risk of colon, prostate and lung cancer: . The Stanford Cancer Center (SCC). [2008-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15).
- Kunkel SD, Elmore CJ, Bongers KS, Ebert SM, Fox DK, et al. (2012) Ursolic Acid Increases Skeletal Muscle and Brown Fat and Decreases Diet-Induced Obesity, Glucose Intolerance and Fatty Liver Disease. PLoS ONE 7(6): e39332. doi:10.1371/journal.pone.0039332
- . Nutritiondata.com. [2013-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28).
- Boyer, Jeanelle; Liu, RH. . Nutrition journal (Cornell University, Ithaca, New York 14853-7201 USA: Department of Food Science and Institute of Comparative and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May 2004, 3 (1): 5 [2014-05-10]. PMC 442131 . PMID 15140261. doi:10.1186/1475-2891-3-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11).
- Lee, KW; Lee, SJ; Kang, NJ; Lee, CY; Lee, HJ. . BioFactors. 2004, 21 (1–4): 361–5. ISSN 0951-6433. PMID 15630226. doi:10.1002/biof.552210169.
- Lee, KW; Kim, YJ; Kim, DO; Lee, HJ; Lee, CY. . J. Agric. Food Chem. October 2003, 51 (22): 6516–6520. ISSN 0021-8561. PMID 14558772. doi:10.1021/jf034475w.
- . ScienceDaily. 2006-01-08 [2013-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3).
- For prevention of dementia: Chan, A; Graves, V; Shea, TB. . 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 August 2006, 9 (3): 287–291. ISSN 1387-2877. PMID 16914839.
- Maher, Theresa. .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1-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0).
- Sauer, Jonathan D. . CRC Press. 1993: 109. ISBN 0-8493-8901-1.
- R. Gordon Wasson. .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68: 128. ISBN 0-15-683800-1.
- Carl Ruck; Blaise Daniel Staples. . Durham: Carolina Academic Press. 2001: 64–70. ISBN 978-0-89089-924-3.
- Heinrich, Clark. . Rochester: Park Street Press. 2002: 64–70. ISBN 0-89281-997-9.
- Herodotus Histories 6.1.191.
- 古斯塔夫·施瓦布. . 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9年9月. ISBN 9787509005347.
- Edmonds, J. M., trans.; rev. John M. Cooper. "Epigrams". Plato: Complete Works. Ed. John M. Cooper. Indianapolis: Hackett, 1997. p 1744, note to VII. Print.
- Edmonds, J. M., trans.; rev. John M. Cooper. "Epigrams". Plato: Complete Works. Ed. John M. Cooper. Indianapolis: Hackett, 1997. p 1744. Print.
- Macrone, Michael; Tom Lulevitch. . Tom Lulevitch. Random House Value. 1998. ISBN 0-517-20189-5. OCLC 38270894.
- . [2014-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3).
- . [2014-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3).
- 莫华英. . 新华网. 2006-12-26 [2017-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5).
- . fao.org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PDF).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9-08).
- 鄭寶生. . 香港01. 2017-12-08 [2018-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7) (中文(香港)).
- . www.ringodaigaku.com. [2018-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5).
外部链接
- 今日營養 - 蘋果 (Appl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來自日本的青森蘋果
- 张帆:《频婆果考——中国苹果栽培史之一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国学研究》第1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